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重庆丰都烟墩堡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 |
发掘地点:重庆市丰都县 |
发掘单位:中国科学院三峡考古队 |
简介: 烟墩堡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于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区的重庆市丰都县,出土标本 1万余件,其中石制品 1341件,以砾石为原料,主要采用锤击法打制而成,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这在中国南方旧石器一直中尚属首次发现。 该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在认识南北工业传统间的关系方面具有桥梁作用,对中国南方乃至东南亚地区的旧石器文化发展的研究也提供了可供对比的研究资料,具有一定科学价值和科学意义。 |
no.2 河南孟津妯娌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 |
发掘地点: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煤窑乡妯娌村 |
发掘单位:洛阳市文物工作队、郑州大学考古系、孟津县文管会 |
简介: 妯娌遗址位于河南省孟津黄河岸边,自仰韶晚期延续到龙山早期,居住区居北,墓葬区居南,窖穴区和制石工场居西。墓葬多有生土二层台,发现有迄今中国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墓葬,出土文物丰富多样,有黄河中游最大的石壁及三件形制相同、大小依序的陶铙形器等。妯娌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的挖掘和研究对王湾二期文化石器的聚落形态及社会组织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
no.3 四川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
时代:新石器时代 |
发掘地点:新津宝墩遗址(四川省成都新津县龙马乡宝墩村)、温江鱼袅村遗址(四川成都温江县万春镇鱼袅村、直隶村和报恩村)、郫县古城遗址(四川省成都市郫县古城乡古城村和梓路村)、都江堰芒城遗址(四川省都江堰市青城乡芒城村)、崇州双河遗址(四川省崇州市上元乡芒城村)、紫竹遗址(四川省崇州市燎原乡紫竹村) |
发掘单位:成都市文物考古工作队、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
简介: 成都平原史前古城址群,指分布于成都市的新津宝墩遗址、温江鱼凫村遗址、郫县古城遗址、都江堰芒城、崇州双河以及紫竹等 6 处古城,面积在 11 - 60 万平方米不等。其中郫县古城城址中部发现被若干中小环绕的面积达 550 平方米的大型房址, 其内筑有 5 个长方形卵石台。古城群属宝墩文化,是三星堆文明的前身,是迄今所知我国西南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分布最密集的史前城址群,该遗址群的发现对于研究成都平原当时的社会结构河宗教信仰具有极为重要的学术意义。 |
no.4 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
时代:周 |
发掘地点: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地区薛庄乡北滍村 |
发掘单位: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平顶山市文管会 |
简介: 应国墓地主要是周代应国贵族的埋葬地,其中也包括应国灭亡后部分楚国贵族墓葬与两汉时期的一些平民墓,地属今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地区薛庄乡。应国墓地共发掘应国墓葬 42 座,排列有序,具有“族墓葬”特征。出土文物数千件,主要是青铜器和玉器。所出铜器铭文涉及大射礼、俯聘礼、帝王庙号、丧服制度,对古代礼仪制度与诸侯方国史研究有重要价值。排列有序的国君墓葬,为同时期墓葬断代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
no.5 山东长清双乳山西汉济北王陵
时代:西汉 |
发掘地点:山东省长清县双乳山村 |
发掘单位:山东大学考古系、长清县文管所 |
简介: 双乳山汉墓东北 1.5公里处的福禄山顶部椰油两座陵墓,封土高大,保存尚好,其形制、排列、规模等都和双乳山汉墓相似,所以我们推测也是西汉济北王陵,显然,这里应该是稀罕济北国的王陵区。福禄山汉墓的发现,也为证明双乳山汉墓为西汉济北王陵提供了佐证。墓葬凿山为陵,为呈甲字形的竖穴石扩木椁木,主要由封土、墓道河内外墓室几个部分组成,总长85米,总深22米,凿石量约8800立方米。墓主人二椁三棺殓葬,出土铜器、玉器、漆器、铁器、陶器、金饼、车马器具等2000余件,该墓未经盗扰,保存完整,增加了对汉Dai考古、历史的认识。 |
no.6 湖南长沙走马搂三国吴纪年简牍
时代:三国吴 |
发掘地点:长沙市走马楼湖南平和堂商贸大厦建设区域内的古井(窑)群 |
发掘单位:长沙市文物工作队 |
简介: 马楼三国吴简是1996年10月在长沙市中心的走马楼建设工地中一口古井中发掘出来的。这批埋藏了1700多年的三国时期孙吴纪年简牍,包括竹简、木简、木牍、封检等,共计14万余枚,超过中国历年出土简牍数量的总和。这是中国上世纪继殷墟甲骨卜辞、敦煌文书之后,在古文献资料方面的又一重大考古成果。 出土简牍呈灰棕色或黄褐色,长短宽窄各异,字体工整有序,隶中带楷。每片字数多少不等,木牍每枚80至120字,竹简每枚30至40字。 |
no.7 辽宁北票喇嘛洞鲜卑贵族墓地
时代: |
发掘地点:辽宁省北票市南八乡四家板村喇嘛洞村民组 |
发掘单位: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
简介: 北票喇嘛洞墓地位于辽宁省北票市南八家乡四家板村喇嘛洞村民组西山坡上,因村中有一清代喇嘛庙,庙后有山洞而得名。山坡为大凌河的二级台地,坡下为大凌河的冲击平地。东北距北票市 20 公里。墓地南 1 公里即大凌河,由此溯大凌河而上约 30 公里即朝阳市。该墓地市 20 世纪 70 年代当地村民在取土时发现的。 出土文物 3100 余件(套),其中铁马鞍具、成套铜鎏金镂孔带具、酱釉陶羊尊首见于三燕文化墓葬,丰富了该文化内涵。 北票喇嘛洞鲜卑贵族墓地是迄今为止发掘规模最大的鲜卑族文化遗存,共发现墓葬 419 座,时代为 3 世纪末到 4 世纪初,出土了近 3000 件文化遗物。墓葬形式和很多随葬物等均为以往所不见,展示了鲜卑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头盔 . 铁甲 .. 马具组成的甲骑具装,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实物。大量铁制兵器和生产工具共存,表明鲜卑族内部社会结构已由游牧向农耕转变。马具金器等还可以看初对朝鲜半岛和日本同类器物的强烈影响 |
no.8 山东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
时代: |
发掘地点: 山东省青州市 |
发掘单位: |
简介: 青州龙兴寺出土的大批佛教造像,多数形体较大,包括北魏至北宋延续 500 年的石 、 玉、 陶、 铁、 木和泥造像 200 余尊,其中以北齐时期石像最多,有佛、 菩萨、 弟子、 罗汉 、 飞天、 供养人等多种题材。造像有浮雕 、 镂雕、 线刻、 贴金、 彩绘,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为山东地区北魏至北齐时期的石佛造像提供了一批珍贵的断代标本。以北魏、东魏、北齐造像为主的佛教窖藏,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的青州市。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延续千余年的著名佛教寺院。窖藏坑位于寺院遗址的最北部,南北长 8.7米、东西宽6.8米,坑内有规律地埋藏有北魏、东魏、北齐至隋、唐、北宋时期的石灰石、汉白玉、花岗岩、陶、铁、木及泥塑等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其中最大的高320厘米,最小的仅高20厘米。造像雕刻技巧高超,包括浮雕、镂雕、线刻、贴金、彩绘等多种技法。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的窖藏佛教造像群。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的发现,为研究中国佛教美术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的实物资料。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的发掘是近年来中国境内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代表了自北魏至宋元时期中国佛教艺术的杰出成就,为研究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及雕塑、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近年来,经过我馆业务人员日复一日地整理、拼接、粘对,这些曾惨遭破坏的艺术珍品以崭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其中的佛像精品先后在美国、日本、德国、瑞士、英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地举办了精品展或大型专题展。当人们看到那些面带微笑的佛像、衣着雍容华贵的菩萨、呼之欲出的飞天、生动活泼的护法和多姿多彩的荷莲时,无不被其深深折服。 |
no.9 青海都兰吐蕃墓群的发掘
时代: |
发掘地点: 青海省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 |
发掘单位: |
简介: 在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附近新发现的两座吐蕃古墓中,发掘出大量丝织品及绘在棺木上的色彩鲜艳、内容丰富的彩色木板画。 过去发现的吐蕃墓葬多集中在以都兰县为中心的柴达木盆地南部,而这两座墓葬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距德令哈市30公里的巴音河南岸夏塔图草场山根。两座墓中均有殉葬牲畜和陪葬品,出土了大量丝织品和木碗、木鞍、木鸟、箭囊等文物。 而最重要的发现是两座墓三具木棺的四面均有彩绘,线条流畅,色彩富丽,场面壮观,内容丰富。彩绘主要是以赞普、赞蒙(王、王后)为中心的迎宾图和职贡图。具体形象有帐居、射猎、宴饮、迎客、击鼓、起舞、骑士、商侣、动物等。其中的人物带有各种不同形式的缠头,大部分人物赭面,反映出吐蕃人特有的风俗和装饰风格。但也有身穿圆领窄袖长袍、翻领长袖长袍、带圆帽的中亚人和波斯人的形象,以及带鲜卑装的骑士等。 虽然过去在都兰吐蕃墓葬中也曾发现过少量彩色木板画,但色彩、内容和保存的完整性上都远不如此次发现。它的发现对于了解唐代居住有柴达木盆地的吐蕃、吐谷浑人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艺术风格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鉴赏价值。 根据出土遗物分析,丝织品中有盛唐时代所流行的卷草宝花、印花、双连珠对龙等纹样,因此专家认为这两座墓葬的年代大体在盛唐时期,约为公元700年至750年左右。此外,出土木结构上书写有墨书古藏文,也证明墓葬属于吐蕃统治下的吐谷浑邦国贵族的墓葬。 |
no.10 四川华蓥南宋安丙家族墓地
时代:南宋 |
发掘地点:四川省华蓥市双河镇昭勋村 |
发掘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安市文体局、华蓥市文体局、华蓥市文物管理所 |
简介: 安丙墓 位于双河镇东 2 公里处,是南宋资政大学士、少师。鲁国公安丙夫妇及族属墓群。墓地及地面局附属物规模宏大。墓内结构反映了宋代古建筑的独特风格,尤其是浮雕、动植物、器乐等图案情态自然,形象逼真。工艺十分考究,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研和参观价值。该址的发现被列为 “96 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 。 1996 年 2 月,安丙墓被当地村民挖墓坑时发现,后经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出墓葬 5 座及地面附属建筑遗址 4000 余m2 。 安丙及其家族墓座东朝西 , 由北至东南方向排列。前为九层护坎,后枕山坡。墓葬均为顶券式石构建筑 , 由墓室及墓道两部分组成 , 并设有排水系统。主墓 (m2 、 m1) 为安丙及福国夫人之墓 , 风格、大小相同。 m3 、 m4 墓墓主不详,风格、大小一样。 m5 墓与主墓相似,但小于主墓,据考证为安丙孙女安宝孙之墓。 安丙墓规模宏大,墓室雕刻精美,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对研究南宋时期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提供了珍贵实物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