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化管理(制度化管理的重要性)
为了确保现场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几乎每一家企业都在以制度规范为手段来协调企业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就是制度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倾向于将企业管理过程设计为一台精确的机器,追求其运作的规律性和科学性。
但是,企业是由人组成的集团,人不是机器,不可能如机器一般精准、稳定、节律。个人的情绪波动、追求本能都时刻存在变化。在这种意义上来讲,完美的制度化管理只是一种想象。
再者,企业也不能变成一台设计完美的机器,它是在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生物有机体,随环境变化而调节自身管理运作状态。这种调节机制要求企业组织具有生长发育的机制,要求企业具有灵活应变力。而这种生长发育的机制和灵活应变力之所以能发挥作用,需要借助员工个人行为。所以,即便是从生存发展的需要来考虑,企业也不能变成机器。
可以说,极端的制度化管理可实现度低,又不够理想。所谓的“制度化管理”强调以制度化管理体系为基础,寻求制度化与人性、与活力之间的平衡点。在推行制度化管理的同时,要处理好下述两组影响因素。
1、规范与变通
规范与变通似乎是一对互相矛盾的个体。在现场管理中,所有人都需要按制度办事,坚持原则性,这是企业制定制度的初衷和实施制度管理的基本需求。但是,如果企业由于强调规范化要求又可能使企业制度逐步走向僵化。
例如某企业是一家国内的电子产品组装企业,该企业在现场成本控制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控制办法。以原材料采购的“货比三家”来说,其原意是采购之时多作比较,争取用最少的资金购买最优质的物品。但是,这个制度一执行便完全沦为一场价格比较战。曾经有一位信息部的员工,他的电脑突然中了病毒,需要马上购买杀毒软件。如果按照企业正常的审批制度,那么必须先提交采购申请表,待得到批准后进行货比三家,然后再到财务部申请购买资金,这样一来至少要3天时间。而这位员工进行市场调查对比,到财务部申请资金后,财务人员却说月末要核算成本,不便处理此类事宜。于是一直拖到一周后,才买回杀毒软件,而此时,信息系统早已暂停8天了。
其实,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规范化,也都知道制度规范化的重要性,但是在管理过程中绝不可因此而失去灵活性。在协调这两方面矛盾时,管理者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根据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应加强制度化管理,即使牺牲部分灵活性也在所不惜。因为由于受到传统的和现实的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管理现实中往往是原则性太少而灵活性过多。
如果事件关系全局,管理者应坚持原则不动摇,坚决按制度执行;如果仅仅涉及局部、无关宏旨,那么管理者可以考虑适当放宽制度限制,予以灵活改善。
2、他律与自律
在现场中,如果涉及员工个人工作行为的管理时,管理者应该更多地借助教育、惩罚强制、约束等外部规范方式,还是更多地依靠员工个人的觉悟和自我约束来达到管理目的呢?前者我们称为“他律”,而后者则称为“自律”。
很多生产类企业更强调“他律”的一面,部分管理者认为:必须有一定的行为来约束员工,才能保证员工按照事先的规定发生行为;并设专门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以督促员工的现场作业行为。
其实,无论选择哪种管理方式,企业必须率先考虑员工自觉性和自我约束程度。如果员工缺少自觉性、自我约束程度有限,企业活动无法按部就班、协调一致地进行,那么,企业必须充分依靠“他律”,发挥制度规范的作用。
但是,在保证组织活动正常进行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发挥自律的作用,缩小他律的范围,以免过度地“他律”会导致员工信任感降低,助长破坏性。如果自律运用得当,可以更好地培养员工个体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更好地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因此,企业在运用制度来管理现场时,切不可“以制度完全代替管理”而形成一种僵化的格局,或“以管理中的随意性完全代替制度”而无法无章。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企业的管理者们必须把握好这个尺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