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谁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的是)

80酷酷网    80kuku.com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谁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的是)

一看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个题目,大家就知道这篇文章是写诸葛亮的。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是诸葛亮的代名词,也是后人对诸葛亮人生的高度概括与总结,是诸葛亮的精神所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

古代人物欣赏之三:《诸葛亮——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诸葛亮雕像

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234年,终年53岁,拿现在来说就是“英年早逝”。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被收入《古文观止》中,具有非常高的文学成就。民族英雄岳飞曾书写这两篇《出师表》,雋刻流传千古。

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国人都是通过小说《三国演义》认识与了解诸葛亮的,所以对诸葛亮的看法受小说家的影响、而且根深蒂固。在小说中,主要展现的是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所以老百姓都知道诸葛亮会带兵会打仗,他足智多谋,能掐会算,料事如神,总是打胜仗,这才为刘备建立起蜀国而与魏,吴抗衡。 在诸葛亮指挥的战斗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火烧赤壁。先有“舌战群儒”之勇,后有“草船借箭”之高,再有登坛作法“借东风”之神,与周瑜共同演绎了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火烧赤壁”的旷世杰作,也引来刘禹锡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叹。

小说写到这里,难怪鲁迅先生说“诸葛多智而近妖”,认为小说把诸葛亮神化了。那么历史上的诸葛亮究竟是怎样的人物呢?

古代人物欣赏之三:《诸葛亮——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诸葛亮雕像

《三国志》作者陈寿认为,诸葛亮恰恰在军事方面的才能有所欠缺,诸葛亮首先是个战略家、政治家。陈寿这样说肯定有其道理。诸葛亮出山,第一篇杰作就是《隆中对》,这是作为战略家的诸葛亮对时局的分析,也是诸葛亮为刘备恢复汉室的谋划,表现了诸葛亮的高度智慧。在没有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完全是一个没头的苍蝇,四处奔波,四处碰壁,能够混上一天就算过去了两个半天。这样下去,不要说光复汉室,就连生存都是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备三顾茅庐,是刘备的战略眼光,而三足鼎立,则是诸葛亮的战略决策,两个人的结合,才有了后来的三国争雄,成为罗贯中笔下的三国演义的素材。

诸葛亮不仅是战略家,更是政治家,也是军事家,一步一步实践他的理想和战略意图。在刘备的支持下,他的治国治军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可惜的是,刘备最后抛弃了诸葛亮的联吴抗魏的最根本的策略,使蜀国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所以诗人杜甫在“功盖三分国 ,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 ,遗恨失吞吴。”这首诗中表达了诸葛亮的终身遗憾。

诸葛亮一生是努力的,虽然他曾经在隆中这个地方隐居,但是他“好为梁父吟”,“每自比如管仲乐毅”,就说明他注定不会沉寂一生,而会拼搏一番。出道以后,博望坡首次用兵,消除了关羽张飞的疑虑。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终于站住脚跟,特别是占据益州(今天的四川),奠定了蜀国的基础。刘备死后,诸葛亮牢记先主之托,一刻也不敢懈怠,而且处处事必躬亲,任劳任怨,终于积劳成疾,在出征途中而病逝于五丈原。即使在去世之后,诸葛亮也定下妙计,演绎了一出“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的话剧,为蜀国处心积虑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就是后人所说“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古代人物欣赏之三:《诸葛亮——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武侯祠

在民间,诸葛亮就是智慧与忠诚的化身,人们对诸葛亮的崇敬,远远超过了刘备。成都修建了纪念诸葛亮的武侯祠,因为诸葛亮死后谥号武乡侯。成都的武侯祠,实际上把刘备的昭烈庙(刘备的坟墓)包含在内,换句话说,先主刘备成为武侯祠的看门人。因为需要从昭烈庙进入武侯祠。在成都如果问昭烈庙在哪里,几乎没有人能够回答你,但问武侯祠在哪里,那么就都会立即告诉你:在武侯大道,有十几条公交车通过那里,是到成都旅游的必到景点。 在武侯祠的正殿里里有一副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是对诸葛亮的治兵治国理念的高度概括,说到点子上了。这应该是历史上的诸葛亮的真实写照。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