东吴十二虎臣(东吴四害八废)原创说三国2019-02-11 14:59:00
|盘点|
谁说江东无虎将?小编带你认识东吴十二虎臣
▼
小编导读
蜀有五虎上将,魏有五子良将,而东吴在整个三国进程中似乎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猛将,纠其原因无论是东吴在历史还是在演义中,都并没有成为史书的着重撰写方。《三国志》着重以魏为主,而《三国演义》则妥妥地将刘备捧为了主角。身为这段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方,东吴无论是将才,还是相才其实并不缺少。"东吴四英"相信大家并不陌生,而其他的将军们相信熟悉的并不多,今天小编就来带领大家认识东吴的猛将们,他们被称为"东吴十二虎臣"!
三朝元老:程普
说到程普,绝对是东吴资格最老的大将。最关键的则是他历任了孙坚,孙策,孙权三朝,当之无愧的是"三朝元老"。而且史书记载,程普不但有勇,也有智谋,善于应对。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将才。
程普的第一次露面也是从孙坚讨伐黄巾开始的。此后,后又随孙坚讨论董卓。并在战争中英勇负伤。
在孙坚被刘表用计箭杀之后,他又随孙策在淮南,从攻庐江,拔之,还俱东渡。在孙策平定江东的五年里,程普是功劳最大的,"从策到横江、当利,破张英、于麋等,转下秣陵、湖孰、句容、曲阿,普皆有功,增兵二千,骑五十匹。""进破乌程、石木、波门、陵传、余亢,普功为多。"
先是因功被增兵,之后书中又特别提到"功最多"。横江、当利、秣陵、湖孰、句容、曲阿、乌程、石木、波门、陵传、余亢,前后十一场力战,程普用自己的能力为东吴的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伴随着东吴的稳定,程普从面对曹魏的北方一线渐渐重心转向南方的山越。程普的第一次单独行动是徙丹杨都尉,居石城时。"复讨宣城、泾、安吴、陵阳、春谷诸贼,皆破之。"连续拿下五处山贼,程普证明了自己完全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
此后就是随军征讨祖郎时"临危救主"的一幕,当时孙策大为所围,程普独与一骑,驱马疾呼,以矛突贼,杀退山贼,保护孙策突围而出。忠勇程公,完成了人生中最"个人英雄"的一章。
此后,从讨刘勋于寻阳,从攻黄祖于沙羡,又从征江夏,别讨乐安,程普是忙碌的,他几乎参加了所有东吴早期的知名战斗。
而赤壁一战,程普与周瑜分为左右督,破曹操于乌林。在演义中,将此战的功劳都归于周瑜诸葛亮,但程普与周瑜一样也是重要的统帅,无人可抹去他的重要作用。
随后在南郡,江夏等数战,程普依然活跃在战场。最终在晚年时期,仍带病杀叛者数百人,随后在江夏去世。
程普乐善好施,喜欢结交名流。虽然曾对年轻的周瑜有所嫉妒,但很快就被周瑜折服,也端正了态度。堪称有廉颇之风。
江东楷模:黄盖
同样是三朝元老,黄盖与程普一样,是东吴倚仗的重臣。不过与程普不同在于,程公的功劳主要是在行军作战方面,黄盖则是在治政方面颇有心得。
孙坚举义兵时,黄盖就加入了他的军队。从孙坚南破山贼,北走董卓,参与了早期的一系列战斗。在孙策平定江东之后,黄盖悄悄走向了大后方。为东吴解决了后顾之忧,赤壁立功后又担任武陵太守,平定了多次山贼叛乱。
山越一直是东吴的大麻烦,黄盖为守长之后,"乃署两掾,分主诸曹。"严明纪律之后,部下"初皆布威,夙夜恭职;久之,吏以盖不视文书,渐容人事。"黄盖却是表面糊涂,实际上早把底细摸清楚了,"嫌外懈怠,时有所省,各得两掾不奉法数事。乃悉请诸掾吏,赐酒食,因出事诘问。两掾辞屈,皆叩头谢罪。"黄盖不愧是军旅出身,一经发现,执法从严,于是县中震栗,之后黄盖四处巡视,"凡守九县,所在平定。""抑强扶弱,山越怀附。"有了这么能干的县委书记,东吴少了后顾之忧。
而在赤壁之战,黄盖又被调到抗曹第一前线。诈降曹操并使用火攻之计一举助东吴战胜强敌。当然,苦肉计在史书并无记载,相信为演义为撰。立功后的黄盖在刘备打下武陵后,奉命接手了武陵。后来长沙益阳县又为山贼所攻,黄盖一到,又解决了问题。
黄盖长得就很严肃刚毅,又善于养士,执法严明,恩威并施的作风既让别人找不到话说,又让他颇得人心,人缘不错。他虽然没能在第一前线获得很多战功,但他在东吴大后方的平叛和对山越的控制帮助东吴稳定了后方。因此虽然他去世了,孙权依旧对他十分怀念。
威烈将军:韩当
孙坚早期手下有四大将:程黄韩朱,韩当可能是武艺最好的一位,书上说他"便弓马,有膂力","从征伐周旋,数犯危难,陷敌擒虏","及孙策东渡,从讨三郡,迁先登校尉,授兵二千,骑五十匹。"
和黄盖一样,孙坚入洛阳战役和孙策江东平定战,韩当也都是被一笔带过,我们只知道他参与了,表现很勇猛。从赏赐兵马的数量上他和程普是一样的,应该立下了不少战功。
之后从征刘勋,破黄祖,还讨鄱阳,领乐安长,山越畏服。韩当也是忙碌的,不仅战斗没少打,还得时不时当当县官,治治山越。两线效果都很良好,也说明韩当的能力很出众。
建安十三年,韩当"以中郎将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不过在赤壁之战后,曹将臧霸为配合张辽作战,率军讨韩当,使孙权不得救曹军叛将陈兰。韩当遣兵攻臧霸,战于逢龙,后又遣兵邀臧霸战于夹石,结果被击败。
随后,韩当"又与吕蒙袭取南郡,迁偏将军,领永昌太守。""与陆逊、朱然等共攻蜀军于涿乡,大破之。"自从,东吴四英将的辉煌战史中,都刻上了他的名字。虽然很少独当一面,甚至经常给晚辈打下手。但是韩老将军始终本分,"敬望督司,奉遵法令",后来曹真攻南郡,韩当力保东南,又被加都督之号。
老韩当做了都督,独自行动了一把,这一次他聊发了少年狂,"将敢死及解烦兵万人,讨丹杨贼,破之。"给自己的一生画了个圆满的句号。
荡寇将军:蒋钦
蒋钦是从跟随孙策开始的将领,他参与了江东平定战。"与策周旋,平定三郡","又从定豫章。" 蒋钦也是个人品很好的人。他有两个优点,一是勤俭节约,孙权到了他家都看不下去了,赶紧赏赐衣服被褥;二是公私分明。徐盛得罪了他,他却总说徐的好话,还出于为国考虑的角度大力推荐他,以德服人。这两点在什么时候来看,都是很可贵的。
蒋钦很早迎来了独自行动的机会,调授葛阳尉,历三县长时,他亲自讨平盗贼,迁西部都尉。之后,会稽冶贼吕合、秦狼等为乱,蒋钦又将兵讨击,遂禽合、狼,五县平定,徙讨越中郎将。由于功劳卓著,他的地位也一路攀升。
蒋钦很被孙权看好,还和吕蒙一起受教读书,升迁又快,前途光明,孙权讨关羽时,总督水军的蒋钦带兵入沔,可惜胜利班师途中病故。
平虏将军:周泰
周泰是和蒋钦一个时期投到孙策帐下的早期将领,"与蒋钦随孙策为左右,服事恭敬,数战有功。策入会稽,署别部司马,授兵。"一定意义上,他们俩就是孙策的关羽张飞。 东吴最让人称赞的就是,这一批早期老将的人品都很值得敬佩。周泰因为为人谦虚忠勇,很被孙权喜欢。于是跟着孙权到了宣城,上演了自己的经典一战。当时"权住宣城,使士自卫,不能千人,意尚忽略,不治围落,而山贼数千人卒至。"这样的情况下,逃都来不及,"权始得上马,而贼锋刃已交于左右,或斫中马鞍,"危急时刻,"众莫能自定。惟泰奋激,投身卫权,胆气倍人,左右由泰并能就战。"用身体护卫主公,带头指挥已经慌乱的兵士作战,真是忠心耿耿,勇猛过人。这一战杀退贼兵,周泰身被十二创,良久乃苏。书中直言"是日无泰,权几危殆。"
三国之临危救主者五人:魏有曹洪、典韦、许褚,吴有周泰、程普。
此后从攻皖,及讨江夏,还过豫章,从讨黄祖有功。周泰几次随军作战,都表现良好。后与周瑜、程普拒曹公于赤壁,又从攻曹仁于南郡。精彩的大战他也全都没错过。
"曹公出濡须,泰复赴击,曹公退,留督濡须,拜平虏将军。"这是周泰最后一次出镜。虽然并没有像小说中那样再度杀个三进三出,又中上"数十枪",但周泰的参与,以及之后被委任,仍然说明了他的作用和地位。特别是当徐盛等人以之为寒门而不服时,孙权亲为把酒,追述前后功绩时的感人一幕,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勇猛无畏的周泰也用一身的伤痕--军人无上的荣耀,彻底征服了众人。
特种部队队长:陈武
江东十二虎臣里,笔墨最少的就是陈武。甚至随在他后面,他的弟弟陈表的传记都比他长。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有限的文字中看出陈武的实力。
最精彩的莫过于之后,"策破刘勋,多得庐江人,料其精锐,乃以武为督,所向无前。"三国时期各路诸侯都有精锐的特殊军队。如高顺"陷阵营",曹纯"虎豹骑",麴义"先登死士",陈到"白耳兵"等等。孙策的特种部队队长就是陈武,"庐江精锐"名不虚传,为江东立下大功。"所向无前"四个字曾用于西部猎豹夏侯渊,如今同样被放在陈武身上,也足见其勇。
遗憾的是,"庐江精锐"在从击合肥时遭遇了杀疯了的张辽,孙权撤兵遇到伏击,陈武奋命战死。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忠于职守:董袭
董袭是三国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东吴大将。由于小说中对东吴方面的略写,他常被视为龙套角色。其实不然,在史书中我们发现,董袭是个很强的大将。
书载:董袭"身长八尺,武力过人"。东吴十二虎臣中,他的武力绝对排在前列,当与程普、韩当、周泰、甘宁并驾齐驱。
孙权讨黄祖。"祖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闾大绁系石为廫,上有千人,以弩交射,飞矢雨下,军不得前。""袭与淩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乘大舸船,突入蒙冲里。袭身以刀断两绁,蒙冲乃横流,大兵遂进。祖便开门走,兵追斩之。"讨伐黄祖之战,很多将军都参与了,但是功劳最大者,还是董袭。舍生忘死的攻下敌人堡垒,冒着如雨般的飞矢,"身以刀断两绁"。董袭的悍勇再次威震三军。孙权亲自肯定了他的功绩:"今日之会,断绁之功也。"
曹公出濡须,袭从权赴之",然而这一次董袭壮烈牺牲了。他不是战术失误,也不是技不如人,他完全可以逃,但是,在"夜卒暴风,五楼船倾覆,左右散走舸"之时,袭怒曰:"受将军任,在此备贼,何等委去也!"其夜船败,袭死。也许他的固执和僵化有些没必要,但"忠于职守,至死不渝"的精神,却道出了这位"真将军"的天性,除了敬佩,找不出别的词来形容这样的一位虎将。
传奇锦帆侠:甘宁
大将甘宁,天下扬名。如果说十二虎将分个组的话,前六人是孙坚孙策时就加入的,从甘宁起的六人则是孙权时期的大将。前六人无疑是以程普为尊。而后六人中,论及战绩和能力,甘宁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甘宁早期的经历颇有传奇色彩。"少有气力,好游侠,招合轻薄少年,为之渠帅;群聚相随,挟持弓弩,负毦带铃,民闻铃声,即知是宁。"过了二十余年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荒唐日子。甘宁突然觉悟了,"止不攻劫,颇读诸子",痛改前非的海盗甘宁开始投奔刘表,想做一番事业。"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
"权讨祖,祖军败奔走,追兵急,宁以善射,将兵在后,射杀校尉淩操。"这是甘宁第一次出彩,亲自射杀敌人大将,救下己方主将。堪称立下大功。不料黄祖熟视无睹。甘宁绝望之余,听了朋友苏飞的建议,另谋他处,于是投奔了孙权。
刚到东吴的甘宁,就献上了他的一番军事战略,陈计曰:"今汉祚日微,曹操弥憍,终为篡盗。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宁已观刘表,虑既不远,儿子又劣,非能承业传基者也。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祖今年老,昏耄已甚,财谷并乏,左右欺弄,务于货利,侵求吏士,吏士心怨,舟船战具,顿废不修,怠于耕农,军无法伍。至尊今往,其破可必。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权深纳之。张昭时在坐,难曰:"吴下业业,若军果行,恐必致乱。"宁谓昭曰:"国家以萧何之任付君,君居守而忧乱,奚以希慕古人乎?"
这番宏观战略,正与周瑜的天下二分思想吻合,足见甘宁的实力,并不仅仅是武艺卓绝,在用兵方面,也颇有心得。对张昭的一番话更见其豪气干云。结果"权遂西,果禽祖,尽获其士众。遂授宁兵,屯当口。"令人感动的是,当时苏飞与黄祖一起被捕,甘宁为了救被判处死刑的好友,"下席叩头,血涕交流"以自己的性命担保,最终感动了孙权,使苏飞被释放。
随后甘宁亦随周瑜参加了赤壁,南郡之战,又随鲁肃镇益阳,拒关羽。无论是曹仁还是关羽,在面对甘宁的时候都没有获得太多功绩。
甘宁的一生就可以用一个"勇"字概括。对曹仁是勇,阻关是勇,登皖城还是勇,但是最勇的一幕发生在合肥之战。"权密敕宁,使夜入魏军。宁乃选手下健儿百余人,径诣曹公营下,使拔鹿角,逾垒入营,斩得数十级。北军惊骇鼓噪,举火如星,宁已还入营,作鼓吹,称万岁。因夜见权,权喜曰:"足以惊骇老子否?聊以观卿胆耳。"即赐绢千疋,刀百口。"
这就是传说中的百骑劫曹营。甘宁一生中最无畏的表演。也正由于此,孙权由衷感叹:"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这就是甘宁,虽然他前面做了不少目无法纪的事,虽然他曾不讲信用的从吕蒙手里骗回自己家犯罪的厨子,将之处决。虽然他因为粗豪得罪过孙权。但是"开爽有计略,轻财敬士,能厚养健儿"的甘宁绝不是一勇匹夫,智勇双全的他有着自己的性格,当那份桀骜遇到吕蒙的宽容时,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回报。甘宁一生作战,虽然没有早期将领那么多的讨贼、讨山越的战绩,但大多是大战大功。且个人出彩的时刻层出不穷,堪称东吴数一数二的虎将。
无双国士:凌统
凌统是将门之后,他父亲凌操,被当时黄祖的手下甘宁射杀。凌统早早就接过父亲的军队。"后从击山贼,权破保屯先还,余麻屯万人,统与督张异等留攻围之,克日当攻。乃率厉士卒,身当矢石,所攻一面,应时披坏,诸将乘胜,遂大破之。"这次大胜可以说是凌统拼命的结果,背后还有着辛酸的故事,当时军中都尉陈勤屡次侮辱他,还涉及其父,凌统忍受不了将其杀死。因此奋死拼命,就是想以此赎罪。战后他自缚请罪,孙权感于他的果决刚毅,让他将功抵过。
鄱阳贼彭虎等众数万人作乱,淩统也与董袭等各别分讨。
"后权复征江夏,统为前锋,与所厚健儿数十人共乘一船,常去大兵数十里。行入右江,斩黄祖将张硕,尽获船人。""袭与淩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人被两铠,乘大舸船,突入蒙冲里。"
凌统自从第一次玩命,拿下麻屯之后,就开始了自己敢死队般的生活。江夏之战,除了董袭之外,他也是一支敢死军的领头。此外还斩杀了黄祖大将,立下大功。
破黄祖立下大功后,凌统又投入了新的征程,"与周瑜等拒破曹公于乌林","遂攻曹仁,迁为校尉。""又从破皖,拜荡寇中郎将,领沛相。""与吕蒙等西取三郡,反自益阳,从往合肥,为右部督。"
最悲壮的一幕又在合肥上演了,陈武战死,孙权被围,只剩下凌统、甘宁、吕蒙、蒋钦和一千多人,"统率亲近三百人陷围,扶捍权出。敌已毁桥,桥之属者两版,权策马驱驰,统复还战,左右尽死,身亦被创,所杀数十人,度权已免,乃还。拜偏将军,倍给本兵。"
伤刚好,凌统又开始致力于山越,"统以山中人尚多壮悍,可以威恩诱也,权令东占且讨之,命敕属城,凡统所求,皆先给后闻。"孙权对他的优惠,大概也正是由于那次舍生忘死的患难情吧。
刚毅果敢:徐盛
三国东吴众将中,徐盛属于个性比较鲜明的一位,他素来有勇气,办事认真,对违纪的人毫不容情,因此一度觉得自己得罪了蒋钦,最后蒋钦的大度让他折服;他对待出身较低的长官周泰不是很看得起,最后还是孙权的一番话和周泰一身伤把他镇住了。但是,正是这种要强和刚正的性格,使他一步步成长为吴不可或缺的名将。蒋钦说他:"忠而勤强,有胆略器用,好万人督也"。孙权与魏使邢贞会盟,邢贞狂妄,徐盛气得涕泣横流:"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许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不亦辱乎!"搞得邢贞谓其旅曰:"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
徐盛一生作战,多次以少御多,第一次是对黄祖子黄射,黄射率数千人攻徐盛。"盛时吏士不满二百,与相拒击,伤射吏士千余人。已乃开门出战,大破之。射遂绝迹不复为寇。权以为校尉、芜湖令。"二百守住了数千,还开门大破!真是不可思议。和张辽的合肥之战都有点类似了。
徐盛不仅自己指挥作战了得,还很有战略思想,"盛建计从建业筑围,作薄落,围上设假楼,江中浮船。诸将以为无益,盛不听,固立之。文帝到广陵,望围愕然,弥漫数百里,而江水盛长,便引军退。诸将乃伏。"曹丕亲征东吴,又是被徐盛的防线吓住了。
对抗黄射、曹休、曹丕,三次都是漂亮的防御战,徐盛堪称"守城专家"。
治政有方:潘璋
潘璋不是个很像将军的人,张狂豪放的个性让他有点出人意表。当然也正是这中性格让潘璋很早得到了器重。他和董袭有些类似,都属于最容易被忽视的东吴大将。由于他直接导致了关羽被擒杀,小说家历来对他都是歪曲贬低。其实正史中的潘璋也是不折不扣的名将。
潘璋一生最精彩的篇章无疑是擒获关羽,"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到临沮,住夹石。璋部下司马马忠禽羽,并羽子平、都督赵累等。"威震天下的关羽终究结束于潘璋之手。
此后,"刘备出夷陵,璋与陵逊并力拒之,璋部下斩备护军冯习等,所杀伤甚众,拜平北将军、襄阳太守。"冯习是刘备征东吴时的大将,也是被潘璋部击杀,功劳甚大。
曹丕征东吴,"魏将夏侯尚等围南郡,分前部三万人作浮桥,渡百里洲上,诸葛瑾、杨粲并会兵赴救,未知所出,而魏兵日渡不绝。"璋曰:"魏势始盛,江水又浅,未可与战。"便将所领,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苇数百万束,缚作大筏,欲顺流放火,烧败浮桥。作筏适毕,伺水长当下,尚便引退。"可见,潘璋不是一勇匹夫,对于战法也是有所了解的。
虽然好大喜功,粗猛奢侈,但劳苦功高的潘璋自然会得到孙权的特赦。
清侧重臣:丁奉
丁奉在东吴十二虎将里是最年轻的一个,但他是个早年就以武勇闻名的将军。"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每斩将搴旗,身被创夷。"虽然没有记载他参加了哪些重要战役,但是"战斗常冠军"也足见其勇猛过人。
在一个老将纷纷谢幕后,丁奉走上了他的舞台。当时,魏遣诸葛诞、胡遵等攻东兴,诸葛恪率军拒之。诸将皆曰:"敌闻太傅自来,上岸必遁走。"唯有丁奉冷静分析曰:"不然。彼动其境内,悉许、洛兵大举而来,必有成规,岂虚还哉?无恃敌之不至,恃吾有以胜之。"此后,奉曰:"今诸军行迟,若敌据便地,则难与争锋矣。"乃辟诸军使下道,帅麾下三千人径进。时北风,奉举帆二日至,遂据徐塘。天寒雪,敌诸将置酒高会,奉见其前部兵少,相谓曰:"取封侯爵赏,正在今日!"乃使兵解铠着胄,持短兵。敌人从而笑焉,不为设备。奉纵兵斫之,大破敌前屯。会据等至,魏军遂溃。迁灭寇将军,进封都(亭)〔乡〕侯。这一战打出了江东豪杰的英雄气,大雪中奋短兵,丁奉勇武可见一斑。
随后在迎接魏降将的战斗中,丁奉又一次出彩,他"跨马持矛,突入其阵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以当时而言,丁奉很可能是三国末年的第一虎将。此后又一位降将诸葛诞在寿春被魏人围困。"奉为先登,屯于黎浆,力战有功,拜左将军。"虽然没有救下诸葛诞,但毕竟力战有功。
孙綝猖狂,无视吴帝,又是靠丁奉挽救了一次政治危机。可见并非只有战场上可以显示这位猛将的雄风。
丁奉的寿命应该也是非常了得的,直到晋吴对峙时,他还在为国家奋斗着"奉与晋大将石苞书,构而闲之,苞以征还。"不过随后"因攻晋谷阳。谷阳民知之,引去,奉无所获。"这一次虽然不算失败,但是只得到一座空城,显然还是不能让暴君孙皓满足的,再加上屡次有大功,丁奉也渐渐骄傲起来,于是他受到批评。不过不久之后,丁奉也彻底走完了自己精彩的一生。为十二虎臣的风云战史画上了句号。
小编小结
这十二人,可能大家都听过他们的名字。偶尔也会在各大战役中看到他们曾露过一脸,相比之周瑜,吕蒙,陆逊等东吴名将,他们更像是打个下手。而事实上,东吴的崛起并不仅仅是东吴四英所带来的成就,以十二英将为首的东吴将领在整个东吴的建立与防御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抹灭的巨大作用。特别是在面对我们所不熟知的战线:山越。待日后有空,小编再撰写一文,讲述东吴与山越之间的那些恩恩怨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