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社稷(江山社稷,”社稷“究竟是什么?)

80酷酷网    80kuku.com

江山社稷(江山社稷,”社稷“究竟是什么?)

社稷是中国古代国家政权的代称和象征,也是与古代国家与科学技术有关的保护神。

一、 社与稷

古代的“社”字,就是指社神。《说文》的解释是“地主也”,是指土地的主宰。其主宰的土地,可以是普天下的,也可以是一个地区的。所以天子有自己的社神;各个诸侯国,也有自己的社神。秦汉开始的统一国家规定,至少每个县都要有自己的社神祭坛。

起初,祭坛上种一棵树,来代表神。种什么树?则根据当地实际,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树木。《庄子》中那棵能给木匠托梦的大栎树,就是社神祭坛上的神树。孔子的学生宰我,不懂装懂,说周朝人的社树用栗木,是为了使人“战慄”,遭到孔子的批评。

由于树木总是不能长久,从汉代开始,改由石头。现在北京中山公园里面的社稷坛,中间就是一块石头。

江山社稷,”社稷“究竟是什么?

社稷坛(图片来源:baidu.com)

稷,是谷子,去皮以后就是小米。红军到陕北时,小米还是当地的主要食物。产小米的谷子比较耐旱,中国古代,至少是北方地区,谷子播种当最为广泛,所以古代往往用稷来代称所有的粮食作物。

江山社稷,”社稷“究竟是什么?

谷子(图片来源:itbbs.pconline.com.cn)

二、稷神和社神

据说在尧舜时代,就设有专管粮食生产的官职,并用作物的名称命名,称稷。译成今天的概念,就是农业部长。

担任尧舜稷官的人叫弃,即被抛弃的意思。他的妈妈叫姜嫄。有一天跟着丈夫去拜神求子,路上踩到了一个大脚印,怀孕生下了弃。因为觉得无男女之道孕而生子不妥,就把他抛弃了。但是他得到了各种庇护,后来还是被拣了回来。弃长大以后,特别聪明,尤其是庄稼种得好,于是被任命为稷。稷后来也被尊祀为神,神名也叫稷。

中国古代,无男女之道孕而生子被弃再被拣回的故事,民间有很多版本。但官方承认的,就这一个。《诗经》的《生民篇》,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弃的子孙,就是后来的周文王、周武王以及他们的后代子孙。

社神最初由勾龙担任。据说他是共工的儿子:“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句,就是勾。共工,也是古代国家的官名,其职责是“平水土”,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兴修水利,共工就是古代的水利部长。文献上说他曾经称霸九州。大约这个时期,他野心膨胀,要和颛顼争做“帝”。失败后发怒,头撞不周山,以致天柱折,地维绝。但他的儿子好像没有野心,而且水利办得好,所以被祀为社神。

社神和稷神原来各自有自己的神坛。也就是说,社有社坛,稷有稷坛。明代皇帝朱元璋为祭祀方便,把他们合在一处,称“社稷坛”。现在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就是二神合一的祭坛。

由于北京的社稷坛代表整个国家,所以坛上的封土有五种颜色,象征着各地的土壤。外地的社稷坛,则根据所在地区,只用一种颜色。比如北方用黑土,南方用红土等等。这些社稷坛,今天已经很难看到了。

官方规定,社稷祭祀只延伸到县级,明代把以前乡里也曾建社的情况加以推广,规定每一百户立坛一所,祭祀五土五谷之神。这样,社稷祭祀就扩大到了普通百姓中间。

江山社稷,”社稷“究竟是什么?

中山公园社稷坛的五色土

(图片来源:blog.sina.com.cn)

三、社稷神的功能

社稷神的功能,主要是让国家风调雨顺,保证庄稼丰收。孟子说:

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孟子·尽心下》)

意思是说,祭祀的牛羊都准备好了,其他祭品也都充足洁净,并且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祭祀,没有怠慢。如果仍然旱涝不断,那就要撤换社稷神,因为社稷神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

在其他国家的历史上,比如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常见这样的情形。战争失败了,人们归罪于某位神祇。于是把怒火撒向神祇,毁灭神像,损毁庙宇等等。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古代和其他古代民族,有着同样的宗教心理。

后来的注释者,往往把“变置社稷”解释为仅仅毁掉旧的社稷神坛。据文献记载,在弃担任稷神以前,人们祭祀的稷神是烈山氏(厉山氏)的儿子农(或称柱):“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礼记·祭法》)说明古代的稷神确实被“变置”过。

至于社神,汉代有一个时期,曾经把大禹祀为社神,但未能推广开来。大约由于“变置”不易,所以后人才把“变置”仅仅解释为换一个新的神坛。

社神的另一功能,就是监督行刑。

据《尚书·甘誓篇》,古代战争,如果是国王御驾亲征,要带上祖宗的神主牌,还要带上社神的神主牌“用命赏于祖,不用命戮于社”。就是说,努力作战的,在祖宗神主前赏赐;不努力的,要在社神的神主牌前杀头。

假如遇到日蚀,就在社神前面击鼓,像吓退野兽一样,拯救太阳,叫做“伐鼓于社”。(《左传·文公十五年》)此外就是如逢旱灾、水灾的祈祷活动,都在社神前面进行。有时候出征得胜,也会在社神前面举行献俘礼。

社稷神的功能,到明朝又有发展。据《泰泉乡礼》,即为普通民众制订的礼仪,社稷神的功能,可用八句话代表:

第一句:春天祈祷。

第二句:秋天还报。依照古代国家礼制,每年有春秋两次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春天主要是祈祷,向神提出要求;秋天是还报,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还愿。

第三句:有事则告。比如订立乡约,聘请教师,诵读保甲条例和其他官方文件,建立社仓等等,都是社里的大事,要向社神报告。

第四句:有求则祷。春天是例行祈祷,这里指临时的祈祷。比如突然发生自然灾害,甚至兵匪灾难,都要向社稷神祈求保佑。

第五句:有疑则誓。比如诉讼争执等等,疑难不决,可在社稷神前面发誓,寻求解决。

第六句:有过则罚。如不遵守乡约的,或者犯有其他过错,都可在社稷前面进行处罚。

第七句:有患则禳。比如驱除疫鬼之类的活动,也在社稷前面进行。

第八句:有庆则会。春秋两次大祭完毕,大家聚会,饮酒庆祝。

由于社稷神前面是普通民众经常聚会的场所,由此发展出“社会”这个概念。

四、社稷神观念的演变

把大禹作为社神之所以未能推广开,也当与汉代神祇观念的改变有关:人们不再把某人作为这些自然物的神,而认为自然物的神乃是自然物的精灵。时间发生在东汉末年。

社神是勾龙,稷神是弃,载入儒教经典,因而是儒者们的基本常识。然而东汉末年,关于社稷神“是什么”的问题,引起了儒者邓义和仲长统的争论。

邓义坚持认为,社神就是勾龙。仲长统也很清楚经典的文字。但他认为,社神就是土神。而土神的尊贵,仅仅次于上帝。一个古代的官员,怎么可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因此,勾龙,当然也包括弃,只能是土神和谷神的“配食者”,即陪同享受祭祀的人鬼,而不是土谷的正神。土谷的正神,乃是士谷的精灵。

邓义和仲长统都曾在曹操麾下为官。仲长统还曾著《昌言》,批评当时的天命观念,有一定的无神论倾向,是东汉末年比较重要的哲学家。他们的争论,影响深远。而从汉代到魏晋时代,正是中国传统鬼神观念发生根本变化的时代。传统的许多人神被否定了,代之而起的,是如灵魂一样的精灵性神祇。

上帝,被视为天这个大物的精灵;山神、河海之神,也都被认为是山河湖海的精灵,而不再由人充当。社稷作为土谷之神,也被认为是土谷的精灵。勾龙和弃,则成了土神、谷神的配食者。

到了唐代,这样的观念深入人心。于是韩愈把孔子和勾龙、弃进行了对比。韩愈说:

自天子至郡邑,守长通得祀而遍天下者,唯社稷与孔子焉。然而社祭土,稷祭榖。勾龙与弃,乃其佐享,非其专主。又其位所,不屋而坛。岂如孔子用王者事,巍然当座,以门人为配。自天子而下,北面拜跪。(韩愈《处州孔子庙碑》)

也就是说,勾龙和弃,仅仅是土神、谷神的配食者;不像孔子,乃是主神,像王者一样,巍然正座,由弟子们配享。从天子而下,都要面北拜跪。“其祀事,皆无如孔子之盛。所谓生民以来未有如夫子者。”(同上)

韩愈以后,著名的诗人杜牧又在韩愈碑文的背面题字说:

自古称夫子者多矣。称夫子之徳,莫如孟子;称夫子之尊,莫如韩吏部。(杜牧《书处州韩吏部孔子庙碑阴》)

也就是说,孔子,是比勾龙、弃,更加尊贵的神。

江山社稷,”社稷“究竟是什么?

孔子像(图片来源:www.sohu.com)

五、社神的延伸

中国古代的土神其实不仅是社。国家祭祀中,和上天匹配的大地之神,正式的名称是“地祇”。并有所谓“天父地母”之说,因此有人认为,大地之神,应是上天之妻。儒者们为此争论了一千多年。到明朝最后确定,大地之神地祇,乃是独立的,和上天同样尊贵的神。并且确定了京城南郊建天坛祭天,北郊建地坛祭地的礼仪制度,被清朝沿用。

隋唐时期的国家,还祭过“神州”这尊大地之神。现在“神州”成了中国这块大地的代称。

此外的土神,还有“后土”,往往也由勾龙担当。汉武帝曾把后土作为大地之神,后来则演变为仅是葬地的守护神,以致大多数人都把他忘记了,甚至“皇天后土”也常被误写为“皇天厚土”。

从宋代开始,兴起了新的土神:土地。土地神不入国家祀典,但在民间广泛流传。至少在北方的许多人家,除灶神以外,院子正中,往往设“天地”神龛;刚进门之处,设“土地” 神龛。每到年末,市面上常有 “灶神”“天地十方神灵”和“土地神”的杨柳青年画出卖。买一张回去贴上,据说可保一年平安。

土地神,笔者少年时期就听说是韩愈。并有故事说,韩愈晚年穷困潦倒,在街上讨饭,一只狗扑来,情急之下,跑进一户人家门里,后来人们就在影壁墙上给他留了一个神龛。

传说归传说,一直未得佐证。后来阅曾国藩的文集,中有一篇祭文说,他刚到吏部任上时,见院子里供着土地神韩愈,旁边站着孔子。他觉得不妥,于是写了一篇祭文,说韩先生,如果你在世,也不会让孔子站在旁边而你坐着吧。于是把孔子像移走,另作安排。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