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考古发现排名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广东广州大学城南汉二陵

时代:五代十国
发掘单位: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冯永驱

简介:

    2003年2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和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兴建广州地区高校新校区(广州大学城),选址广州市蕃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3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岛上文物进行全面调查。2003年6月—2004年10月,对施工范围发现文物的地点进行考古勘探和抢救发掘。分别在小谷围岛西部的北亭村的青岗和大香山发现2座南汉时期的砖室大墓,经发掘考证,为南汉的德陵和康陵。

    南汉是五代十国时期割据于岭南的一个独立王朝,前后经历了55年的时间,其疆域最大时包括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及湖南、贵州、云南的一部分,是岭南地区继南越国之后的第二个地方政权。此次发现的南汉德陵和康陵,是南汉考古的重要收获。经发掘,德陵虽未发现陵园建制,且墓室被盗,但墓道中出土的青瓷罐和釉陶罐,是广州第一次发现如此众多的五代瓷器,属官窑制品无疑。其胎质坚硬,釉色青中闪灰,晶莹透亮,是五代青瓷中的上品,为研究五代十国陶瓷器提供了实物资料。

    康陵哀册文碑的发现,不仅明确了墓主人的身份和下葬年代,还更正了《蕃禺县志》等文献史志对德陵和康陵的错误记述,解决了历史悬案。康陵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这一时期唯一布局完整的陵园,围垣四隅双角闕和陵前设廊式建筑的建制也与历代陵寝制度有所不同。将为研究我国古代陵寝制度的发展,提供新的材料。

no.2 河北易县北福地史前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发掘单位: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发掘领队:段宏振
 

简介:

    易县北福地遗址发现于1985年,是河北最重要的史前遗址之一,对研究北方地区史前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直备受学术界关注。2003—2004年度的发掘,发现了3个阶段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其中北福地一期遗存是此次发掘最重要的发现,其年代与磁山文化、兴隆洼文化的年代大体相当(公元前6000—5000年),在地域上填补了此2支文化之间的空白。

    遗址中发现大量的房址、灰坑、还发现了祭祀场遗迹,出土了玉器、石器、陶器等重要遗物,特别是发现了大量刻陶假面面具,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史前面具作品,为研究原始宗教或巫术提供了重要新资料。

    北福地遗址正处在新石器时代中原、北方、山东三大文化区之间的夹缝交界地带,文化地理关键,是研究三系统之间错综复杂关系的重要地域。此外,遗址属于史前村落遗址,是早期新石器文化生存发展于环境人地关系研究的较好个案标本。

no.3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

时代:夏商
发掘单位: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许宏
 

简介:

    2004年偃师二里头遗址宫殿区发现了宫城城墙以及大型夯土基址、车辙、绿松石器及其制造作坊等重要遗存。

    发掘确认宫城平面略呈长方形,面积约10.8万平方米。宫殿区内已发掘的大型建筑基址达9座,最新的发掘结果表明,其中至少存在2组具有明确中轴线的建筑基址群。二里头遗址宫城是迄今可确认的我国最早的宫城遗迹。纵横交错的中心区道路网、方正规矩的宫城和排列有序的建筑基址群,表明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二里头遗址的布局开中国古代都城营建制度的先河。

    在宫殿区大路发现的车辙痕,是迄今所知我国最早的车辙遗迹,它的发现将我国双轮车的出现时间上推至二里头文化早期。而属于二里头文化四期的大型夯土工程和绿松石器作坊的发现表明,二里头遗址在此期仍属高规格的大型聚落。二里头文化四期正值一般认为的夏商王朝更替的关键期,上述发现为夏商文化分界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二里头文化早期贵族墓出土大型绿松石龙形器,全长逾70厘米,由2000余片形状各异的细小绿松石片粘嵌而成。其用工之巨、制作之精、体量之大,在中国早期龙形象文物中都是十分罕见的,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

no.4 湖南宁乡炭河里西周城址

时代:西周
发掘单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向桃初
 

简介:

    发现、解剖并确认了西周时期的城墙,揭露2座大型人工黄土台建筑基址,清理出2座可能为宫殿建筑的大型房屋遗迹。在城内外均发现了与城墙同时的壕沟线索,并对壕沟的走向、形成原因、沟内堆积情况及时代等进行了发掘。在城外台地上发现清理了西周时期小型贵族墓葬7座,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和玉器。

    西周时期古城址是首次在湖南发现,在整个南方地区也不多见。炭河里西周方国都城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湖南地方史、地方青铜文化和早期國家社会的形成等具有重大意义。找到了备受学术界关注的“宁乡铜器群”所属的考古学文化,为湘江流域乃至整个南方地区商周青铜文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

no.5 江苏无锡鸿山越国贵族墓

时代:春秋战国
发掘单位: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无锡市锡山区文管会
发掘领队:张敏
 

简介:

    首次完整地揭示了春秋战国时期越国贵族墓葬在同一墓地的埋葬规律,并将墓葬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和特大型墓,代表了越国贵族的5个等级;7座墓葬共出土2000件随葬品。其中丘承墩一座长57米的“中”字形特大型越国贵族墓葬,是仅次于绍兴印山越王墓的越国第二大墓,分为墓道、主室、后室3部分,主室还用木板隔成南北侧室。该墓共随葬各类器物1100余件,大多为精美绝伦的成组成套的青瓷礼器、乐器和玉器,展示了迄今为止江浙一带所发现的最高等级的越国随葬品的风采。500余件青瓷和硬陶乐器堪称庞大的地下乐器库,既有中原式甬钟、磬,也有越式的淳于、丁宁、铎、铃形器,还有以往从未确认的缶,乐器的数量和品类可与曾侯乙墓相媲美;玉器中既有葬玉、剑饰,亦有佩玉,而成双成对的“五璜佩”,当为春秋战国时期最高等级的配饰;尤其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玻璃釉盘蛇玲珑球形器,是研究玻璃起源与中外文化交流的难得材料。

    鸿山贵族墓地的时代为战国早期,即越国最强盛的越王勾践时期,出土文物丰富,等级差别明显,是继印山大墓之后越文化考古的重大突破,对越文化及越国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no.6 辽宁朝阳十六国三燕龙城宫城南门遗址

时代:十六国时期
发掘单位: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田立坤
 

简介:

    2003年,辽宁省朝阳市政府对朝阳市老城区内的北大街及周边地区进行拆迁改造,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改造工程,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工作。从2003年7月—2004年12月,共发掘11个地点,发掘面积1万余平方米,揭露出多处十六国时期至清代的重要遗迹,出土了包括北燕纪年陶瓮在内的大量重要遗物。其中3号地点即朝阳北大街城门遗址的发掘,是本次考古工作最大的收获之一。

    考古发掘表明,这座门址坐北朝南,始建于前燕,彻底废弃于元代,共经历了前燕、后北燕、北魏、唐、辽和金元6个时期的建筑和改建,历时1000余年,这在我国城市考古中是极为罕见的发现。三燕时期的城门是首次在朝阳城内发现,其门道结构保存完好,建筑风貌独特,为研究十六国时期北方城市的城门形制提供了实物资料。更重要的是,这座城门遗址位于朝阳老城区的中轴线上偏北处,根据其位置判断,应为三燕龙城宫城的南门,这为研究三燕龙城的布局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坐标点。寻找和确定三燕都城龙城遗址,是十六国时期考古的重大课题,也是辽宁西部地区历史时期考古的一项主要任务,虽不断有有关遗迹现象显露,但都较为零散。此次考古发掘有较好的解决,为辽宁城市考古积累了经验,是学术上的一次突破。

no.7 山西芮城清凉寺墓地

时代:新石器时代
发掘单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薛新明
 

简介:    

    芮城清凉寺墓地属于寺里——坡头遗址(即“坡头遗址”),遗址最早发现于1955、1965年,属新石器时代庙底沟二期文化,墓地总面积近5000平方米。2004年的发掘共清理墓葬262座,墓葬排列有序,南北成行,东西成列,同时也存在着比较复杂的打破关系。墓内共出土玉璧、玉钺、玉琮等玉石器200余件。

    庙底沟二期文化时期的大规模墓地在全国还是首次发现并发掘。发掘者认为,该墓地的发现和发掘促进了对以前一些认识的重新思考和定位。清凉寺墓地代表的时代是史前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而墓葬所在的区域是中原的核心地区,也是庙底沟二期文化腹心地区,当时中原地区正在发生一次大规模的文化变革,周边各种文化因素和理念在这里汇聚。这批以随葬玉石器、特殊葬制为特色的墓地,对诠释这一地区的复兴历程具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对中原地区文明起源及与此相关的学术课题研究也将有所助益,是近年来少见的重要发现。

 

no.8  四川绵竹剑南春酒坊遗址

时代:清—民国
发掘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发掘领队:陈德安
 

简介:

    2002年,四川绵竹剑南春集团进行绵竹市棋盘街两侧第一生产区拆迁工程,为配合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的维修、整治工程,2003年4—8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和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2004年8—11月,再次在“天益老号”酒坊西南侧进行了发掘。“天益老号”酒坊遗址位于绵竹市棋盘街传统酿酒作坊区,其保存和延续了传统酿酒生产工具及其工艺流程,是一处较为全面体现剑南春传统酒文化的典型老作坊。

    2年共发掘面积800平方米,清理出土一大批和白酒酿造工艺密切相关的遗迹现象,包括水井、酒窖、炉灶、晾堂、水沟、池子、蒸馏设施、路基、粮仓、柱础和墙基等类,初步了解到酒坊群布局配套设施齐备、遗迹保存完整。揭示出遗迹表明从原料浸泡、蒸煮、拌曲发酵、蒸馏酿酒到废弃用水的排放等酿酒工艺全过程,工艺流程遗迹比较完整,是一处保存较好的酒坊街区遗址,遗址年代为清代——民国。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的发掘是一次重要考古发掘,其规模之大,酿酒遗迹之全、保存之好超出以往的发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从墓葬形制、出土器物看,墓葬风格接近于晚唐和辽代早期的风格,应为辽代早期契丹贵族的墓葬。彩绘木棺和棺床,在内蒙古尚属首次完整发现。该墓的发现,是近年来辽Dai考古的重要发现,在研究辽代的社会风格、风俗习惯、服饰、艺术以及丧葬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no.9 新疆若羌罗布泊小河墓地

时代:青铜时代
发掘单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
发掘领队:伊弟利斯
 

简介:

    发现罕见的具有祭祀功能的泥壳木棺墓、墓地规格最高的木房式墓葬、成排布列的“木尸”墓。部分墓葬尸体、服饰、随葬品保存较好,采集30多具古尸标本,出土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遗存的时空关系基本廓清。

  小河墓地在上世纪初由罗布猎人奥尔德克首次发现,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进行了调查发掘。从2002年底以来,通过跨4个年度的沙漠考古,共计发掘墓葬167座,出土珍贵文物数以千计。

  墓地的外观为一个巨大的椭圆形沙山。在不断的自然风积和构筑墓葬时的人工堆沙过程中,沙山越来越高。墓葬区南北两侧各立一排整齐的木栅墙,客观起到减缓风蚀作用。

  墓地绝大多数墓葬结构一致,一般是先挖沙坑、坑中置胡杨木棺,然后在棺前后栽竖标志死者性别的立木作为墓葬标志物。一墓一棺。还发现少量特殊的泥壳木棺墓及一座木房式墓葬。

  小河墓地上层的100多座墓葬已被破坏,完整保留下来经过科学发掘的墓约是原来整个墓地的一半。墓地上部采集到的高3米左右的木雕人像、数千根的短木楔在发掘墓葬中未见,表明上层被破坏的墓葬和已发掘的墓葬有较大的区别。发掘墓葬分层明确,早晚之间遗迹遗物发生明显变化,这些现象都表明墓地使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上限有可能早于孔雀河古墓沟墓地年代,即公元前二千纪初。

    楼兰地区史前考古资料表明,在这一地区存在一支文化面貌独特的考古文化。由于良好的埋藏条件,墓地诸多方面的信息得以较为全面的保存,尤其是极为丰富的与原始宗教有关的遗存,一批保存相对完整的古尸、服饰等等,都为国内外史前考古所罕见。它将在更宽的领域对周边其它地区的考古产生影响。小河墓地的全面发掘是新疆史前考古的一个重要进展。

no.10 浙江杭州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

时代:南宋
发掘单位: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发掘领队:杜正贤
 

简介:

    为配合浙江杭州市万松岭隧道东接线(严官巷段)的道路建设,杭州市文物考古所于2003年12月—2004年8月对严官巷的南北两侧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1200余平方米,发现了南宋时期的御街、御街桥堍和桥墩基础、道路、殿址、围墙、河道、石砌水闸设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重要遗迹。严官巷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南距南宋皇城约400、北距南宋太庙遗址约100米,是一条长不过200、宽约5米的小巷。

    南宋临安城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由封闭式的里坊布局转变为开放式的街巷布局的一座典型城市。严官巷地处南宋临安城遗址的核心地带,与南宋皇城遗址、太庙遗址和三省六部遗址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本次发掘发现的遗迹包括南宋御街、御街桥堍和桥墩基础、道路、殿址、围墙、河道、石砌水闸设施以及元代石板道路等,不仅种类多,而且保存较好,这在临安城考古中极其罕见。特别是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南宋御街遗迹,从而确定了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而御街桥堍和桥墩基础及河道遗迹的发现,是中国古代南方城市中采用河路并行体系布局的典型实例,也是南宋临安城的最大特点,对研究中国古代都城制度的发展和变迁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