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为流传的帝王野史排名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乾隆出身之谜


俗文化的厉害传说中,还夹杂着实物。有人说海宁陈家有乾隆亲笔题写的两块堂匾,一块是“爱日堂”,一块是“春晖堂”。“爱日”也好,“春晖”也罢,用的都是唐朝孟郊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一典故。    乾隆若不是陈家之子,谈得上报答父母如春晖一般的深恩吗?若照此说来,乾隆便是朝臣陈世倌的儿子,他竟完全成了一个汉人皇帝了!果真如此,则清朝自乾隆以后的皇室,就成了汉满混血血统了。     说乾隆是一个被偷换的汉家男婴,最早提出这种说法的是晚清天嘏所著的《清代外史》,书中一个醒目标题便是《弘历非满洲种》。弘历是乾隆的名字。这本书还说,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满族人,因此在宫中常常穿汉服,还问身边的宠臣自己是否像个汉人。应该说,这本书是没有什么根据的。在为反清排满大造舆论的晚清时期,极力诋毁清朝皇帝,大力渲染清宫秘闻是常事,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带有浓厚的政治气味。但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发泄决不等于就是事实。就在反清排满者制造清宫秘闻硬说乾隆是以凤换龙的汉家男孩时,又有小说家出来凑热闹。首先登场的是名噪一时的鸳鸯蝴蝶派大家之一的许啸天。1925年在上海出版的许啸天名著《清宫十三朝演义》,从爱新觉罗始祖布库里雍顺,一直写到宣统大婚。关于乾隆家世,书中说:乾隆原是陈阁老的儿子,被雍正妻子用掉包计换了来,乾隆长大后,从乳母嘴里得知隐情,便借南巡之名,去海宁探望亲生父母,但这时陈阁老夫妇早已去世,乾隆只得到墓前,用黄幔遮着,行了做儿子的大礼。    许啸天编写的虽是百年前的乾隆故事,却融入了上海滩十里洋场的韵味,再加上文笔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生动,因而十分投合市井小民的胃口。随着《清宫十三朝演义》的风靡一时,乾隆是海宁陈阁老之子的说法更是不胫而走,广为人知。这便是俗文化的厉害!近些年来,有关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传闻仍然接连不断地闯入文艺作品,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武侠小說大家金庸的《书剑恩仇录》。金庸就出生在浙江海宁,从小听的就是有关乾隆的种种传说,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說《书剑恩仇录》,便是紧紧围绕着乾隆的身世之谜展开的。在金庸的笔下,当时江湖最大的帮会——红花会的总舵主于万亭秘密入宫,将乾隆生母陈世倌夫人的一封信交给乾隆,信中详述当年经过,又说他左腿有一块朱记。待于万亭走后,乾隆便把幼时喂奶的乳母廖氏传来,秘密询问,得悉了自己的家世真情:当年,陈世倌的小孩被抱进雍亲王府,“哪知抱进去的是儿子,抱出来的却是女儿。陈世倌知是四皇子掉了包,大骇之下,一句都不敢泄漏出去”。金庸在书中还写到了陈世倌的三公子即所谓的乾隆的亲弟弟陈家洛。陈家洛继于万亭之后成为红花会会主后,期望激发哥哥乾隆的汉族意识,共同成就恢复汉家天下的宏业,而热恋着陈家洛的回部香香公主则牺牲了自己的爱情,身侍乾隆,欲助自己恋人一臂之力,不幸事败自刎,葬于“香冢”。金庸的小说精彩纷呈,使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说法传得更广了。传说这么多,传闻这么广,乾隆究竟是不是海宁盐商陈阁老的儿子?首先让我们看看,把乾隆是海宁陈家之子的故事写得出神入画的金庸先生是怎么说的。金庸曾老老实实地告诉痴心的读者们:《书剑恩仇录》中所谓的乾隆的弟弟“陈家洛这人物是我的杜撰”。他并且声明:“历史学家孟森作过考据,认为乾隆是海宁陈家后人的传说靠不住。”    金庸还俏皮地说:“历史学家当然不喜欢传说,但写小说的人喜欢。”金庸说的是实话,历史学家孟森考证认为,乾隆是“以女易男”的说法根本靠不住,所谓的“公主楼”根本就不存在。至于人们所说的海宁陈家的房舍中有“爱日堂”、“春晖堂”两块皇帝御书的匾额一事,孟森首先肯定确有其事,但考证的结果是,两块匾额都是康熙御书赏赐的,分别是康熙三十九年(1700)和五十二年(1713)根据陈家在朝中做官的侍读学士陈元龙、陈邦彦的奏请,题写后赏赐其父母的,而不是乾隆写的。还在20世纪初期,一些满族人对街谈巷议中关于乾隆是汉人的说法就十分反感。    当时有个叫富察敦崇的旗人,专门写了一本《皇室见闻录》,他在书中质问:“以雍正之英明,岂能任后宫以女易男?”书中谈到,皇孙诞生,按例王府要立即差派太监,先到内奏事处口头上报,再由宗人府专门写折子奏报皇上,以备命名,岂能拖了几天甚至几个月还没有申报的?若是雍亲王府已按时申报生的是女孩,又怎能过了几天又改为是男孩?由此一点,即可证明传说的谬误。

no.2 冯玉祥北京政变之谜


 冯玉祥是大家都十分熟悉的我国近代军事家、爱国将领。他小时家贫,清末投军后,作战机智、勇敢,很快被晋升到师长、督军、陆军检阅使之职,1924 年10 月第二次直奉战争中,任直军第三路总司令,因不满直军总司令吴佩孚排除异己,与援军第二路司令胡景翼、北京警备副司令孙岳等密谋倒戈,在古北口按兵不动,不与奉军交战;乘战场战事吃紧,后方空虚之际,星夜回师北京,发动军事政变,囚禁贿选总统曹锟,将溥仪废除帝号、逐出皇宫,毅然联合胡、孙二将军将所部改组为“国民军”,自任总司令兼第1 军军长,脱离北洋军阀的系统,联合奉系军阀张作霖,推段祺瑞临时执政,同时电邀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几十年来,人们对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的主要原因,争执不下,主要有两种观点。

  民主思想影响的结果

  冯玉祥是个爱国军人,深受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有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國家的初步要求;对苏联有所认识,认为十月革命后的苏俄有着伟大的前途;同时不满意北洋军阀对外卖国投降,对内残酷压榨人民的黑暗统治,要“扫除军阀势力,打倒贿选政府,拥护中山先生主义,实现和平统一主张”。北京政变之前,他就先后策谋滦州起义、反对袁世凯称帝、讨伐张勋复辟。1924年1月,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有力地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努力做冯部上层将领的工作,促使冯部更加倾向革命。

  直系军阀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

  另一种观点认为,北京政变不是孙中山的影响和革命形势的推动而发生的,是直系军阀内部矛盾激化的产物。冯所以发动政变,主要是由于曹锟和吴佩孚没有满足他的领袖欲。因冯的权力和地盘首先被吴佩孚蛮横地剥夺,继则他的部队军费又遭曹锟无情的勒索,使他有兵无饷,有军无权,形同坐以待毙;当他感到个人利益受到威胁时,推翻曹吴,另谋发展的思想暗滋潜长。只要看看冯在北京政变后,积极参与同孙中山、张作霖的三角同盟活动,采用种种纵横捭阖的手段,就足以说明他的北京政变推倒曹吴,是为了扫除发展自己势力的障碍了。如何认识这次政变的原因?如何评价冯玉祥将军发动这次政变的功过?尚须进一步研究探讨。

no.3 公主坟之谜


轰动海峡两岸的“还珠格格”,其人即清初在桂林的“和硕格格”孔四贞。但孔四贞并没有琼瑶笔下的那番嬉闹经历。据考证,北京“公主坟”墓主就是孔四贞,可是近来却另有一说,颇为蹊跷。

  孔四贞家破人亡

  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童年的孔四贞随父亲、清军定南王孔有德从东北南下,攻克桂林,鸠占鹊巢,住进了靖江王府。
  孔在桂林时,擒斩了靖江王并世子、将军、中尉及阁部瞿式耜、总兵张同敞等南明王室和文武官员473人。可是两年不到,这位明朝叛将即为易帜反清复明的大西农民军李定国挥师所败,无颜逃生,自焚于王府。他的儿子被掠入农民军安西王孙可望府中,女儿孔四贞侥幸被部属救出,逃离桂林北上。时值顺治帝南巡,听到孔有德战败、全家大小俱焚甚为震惊,便亲自召见了孔四贞,下旨将她送往内宫抚养。
  送到内宫的孔四贞为孝庄皇太后所喜爱而收为义女。不久,又破格赐封她为“和硕格格”,成为清廷中唯一的汉族公主。顺治帝为安稳人心,又下旨将孔有德改葬京师,谥号“武壮”,赐其殊荣,因此桂林找不到孔的坟墓。
  孔四贞在内宫与玄烨青梅竹马,同师习武学文,感情日笃。康熙元年(1662年),八岁的玄烨登基,十四岁康熙帝大婚有了皇后,却仍不忘记孔四贞,欲娶她为妃。但孔有德曾有遗嘱,将她指婚于定藩爱将孙龙之孙孙延龄,且为安定边陲,先帝顺治也已恩准婚事。
  康熙五年,已到婚嫁芳龄的孔四贞,加公主仪仗,浩浩荡荡由京城回到桂林与孙延龄完婚。同年,孙受封为广西镇守将军。
  不料,康熙十三年春二月,孙延龄不顾孔四贞的劝阻,借城东龙隐岩和城北安定门外发生山崩巨响的奇变,公开举起了叛旗,率领原定南王的部将附和吴三桂的“三藩之乱”。
  在这风云突变之际,孔四贞坚决反对丈夫对康熙的背叛。但孙拥有重兵,一意孤行,杀掉了她的心腹,竟将她囚禁数年之久。康熙十六年,康熙派遣定远平寇大将军、安亲王岳乐出征平乱,对吴三桂等叛军形成大军包围之势,这时的孙延龄才听从了孔四贞的规劝,有所动摇。但被吴三桂侄孙吴世琮获息,将他诱至城北郊外杀掉。
  吴军打进桂林城,孔四贞奋勇夺得叛将马雄兵符、印信、令旗,调兵守城,展开抗击。终因寡不敌众,被吴世琮所俘。因劝降不成,劝嫁不允,遂遭押赴云南,再作逼婚。

  公主坟事出蹊跷

  康熙十七年三月,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城南馒头岭称帝,五个半月后病殁,不久吴世琮也在战争中毙命。翌年二月,已是家破人亡的孔四贞终于逃出囚笼,打着公主仪仗返京。“三藩之乱”后,随着清廷统治势力的日益巩固,孔四贞已不能在紫禁城自由行走,被赐予在京城西华门外的一座宅院里了却余生。
  孔四贞死后,仍以格格身份入葬。曾有考证,孔四贞被安葬在北京城复兴大街、地铁“公主坟”站近处,相传是一座粉红色的皇室墓园,北京老一辈人几乎无人不晓:“公主坟”站,就是来自桂林的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孔四贞之墓。因她毕竟不是皇族嫡系,故未得进入皇室陵园。
  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对这座公主坟墓主的考证却引起了争议:早年的《新华文摘》曾转载一位叫赵迅写的文章指出,这公主坟里安葬的不是孔四贞,而是嘉庆皇帝的两个女儿,庄敬和硕格格和庄静固伦格格。据说,庄敬和硕格格是嘉庆帝的三女,为和裕皇贵妃刘氏所生,嫁于蒙古亲王,享年31岁,入葬在公主坟墓园的东侧。庄静固伦格格是嘉庆帝的四女,为孝淑睿皇后嘉塔腊氏所出,嫁于蒙古默特部落郡王,享年28岁,葬在公主坟墓园的西侧。还有说是,姐妹俩是同在嘉庆十六年(1811年)中亡故。但文章归文章,不能算是真凭实据。
  1965年北京修建地铁时,公主坟墓园是必经之处,告示公布之后,想像不到的是,有位庄静固伦额驸(固伦格格丈夫)的后人林勤先生,竟拿出了墓园契纸作捐献。经考古发掘获知,两墓均为夫妇合葬,随葬中虽没有墓志,但见有当时的兵器、蒙古刀、怀表等,人们哗然。自此,孔四贞与北京地铁“公主坟”的关系竟成悬案。

no.4 李自成不杀陈圆圆之谜


闯王李自成率大军攻占北京城。抓获了吴三挂的爱妾陈圆圆,李自成决定将这个号称集色、艺、才于一身的陈圆圆勒死。但陈圆圆却凭着一张巧嘴,免遭杀身之祸。陈圆圆究竟说了些什么呢?

据传说事情是这样的:李自成进京后,一天,兵丁带陈圆圆到李自成面前。李自成扫了一眼号称色、艺、才三绝的陈圆圆,不禁心中暗说,果然是国色天香,名不虚传,难怪吴三桂为她拼命,刘宗敏也被她迷得失去了本性。但这种“祸水”绝不能留!于是李自成便挥手下令:“拉出去,勒死选”

陈圆圆听到此话后,非常平静地看了看李自成,慢慢地站起身,转身向门外走去。李自成感到十分纳闷,忙又令其回来,问其原因。

陈圆圆转过身,也不下跪,回答道:“早就听说大王的威名,以为是位纵横天下、叱咤风云的大英雄,想不到大王竟畏惧一个弱女子选”

“我怕你?”陈圆圆不理李自成的话,自顾自地说:“我本出身良家,堕入烟花实属身不由己,所经一切也绝非我本意。大王仗剑起义。不是要解民于倒悬,救天下之无辜吗?我就是无辜之人,但你却赐我死,你不是畏惧小女子又作何解释呢?”

李自成被陈圆圆的一席话给问住了。陈圆圆见李自成不语,便又说道:“为大王计,若杀小女子实属不智。”

李自成忙问道:“为何不智?”陈圆圆说:“我看宫中情形。大王有撤出京城的打算,不知是打算全师平安撤走,还是被迫袭而奔走呢?”

“想平安撤走,又当如何?”“大王,我听说吴总兵为先锋,正向京师逼近。我蝼蚁之命,大王杀了我。对大王无丝毫益处。留下我而不杀,我感念大王不杀之德,当尽心竭力,使吴总兵滞留京师,不再追袭,大王可保实力,全师而撤,巩固西京,尔后东山再起……”

这些话触动了李自成,他颇感陈圆圆的话不无道理,便点了点头,遂下令不杀陈圆圆,留下好好看管。

当然,李自成的农民军政权的命运并未因不杀陈圆圆而有根本改变,最终还是以失败而告终。

no.5 嘉靖皇帝被杀之谜


1542年春末夏初,宫女杨金英领着几个姊妹,黎明之前去收集花朵上的露水,供皇帝配制Chun药用,便乘卫士最困而打磕睡的时候溜进了皇帝寝宫,把绳子套在嘉靖皇帝的脖子上,用全部的仇恨去拉……

  嘉靖皇帝是当时最大的恶棍,他为了淫乐,就借选秀女之名把一些10岁至13岁女孩骗进宫里,然后收集她们的第一次月经血配制夜能淫十女的“神药”。又为了自己能活万岁,夜夜淫童女采阴补阳。杨金英就是13岁被他摧残的,和杨金英一起被选进宫的几个十岁女孩,有的当场被他摧残死!对于这样丧尽天良和人性的恶徒皇帝,杨金英早想杀他了。

  皇帝又想出新花招,要宫女们收集花朵上的露水,供他配制Chun药,这就给了她们接近皇帝寝宫的条件,因为皇帝寝宫周围有花,是她们收集露水珠儿的范围。恰巧有一个常在皇帝身边侍候的宫女被皇帝赶走也被分配收集露水珠儿,她熟悉寝宫里的情形,而且她也想报仇。就这样杨金英组织了五个姊妹,由那个皇帝身边的宫女领路,乘一个多雾的黑暗的黎明,边收集花朵上的露水珠边接近皇帝的寝宫,乘卫士们打磕睡,她们溜了进去。皇帝寝室外间的宫女也睡着了。走进里间,皇帝已经睡熟,她们怀着仇恨和忐忑的心,把绳子套上了皇帝的脖子,有的人拉绳子,有的人按脚,有的人按手,对恶棍皇帝执行死刑。

  不幸的是,恶棍皇帝嘉靖并没有被勒死,只落了个一对眼珠向外暴着,再也收不回去了。

no.6 梁武帝被饿死之谜


萧衍吃素礼佛、对人宽容,一心要做一位仁慈的君主,却因为他的滥爱毁掉了江山,也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公元549年,大将侯景率领十万叛军攻破了南梁首都建康(今南京),并将梁武帝软禁在台城。几十天后,这位曾叱咤一时、统治王朝达48年之久的皇帝竟被活活饿死。而导致这一下场的,就是他的“菩萨心肠”。
寺院舍身太荒唐
梁武帝,名萧衍(464?549年),字叔达,南兰陵(今江苏武进)人,是南梁朝的开国皇帝。他博学能文,精通音乐、书法,在年轻时曾与谢眺、沈约等名士一起被誉为“竟陵八友”,是当时文化界的名人。登上帝位后,他在执政前期曾创造了良好的业绩。他矫正前朝的诸种弊端,鼓励学术,减轻人民负担,勤政爱民,虚心倾听民间的呼声,使國家一度政局稳定,国库充足,文化繁荣。
由于深受佛教的影响,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近乎苦行僧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据史书记载,他是一位彻底的素食主义者,在重大的祭祀和宴会场合也禁止食肉,甚至每天只吃一顿粗米饭;他穿的是布衣,床上挂的是用木棉做的黑帐子,被子几年才更换一次;他还不饮酒、不听音乐、不近女色,几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俭朴的皇帝。
不过到后来,这位皇帝在宗教信仰方面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作为一名狂热的佛教徒,梁武帝在位期间花费大量公款,兴建了大量佛寺。公元519年,他在寺院受菩萨戒,从此被称为“菩萨皇帝”。更荒唐的是,为了显示自己对佛祖的虔诚,公元527年,身为一国之君的梁武帝到同泰寺做法事时,竟突发奇想地宣称要舍身于此,甘为寺奴。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为了让他赶紧回宫,群臣只好按他的旨意筹集了一万万钱将他“赎”回。四天后,心满意足的梁武帝才还俗返朝。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将國家大事视同儿戏的他后来又曾三次上演了同样的闹剧,逼得大臣们只好每次都花费一万万钱为他赎身。
梁武帝标榜自己是“菩萨皇帝”,却因其个人喜好而给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当菩提达摩大师前来拜访时,梁武帝问道:“朕即位以来,广造佛寺、整理经文、超度众生,可不可以算是有功德呢?”不料后者直言道:“这算不上什么功德,佛家主张罪福并舍、空有兼忘,反对有为之善。”
纵容亲小无法度
在梁武帝所处的时代,很多王朝都发生过皇室内部骨肉相残、导致国破家亡的悲剧。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头顶“菩萨皇帝”光环的梁武帝决心以一种非常“另类”的方式维系皇室的团结。于是,他对皇室成员处处纵容,即使这些人威胁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也格外宽容,简直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梁武帝有个六弟叫萧宏,被封为临川王,腐败堕落、无恶不作,但因受到皇帝哥哥的娇纵,却总能逃脱惩罚。公元506年,梁武帝派萧宏率军与魏国打仗,由于萧宏的临阵退缩,梁军惨败。梁武帝竟没有丝毫责备他,反而体贴入微地安慰他,并在一年后对其加官进爵。萧宏有个小舅子叫吴法寿,仗着自己是临川王的内弟,到处横行不法。有一次,吴法寿因抢夺民财并持械杀人而受到官府通缉,萧宏公开出面包庇。官司打到梁武帝那里,有大臣强烈要求追究萧宏的责任,梁武帝当时虽被迫罢免了他的官职,但很快又将其官复原职。
由于长期受到纵容,萧宏有恃无恐,竟异想天开地做起帝王梦来。公元518年,萧宏听说梁武帝将要到建康城郊的光宅寺举行佛事,便派人埋伏在必经之路准备行刺。不料事前被人告发,被捕的刺客当即供出幕后策划者萧宏。梁武帝派人叫来萧宏,然后眼泪汪汪地对这位要害自己的凶犯讲起了大道理:“我虽然时刻害怕被人推翻,却从未怀疑过骨肉至亲,没想到你却打朕的主意!我并不是不能像别的皇帝那样处置你,只是因为你愚昧无知,才特加怜悯;而你却不感恩戴德,竟做非分之想,真是太无人性了!”当萧宏跪地求饶后,梁武帝仅仅罢免了他的官职,令其闭门思过。
不久后,梁武帝听手下报告说萧宏又有谋反的迹象,便赶紧带着亲信去打探。原来,萧宏在为官期间曾大肆盘剥,并将搜刮来的财宝都秘密存放在近百间库房里,因此有人怀疑里面藏的都是兵器。有一天,梁武帝借口来萧宏家饮酒。酒过三巡后,梁武帝提出要看看萧宏的库房,不等回答便起身向库房走去。打开库房后,只见里面堆满了制钱,梁武帝等人粗略地估算了一下,竟有三亿万以上。做贼心虚的萧宏以为贪污勒索的罪行败露,非常惶恐。谁知梁武帝见状反而笑着对他说:“阿六,你可真会营生啊,家当不小!”随后又拉着萧宏的手回去接着喝酒。经过这次突击搜查,梁武帝觉得萧宏只知道囤积私财,并无政治野心,于是又下令恢复了他的官爵。这件事传出后,许多王公贵族看到贪财聚敛的萧宏不但没有被治罪,反而备受信任,也纷纷仿效他的行为,使梁朝的吏治迅速败坏。
又过了几年,萧宏又与梁武帝的亲生女儿永兴公主勾结起来阴谋刺杀皇帝。一次,梁武帝决定斋戒三天,并邀请诸位公主共同进入斋室。永兴公主乘机派两名心腹书童一同准备行动。不想两个书童因胆小露出马脚,被值班的护卫识破。两个书童招供说是受萧宏和永兴公主的指使。面对这样的情形,梁武帝也只是将那两个书童斩首,将永兴公主赶走,而对萧宏仍没有治罪。不久萧宏因惊恐而死,梁武帝又追封他为侍中、大将军、扬州牧,并以隆重的葬礼为他发丧。
萧宏有个儿子叫萧正德,其德行与其父如出一辙。当初,由于梁武帝没有儿子,便将萧宏的三儿子萧正德过继为嗣子,以备承继帝位。后来由于梁武帝生了儿子,又将萧正德还给了萧宏。当不成太子的萧正德因此怀恨在心,竟于522年投降了梁朝的敌国北魏。由于没有得到人家的重用,一年后他又悻悻返回。面对这样的不孝子孙,梁武帝又是哭着训斥了一番,然后照旧予以重任。后来,梁武帝任命萧正德为南兖州刺史。没几年的功夫,萧正德便将该地治理成满目荒凉、百姓相食的人间地狱。当被梁武帝罢免了官职后,萧正德又企图模仿他的父亲,寻机谋反。
饿死台城悔已晚
公元547年,东魏朝的大将侯景前来投降。当时各国都知道他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因此都不接纳他。当走投无路的侯景前来南梁投靠时,贪图小利的梁武帝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执意接纳了他,并封其为大将军、河南王。不久,为了解救被东魏俘虏的另一位侄儿萧渊明,梁武帝准备与东魏讲和。侯景听到这一消息后,为求自保,便立刻举兵反叛。
面对汹涌而来的叛军,糊涂的梁武帝竟派萧正德到前线统帅军队。两军对垒后,侯景派人诱骗萧正德说,只要他肯做内应,在推翻梁武帝之后,就拥戴其为皇帝。于是萧正德秘密派了几十艘大船,帮助侯景的叛军渡过长江,还亲自带领叛军渡过秦淮河,可惜他没等美梦成真便被侯景杀死。侯景攻入建康后,将梁武帝居住的台城包围起来。而那些平日受到梁武帝娇纵的王公贵族,尽管手下有几十万兵马,却都袖手旁观。直到这时,梁武帝才如梦方醒,大骂那些不忠不孝的子孙,可惜悔之已晚。

 

no.7 武乙被雷劈死之谜


被雷劈死的皇帝—武乙
  
  
   中国民间有一个传说:人做了坏事可能会被雷劈死。而有些人做事、说话为了让对方相信自已时,也常常喜欢请雷公来做公证人,说如果怎样怎样,或者如果不怎样怎样,会遭天打雷轰!做了坏事,被雷劈的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发誓让雷公来做公证人的做法,在法律上也没有约束力。因为雷或雷公没有这个能力,来管我们人间的是是非非。被雷劈上了,你是倒霉旦。但倒霉旦,不等于坏旦。比如某年,笔者家乡就发生过一件事,一个常做善事、照顾孤寡老人的好人,却被雷公劈死在给村里五保户老人送饭的路上,这雷公没有长眼睛啊!
  
   地球上自有雷现象以来,地球上自有人类以来,被雷劈死的人,实在太多了。因为多,所以我们早就见奇不怪。但笔者所要说的这个被雷劈死的人不同,首先他是一个古人。是中国著名的、殷王朝时代的人,距离现在有四千年的历史,因此这个故事,有点文物意义。
  
   其次,这个人身份不一般,如果放到现在,他被劈死了,立马就会上全世界各大媒体头版头条。如果碰巧是现代的中国,呵呵,不但要上头条,而且标题字还得加黑、加粗。因为这个人是國家最高领导人—皇帝!
  
   说这位是“皇帝”,名称上有点勉强,因为中国把國家最高领导称之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秦始皇一统六国,自谓功高于上古时的三皇、五帝,所以他把“三皇”的“皇”拿出来,“五帝”的“帝”拿出来,来个二合一,称自已是“皇帝”。殷王朝时期的國家最高领导那时还只是叫“帝”,没有“皇”字。被雷劈死的是殷王朝的一位“帝”----武乙,史记称其谓“帝武乙”。中国人做了坏事,被雷劈死的说法,很可能是源自这位“帝武乙”。
  
   帝武乙是殷王朝第二十八帝,用现代人眼光看,是一位搞笑的天才。他称帝时,殷王朝天下太平,老百姓安居乐业。武乙吃饱后没事干,想验证一下神的威灵。所以让手下人制作了许多神像。然后自已与这些天神像进行博斗!一个一个神像被武乙“揍”得东倒西歪、缺胳膊少腿。史记云“帝武乙无道,为偶人,谓之天神,与之博。”结果“天神不胜。”
  
   天神,确切地说是天神像们都输给了武乙,武乙认为天神们连攻击象征他们的神像,都不呈现威灵,太无能了!武乙时代人类坚信世界是有神灵的。所以武乙打败了神像后,他的理解是这些神们太无能了,不过如此,因此他还侮辱了这些神像。史记记录“乃辱之。”
  
   够搞笑的了,但武乙意犹未尽。有人对他说,天神们都居住在天上,所以他特别想和天博斗一下。他虽然是皇帝,天对于他来说,也是又高又远。武乙想和天斗,没门!
  
   过了不久,大臣丙给他出了一个主意,丙说:“大王想博于天,臣有一法,王可一试?”
   武乙:“说来听听?”
   丙说:“以兽皮为囊,盛血,举于高。大王仰而射。大王之射,是谓射天也,若有灵验,必不令囊破血出!”
  
   武乙大悦。一试,结果把“天”都射出血来!天还是一点反应也没有,太窝囊了!从此在帝武乙眼里,天神、天都是tmd缩头乌龟。
  
   这位武乙帝,可比三千年后的王安石他们勇敢多了,王安石们只是敢动口说说“天变不足畏”的话。他们当中可能没有谁敢直接动手去“射天”。不过,武乙到与金庸武打小说里一位、骂天是“贼老天”,并向天发掌的金毛狮王谢逊有一拼!
  
   后来,在帝武乙“猎于河、谓之间”时,天降暴雷,震死了武乙!用佛家说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善恶皆报。神们,没有在武乙与神像斗时,用雷劈死他;天,没有在武乙把天射出血来时,用雷劈死他;而是剩武乙“猎于河、谓之间”,杀害动物时,震死武乙!呵呵,这天好象蛮有爱心的。
  
   武乙不敬天,不敬神,不爱护动物,被雷劈死了。雷、天从殷人那里得了大敬畏!殷人对天、雷的恐惧、敬畏,达到了最高点,笔者以为,这可能是中国人后来传说“雷会打坏人”传说的源头。

no.8 嘉庆帝暴死之谜


清代一位被雷电劈死的皇帝

话说一百多年前初秋的一天,在我国北方承德的一座皇家大院里发生了一件震惊天下的大事。什么大事呢?据当时的八卦书生传闻竟然是皇帝老儿嘉庆被雷给劈死了。说来这皇帝号称天子,也就是老天爷的儿子,这老天爷怎么会拿雷劈自己的儿子呢?难道这嘉庆皇帝很无道,引起了上天的不满?但看看史实这嘉庆皇帝其实是个老实人,也没犯过什么贻误天下的大错,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先从嘉庆皇帝这个人说起。

嘉庆叫爱新觉罗·颙琰,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五个儿子,是个老实人,在他的诸多兄弟中并不怎么引人注目。起初乾隆也没把他当作接班人来培养。乾隆最初选定接班人是嫡长子永琏,只可惜这永琏没有帝王命,传位给他的诏书放在正大光明匾后没几天,就夭折了。此后,乾隆后来又想立皇后所生的七子永琮为储君,谁知这传位诏书放到正大光明匾后不久,刚满两岁的永琮也离开了人间。看来是天择大贵之人,如此两次,乾隆皇帝再也不敢将传位诏书放在正大光明匾后边了。如此过了几十年,乾隆已是古稀之年,再不考虑接班人的问题就要天下大乱了。乾隆考虑来考虑去,在他的这些皇子中有的已经年纪很老,不堪重任,有的已经先他而去,有的则无心于做皇帝。相较之下,嘉庆这位老实巴交的皇子竟然成了最佳的储君人选。如此,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后,为了不超过祖父康熙的在位时间,就将帝位传给了颙琰,自己悠哉乐哉的做起了太上皇。嘉庆也算天命所归,捡漏似的当上了皇帝。但他这个皇帝在位之初并无实权,一切还得听老子的。

直到嘉庆四年(1799年),乾隆驾崩后,嘉庆才清真正亲政。他亲政后的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把乾隆以来的天下第一大贪官和坤给办了。查办和坤让嘉庆发了大财,他从和珅家里抄出藏金32000多两,地窖藏银200余万两,取租地1266顷,取租房屋1001间半、各处当铺银号以及各种珠宝、衣物等,总合白银8亿多两,几乎是他财政年总收入的十几倍。嘉庆赐死和珅之后,并未将这些财富收入自己的腰包,而是划拨国库,用来填补财政的亏空。但是,这些钱财此时已经无法从根本上挽救大清的颓势,此时的清王朝就像一个积疾以久的病人一样,开始总的爆发。老百姓不堪压迫,纷纷揭竿而起。嘉庆帝也因此两次险些被刺杀。一次是在嘉庆八年(1803年)二月二十日,嘉庆皇帝从圆明园返回宫内的路上,突然冲出一名男子手持大刀闯入行銮,这下可把嘉庆吓了一跳,护卫的大内侍卫们也乱作一团,颇费了一番周折才把刺客制服。后来经过审讯得知这名刺客叫成得,是京师中的一名厨役。至于为什么要刺杀皇上,虽然嘉庆先后派了很多王公大臣会同六部九卿会审,却也没弄个明白。一问到关键问题,这个成得就默无一言,只说:“若事成,则公等所坐之处,即我坐处也。”最后没有办法,嘉庆皇帝也不想因此而诘兴大狱,就下令将成得凌迟处死了事,其他人也没再追究。

另外一次是在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嘉庆皇帝到木兰围场狩猎的路上。京郊林清领导一班人马,决定乘清朝的王公大臣,大内侍卫都出宫护卫的机会攻占皇宫。这天林清等人化装成小商小贩,把武器藏在商品里面,骗过守门的侍卫,混进了京城。然后,林清又派人同皇宫内的线人取得联系,弄清宫里的虚实之后,于15日中午发动了进攻。这些人在林清的指挥之下,攻杀守门的大内侍卫,冲入西华门,然后沿着皇道向隆宗门进攻。隆宗门的侍卫见状急忙关闭了大门,林清向隆宗们射了一箭,正中隆宗门的牌匾,据说至今在这块牌匾之上仍有一个当年射下的箭头。此后,义军见久攻隆宗门不下,就绕到养心门外的墙边,想通过攀援树木,攻入内宫,就在这时,皇子旻宁也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亲自带着火枪队攻了出来,在清军用火枪队的攻击之下,起义军被迫撤离。后来,嘉庆回宫之后听说了这件事情,大惊不已,叹息道:“从来未有事,竟出大清朝。” 为此,嘉庆帝还亲自前往天坛、地坛祭拜天地,祈求保佑。

嘉庆帝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是他从小苦读,精通四书五经,继位之后,也算勤政。但是,一人之力总难力挽狂澜。朝政的繁杂,官员的腐败,宫廷内部的斗争,种种纷繁扰攘之事弄得嘉庆皇帝是焦头烂额,疲于应付。特别是他的同母弟庆亲王去世之后,嘉庆皇帝变得更为忧郁。

为了散心,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十八日,嘉庆皇帝从圆明园起驾到承德避暑山庄外的木兰围场去狩猎,这时的嘉庆已经是一位六十一岁高龄的老人。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皇次子旻宁,皇四子以及大学士、军机大臣、御前大臣、内务府大臣等都亲自随行护驾。一行人从圆明园出发,一直走了七天才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当时时值七月,天气炎热,加上沿途奔波,到承德后的第二天,嘉庆皇帝就病倒了。25日上午,嘉庆突然感到痰气上涌,说话困难,头脑发胀。他身旁的皇子慌忙去请御医,并召大臣赛冲阿、托津等入室。谁知没过多久,嘉庆皇帝就不会说话了。太医们没有见过如此怪病,都感到束手无策。到了晚上八九点钟,天空中突然雷电交加,并有闪电击中嘉庆皇帝所在的烟波致爽殿。一阵电闪雷鸣过后,嘉庆皇帝被发现已死在龙床之上。嘉庆皇帝死后,热河行宫立即封锁了消息,避暑山庄大门紧闭,限制人员出入。嘉庆帝死得如此突然以至于连棺材都没有预备好,随行的王公大臣只好让人将北京宫中预备的寿宫连夜运到承德。嘉庆皇帝临死之前不会说话,也没有安排后事,他死了之后,人们在正大光明匾后面也没有发现装有继位诏书的小金盒。嘉庆随身携带的那个盒子也不知道放在哪了。无奈之下,在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和皇太后的支持之下,只好宣布由皇二子旻宁继承皇位。由于这其中的种种变故,道光皇帝到了八月初二,才公开发布嘉庆驾崩的消息。嘉庆皇帝离开北京时还好好的,如此突然驾崩,驾崩之后又迟了这么久才对外公布消息。人们开始对嘉庆皇帝死因议论纷纷,难道这其中真的有不可告人的内幕?

据一些随行人员传闻,嘉庆皇帝可能是遭雷击而死。据说嘉庆帝一行人到了避暑山庄之后,稍事歇息,就率领大臣和侍卫们前往木兰围场围猎。结果回来的路上遇上了大雨,被困在荒郊野外,一时间雷电交加,大地震撼。忽然一道光亮之后嘉庆皇帝被雷电击落马下,当场身亡。还有人说,嘉庆皇帝不是死在野外,而是在避暑山庄内遭到雷击,触电身亡。这种说法甚至还提到嘉庆皇帝宠爱的一个小太监,说两人经常在“云山胜地”幽会,有一天,两人正在此寻欢,忽然下起了大雷雨,一时间雷电交加,一道闪电击中小楼,嘉庆当即触电毙命。嘉庆被雷电烧的面目全非,已经无法收殓入棺。皇二子旻宁为维护皇家颜面,决定暂时Feng锁消息。并秘密地将一名与嘉庆皇帝相貌体材差不多的太监绞死,假扮嘉庆收殓棺中,而将皇帝的骸骨收在棺材底部,以掩人耳目。当然,这些说法只是一些传说。在宫廷正史之上都没有相关的记载,不过即使嘉庆皇帝真的是遭雷击而死,官方的记载也不敢提及此事。因为皇帝遭雷击而死,就等于是大逆不道,遭到天谴。谁写了这样的事情都会犯大忌讳。对于嘉庆皇帝的死因,官方的记载上都说是病死的。后人根据嘉庆皇帝临时前的状况推测,嘉庆皇帝可能是在年高体胖的情况之下过度忧虑疲劳,在加上天气炎热,猝发心脑血管疾病而死。

但是,不管嘉庆皇帝是不是正常的死亡,由于他在避暑山庄西暖阁暴死,此后避暑山庄便开始闲置,亲历父亲暴亡的道光皇帝从这之后一次也没来过。直到1860年的一天,才又有一位皇帝带着妻儿老小跌跌撞撞的逃难至此,只可惜他这一来也没能再活着回去。

no.9 汉成帝刘骜食壮阳药之谜


汉成帝刘骜。我在以前博文曾聊过这个皇帝,其后宫中有两位在中国古代以性感出了大名的大美人赵飞燕、赵合德姐妹俩。自从得了赵氏姐妹,刘骜整日抱着这对姐妹花淫乐,乐此不疲,甚至以弄死自己刚几岁的亲生儿子以迎合赵氏姐妹不能生育而妒嫉他人的心理。由于纵欲过度,弄得腰都直不起来,刘骜的性能力大不如前,没有了“性趣”。后汉人所著的《飞燕外传》披露,身为皇后的赵飞燕,家藏专门记载房中术的“彭祖分脉”一书,从书中她找到了配制的秘技。她研制出的壮阳药名叫慎卹(xù)膏(有学者疑为“寒食散”),可一度数幸而不倒,这使几近丧失性功能的刘骜雄风再起,对赵氏姐妹也更加宠爱了。

据传此性药服食后,一夜可与10名宫妃性交,而不费劲,且越战越威猛。被其从全国各地挑选来的数千宫女大多不过十来岁,个个如花似玉,采过经血后朱厚熜自然不会放过身边美色。时已50多岁的朱厚熜服食她们经血做的壮阳药后,淫兴大发,又在这些宫女身上来检验药效。有一次,服食了壮阳药后药性大作,浑身燥热难忍,朱厚熜立即拉过在醮坛边为他讼经的一位13岁尚姓女孩“练习”,这女孩生理尚没有发育成熟,搞得她跪在床上鬼叫求饶方止。朱厚熜觉得仍不尽兴,又请身体丰满发育成熟的庄妃前来“下火”。

万恶淫为首,纵欲多灾难。上面提到的汉成帝刘骜、南朝齐明帝萧鸾、唐高宗李治、宋度宗赵禥,明世宗朱厚熜,或直接死于壮阳药中毒,或因服食壮阳药起病折寿。

no.10 李唐皇室的胡人身世之谜


《唐书》上有一个关于李世民命名的有趣故事:李渊二子即将诞生之时,李渊路遇一书生为其看相,书生惊呼:“李渊贵人也,其子也贵,有济世安民之大任。”李渊惧,欲杀此人,书生已杳然不知所踪。归家,二子诞,故起名“世民”,取“济世安民”之意。
    
     李世民一家祖籍应在今河北赵县,而李渊生于关陇,自称祖居关陇,是西凉王李皓的后代,借以提高自己的身份地位。
    
     原山东太行山地区有五大望族姓氏——王、卢、崔、李、郑,其中李姓又是鲜卑族中的一大姓氏。有人推测说李氏一门是破落贵族,也有人说李氏是鲜卑族大野部的姓氏……
    
     但这仍存在疑点,其一便是李渊一门在此之前到底如何,无法从历史上考究得知;二是李渊自称为西凉王李皓后代,到底是事实如此还是自抬身价?这其中没有足够的史料作为证明。
    
     唐朝时候少数民族与汉族的界限划分没有那么清楚,在唐朝,北方各民族大融合现象广泛存在,如在隋炀帝时,突厥人就曾被强制性地改穿汉装;北魏孝文帝推行民族之间友好往来的政策,同一等级的人可以被允许通婚。
    
     不仅如此,大臣中也有许多是少数民族。一是因为文化起了联结各民族纽带的作用,只要对文化发展有益,不管是什么少数民族,都会采取接受态度,國家结合的共同体在于相同的东方礼乐文化。二是唐朝经济非常繁荣,所以更多采取对各民族宽容的政策。

据可考证的历史资料证明,唐太宗李世民的祖母、即唐高宗李渊的母亲,独孤氏,是隋文帝皇后的姐妹,属于非汉族,所以李世民和隋炀帝之间还有着姨表关系。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氏也是鲜卑族人。而李渊一方的血统还没有足够的历史证据进行论证。历史上有以下几种说法,赐姓大野部,河南破落李姓,老子李耳的后代等。

     陈寅恪当年曾详细考证此事,但到今天为止,还没有什么新的历史遗留下来的资料或实物可以供此问题得到深一步的结论。
    
     在胡人的风俗中,有父死子娶母为妻的习俗,也有一家的男人合用一妻的典故。昭君出塞的典故中,王昭君在死了丈夫后就嫁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唐朝帝王史中,也有类似的尴尬关系。
    
     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乱伦。唐太宗李世民在武氏则天14岁时,正值其雏女妙龄之际,召其入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则天入感业寺为尼。唐高宗即位,复召武氏入宫,拜昭仪,进号宸妃。几年后,竟做了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其间,唐初的元老重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裴炎及程务挺等人,曾力谏唐高宗李治,武氏“曾侍先帝,众所共知”,结果唐高宗李治根本没有在意。
    
     历史上,杨贵妃也是一例。杨贵妃本是唐玄宗之子寿王的妻,却被玄宗讨来做了贵妃。这些为李唐王朝大臣们所不齿的关系是不是李氏家族身体里流淌的粗犷的血液在作怪呢?也难以定论。
但有一点则是可以明确的,那就是李唐王朝深受胡人风俗的浸染。由于在魏晋时期长期与胡人混住,即使汉人,也从各方面都沾染了大量的胡俗。从唐朝女子的穿着到蹴鞠、骑马打猎的自由生活来看,当时女性享受了历代女子不曾享受的解放;对于开放、繁荣,各民族已有了相当程度融合的大唐朝而言,这种开放却算不了什么问题。
    
     贞观年间,唐太宗平定东突厥,俘虏颉利可汗,解除了北边的威胁;五年后,平定吐谷浑,俘其王慕容伏允;贞观十四年,又平定高昌氏,于其地置西州,并在交河城(今新疆吐鲁番西)置安西都护府。晚年,唐太宗战志犹存,亲征高句丽。唐太宗善骑射,一生过着不倦的戎马生涯。

    李世民的身世问题,考古学家通过对唐太宗李世民的安息之所——昭陵的考察研究,找到了新的证据。史书中关于昭陵记载,昭陵为唐太宗李世民的坟墓,有内外两城。外城遗址已难考证,门内当年建有献殿,存放李世民生前服用器物。北门曰玄武门,又称司马门。原有14个“蕃酋”的石雕像和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等浮雕。
    
     时至今日,那十四个“蕃酋”的石雕像现已人像不知何处去了,那“蕃酋”的石雕像到底有些什么来历已是无人知晓。可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浮雕还保存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石刻艺术陈列室里。

“昭陵六骏”的确是李世民留下的又一个疑点。有专家用突厥语的全新解释,解开它们产地来源、马种、名号含义、陪葬习俗,揭开了沉寂千年的唐昭陵六骏之谜。《突厥问题研究论文集》上面记载:马是突厥人不可离开的伴侣,平时生活游牧,战时驰骋沙场。在突厥的葬俗中,有一种奇特的祭祀悼念马功劳的习俗,一般有三种仪式。主人死后,随从会骑着马绕着死者墓地转圈,然后把马杀掉或者活埋到坟墓里。无论是突厥贵族,还是一般牧民,死后都要与马共葬,只是数量多少不同。
    
     中国所有帝陵中,为什么只有在李世民的昭陵里会有战马石刻?唐太宗独特的墓葬形式是否真的显示了突厥的习俗?昭陵是李世民的坟墓,至今未被打开,或许不久的将来,人们可以从昭陵那里得到最确切的答案。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