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千年智慧故事总集之中国隋唐朝调查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魏复智斩杀人犯

 

隋朝,泉县恶霸冯弧,倚仗姐夫是朝内的吏部侍郎,无恶不作。一次与

别人下棋,被对方杀得没有还手之力,他要对方把棋收回去,对方不肯,一

怒之下,竟用砖头砸死了对方。

此案告到知县魏复那里。魏复见冯弧一惯作恶,罪孽深重,写了判处冯

弧死刑的案卷,火速呈报京城,待秋后处斩。但吏部侍郎批道:“此案不实,

请魏县主另议。”将案卷退回后,又暗暗给魏复写信,说明冯弧是他小舅子,

让他从轻处理,将来保举魏复晋升高官。与此同时,冯弧家里托人送来了许

多金银古玩,玉帛绸缎,请魏复网开一面。魏复面对高官利禄的引诱,十分

愤慨,痛责送礼之人。又把案卷呈报上去,拖了一些时间仍被退回。

魏复又恨又恼,恨的是自己权小难以为民平冤,恼的是官场黑暗,徇情

枉法。他看着被退回的案卷,忽然心生一计,狠狠自语道:“冯弧呀冯弧,

你必死无疑;吏部侍郎呀吏部侍郎,你这下有苦也说不出了!”于是第三次

把案卷送到京城。吏部侍郎阅后,没细看案卷的内容,果然挥笔批了“同意

斩处”四个字。

原来,魏复是这样写案卷的:“杀人犯马瓜,无故将人杀死,欲予斩首

示众,特报请审批。”批复回来后,他在“马”旁添了两点,“瓜”字旁加

了“弓”字,变成“杀人犯冯弧”。吏部侍郎哪知是计,于是送了小舅子的

性命。魏复急令衙役把冯弧就地处决。百姓奔走相告,大快人心。

no.2 于仲文放牛断案

 

于仲文曾在隋朝做过大官。

在他小时候,有一年,村上有任家和杜家都丢失了一头牛,两家都倾巢

出动分头寻找,找了好久也没有找到。后来别人总算为他们找到了一头,两

家都抢着说那头牛是自己的,双方争执不下,把官司打到州里,州官也难以

判断,案子就挂了起来。

这时,益州长史(官职名)韩伯俊灵机一动,对州官说:“少年于仲文

聪颖过人,为何不召他来断案?”

州官不以为然地说:“嘴上无毛,办事不牢!此案大人都不行,何况少

年?”

韩伯俊说:“大人此言差矣。”说着,就向州官介绍了于仲文9 岁时跟

着父亲去晋见隋文帝的轶事:

皇帝向于仲文问道:“听说你喜欢读书,书里记载着哪些事啊?”

仲文从容地回答道:“奉养父母,服务国君,千言万语无非是‘忠孝’

两字而已。”

隋文帝惊异于仲文概括能力之强,连连赞叹道:“说得好!说得好!”

韩伯俊说:“大人,您看能否让于仲文这小子试一试处理此案?”

州官欣然应允,即命左右持着大红请帖前往于家。

于仲文到达州府,问明前后情况,微笑道:“这个案子很容易判定。”

说着,便叫任、杜两家各将自己的牛群全数赶到州府前的大操场上。他

便喝令道:“放牛!”

说完,那头牛直往任家牛群奔去。

场上人群欢呼起来:“是任家的,是任家的!”

于仲文冷眼见杜家不服,便叫声:“慢,把那头牛单独赶出来。”

牛出来了,仲文命差役用鞭子狠命地抽打,任家的人奔上前,拚命地抵

挡,还将鞭子夺了下来;杜家的人只是在旁边喊道:“莫打了,莫打了。”

那喊声有气无力,像在演戏。

于仲文看了,便厉声盘问杜家人:“如果查出这头牛不是你家的,而你

们硬要冒领,除了十倍罚款,还要承担法律责任啊!”

杜家人知道瞒不过于仲文,只得承认自己有冒领之罪,诺诺连声,告退

而去。

于仲文神断牛案的名声,从此传了出去。

no.3 梁毗哭金平乱计

 

隋文帝时,西宁州少数民族的酋长都把金子的多少看作是否富有的象

征。谁家金子多,别的酋长们便会兴师动众去夺。一会儿你打我,一会儿我

打你,闹得一年到头不得安宁,民怨沸腾。

新上任的州刺史梁毗贴了文告禁止,酋长们竟置之不理,我行我素。这

些酋长们为了巴结梁刺史,一个个偷偷赠送金子给他,且一个比一个多。

梁毗心里真不是滋味:退回去吧,这批家伙会恼羞成怒;不退回去吧,

这些酋长更会为非作歹。思忖片刻,他大声吩咐家人:“马上给我备好大红

请帖,请各位酋长明天上我这儿赴宴!”

第二天晚上,梁府张灯结彩。前来赴宴的酋长们个个乐滋滋的:“哪个

官不贪?这梁毗收了金子软了嘴,反请我们喝酒啦。”

喝酒到了高潮,梁毗一摆手,家人把所有送给他的金子端出来,堆放在

红木桌上。梁毗望着金子,突然放声大哭起来。各位酋长们如坠五里云雾,

诚惶诚恐地瞪圆了眼:“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有一位终于大着胆子小心翼翼开口:“梁大人,是不是嫌我们送得太少

了?”

梁毗拼命地摇摇头,哭得更响了:“你们为了争它,互相残杀,天天不

停,月月不停,年年不停。现在,你们又把这害人精送给了我,故意让我‘肥’

起来,是不是也想杀我呢?”

酋长们听完,纷纷站起身来,一律拱手施礼:“刺史大人,我们一片好

心,全无半丝歹意。”

梁毗哽咽着嗓子,继续哭问:“那么,你们之间为啥为这害人精争来夺

去呢?”

酋长们再次互相打量着,谁也答不出。

这时候,梁毗停止了哭泣,取过各人赠送的金子,一一亲自放到各人面

前,慢慢地说:“这个,我不要。吃完了酒,你们还是各自带回去吧!”

酋长们这才明白梁刺史哭金的目的,都惭愧地低垂下头。

从此,这些酋长不再为金子互相攻杀。这消息传到隋文帝耳中,龙颜大

悦,马上发出一道圣旨:钦命梁毗升任大理卿,掌管全国司法。

no.4 贺若弼换防惑敌

 

公元589 年正月,一场渡江战役将拉开帷幕。充任这次战役的先锋部队,

是吴州总管(官职名)贺若弼(544—607 年)率领的隋朝部队。贺若弼临行

前,隋文帝杨坚明确交代他:“此行重任在身,要从广陵(今江苏扬州)渡

过长江,袭击陈朝守军,为大隋朝劲旅攻克陈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铺

平道路。长江天险,强攻不是上策,你须以巧渡为宜。”

贺若弼心有灵犀一点通,自率军进驻广陵起,便实施他的锦囊妙计。

贺若弼买了好多大船准备渡江,但先把它们隐藏起来。他特意弄来了五

六十只破船,搁在江边的小河内作诱饵。陈朝的便衣侦察人员偷偷察看后,

回去报告上司:“隋朝处在内地,不会造大船。靠那几十条破船,没办法渡

江。”陈朝将领一听,放心地点了点头。

渡江的战幕即将拉开了,贺若弼的江边部队突然频繁换防。每次换防,

千军万马都云集广陵,刀戈耀眼,旗帜如林,喊声震天,广建营帐。陈军得

知情报,一下如临大敌,恐怕贺若弼大军全线压境,发兵渡江,忙紧急调集

精锐部队开来,准备决战。后来,他们才发现是隋军换防,连呼上当,斗志

松懈,忙心急如火将军队调遣开。

江边的隋朝部队仍在换防,陈军不再虎视眈眈、枕戈待旦了。哪知,贺

若弼放出了这个换防的烟幕弹,便悄悄调集、部署完了渡江大军。

发起总攻之前,贺若弼还特意布置士兵沿着江岸来回打猎。隋军人喊马

嘶,实际上在作渡江演习。陈军熟视无睹,他们早已麻木不仁了。

贺若弼策马江边,见时机已经成熟,便命令渡江。刹那间,万舟竞发,

隋军一下子冲过长江。然而,麻木的陈军呼呼大睡,竟然一点都不知道。庐

州总管韩擒虎带五百壮士从横江渡过,直扑入陈兵驻地。陈兵都喝得酩酊大

醉,正睡得像死猪样呢。

贺若弼巧渡长江,势如破竹,攻克了京口(今江苏镇江),生擒陈朝徐

州刺史黄恪。贺若弼、韩擒虎一鼓作气,从南北两路一起猛攻,沿江的陈朝

守军望风披靡,四下逃窜。贺若弼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陈朝都城建康,率先

攻下了钟山。

no.5 杨玄感诈呼懈敌

 

公元613 年(隋炀帝大业九年),礼部尚书(官职名)杨玄感举兵造反,

攻打东都(今河南洛阳)。消息传开,震惊朝野,隋炀帝忙令刑部尚书卫玄

率兵镇压。卫玄统率步兵、骑兵两万人日夜兼程,直扑洛阳,急救东都!

杨玄感军和卫玄军在洛阳附近相遇。卫玄军队人多势众,明显占了上风。

杨玄感判断了一下战场形势,火速召集部下,说:“暴君隋炀帝派的军队锋

芒正利,我们只有智取。等会儿,你们假装混乱,再让士兵高喊:‘不好啦,

杨玄感已经给官军活捉了!’这样,一定能麻痹敌人。”

众将领连连点头,纷纷领命而归。

“蓬蓬蓬”,牛皮战鼓敲响,密如雷鸣。

两军人马开始厮杀。突然,杨玄感的士兵大声喊叫:“不好啦,不好啦!

官军把杨玄感捉去了!”那声音似惊弓之鸟哀鸣。卫玄的官兵本来士气极其

旺盛,听到这阵阵叫喊,个个心花怒放,斗志马上松懈下来。

杨玄感见敌方中计,自知良机已到,挥剑长啸:“杀!”几千铁甲骑兵

应声扫向敌方,一下子搅碎了敌阵,把卫玄军队打得大败。

卫玄率领残兵败将落荒而逃,回头惊望,只剩下了8000 名垂头丧气的部

下。

no.6 窦建德诈降之计

 

隋朝末年,隋炀帝的暴虐,终于酿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潮。高士达义

军是其中的一支。

公元616 年(隋炀帝大业十二年),刚刚投奔高士达的窦建德被授于军

司马之职。高士达对他说:“建德贤弟,你才高八斗,远远超过高某,军队

大权由你调遣。”窦建德知道,山下,涿郡通守(官职名)郭绚带领一万多

人已安营扎寨,准备镇压起义军。窦建德想:“良机来了,我一定要露一手,

初建奇功,给各路起义军看看!”

几天后,窦建德唤来传令兵:“对高士达大人说,请他留下看守武器粮

草,我带七千精兵前往迎战郭绚。请他放心,我自有锦囊妙计在!这封信请

你交给高大人,让他按信行事!”

“是!”传令兵转身返营。窦建德率领七千精兵渐渐隐向山林深处。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郭绚军营门口来了位使者,自称是窦建德派来的。

郭绚派人唤进使者,那使者气喘吁吁相告:“郭大人,高士达欺人太甚,我

家窦将军受不了这口窝囊气,想投奔大人!”

郭绚没言语,送那使者走了。他正狐疑间,一个消息传来:高士达五花

大绑了窦建德的妻子(其实是用一名女俘冒充的),押至军中,高声大骂窦

建德忘恩负义背叛自己,当众斩了那女入。

当天下午,那位窦建德的使者又来到郭绚军营,呈上一封急信。郭绚拆

开窦建德的亲笔手书:“郭大人,高贼杀妻之仇不报非大丈夫。如大人肯收

降我,我愿当先锋回击高士达,取他狗头,报效大人。”

郭绚左右一思量,马上眉开眼笑对使者说:“回告窦将军,欢迎他加入

大隋朝军行列!”

三天后,郭绚率领士兵跟着窦建德赶到长河(今山东德州东)界上,订

下盟约,发誓不灭高土达决不罢休!从此,郭绚手下兵将不再戒备窦建德部。

窦建德见郭绚中计,几天后发布命令,起义军精兵悍将突然袭击,揍得郭绚

军队七零八落。这次夜袭,窦建德兵将杀死隋兵几千人,缴获战马1000 多匹。

郭绚带着几十人骑马逃命。窦建德派强将一鼓作气,直追到平原(今山

东平原西南),杀死了郭绚。

从此,窦建德威名远震各路义军。

no.7 何妥反嘲顾教官

 

这是隋朝的名士何妥小时候的故事。

有一天,左邻右舍的大人取笑他说:“小妥啊,你在我们地方上可算得

上是没有对手的神童了,要是你到京城的最高学府国子学去,那就可要处处

碰壁,大败而归了。”

8 岁的何妥撇了撇嘴,不服气地说:“国子学又怎么?难道有三头六臂

会吃人吗?”

那人说:“吃人倒不会吃人。不过,那儿都是知识丰富、学问渊博的人,

你去了只能虚心求教,否则,必定自讨没趣的。”

何妥笑道:“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声大。我若去国子学当然是虚心

学习,但如果有人恃才傲物,欺侮我是小孩,我也不会买账的呀。”

邻居听了,似信非信地摇摇头,走了。

何妥果然不服气,终于找了个机会,跑到国子学里去,站到教室旁虚心

聆听那些学者的讲课。

忽然,某教室下课了,涌出了一批学生。走在最后的是一个教官,名叫

顾良。他看见了何妥,又惊又喜地说:“嗨,你不是远近闻名的神童何妥吗!

今朝什么风把你吹来啦?”

何妥恭恭敬敬地说:“顾大人,特来国子学一游,顺便恭听您的教课,

得益非浅。”

顾良见他小小年纪说起话来,老成持重,刚柔相济,在暗暗佩服之余,

不免生出开玩笑的想法,便说:“你这何妥的姓氏,究竟是‘荷叶’的‘荷’,

还是‘河水’的‘河’啊。”

顾良说着,顿时就有一些大学生围拢来,嘻嘻地笑着,看何妥怎么回答。

何妥略加品味,就明白了顾良玩笑之中揶揄的意味,于是应声答道:“您

老先生不是姓顾吗,请问,那是‘眷顾’(照顾、关怀之意)的‘顾’,还

是‘新故’(新近死去或新旧之意)的‘故’啊?”

顾良顿时面孔绯红,有些难以招架。

何妥到17 岁,凭着他的智慧和才干,给湘东王用重金聘去干事了。

no.8 少年智辩胜狂僧

 

隋朝时,有个和尚叫三藏法师。他对佛经也学了一些,但学得不深,只

懂得几许皮毛,可是常常大言不惭,自诩为天下佛学权威。一些善男信女为

他的“博学”所迷惑,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天,他照例设斋拜佛,讲经说法。各地佛教信徒慕名赶来,将设置讲

桌的斋坛围得水泄不通。

三藏法师清了清嗓子,摸了摸发亮的光头合掌于胸,微闭双目,口中念

念有词,睁开眼,脸含笑,正式地讲起学来。

信徒们一齐恭而敬之地聆听三藏法师那天书似的教课。有的实在听不

懂,只能自怪娘生了自个一颗笨脑袋,就端详起法师嘴角的白沫沫,看着它

们忽儿起泡儿,忽儿消散开,倒也是打掉瞌睡虫儿的妙法。

好容易等他讲完,那些健嘴巧舌的子弟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一些稀奇古怪

的难题来,哪知三藏法师竟是对答如流,而且还说这答案出自什么什么佛经。

从没有看过什么佛经、文化水平很低的信徒们,只得个个耷拉着脑瓜子,仰

望着大师诚惶诚恐地崇拜起来。

此刻,三藏法师显现出一派志得意满的神气,眼睛微微乜斜着,流露出

“天下佛学舍我其谁”的狂妄之光。

忽然,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从信徒人群中倏地站了起来,大声问:“大

师,我记得有部佛经上写着关于野狐和尚的事,它把‘狐’叫做‘阿闍黎’

(佛家语,意思是可作规范的高僧)。请问,这部佛经叫什么名字?”

三藏法师听了面色刷地变白,一时语塞。但毕竟他吹牛讲学多年,阅历

丰富,便马上“嘿嘿”冷笑两声,来了个偷换论题的把戏,向小孩严厉反问

道:“你这小鬼嗓子尖,个儿小,怎么不拿‘声音’来补养身子呢?”

小孩不甘示弱,当即来个针尖对麦芒,反唇相讥道:“请问你眼窝深,

鼻子长,怎么不割下鼻子来充补眼睛呢?”

三藏法师又羞又恼,正待发作,坛下却哄然大笑起来。

no.9 杨晟的正话反说

 

隋焬帝在位时间虽不长,但经常外出游览和巡视。一次,他率领他的长

孙杨晟巡视榆林地区,当时那个地区是一个蕃地,由突厥族的可汗梁干统管。

天子降临蕃地,是一件大事。染干可汗诚恐诚恐地迎接隋焬帝和他的随

行人员。

杨晟见染干虽然礼貌周到,但都城中杂草丛生,非常肮脏,就想严肃地

指出来,但他想到,突厥归附不久,不能妄加指责,况且说出这种小事似乎

不雅。但这个事情虽小关系到属国对天子的态度问题,所以又不能不说。甚

至他想借机让可汗亲自割草以显示天子的尊严。于是他采用了正话反说的办

法。

杨晟故意指着帐前的草对可汗说:“这里草的根是不是特别香?”

染干立即拔了一根草,放在鼻下闻了闻,说:“没有香味呀?”

杨晟露出奇异的神色:“我还以为这是香草呢!”

染干直率地说:“草又不是花,哪来香味呢?”

杨晟继续说:“这就是我感到奇怪的原因。因为我随圣上到处巡视时,

只看见香花,而没看到杂草,而在这里却看到杂草,没看到香花,所以我以

为这些草是香的,用以代替香花的。”

染干听了恍然大悟,感到了自己的失误。向杨晟谢罪:“这都是奴才的

罪过。”他赶紧拔下佩刀,弯腰割起草来。突厥族的贵人们见可汗割草,也

纷纷跟随着一起干了起来。同时,他们的行动也影响了都城的百姓。大家都

拿着工具,清除杂草,没多少功夫,就把都城的环境整治得焕然一新,他们

还开阔了一条通往蓟县的道路。

no.10 御史丢状试真伪

 

一日,唐高祖李渊在朝中审阅批文。忽见有一份密告,打开一看,心中

大惊,只见报告上赫然写着岐州刺史李靖欲图谋反,而且列举罪行数条。唐

高祖似信非信,觉得自己一向将李靖视作亲信,况且李靖政绩显赫,忠心耿

耿,怎会忽然谋反?唐高祖左思右想,甚为疑惑,当即选定一名能干的御史

前往审理此案。

御史觉得惊诧,他平时掌管各要员的动态,从没发现过李靖有谋反的蛛

丝马迹,相反一直认为李靖是朝中数得上的忠臣之一。临行,御史请求唐高

祖为方便审案,希望与告发李靖的那位官吏同往,以便作证。唐高祖准许。

御史日夜兼程直赶岐州,到了目的地,御史命众人悄悄进城住在不为人

注意的驿站。第二天一早,御史忽然惊恐万状地从房中冲出,说状子失落,

难以交差。众人目瞪口呆。丢失皇上所交的东西,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御史

火冒三丈地命人将担夫及一名掌管文件的典吏捆起来。那两人吓得面如土

色,直喊冤枉。

御史审问了好一会,毫无结果,怏怏地步入房中,将那密告李靖的官吏

唤入道:“本官不慎将你的状子失落,此案难以办理不说,叫我如何向皇上

复命?只得劳驾你重写一份了。”

那官吏面露难色,但怯于御史的威严,便重写了一份状子。御史接过一

看脸色大变,喝道:“大胆狗官,居然敢诬陷李大人。来人!给我拿下。”

那官吏浑身发抖,但仍嘴硬说:“我犯何罪,请大人道明。”

御史哈哈大笑道:“凭你的本事能瞒过我的眼睛?你前后所写的两张东

西不相同的地方甚多。分明你在胡编乱造!”

官吏无言可说。经审讯,果是诬告。原来,御史为试真伪,谎称状子丢

失,诱那官吏重写,结果两份验证,内容居然出入很大。御史当即回朝,禀

报高祖。诬告者被斩首。

no.11 长孙皇后巧引典

 

有一天,李世民满脸怒气,要杀为他养马的人,旁人没有一个敢替养马

人说话的。这时,长孙皇后走过来,看见丈夫的脸色不好,知道又有了不愉

快的事,于是柔声问道:“皇上为什么事在生气呢?”

李世民告诉她说:“我的那匹最心爱的马好端端的突然死去,一定是养

马人不负责任,让马吃了什么东西。你知道这匹马跟着我南征北伐,立下赫

赫战功。现在无病而死,叫我怎么不伤心呢?因此,我一定要杀死这个养马

人,看谁以后还敢不负责任!”

长孙皇后很不满意李世民的做法,想说几句好话救下养马人,可是握有

至高无上权力的丈夫正在气头上,恐怕帮不了这个忙了。她突然想起历史上

发生过类似的事,不妨讲给丈夫听听,也许能让他回心转意。

“陛下,你听说过齐景公杀养马人的故事吗?”长孙皇后的第一句话就

把李世民的注意力拉过来了,他饶有兴趣地听着皇后说下去:“齐景公的一

匹马死了,要杀养马人。有个叫晏婴的臣子站出来说,养马人有三条罪状。

齐景公高兴地催着晏婴快说哪三条?晏婴说:‘第一条罪,养马人失职,没

有养好马而被杀;第二条罪,养马人使国王因马死而杀人,全国的老百姓知

道了,必然会埋怨国王把马看得比人还重要,这会损害国王的声誉;第三条

罪,诸侯知道了这个消息,必然会看不起齐国,降低齐国的威信。”齐景公

一听,杀一个养马人会带来那么多的麻烦事,那不杀就是了。”

李世民听到这里,知道皇后是在借说故事批评自己,想想也确有道理,

于是改变了主意,释放了那个养马人,仍信任他为自己养马。

自此以后,养马人更尽心尽职喂马,再没有发生过差错。

no.12 禄东赞三解难题

 

唐太宗时,西藏王松赞干布听说内地有个文成公主,又漂亮,又能干,

就派大臣禄东赞去求婚。这时,印度、波斯等好多國家也派了使臣到内地求

婚。

唐太宗李世民决定让求婚的使臣们比赛智慧,说:“哪个最聪明,就把

公主许配到他们那里去。”

第一次,太宗叫人牵100 匹马驹、100 匹母马,叫使臣们找出哪匹驹是

哪匹母马生的。别的使臣都把毛色相同的分在一起,以为白色的马驹是白色

的母马生的,黑色的马驹是黑色的母马生的,黄色的马驹是黄色的母马生的。

结果都错了。禄东赞是这样分的:他先把马驹和母马分开关起来,隔了一夜

才把母马一匹匹地放到马驹中去。马驹一见自己的妈妈来了,忙扑上去吃奶,

就这么一匹匹地放,一匹匹地找,不一会全分出来了。

太宗帝又出了一道难题:叫人扛来一根两头削得一样大小、一样光滑的

檀香木棍儿,问使臣们,哪头是根,哪头是梢?使臣们你望望我,我望望你,

谁也答不出来。只有禄东赞跑了出来,用一根绳拴在木棍的中央,然后把它

放在花园的池塘里。他指着下沉的一头说:“这下沉的一头是根,那浮着的

一头是梢。”皇帝连连点头。

最后,太宗在使臣们面前放了一块很大的玉石,要他们把上边的一个洞

眼用线连穿起来。这个洞眼很小,而且,从这头到那头,要经过一条曲曲弯

弯的孔道,而且很长很长。使臣们一个个试着用线去穿,怎么也穿不过去。

禄东赞也在一边感到为难。忽然,他见地上有只蚂蚁在蠕动着,心生一计,

他忙把丝线拴在一只蚂蚁的腰上,然后把它放到孔眼上去慢慢吹气。而在孔

眼的那一头,放了一些蜜糖,那蚂蚁就扭动着腰肢,努力地向前爬着。就这

样,把丝线穿了过去。

太宗帝见三道难题全让禄东赞解了出来,想: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能干,

那么,藏王一定更加聪明能干了,就答应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去。

no.13 刘兰成疑兵之计

 

公元618 年(唐高祖武德元年),北海郡(今山东潍坊、盖都等地)的

明经(官位名)刘兰成投降了起义军首领綦公顺。

投降后的第二天,刘兰成向綦公顺请战:“让我挑选150 名壮士,去袭

击北海郡城。”綦公顺心中好笑:“带这么少的兵去攻打,岂不以卵击石?

今天倒要见识一下刘兰成的手段。”他脸露微笑:“好,满足你的要求!”

刘兰成带着150 名壮士出发了,走到离郡城40 里之地,留下10 人。让

他们去割草,并把割下的草分成100 多堆,接到命令,马上点燃。走到离郡

城20 里地了,他又命令20 人留下,让他们每人手执一面大旗,一接命令,

火速竖起。到离郡城只剩五六里了,他又留下了30 人,让他们悄悄埋伏在险

要之地,准备袭击敌人。刘兰成亲自率领10 名壮士,借着夜色掩护,潜伏在

距城仅一里左右的小树林里。余下80 人分别隐蔽在有利地形上。听到鼓声,

这80 人便马上跃出,逮敌人、抢牲畜后火速撤离。

到了第二天早晨,城里士兵远望没有敌人踩起的烟尘,马上快快活活出

城打柴放牧。接近中午,太阳光越来越毒,刘兰成率领10 个人直扑城门下。

城上卫兵大惊失色,立即击鼓传报。刘兰成布置下的那80 名游动士兵耳听鼓

声,迅速四出活动,大抢牲畜,活捉正在打柴、放牧的一些敌兵后立即离开。

城下的刘兰成估计自己的人已经得手,突然放慢了脚步,领着那10 名士

兵大摇大摆离开城门,从容不迫地返回。城里冲出了大批将士,可看到刘兰

成逛街一样安稳,生怕有埋伏,哪还敢轻举妄动。他们远远地跟在后面,尾

随观察动静。一会儿,他们看到前面战旗飘扬,更远的地方冒起大团大块的

浓烟。这批官军个个胆战心惊:不好,烟尘飞扬,准有大批伏兵!马上掉头

返回。

刘兰成不费吹灰之力,俘获了那些敌兵和牲畜,并达到了以小股部队骚

扰大批敌人的目的。

no.14 刘兰成扮敌之计

 

公元618 年(唐高祖武德元年),隋末起义军首领綦公顺刚占领北海。

海陵起义军首领臧君相为争北海这块地盘,马上亲率5 万将士,浩浩荡荡直

扑北海。

綦公顺兵少将寡,惊闻此讯,当即吓得背渗冷汗,连声传令:“请刘兰

成刘将军来!”

刘兰成拜见綦公顺后,不慌不忙地说:“将军,我们先发制人即可取胜。

臧君相现在离这儿很远,一时想不到我们会去攻打,一定防备不严。将军带

兵偷袭,定会马到成功。我前往,见机行事。”

綦公顺连连点头:“好主意。我同将军带5000 精兵,带好干粮,马上出

发,袭击贪心不足的臧君相!”

大队人马快进入目的地时,刘兰成领着20 人组成的敢死队走到最前面。

离臧君相军营只有50 里地了,臧君相的士兵正抢掠了财物背着、挑着奔回军

营。

刘兰成灵机一动,马上吩咐那20 名敢死队员:“快换上带来的敌兵服装,

插进敌群。”他们乔装打扮后,也跟敌人一样背着、挑着一些蔬菜、粮米、

锅灶。他们边走边偷听敌人对话,观察敌人举动,很快摸清了敌人的口令和

将领姓名。

天渐渐黑了,刘兰成等人和臧君相的士兵有说有笑,肩并肩跨进营区大

门。卫兵们调侃着,谁也没想到会有敌兵混进。

刘兰成和20 名敢死队员肩挑担子,在敌营区里转悠着,渐渐摸清了里边

的部署。半夜三更,“嘭嘭嘭!”更鼓清脆地敲了三下。这20 人突然如天降

神兵,闯入敌人主将住处,飞刀舞剑,乱剁乱砍,杀死100 多名敌人。敌军

一下子晕头转向,人心大乱。

綦公顺的大队人马高呼着奔到,乘势攻入。敌人片刻间被揍得七零八落,

臧君相只身潜逃。綦公顺和刘兰成俘获、杀死了几千名敌兵,满载缴获的粮

食、武器等胜利返回北海城。

no.15 武则天驯服烈马

 

武则天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女政治家、女皇帝,执政50 年之久。她出生

于山西文水的一个将门之家,在童年时就聪慧过人。琴、棋、书、画样样俱

精。而且容貌美丽,胆大有心计,14 岁时被唐太宗召进宫中,选为才人。

那一年,西域国王派人向大唐进贡匹名叫“狮子骢”的烈马,宫廷里的

驯马师都想试试自己的本领,可他们刚骑上去,就被摔倒在地,跌得鼻青眼

肿。

有个惯于征战的青年将领很不服气,飞步跨上马背,那烈马双蹄腾空,

纵身一跃将那青年将领从马背上掀了下来,半天也爬不起来。

这时站在唐太宗身旁的武则天请求道:“皇上,让我试试看吧!”

唐太宗看看年幼而纤小的武则天,笑着问道:“你能行吗?”

“皇上,女子就不能降马吗?”武则天从容不迫地回答道,“不过我需

要三样东西:一根钢鞭,一把铁锤,一支匕首。”

唐太宗不解地问道:“要这些东西何用?”

武则天笑着说:“马活着就是要给人骑的,它不让我骑上去,我就用鞭

子抽;抽不服,就用铁锤敲它的头;再不服,我就用匕首把它宰了!”

真是一语惊人。武则天说到做到,她腰插铁锤、匕首,手执钢鞭,大胆

地逼近烈马。烈马照常蹶起蹄子不让她近身,武则天举起钢鞭狠狠地抽了它

几鞭子,并趁机骑了上去,烈马故伎重演,又跳又纵,武则天就抓住它的颈

毛,举锤朝它头上就是一下子,烈马受到锤击,还没等武则天亮出匕首,就

一声哀嘶,乖乖地听从她的摆布,规矩地跑了起来。

武则天一把拉住缰绳,跃身下马,来到唐太宗的面前。唐太宗连连称赞

道:“爱姬不愧是女中丈夫,有胆有识!”

no.16 徐敬业藏身马腹

 

唐朝的开国元勋徐懋功,有个孙子叫徐敬业。徐敬业相貌丑陋,性格强

悍,全家老少都不喜欢他,徐懋功更说:“这个孩子将来会给家中带来灭族

之灾。”

徐敬业自幼喜欢舞枪弄棒,骑马射箭,徐懋功不以为喜,反以为忧,他

觉得敬业有了武功后,更会惹事生非,招致杀身之祸,就决心及早将敬业弄

死,免得给家庭带来灾难。

徐懋功喜欢狩猎。这一天他带了徐敬业,来到一个草木茂盛的猎场围山

打猎。围山打猎需要有一个人去将野兽从山上驱赶下来,然后众人摆开阵势,

围而猎之,徐懋功就把驱赶野兽的差使交给了徐敬业。

徐懋功待等敬业走后,便命人放火烧山,想把徐敬业烧死在猎场内。顷

刻间,草场上燃起熊熊大火,火随风势,越烧越旺,直把偌大的草场烧得一

片灰烬。四处逃窜的野兽也都被活活地烧死,看来徐敬业也定难幸免。

徐懋功带着随从,沿着被烧的山头,寻找徐敬业的尸体。找了一会,他

们终于发现了那匹徐敬业的坐马,已一片焦烂,倒毙在地。他们料想徐敬业

的尸体也必在近处。谁知这时突然从马腹中跳出血污满面的一个人来,他就

是徐敬业。

原来徐敬业看到草场上四处火起,感到已无可逃之处,他待等大火将要

烧近时,便拔刀将马杀死,剖肚挖肠,将马腹作为藏身之处,虽然炎热难熬,

但火势渐渐远去,他终于保住了性命。

徐懋功见了这副情景,仰天叹道:“敬业不死,乃天灭我徐家矣!”从

此对徐敬业也听之任之了。

徐懋功的预料果然不错,武则天登基后,徐敬业在扬州讨伐武后,后来

兵败被杀,株连九族。

no.17 苏无名掘墓获赃

 

唐朝武则天在位时,太平公主珍藏在库中的两大盒金银珍珠被偷走。武

则天责令洛阳长史,务必在三日内破案。长史就要县官去破案,县官则下令

捕役们去捉贼。

捕役们四出查访,毫无线索,路上遇见善于破案的湖州别驾(州刺史的

副职)苏无名,就把他请到县衙门。县官火速告诉长史,然后禀报武则天。

武则天召见苏无名,令他破案。苏无名说:“遵命!但请不要限期太紧,

另外,要把这里的捕役归我调遣。”武则天答应。

苏无名来到县衙门,吩咐捕役们说:“你们这几天分头到城门去等候,

如果有身穿孝服的胡人(西北少数民族人)出城向北邙山走去,就赶紧来报

告我。”

清明节那天,捕役们果然见十几个胡人去北邙山扫墓。在一座新坟边摆

下祭物,点上香烛,烧化纸钱,接着跪在墓前干嚎了起来。隐藏在树丛中的

捕役们听他们哭得一点儿也不悲伤。见他们祭奠完毕后,围着坟墓绕了一圈,

竟还笑了起来。捕役们立即飞报苏无名。

苏无名高兴地说:“他们就是偷公主珍宝的贼!”捕役们将那群胡人抓

了起来,掘墓开棺一看,太平公主的宝物全在棺材中。

武则天闻报后,又召见苏无名,问他用了什么妙计。

苏无名答道:“臣没有什么妙计,只是注意仔细观察罢了。我来都城的

那天,遇着十几个胡人抬着一口棺材出葬,见他们的神气有点反常,就怀疑

他们是盗贼,棺材里可能是赃物。但当时并不知道他们把棺材埋在什么地方。

清明节应该是扫墓的日子,我估计他们将会出城,就派人在城门口等候,跟

踪他们,就发现了他们埋棺材的地方。他们祭奠时毫不悲伤,说明坟内埋的

不是死人;他们围绕坟墓察看后笑了起来,是因为坟墓没被人动过而高兴。

当初请陛下宽延期限是有意麻痹他们。不然的话,他们就会狗急跳墙,不顾

一切地提前取出赃物逃跑,那么,案子就难破啦!”

武则天大喜,重赏了苏无名。

no.18 狄仁杰破黄金案

 

蓬莱县令王立德中毒身亡,刑部派汪堂官前往勘查。但汪堂官并没追查

到什么线索就回京交差。在他回京之前,在京中任户部郎中的壬县令的弟弟

王元德突然失踪,据说还盗走了大量库银。不久,在京官中传出了风声:王

县令兄弟两人合伙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怕暴露真相,于是一个自杀,一个潜

逃。

当时,做了一年大理寺丞的狄仁杰,为查明王县令的死亡事件,主动要

求到蓬莱县接任县令。

代理县令的主簿唐祯祥向上任的狄仁杰报告,前任王立德县令酷爱喝

茶,他就是在一次喝茶后中毒身亡的。时间是在深夜。但未见有人擅入衙内,

而且经过查验,茶叶和茶杯都无毒物,唯有茶壶可能事先已有毒物放入,王

县令冲水入壶后,取而饮之,便中毒死亡。

狄仁杰自语道:“这是件典型的密室案。”他决定居住在王县令死亡的

县衙内房,以查明这密室究竟有何蹊跷。

唐祯祥连忙拦阻:“不可。王县令死后,常有人看见这内房有王县令的

鬼魂出现。那个刑部汪堂官就是给吓跑的。”

“我不怕!”狄仁杰吩咐将他的行李送到县衙内房里,并要求一切陈设

包括茶具等物都按王县令在世时那样安置。他仔细地观察这间内房。这间屋

子已经年久失修,只是檩粱好像是新漆的,看来,如果不油漆就要被虫蛀穿

了。安排停当后,他就带领随从上街去察访民情了。

待他从街上回来,在前衙吃过晚饭,打发随从各自去休息,单身一人回

到内房时,天色已经黑透了。他进得屋来,在昏暗的烛光下,看见一个人正

坐在桌旁斟茶品味。再看此人:50 开外年龄,梳着发白的髻子,左颊上有铜

钱大小一块斑记,其模样正与唐祯祥主簿所介绍的王县令模样一般无二。

就在狄仁杰略一迟疑之时,那人站起来像要走的样子。

狄仁杰忙招呼道:“先生可是户部郎中王元德?”

那人反问:“何以见得?”

狄仁杰说:“第一,我不相信鬼魂之说;第二,最能扮像王县令的只有

他的弟弟;第三,最关心王县令这个案件的,也只有他的亲人。据我所知,

王县令的弟弟,是他唯一的亲人。据此三点,我确信阁下定是王元德郎中无

疑。”

狄仁杰料事如神,此人果然是王县令的弟弟、户部郎中王元德。他说:

“我料想那刑部汪堂官来此只是敷衍塞责,免他滋事生非,就假扮家兄的鬼

魂吓走了他。也为了不受干扰,就天天在此‘作祟’,好静静观察这密室的

秘密,弄清家兄究竟是如何被害身亡的。”

两人正谈话时,一阵夜风刮来,吹得破旧的窗户“格吱”作响,他们便

去推开窗户,向破落的后院望去,那里并无异样,后院的围墙外是一条很深

的河沟,想从那里偷越进屋是断无可能的。两人张望了一会儿,关上窗户,

重又回到桌前坐下,秉烛品茶,商量案情。

王元德拿起茶杯继续喝茶,被狄仁杰一把拦住:“且慢,这茶中有毒!”

王元德细看杯中之茶,果然有一层浊物浮在上面,心想那凶手真残忍,

害了哥哥不算,还要来害我!他不由自语道:“一转眼,就有人进屋来了?”

“人没有进来,风可是进来了。”狄仁杰仔细地看了那杯茶说,“是风

吹落了梁上的灰尘,掉在茶中了。”

“原来是一场虚惊!”王元德觉得自己太疑神疑鬼了,但狄仁杰从中却

觉察到了问题,他站在桌子上细看那屋梁。按说新漆的梁是不会积留灰尘的,

再一细看,梁上有一小块地方未曾漆到,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小洞,他用手摸

那小洞,手上沾了一些滑腻腻的东西,再辨认一下,那滑腻腻的东西原来是

蜡,他高兴地说:“害死王县令的秘密被我找到了。”

狄仁杰告诉王元德,有人借油漆屋梁的机会,在梁上挖了一个小洞,内

装砒霜,然后用蜡封住,王县令喝茶时,热气上升,溶化了蜡,砒霜就掉入

壶中,王县令喝了茶后就中毒身亡。

第二天,狄仁杰通过唐祯祥了解到漆工的姓名,即派人将漆工捕进衙内。

那漆工在事实面前,只得招供了犯罪事实。狄仁杰想:“那漆工与王县令无

冤无仇,为何要毒死他呢?背后定有指使者。”但是由于看守疏忽,漆工在

狱中上吊自尽了,这样就中断了线索。

当晚,狄仁杰询问王县令的弟弟王元德:“郎中在检点尊兄遗物时可有

什么发现?”

王元德说:“刑部汪堂官比我先来到蓬莱。家兄所有的帐册文书都被封

回京城。仅存几件常用衣服,现就穿在我身上。”

此时穿在王元德身上的一件长袍已非常陈旧,而且在下摆上还打了块显

眼的补丁。

狄仁杰想:一般衣服胸背和领、袖处容易破损,但这块补丁却打在不易

磨损的下摆处,真奇怪!他就撩起下摆仔细琢磨起来。那块补丁不仅缝得不

是地方,而且缝得很粗糙,轻轻一拉,就扯了下来。在那块补丁的背面画着

一根长杖,那样子很像是根禅杖。“这根长杖必有讲究。”狄仁杰说,“王

县令在任时必然察觉了什么,他在为后任提供线索。”

但这根长杖又说明什么呢?狄仁杰让王元德潜回京城,查访被封带回京

的王县令的帐册文书,自己则在蓬莱继续破案。

既然王县令提供的线索是根禅杖,就应当到寺庙去查访。蓬莱最大的寺

庙是城东的白云寺。这天,白云寺慧本方丈见新任县令驾到,殷勤地接待着。

慧本年过六旬,很是健谈。他对狄仁杰说:“我佛慈悲,庇护一方,多次显

灵,京城主庙大相国寺也欲请去供奉,故而小寺日夜施工,赶塑一尊新佛。”

说着用手向偏殿一指,那里有若干匠人正在塑造一尊新佛,泥胎已成,只待

装金修饰了。

慧本又说:“待等新佛运送之日,务请狄公主持盛典。”

狄仁杰向方丈告辞,慧本起身相送:“老衲腿脚不便,恕不相陪了。”

由于过于匆忙,突然他身子一个趔趄,摇摇欲倒,慧本从座位旁拿起一根禅

杖,支撑身子。

狄仁杰的脑里突然闪过一个问号:禅杖?莫非慧本与王县令之死有牵

连?

狄仁杰回归县衙,这时,有随从向他禀报:蓬莱口岸黄金走私猖獗。随

从说着呈上一条黄金,继续禀报道:“这是在码头附近捡到的,想必是走私

犯匆忙中丢失的。”

狄仁杰细看那条黄金:形状是细而长的圆形体,与一般看到的金块、金

元宝大相径庭。这时,他恍然大悟地“唔”了一声。

隔了几天,白马寺慧本法师送来了请柬,说是新佛已经塑成,即将运往

京城,请县令查验送行。

狄仁杰如期来到蓬莱码头,那里已聚集了许多的善男信女,那尊新佛已

从白马寺用八抬大轿送到临时搭成的神台上。慧本法师手握禅杖神志肃穆地

侍奉在旁,只待狄仁杰主持盛典后就要登船发运了。

狄仁杰来到神像跟前仔细察看,他突然转过身来,对着聚集的百姓说:

“这尊佛像塑工甚为粗劣,运送进京,有损我蓬莱的声名!”

百姓哗然。此时狄仁杰已抽出佩剑,用力向佛像连砍几下,顿时佛像出

现条条剑痕,但并不见泥土飞落,而越发显得金光闪闪。众人都已看清,原

来这佛像并非泥塑的,而全是黄金铸成的。

狄仁杰又一把拿过慧本手中的禅杖,拔去禅头,露出了空心的杖柄。他

对慧本喝道:“你还有何话可说!”当即将慧本带回衙内,在狄仁杰严厉的

审讯下,慧本不得不招认了走私黄金的事实:

从外洋运来的黄金,在船上被打成细长条子,寺内和尚在码头购买粮食

和蔬菜时,将金条装入空心的禅杖运回白马寺积累起来,然后用这些黄金铸

成神像,再运往京城牟取暴利,这事已被前任王县令发现端倪,所以慧本指

使漆工害死了王县令。而在京中的接应者,正是来察查王县令之死的汪堂官。

no.19 张金楚查谋反信

 

唐朝武则天执政时期的垂拱年间(公元685—689 年),有一次,湖州地

方官的属吏洪琛告发刺史裴光,说他与叛乱分子徐敬业勾结,意欲谋反,并

递上一份裴光的文件书信为证。

武则天派人前往审查,一时难以定论。只因落款和笔迹确是裴光所写,

但话和写作风格并不像他的。裴光平时一向光明磊落,为官清廉,深得人缘。

前后三个使臣前往审案,均找不到裴光谋反的证据。

武则天派遣能干的大臣张金楚前往,临行前关照道:“此案定要实事求

是查明,不可延误。”

张金楚来到湖州,通过明查暗访,根本找不出裴光有半点与叛乱分子勾

结的蛛丝马迹。张金楚深感忧闷心烦。

那一天,他躺在临窗的床上闭目养神。想着想着,便再次拿出那封书信

察看,想从字里行间找出点什么。阳光照射进来,张金楚映着日光瞧了一下

那封书信,猛然大惊,赶紧一跃而起。他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此信是

伪造的。字确是裴光的笔迹,但信却是巧妙地拼凑而成的。拼凑者很高明,

痕迹在正常光线下根本无法分辨,而映着阳光就暴露出来了。

此案真相大白了,裴光是受人诬陷。于是,张金楚当即召集州属所有官

吏前来,同时在堂上放了一大瓮水。众官吏到齐,张金楚唤出原告洪琛道:

“你为何诬陷裴大人?”

洪琛大惊,掩饰着内心的恐惧,说:“下官偶拾裴光勾结叛匪信件上报,

并非诬陷。”

张金楚见洪琛不肯承认,便将书信交给洪琛,命令他当着众官吏,把书

信投到那瓮水里去。片刻,割裂拼凑的文字经水一浸全部散开。洪琛见阴谋

败露,立即叩头认罪。

原来,洪琛与裴光有仇,便偷偷窃取裴光平时的文件书信,然后割裂文

字,拼凑成文,冒充裴光写给叛乱分子的信来告发,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

落得个身首异地的下场。

no.20 王之涣审问恶狗

 

大家知道王之涣(公元688—742 年)是唐朝的有名诗人,却很少人了解

他还是个判案如神的清官。

王之涣在文安县任上时,曾办过一个案件:有户人家,当家人常年在外

做生意,家中只有姑嫂两人,相依为命,嫂嫂能干体贴,姑娘温柔美丽,日

子过得很安定。但在一天晚间,姑娘突然惨死在房中。嫂嫂发现案情,立即

呈报县衙。

王之涣问那嫂子:“你是怎样发现案情的?”

嫂子说:“晚上,我正在磨房推磨,忽听小姑惨叫救命声,我就立即奔

回卧室,在院内看见一个人影,因为天黑,看不清面目,只见他光着上身,

我上前抓他,谁知他身强力壮,脊梁又光滑,被他脱身逃走了。”

王之涣又问:“你们两个年轻女子在家,难道平素不作防备吗?”

“我们饲养了一只黄狗,但不知甚的,晚上并未听见狗叫声。”

王之涣闻言大怒:“那狗不为主人效力,端的可恶!”

次日,正值庙会,王之涣决定在庙会上当众审问恶狗。

这真是件新鲜事。赶庙会的附近村民闻讯都来观看王之涣审狗。人越聚

越多,整个庙宇都挤满了。

此时王之涣吩咐差役把庙门关紧。他把孩子、老人、妇女分批地赶出门

外,只留下百来个青年、壮年男子,这些人你看我望,不知王之涣要干什么。

王之涣一声断喝:“都把衣服脱了,面朝墙站好!”

那些人不敢违抗,只得照办。

王之涣一个个验看那些男子的背脊,其中有一男子脊梁上有两道红印,

他便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小的叫阿狗。”

“你与死者可相识?”

“不⋯ .”阿狗支支吾吾,但又不得不实说:“我与她们是街坊邻居,

当然相识。”

“给我将阿狗拿下,其余的人都可自行离庙。”

经过审问,阿狗承认了強奸姑娘、进而将姑娘杀死的罪行。

王之涣如何在众多的赶庙会的人中认出罪犯的呢?事后他对提出疑问的

人说:“根据案情,这是一起強奸杀人案。那就必定是青壮年作的案。那晚

黄狗不叫,说明了作案者是个熟人,再加那人曾被死者嫂嫂遇见,而且在光

脊梁上被抓过一把,只要逐步排除不可能者,那么具备上述几个条件的阿狗

就必定是凶犯无疑。”

至于审问黄狗,是王之涣故作耸人之举,以吸引众人来赶庙会,可麻痹

作案者的心理,使之上钩。

no.21 董行成察颜观色

 

董行成是唐朝年间的怀州人氏。他非官非吏,却将维护地方治安、破案

捉贼视为己任。所以获得了百姓的信任,大家送了他一个雅号叫“捉贼神”。

一天清晨,他去茶馆喝茶,台上的说书先生正在演唱他捉贼的故事。茶

客们见了董行成,都以敬羡的目光注视着他,一时引起了骚动。弄得他很不

好意思,便退出茶馆,想等茶馆安定之后再进去喝茶。

正在这时,自远而近,传来“得得得”的驴步声。不一会,一个老头赶

着驴子向茶馆走来,此人本想进去喝茶,见到机警的董行成站立门口,便改

变主意,鞭打驴子继续前行。

那驴子此刻已疲惫不堪,脚步踉跄,再也不肯举步,那小老头一手高举

鞭子狠狠抽打,一手紧紧护住腰际的皮包,催着赶路。

董行成看到这个情景,急步上前,瞪着眼睛大声地喝道:“大胆偷驴贼,

还不把偷来的皮包留下!”

小老头听到喝声,支支吾吾辩白道:“皮包⋯ .是我在路上捡的。”

董行成继续诘问:“大路朝天,行人万千,为何别人不曾捡得皮包,而

你能够捡得?”

小老头顿时语无伦次了:“我运气好,不,是他办事疏忽。不,是我—

—”

董行成继续喝道:“还不从实招来!”

小老头并不认识董行成,但见此人料事如神,气势逼人,只得招供事实:

原来,他于昨晚在一家旅馆内窃得同房间的一个商人的皮包,接着又偷了他

的驴子连夜逃跑了。

这时在茶馆喝茶的人们都闻讯走出门来,其中也有县衙的差役,不由惊

奇地问董行成:“董大官人如何得知这个人是盗贼?”

“察颜观色是探案的重要手段。”董行成解释说,“我看那人无情鞭打

驴子,就知道那驴子不是他自己的,哪有主人不爱护自己的牲口?再有,他

神色慌张,紧紧护住腰际皮包,说明那皮包也是偷来之物,再把这两者加以

联系,我便认定此人必是盗贼无疑。”

差役正在将信将疑时,有个商人汗流浃背,神情紧张地追赶过来,寻找

他被窃的驴子和皮包。

no.22 刘崇龟查刀破案

 

唐朝,刘崇龟镇守南海郡(今属广东省)。上任不久,碰上了一桩棘手、

古怪的案件。

一个年轻俊美的富商子弟押船载货停泊在江岸,上岸闲逛。岸边一个院

落门口,站着一个漂亮少妇,双目流盼多情。少年调情道:“天黑后,我来

为你解闷好吗?”少妇含笑着点头。

哪知天黑后,有一个小偷路过,见院门未关,便偷偷地溜入行窃。少妇

瞧见一个人影飘进,误认为那翩翩少年来了,急急匆匆迎上去。盗贼见屋内

有人冲出来,便拔刀直剌,扔下刀逃之夭夭。没过多少时间,那少年来到院

中。夜色里,他踏在血泊里,“叭”地滑倒在地。他伸手一摸,碰到了尸体,

吓得魂飞魄散,拔脚就溜,仓促上船,叫船家马上解缆启航,借着夜色逃走

了。

第二天清晨,少妇家的人发现了尸体,顺着血迹追到江岸。岸上人忙说

半夜里一艘商船突然离开,大伙马上告官追捕。那少年被抓获,但死不承认

杀人罪⋯ .

刘崇龟心里发急:不能这么僵下去呀。他忙唤人递上凶刀,仔细察看:

呀,原来是一把屠刀。刘崇龟情不自禁大笑道:“众衙役,给我传令,后天

要大祭,让全城屠夫一律到府中听令!”

到了那天,众屠夫来了,他又吩咐:“今日天色已晚,都把刀子留在这

里,明天再来。”当天晚上,他命令手下用那把行凶的刀换出了其中的一把

刀。

第二天,屠夫们各自认领好了自己的刀,只有一个屠夫急得团团转,就

是找不到自己的刀。刘崇龟笑着问他:“剩下那把,是不是你的?”

那屠夫急着摆手:“这是张狗儿的刀,不是我的。”

刘崇龟听罢,忙令人找出张狗儿住处,火速前往追捕。那人却已闻讯而

逃了。

刘崇龟接到衙役通报,沉着地笑笑:“如此这般,我不愁这张狗儿不上

当。”

当天下午,狱中提出了一名死罪囚犯。大街小巷,贴满了公告,称杀人

的富家少年已认罪,将在当夜处死。这消息像插上了翅膀,传遍了各地。

三天后,逃跑在外的张狗儿听说案件已经了结,心中暗喜:没什么好害

怕啦,回家吧。

张狗儿刚踏进家门,马上被埋伏的差人抓获归案,依法处决。那个轻浮

的商人之子,也因为犯了“夜闯民宅”的罪而被处杖刑。

no.23 裴行俭粮车藏兵

 

公元679 年(唐高宗调露元年)的一天,唐朝的单于都护(官职名)萧

嗣业的粮车正在道上缓缓行走,忽然,突厥(西北少数民族)首领阿史德温

傅率领一支叛军呐喊着冲杀过来,杀死了这些押车的唐军,夺走了粮车。

第二年,唐高宗任命裴行俭为定襄(在今山西省大同市西南)道行军大

总管(相当于元帅),率军前去讨伐突厥人。

袭行俭领兵来到朔州(今山西省朔县)时,叫士兵拉来300 辆大车,又

挑选了1500 名手持大刀强弩的精兵,对他们说:“以前萧嗣业的军粮大多被

突厥人抢劫去,所以兵败。现在,突厥还会来这一套的,我们要出其不意,

方能打败敌人。”这些精兵领会大总管是将计就计,镇静地藏进粮车之中。

裴行俭又让一支部队埋伏在粮车必定经过的险要之处,等待战机。

再说一支突厥的部队远远望见唐军的运粮车又到,喜出望外地说:“唐

军又送粮上门啦!”于是闪电般冲上前去。押车的都是老弱残兵,一见来势

凶猛的突厥兵,故意惊慌地丢下“粮车”,抱头而逃。

突厥兵兴高采烈地驱赶着“粮车”凯旋而归。来到一个碧泉涓涓流动、

绿草生意葱笼的地方,他们解开马鞍,让马去喝水吃草。

突厥兵说:“现在让我们看看有多少粮食吧?”

于是,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刀枪,准备去打开粮车。

这时,粮车突然打开,从车中跃出一个个骁勇无比的唐军,突厥军大惊

失色,一时手足无措,当场就被砍下无数脑袋。剩下的赶忙夺路而逃。窜到

险要之处,猛听得一阵鼓声,又闪出一支唐军,前后夹击,把这批抢粮的突

厥兵杀死大半。后来突厥兵再见到运粮车,就不敢轻易接近了。于是,裴行

俭运粮畅行无阻。粮草充足,终于打败了敌人。

no.24 安禄山弱兵诱敌

 

公元756 年,“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安禄山到处散布说,党羽崔

乾佑只有4000 老弱残兵,想引诱朝廷的军队上钩。唐玄宗不听大将郭子仪、

李光弼劝谏,派镇守潼关(今陕西潼关北)的兵马副元帅哥舒翰出兵讨伐崔

乾佑。

哥舒翰率20 万大军进军灵宝(今河南灵宝)西原。而崔乾估部南靠高山,

北临黄河,在70 里长的隘道、险要之处,布满精兵强将,虎视眈眈。

哥舒翰率领随从策马观察敌情,远远望见崔乾佑所带兵员甚少,便将手

一挥:各路大军,齐头并进!

哥舒翰没想到,崔乾佑把重兵藏在后阵,暴露在外面的不过一万人。按

照他的命令,这些士兵十个一群、五个一簇,零零星星,散在阵前游走。他

们嘻嘻哈哈,有的疏散开,有的挤一块,有的向前冲,有的向后退,稀稀拉

拉,散散漫漫。哥舒翰的部下见了,掩口讥笑:这帮饭桶能打仗?

锣鼓一响,双方交战。崔乾佑军队旗帜突然倒下,败退而去。朝廷军队

见状,马上高声呼喊紧追而去。不知不觉中,渐渐追进隘道。

一会儿,崔乾佑的伏兵突然杀出,喊声四起。高处扔下的许多木头、石

头,砸得官军惨叫不止,死伤无数。隘道狭窄,官军手中的长枪长矛再也施

展不开。

哥舒翰心急如焚,忙命将士用马拉着毡车在前面奔撞,想以此冲跨敌人。

太阳过了中午,老天突然刮起东风。崔乾佑冷笑一声,右手朝后一招,几十

辆装满草的车辆风驰电掣般推出,直堵塞住了毡车的去路。一把火点燃干草,

火借风势,片刻间毡车燃火。烟焰遍布隘道,官军睁不开眼,难分敌我,自

相残杀。官军急了,纷纷乱嚷:“敌人在烟雾里,朝烟里射箭!”天黑了,

官军的箭统统射光,烟雾里不见一个敌人踪影。

官军正诧异间,背后传来杀声。原来,崔乾佑早派将领带着精锐骑兵绕

过南山,从后方偷袭官军。官军腹背受敌,首尾惊乱,人心惶惶,大败而去。

刹那间,有的丢盔弃甲逃进山谷,有的互相拥挤跌进黄河淹死,惨叫声震撼

天地。

崔乾佑率军乘胜追击。官军后援部队见到前面军队惨败,纷纷自行溃散。

黄河北面的唐朝守军目睹此景,纷纷不战而逃、望风披靡。哥舒翰见大军节

节败退,大势已去,仰天长叹:“天负我也!”忙急率数百人,落荒而逃。

此役,唐朝20 万大军被歼,军事重镇潼关失守,骁将哥舒翰沦为叛军阶

下囚。

no.25 张巡草人借箭计

 

公元756 年的一天,身穿盔甲的唐朝真源县县令张巡(公元709—757

年),在雍丘(今河南杞县)城的城头上巡视。城中只有千余守卒,而城下

却有4 万敌军。雍丘十万火急!

身为唐朝臣子,张巡誓与朝廷共存亡。去年——公元755 年,爆发了安

禄山、史思明之乱,10 万叛军攻占了都城长安,皇帝唐玄宗逃往成都。张巡

没有临阵逃脱,而是去攻打真源县附近的雍丘县城,因为雍丘县令令狐潮投

降了安禄山。张巡占领了雍丘,却被令狐潮的叛军重重包围了。

血战两个多月,雍丘的城墙虽然有些破损,站在城头上的守军一个个眼

窝深陷,布满血丝,但他们都抱着拼死一战的决心。

张巡在城头上巡视了一番,了解到大家手中的箭都差不多用完了,这对

守城是不利的。他正在冥思苦想,忽见一个不肯下火线的伤兵坐在一个稻草

捆上休息,他盯着稻草看了一阵,忽然有了主意⋯ .

月亮升到冷清清的天空,朦胧的月光安抚着战后的大地。夜,一片宁静。

叛将令狐潮睡得正熟,忽然一个部将把他叫醒了:“报告,雍丘城头上有情

况!”

令狐潮披衣而起,借着月光向城头望去。果然隐隐约约见静悄悄的城墙

上,有无数身穿黑衣的士兵从城头上沿着绳索滑下城墙。“哼!张巡想来袭

营!”令狐潮判断道,于是下令弓箭手对准黑影万箭齐发。射了好久好久,

黑影终于全掉到了地上,令狐潮正要命令停止射箭,却见那黑影却又起身,

纷纷往上爬,令狐潮忙又命令弓箭手继续给他们一顿乱箭。这样一直折腾到

天蒙蒙亮。令狐潮这才看清,吊上城头的“土兵”原来是身穿黑衣的稻草人。

张巡用“草人借箭”之计,白白赚了令狐潮几十万支箭。

几天后,又是月夜,张巡把500 勇士缒下城去,令狐潮的哨兵以为又是

“草人”,不再去报告主将。谁知那500 勇士下得城后,匍匐着摸到敌营,

一个偷袭,杀死叛军无数。令狐潮慌乱之中顾不得部队,自己先逃。部下也

跟着逃到十多里之外。

no.26 张巡射蒿识敌首

 

张巡杀退令狐潮叛军的第二年——公元757 年,进驻睢阳城(今河南商

丘南),援助睢阳大守许远。

城下是安禄山的另一员大将尹子奇。他率领13 万大军兵临城下。睢阳太

守许远召集张巡和将军甫霁云等商议对策。他说:“诸位,城中的粮草、弓

箭已不多了,只有火速杀退叛军,才能解睢阳之围。可是,敌人的兵力是我

们的几十倍,他们即使不战,因也能把我们困死啊!”

张巡说;“太守大人,俗话说‘擒贼先擒王’,我们只要杀死尹子奇,

让他们群龙无首,才是最好的退兵之计。”

神箭手南霁云说:“只要我们接近敌营,认出尹子奇,就能射中他!可

是我们谁也不认识尹子奇,怎么办呢?”

张巡沉思片刻,说:“我有一计⋯ .”

这天夜间,睢阳城里响起阵阵战鼓,城外的叛军以为张巡要出城突击,

于是通宵达旦准备还击。可是到了凌晨,鼓声停止了,也没见一人出城。城

外,尹子奇的哨兵在搭起的飞楼上察看城中动静,只见城楼上一个人影也没

有。尹子奇听到汇报后,就命令

就在他们睡得正香时,张巡和南霁云十几个将领,各带数十人,突然打

开城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直冲到尹子奇的住所。叛军营中顿时大乱,

数千士兵在混乱中被杀死。

张巡和南霁云等已经接近了叛军主帅营前,尹子奇和几个部将带领附近

一些军营的士兵与他们展开了厮杀。谁是尹子奇呢?南霁云拉开弓箭,在搜

索目标。旁边张巡已指挥其他将领们射出一支支“箭”,这是用青蒿削尖后

做成的,轻飘飘的,射不远,即使射到身上也伤不了人,只有射到人的脸部

才有些作用。

尹子奇的部下见对方射来的箭没什么杀伤力,拾起箭一看,原来是“青

蒿箭”,忙跑到尹子奇跟前报告这一重要情况。尹子奇想:原来睢阳城里没

箭了。正在狂喜之际,南霁云这时已判断出谁是尹子奇了,搭上真正的利箭,

“嗖”地一声射将过去,正中尹子奇的左眼。尹子奇“啊呀”一声,跌下马

来,立即昏死过去。趁叛军混乱不堪之时,张巡等一齐掩杀过去,直杀得叛

军血流成河。

尹子奇受了重伤,无心再战,只得下令撤军。

no.27 张巡马匹换城计

 

且说投降安禄山的雍丘令令狐潮,被真源令张巡以草人计赚去几十万支

箭后,恼羞成怒,几天后再次包围了雍丘。

张巡灵机一动:哎,再施一计,让令狐潮上当。两军对阵,张巡策马驰

至阵前,假意对令狐潮说:“你想得到雍丘城吗?好!你给我30 匹马,我把

城换给你。马一送到,我立即骑马跑出城门,高高兴兴请你入城!”

令狐潮想:30 匹马能换一座城,那太合算啦。假如他不守信用,再打也

不迟。他连连应声:“张巡,素闻你是个君子,我马上派人送来30 匹好马!”

30 匹马送来了,张巡将他们分发给了30 名勇敢善战的军官。张巡特意

吩咐:“良机一到,看我手势。你们飞马插进敌阵,给我每人抓回一个敌将!”

一昼夜静静流逝,令狐潮终不见张巡骑马出城。他又急又气,在城下大

骂:“张巡,你不讲信用,将被天下人笑话!”

张巡却朗声笑答:“我想骑马离城,可手下兵将不愿走,叫我如何办呢?”

令狐潮一听此言,气得咬牙切齿:“张巡啊张巡,你这是故意拖延时间。

你换城是假,骗老子的马是真!”当即大怒,立即把全部人马都摆在城外,

要跟张巡决一雌雄。

没曾想,这恰恰中了张巡的圈套。

令狐潮的将领都涌出来了,但尚未摆好阵势,一片混乱。张巡的30 名军

官各骑一匹马,突然飞奔出城,杀入敌阵。这30 员干将,看准目标,活捉了

敌将14 人,杀死士兵100 多人。

令狐潮眼瞅损兵折将,长叹一声,忙带着人心惶惶的部下龟缩回陈留

no.28 李光弼地道之战

 

公元757 年(唐肃宗至德二年),朔风正劲,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

守将、唐朝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公元708—764 年)迎着凛冽寒风,心里急啊:

自己刚派出主力支援朔方,叛将史思明、蔡希德偏偏带领10 万大军攻城来

了。城内兵力不满一万,如何抵挡呢?

史思明很会用兵,他命令手下在城外建起飞楼,蒙上木板作掩护,临城

筑土山,想登上土山后攻入太原城。李光弼见对方筑土山,终于想出了一条

妙计。他让手下将士从城内钻地,将敌军筑的土山下面挖空。这一切,史思

明都蒙在鼓里⋯ .

这天,史思明在城外设宴、娱乐,边喝边观看歌舞。歌舞杂技轮番上场,

如痴如醉。李光弼派来的人却走出地道,悄悄靠拢史思明的戏台,突然钻出

地面,猛地捉走了台上的表演者。

史思明见状,大吃一惊,急急离席,将军营搬到别的地方去了。自此,

史思明官兵个个如惊弓之鸟,连走路都瞪圆眼睛盯住脚底下,唯恐自己跌入

坑中。

李光弼却在悄悄行动。唐军围着史思明军营底下挖好地道,然后搬来木

柱一一支撑,防止塌陷。一切准备就绪,死守多日的李光弼派心腹之人求见

史思明:“太原城内一片空虚,我们已支撑不住,请求允许投降!”

史思明大喜过望:“对,识时务者为俊杰啊!”

约定的受降之日终于来临,史思明的将士忘了戒备,都涌出来观看。李

光弼一面派将领带人出来假降,一面暗暗派人把敌营下面的地道里的撑木迅

速抽掉。

史思明士兵正伸长颈脖看热闹,脚下突然轰地塌陷,一下子死了1000

多人。这片刻间,李光弼将士在太原城头击鼓呐喊,派出铁甲骑兵冲向敌营。

一场恶战,俘虏和歼灭敌兵几万人。史思明带着残兵败将落荒而走。

no.29 韩褒以凶徒治贼

      在北雍州(在陕西界内)甚为荒野,盗贼很多,时常发生大案。
刺史韩褒上任后,首先着手治盗。他深入民间,秘密查访,发现许多大案竟
是当地一些豪强富户干的。前几任刺史均惧怕这些地头蛇,不敢治盗,致使
盗风益长。韩褒亦感到此事棘手。思考了几天,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那天韩褒发出请柬,宴请当地所有豪门富户。酒过三巡,韩褒站起双手
作揖道:“我这个刺史是书生出身,新来乍到,请各位多帮忙。听说此地盗
贼案很多,可我对于督查盗贼一窍不通,全靠你们这些人和我共同分忧啊。”
说完,韩褒双手连拍几下,厢房内又走出几十个年轻人,豪门富户见状
诧异,原来这些年轻人都是平常危害乡里的凶顽狡诈之辈,大家顿时提心吊
胆起来,不知刺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韩褒对这帮年轻人笑脸相迎,请之入座用餐。安顿毕,韩褒又道:“今
日宴请有一事安排。从即日起,本官将按地区划分分管地段,每一段设一主
帅,主帅由该地段的豪门富户担任,而你们在座的年轻人担任捕头,按住所
划分小组。统统实行包干制,凡规定界内发生盗案必须负责破案,包括几起
大案,倘若不能破案,本刺史只得以故意放纵盗贼论处。”
当即,一个官吏持书上堂宣读了分工及任命。
众人大惊,不想当任刺史如此厉害。交头接耳之后便有人诚惶诚恐上前
对韩褒耳语了一番。
韩褒微微一笑,不出所料,此招很灵。原来那人代表所有作过案的豪门
富户招供,前些日子的大案是他们作的,并保证以后不再犯。韩褒取出纸笔,
叫他们将作案的同伙写上,然后列册。
第二天街上贴了一张很大的布告,说:“自知行盗的人,赶紧前来自首,
当即免除他的罪过。本月内不来自首的人,本人弃市,妻子儿女籍没赏给先
行自首的人。”
十天以内,众盗全部自首完毕。韩褒取出名册核对,毫无差异,一律赦
免了他们的罪行,允许他们改过自新。从此群盗惊恐畏惧,不敢再胡作非为
了。

no.30 李光弼母马引马

 

公元759 年(唐肃宗乾元二年)。

这天,镇守河阳的唐朝大将李光弼,带领卫兵,出南城门,来到黄河岸

边。这几天夜里,部属士兵多在纷纷谈论着,对岸叛将史思明的军队是如何

兵强马壮,说他们有数不清的剽悍的战马,每天都赶到对岸河边的沙滩上洗

澡。情况究竟如何?李光弼决定亲自出城观察敌情。

果然,在黄河南岸沙洲上,史思明的官兵们牵来了许多健壮高大的战马,

有的在河边用刷子给马匹刷洗,有的在溜马,有的牵着马匹啃食沙洲上的嫩

草⋯ .好不热闹。

李光弼一眼就看破了史思明的用心:哼!反贼想用几匹马来炫耀自己,

动摇我军心,休想得逞!得想个办法把反贼的那些马匹弄过来才好。

“将军,我有一个办法夺取反贼的战马。”一个卫兵看出了李光弼的心

思,凑近李光弼的耳边细谈了一番。

李光弼听了频频点头。依据这位士兵的计策,再经过自己的周密部署,

一个大胆的巧夺敌马的方案形成了。

第二天,李光弼下令征集500 匹正在奶着驹的母马,要士兵们把它们全

部赶到南城外黄河岸边。并特意关照,把它们的小驹务必都拴在城内,不准

跟母马一起出城。

正在奶驹的母马,不愿意离开它们的小驹子,被强行牵到城外后,便一

个劲地嘶叫。一匹无叫,引得其他的母马跟着叫唤。它们无法见到自己的亲

生骨肉,便用这叫声来表示离别之情。

可是,河对岸史思明的战马都是公马,听到北岸母马们的叫唤,便一匹

匹春情勃发,先是跟着对岸的母马叫唤,继而,胆子大的公马便涉水游到北

岸去。南岸的那些健壮的公马一见有开了头的,便纷纷叫唤着游到北岸去。

史思明的士兵一看到这种情况,便纷纷出来阻挡。可是,几个士兵又如

何阻挡得住春心大发而不顾一切的公马呢?不到一会儿,南岸1000 多匹马,

全数跑到了北岸的母马群里。

李光弼大笑着命令士兵把这些战马全部赶回城里去了。

no.31 幽州兵的假使者

 

公元821 年(唐穆宗长庆元年),幽州兵反叛,这消息震惊朝廷内外。

第二年,幽州兵气势汹汹,直扑弓高城(今河北东光西)。哪知,弓高

城上森严壁垒,弓箭如雨射下。幽州兵虽骁勇异常,也无法攻下这固若金汤

的城池。

幽州兵强攻不下,只能勉强退后安营扎寨。说来也巧,唐朝朝廷派来的

特使,星夜抵达城下。使者一行10 人,勒马站在城下,高声呼喊:“守城官

兵,快快开门,我们是大唐使者!”

守城的唐朝官员心里绷紧了弦,硬是不信,直到天亮,才放他入城。使

者进城后,气得暴跳如雷,刚踏进弓高城官衙,便泼口大骂:“弓高守将胆

大妄为,竟敢如此对待朝廷命官!”满脸狰狞,一腔愤怒。

弓高守将这才真正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忙打拱作揖赶紧赔罪:“大人,

日后如有这类事端发生,本官定当只身赴朝廷,负荆请罪,将手下有眼不识

泰山者砍头!”

这事让潜伏在弓高城里的幽州兵奸细打听到。奸细马上向幽州叛军将领

汇报。统兵将军一听,连连大笑:“好,天助我也!再攻弓高,不费吹灰之

力!”

这一天,幽州兵派出一个人装扮成了朝廷使者,夜色溶溶,大地漆黑一

片。这位假使者悄悄潜到弓高城下,大队人马无声无息尾随在他的后面。

假使者在城下高声吆喝:“我是朝廷派来的使者,另有急令传告弓高城

守将和前一位使者!”

一听“使者”两字,守城官员早惊吓得魂飞魄散:“昨天没开门,使者

发脾气,守将臭骂了我一场。这次再不开,守将不砍了我的头,剥了我的皮?”

他稍探出头向下观望一眼,马上高声答道:“好,马上开城门!”

“呀呀!”城门大开。

“哗!”假使者和他身后的大队人马一下子涌进城内。顿时,杀声盈城。

转眼间,毫无戒备的唐朝将士纷纷倒在血泊之中,弓高城在顷刻间被幽州兵

攻克。

no.32 李神福画地退敌

 

公元884 年(唐僖宗中和四年),陈儒攻打舒州(今安徽西南)。

陈儒大军浩浩荡荡,精兵强将猛攻。弓箭手张弓搭箭,箭密如蝗。舒州

城头,传出阵阵惨叫声,时有兵将倒毙滚下。舒州守将一看战场形势,心急

如焚,马上派出特使骑上快马,从后城溜出,直奔庐州求救。

庐州刺史杨行愍闻报,心中七上八下:“陈儒气焰正盛,自己又派不出

多少援兵,事情好棘手啊!”他背剪双手,在刺史衙里左右思忖,突然想起

一个人:“对啊,叫部将李神福来,他可是个足智多谋的人啊。”

李神福给唤进门来。听完杨行愍的叙述,他献上一计。

当天,李神福化妆一番,抄小路偷偷潜入舒州城。

李神福入城后,发出了一道道指令。城内的好多舒州兵打起了庐州兵的

旗帜,排成整齐的队伍,整装待命。

李神福把这支假装援军的舒州兵领出了舒州城,在陈儒军队的腹部突然

出现,杀声遍野。陈儒接到手下通报,心里猛地一沉:“自己用兵考虑不周,

庐州援军果然到了。”

为了摸清对方底细,陈儒亲率大军奔到阵前,观察动静,再作判断。

李神福镇定自若,似乎根本没看见敌人前来试探虚实。他当着敌人的面,

举起一双空手,在地上胡乱地比划,像是在部署大阵、准备大决战。

陈儒看到这一切,越想越害怕,带着这批精兵强将,连夜撤退。

no.33 王处存披羊皮计

 

公元885 年(唐僖宗光启元年),卢龙节度使李可举派部将李全忠攻打

河中节度使王处存。

王处存将驻地易州(今河北易县)固守得如铁桶一般。哪曾想,李全忠

手下的裨将刘仁恭更棋高一筹。他避开正面进攻,带兵挖地道,通过地道偷

偷钻入城中,一举占领了易州城。

王处存猝不及防,只好带领兵将忍痛抛下易州城,迅速败退而走。

王处存撤出易州城后,在默默地等待机会。他天天派探马外出,刺探易

州城内军情。

李可举的官兵攻下易州城后,在城内飞扬跋扈。有士兵喝得烂醉如泥,

在街上寻衅闹事;有官将留恋青楼,狎妓不归军营;更有不少将士,打家劫

舍、掠人财物。易州城内,鸡飞狗叫,民怨沸腾。

接到情报,王处存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李可举纵兵成患、治军

不严,如此骄傲轻敌,岂不是我夺回易州的良机?此时不攻,更待何时!”

他叫来心腹之人:“马上给我弄来大批羊皮,大显身手!”

挑选出的3000 名精壮士兵,每个人都蒙上了洁白的羊皮。转眼间,他们

变成了一头头“羊”。夕阳西下,天渐转黑。王处存一声令下:出发!这些

“羊”爬着前进,向易州城下慢慢靠近。

李可举的将士看到城外来了一群羊,个个欣喜若狂,争先恐后出城,奔

向羊群。他们企图捉回城里,美餐一顿,哪里还想到戒备呢?

当他们快扑入“羊群”时,这些“羊”突然站直身子,操起随身携带的

刀剑,奋臂砍杀。李可举的将士给这突变吓呆了,当即给对方揍得七零八落,

屁滚尿流。

兵败如山倒,曾得意忘形的李可举将士逃之夭夭。王处存顺势挥师挺进,

终于使自己的根据地——易州失而复得。

no.34 氏叔琮的旗马阵

 

公元902 年(唐昭宗天复二年),氏叔琮围攻晋阳(今山西太原南)。

氏叔琮指挥有方,手下兵将猛攻猛打。倒下一个,一大批冲上。晋阳守

军给这批杀红眼的汉子吓坏了,军心涣散。眼看晋阳城即将易手。

老天不帮忙,这节骨眼上,氏叔琮军中流行大疫。生龙活虎的将士,一

下子四肢无力,再无斗志,氏叔琮急在心里:“天不助我,只能退军啊!”

晋阳守将李嗣昭、周德威远远望见攻城队伍如潮退去,不禁心花怒放:

“此时不追杀,更待何时!”嘎嘎嘎,城门洞开。李嗣元、周德成率兵猛追,

刹那间,烟尘滚滚,杀声盈野。

氏叔琮退到石会关(今山西榆社西),心急如焚:“再不想出锦囊妙计,

真要全军覆灭啊!”他带领随从察看地形。一位随从突然惊呼一声:“这山

冈高高的,要埋伏一支军队多好。准能打得追兵落花流水!”

氏叔琮眼前一亮:“咦,对呀。来个金蝉脱壳之计!”他忙将30 多位随

从叫到身边,一五一十地吩咐。一会儿,将士们忙碌着,刹那间,高高的山

冈上插上了一排排整齐的旗帜,一些战马也给系在刚钉好的木桩上。

大队人马继续撤退⋯ .

李嗣昭、周德威亲率人马气势汹汹扑来,一座地势凶险的高高山冈扑入

眼帘!他们勒马停下,遥观山冈。“哗哗哗!”冈上旌旗飘扬。一忽儿,猛

听得那里战马嘶鸣,且越来越响。两人互相打量着对方,不禁心里发毛:“莫

不是氏叔琮做了圈套,先假装退兵,在此设下埋伏!”他们嘀咕了一会,再

也不敢向前追击。旌旗猎猎作响,马嘶更猛,似有雄兵正欲出击。李嗣昭、

周德威将手一挥:“撤回晋阳城!”

一团团灰尘高高卷起,晋阳守军乖乖地走了。氏叔琮率领的大军平安无

事,撤回目的地。

no.35 令狐楚稳米价计

 

唐朝某年一场旱灾刚过,兖州一带民不聊生。奸商趁火打劫,乱涨米价。

新任兖州太守令狐楚心里很不是滋味。所以,当迎接他上任的代表来拜见时,

令狐楚边心不在焉地应付着,边在大脑中飞速闪过一个个念头。

兖州城内前来迎接的官员很多,他们轮流着跟这位新上任的太守寒暄

着。

突然,笑眯眯的令狐楚一本正经地发话:“兖州城内,现在的米价是多

少呢?州里有几个仓库?每个仓里还存多少粮食?”

迎接的众官员不知新太守是何用意,相互偷偷打量着,暗暗使眼色。最

后一个较大胆的官员双手一拱,抖着嗓子回答:“禀告大人,现有大粮仓8

个,每个仓存有10 万担。”

令狐楚斜睨了那人一眼,说:“哎,我说诸位,如果把这8 个仓库打开

来,拿出这80 万担米。我们统统定个低价钱,全卖给灾民。这么做,可以救

灾,缓和现在这样的紧张局势。”

许多官员听了,都连连机械地点头。

左右侍官偷听到后,可着急啦,他们跟那些囤粮的奸商狼狈为奸呢,这

话马上像长了脚,很快传到城中,传进富家大户的耳朵里。

富家大户们慌了手脚:“新太守这么做,自家存的粮卖不出,不是大蚀

血本了吗?”他们怕吃亏,好多人争先恐后组织人力从仓库里挑出粮食按平

价出售。兖州的米价顿时平稳了下来。

富户们中了令狐楚的稳价计,当地百姓个个拍手称快。

no.36 袁滋巧破黄金案

 

李勉在镇守凤翔时,所属的县里有个老农民在田里挖沟排水时,掘出一

只陶罐,里面全是“马蹄金”。老农民就请了两个大力士,把陶罐连同金子

一起扛到县衙门。县令怕衙门收藏不严,就把陶罐藏在自己家里。一夜做了

个好梦。

第二天刚发白,他便点亮灯打开陶罐,想把马蹄金看个仔细。可一打开,

发现陶罐里放的都是坚硬的黄土块,他连叫几声上当,不知如何是好,他卖

家财、妻儿也不值这么多钱啊!他更没有法子隐瞒,陶罐从田里挖出来,全

村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看见,陶罐里装的是马蹄金。不消几日,全县的人

都知道金子在县令家里变成了土块,认为是县令暗中做了手脚。县令似哑巴

吃黄连有口难辩,州里派官员来查,县令满头大汗招了口供,追问金子放在

什么地方,他却一问三不知。凤翔太守李勉看过案宗,大怒,但又无良策让

县令交出金子。

隔了数日,在一次酒宴上,李勉向官员们谈起此事,许多人很惊讶。这

时,有位名叫袁滋的小官,坐着一语不发,若有所思。李勉便问他在想什么。

袁滋说:“我怀疑这件事或许内有冤情。”

李勉站起身,向前走几步问:“您一定有高见,我李勉向你讨教。这案

子除你之外,我看没有别人能判断出真假了。”

袁滋说:“可以,我来办。”于是派人把案件提到州府办理。

许多官员知道袁滋办理这案子,有的嘲笑,有的挖苦。

袁滋很有心计,他打开陶罐,见陶罐里有形状像“马蹄金”的土坯250

余块,就派人到市场找了许多金子,熔铸成块,与罐中的“马蹄金”大小相

等,铸成之后用秤称,刚称了一半,就有300 斤重。袁滋问众人,当初罐子

从乡间运到县衙门是几人抬的。原来是两个村民用扁担抬来的。计算一下金

块的数目,不是两个人用竹扁担抬得起来的。一切都明白了,原来在路上,

金子已经被两位大力士换成土块了。

县令的冤案于是得到了昭雪。

no.37 赵和越县界办案

 

唐朝咸通初年(公元860—873 年),江阴县令赵和,人极机智,以善于

办案而著称于世。

一日,有淮阴某村农民茅金大来告状。赵县令问道:“你们淮阴也有父

母官啊,何苦舍近求远呢?”

茅金大答道:“只因淮阴县令不明事理,小民有冤难申啊!⋯ .”

原来,茅金大去年为办事,到西村熟人黄泰龙那里借钱900 千,以地契

相抵押,说明债清契还。今年上半年,茅金大先还去800 千,以为彼此熟悉,

没有索要字据。前不久,茅金大再把余下的借款还去,要索回地契时,谁知

黄泰龙竟翻脸不认帐,要想把地契占为己有,茅金大告到县衙。黄泰龙一口

咬定他是诬告,茅金大无凭无证,被判为诬告。告到州府,也碰了壁。走投

无路,才慕名越界告状。

赵县令阅过状子,想:要去拘捕黄泰龙,必定要惊动淮阴官府,我越界

办案,说不定会引起官场风波。再说,一无物证,二无人证,岂能轻易破案?

他犹豫了起来。

堂上一片寂静。赵和的眼睛定在“黄泰龙说我是诬告”一行楷书上,认

真琢磨了一会儿,忽然抬头宣布道:“本县接受茅金大越界申诉,五天后开

堂审讯。”

且说赵县令当即派两名公差,拿着他亲笔拟写的文书去淮阴官府。文书

上写:今江阴捕获一个江洋大盗,犯罪证据确凿。现已供出同党黄泰龙系淮

阴人氏,速捕,交来人押至江阴⋯ .淮阴县令见是大盗之案,不敢怠慢,连

夜将黄泰龙捉拿归案。

第五天,黄泰龙一上江阴公堂,高喊冤枉不止。赵县令喝道:“你所犯

之罪铁证如山,还敢抵赖!赃物都藏在你家中,完全可以查明!”

黄泰龙辩白道:“小人并未藏匿赃物。”

“那你把全部家产——讲明,若无出入,方可替你雪冤。”

黄泰龙急急把全部家产——供明。另有900 千钱是东村茅金大赎地契交

来的,等等。

赵县令冷笑道:“既然你不是江洋大盗,原先为何要隐瞒茅金大赎地契

的钱呢?”当即把茅金大传上堂来,黄泰龙只得供认他的诈骗罪行。赵县令

最后宣判:把黄某押回淮阴,依法惩处。并责令他将地契交与原主茅金大。

no.38 裴度失印而复得

 

唐朝的裴度任中书侍郎时,一天清晨,他将一个文件交与小吏,叫他速

去盖上中书省省印上报。

不一会,小吏上气不接下气地奔来报告道:“不好了!大人。省印不在

印盒,肯定被偷走了!”

堂上同僚都吃惊不小,丢了印便是严重失职。追究起来掉官帽不说,弄

不好会掉脑袋。大家都站立起来,道:“这还了得?快快查办!”

裴度摇手,示意大家坐下。他笑笑说:“各位不必惊慌,坐下继续谈我

们的事。”

众人不解,再也无心议事。

刚过片刻,刚才来报大印丢失的小吏又来报告说:“奇怪,省印找到了,

仍在原处。”

裴度毫不在意地点点头。

众同僚见裴度一直镇静自若料定省印不会丢,不知他何以得知。

裴度笑道:“你们可知后汉曹州济阳县县印丢失之案?县印由县令和县

主簿昼夜轮流保管。当时县令有个妾,与妻争宠,县令爱妻而不爱妾,妾感

到愤恨,便将县印藏了起来,印盖的封条仍然保持原样。主簿当晚接过印盒。

第二天吏人要用印,打开只见空盒子。当时众人皆慌,而主簿却神态安详,

向县令汇报之后,立即不露声色地进行查找,果然在县令房舍的灶头烟煤堆

里找到了县印。主簿何以不作声张,主要怕盗印人一时情急,将印毁掉,那

就坏了大事。今日我处省印丢失,我料定是吏人盗用省印去印署驿券了。这

是内部人干的,干完定还归原处。倘若刚才急于追查,他怕承担罪名,弄不

好就会把印投进水火里灭迹了。”

同僚们听罢这番话,恍然大悟。

no.39 阎济美水中捞银

 

唐朝。某个秋高气爽的早晨,有一只小货船正在长江峡谷中行进,船很

沉重,速度很慢。商人们想着船再过一个晚上便到达目的地,暗中庆幸自己

将要发财了。这中间有一个大商人,怕身边的银子遭人偷窃,趁着其他商人

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把银子藏在货物中间。但是他的举动却被一旁掌舵的小

伙子看在眼里。

船行了十余里,停靠到一个码头,商人们都到镇上买东西或散步去了。

等商人全部上岸,年轻的船夫偷了那个大商人的银子,却照原样将货物安置

好,然后也上岸去了。

第二天,船终于到了江南的一个码头。那个大商人发现自己藏在货物里

的银子不见了,在船上翻了几遍,均没发现。于是,大商人便扭着年轻的船

夫到了官府,官府派人对小船重新进行搜索,始终没见银子的踪影。

案子交到太守阎济美手中,他对船夫审讯几句后也没有结果,最后问几

个商人,小船昨夜停靠在什么地方。知道详细地点后,他命令几个差役立即

赶到昨夜停船的码头,到水中打捞。并说谁捞到赃物将给予重赏。结果真的

捞出了一只小箱子,里面全是银子。

原来,那船夫经常采用这种巧妙的方法逃避检查,待风波平息后再去取

赃物。现人赃俱在,船夫只好认罪伏法。

no.40 吕元膺巧掀棺材

 

唐朝吕元膺出镇岳阳时,一日,出门游览。走到江边,只见路边停有一

辆灵车,跟随着五个带孝的汉子。

吕元膺一瞧心中生疑,他想:“看他们的葬礼似有不妥:说远葬,过分

排场了;说近葬,又未免太俭省了。”

见吕元膺一行过来,那几个汉子神色有点紧张。这细小的反应皆收入了

吕元膺的眼中。他不动声色地上前招呼道:“过江啊?”

孝子们点头道是。

吕元膺又问:“棺中所躺是你们何人?”

孝子回答:“小人们的父亲。”

吕元膺装作同情的样子叹了口气说:“唉,这也难为你们了,这么热的

天去远葬。孝心可嘉啊。哦,你们五个是亲兄弟?”

孝子们又点头道是。

吕元膺见他们神情呆板,不肯多说话,心生一计,道:“船来了,你们

先上吧。”

那几个孝子有点迟疑,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其中一个年龄稍大的汉子

作答道:“大人在此,应该先行。小人们有孝在身,不敢同船而行。请大人

先过江吧。”

吕元膺听后大笑道:“错矣。人乃孝字为大,你们兄弟不必客气,奔葬

要紧,快上船吧。”

孝子们见吕元膺坚持要他们上船,只得将棺材扛上肩,摇摇晃晃朝摆渡

船走去。

吕元膺仔细观察,疑虑更深。照理一副棺材并没多大分量,可这几个壮

汉扛着却如此吃力。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其中定有奸诈。想到此,立即命令

手下装作去帮忙放跳板,待孝子们踏上跳板后悄悄一移,只见众孝子站立不

稳,把棺材翻至江边,棺材盖板也掀至一边。

吕元膺带众手下上前一瞧,只见棺内并无死人,而是整整一棺兵器。他

大喝一声:“拿下!”

那几个孝子束手就擒。经审讯,原来这帮假孝子是强盗,打算过江抢劫

一批货物,假装送葬,以免摆渡艄公怀疑。这时,他们还供出:几十名同伙

已约好在对岸集合,待兵器到手便行动。

吕元膺即令发兵,悄悄过江,将那帮盗贼一网打尽。

no.41 张允济蒙面讨牛

 

唐代武阳县令张允济,善于断案。

一天,张允济忽闻县衙外“咚咚”的击鼓声传进来,知道有人告状,当

即传呼来人上堂。

告状人是个农民,见了张允济就“扑通”跪倒在地上,连呼:“青天大

老爷,请帮我讨还黄牛!”

原来他曾到岳父家生活了一段时间,去的时候还带着一头母牛,帮岳父

家耕地。谁料耕过田地不久,母牛生养了几头小牛犊。岳父家见了眼红,心

存不良。待他要告辞回家时,岳父硬扣下了他的母牛和牛犊,还说:“口无

凭据,凭什么说这些牛就是你的?”故而他气得不行,不得不求县令作主⋯ .

张允济听罢农民的申诉,心生一计,当即让差役将农民五花大绑,又用

黑布将他头脸包扎好,吩咐道:“你不要乱说乱动,一切听从我们的安排。

本官自会将牛儿如数归还于你。”

接着,张允济坐上官轿,带着农民和差役直奔那农民的岳父家。

到达目的地后,差役们高声传唤道:“县太爷到,家里人速速出来!”

岳父在屋内听到,吃了一惊,急忙跑出大门迎接。

张允济掀开轿帘,对他岳父说道:“本官刚捉到一个偷牛贼,请你将家

里的牛统统赶出来,以便查核它们的来历。”

那岳父看着那个蒙面盖脸的偷牛贼,吓得魂飞天外,生怕自己给牵连到

偷牛案件里去,连连向张允济磕头,还拍着胸脯,指天发誓说:“我们家里

的牛都是自己养的,决不是偷窃的!”

张允济追问道:“有什么证据?”

那岳父赶紧回答道:“这是我女婿家的,母牛是他前些时候带来帮我耕

地的,牛犊是后来在我家生养的。”

张允济听了便断喝道:“还不快把偷牛贼的蒙头布撕开!”差役闻命即

揭开农民头上的黑布。

岳父见状大惊,正要回话,便听得张允济冷笑道:“既然你承认牛儿是

女婿家的,那就把它们统统还给他吧。”

那岳父乖乖地吩咐家人将牛儿们赶出牛圈,交还女婿。

no.42 李杰疑寡妇告儿

 

唐朝滏阳人李杰任河南尹时,曾断过一桩母亲告儿子的案子。一日,李

杰正在堂上与僚属议事,忽听有人喊告状,便命传入。只见外面走进一个中

年妇人,长得颇具姿色。她跪于堂中掩面抽泣道:“我乃寡妇弱女子,原指

望儿子能尽孝道,可他成人后对我虐待之极,我再也活不下去了。”说着列

举了无数事实证明儿子大逆不道。

李杰听后心中纳闷,母亲告子乃天下少有之事,一般作人母不到无奈不

会作出此举。便道:“你守寡已属可怜,而且只有一个儿子。倘如你说的是

事实,让他坐死罪,你将来老了无靠不后悔吗?”

那妇人道:“不孝之子,哪里还心疼他?我恨不得让他立时去死!”

李杰见她对儿子如此咬牙切齿,就安抚道:“你的状子本官接下,你暂

且回去吧。”

妇人走后,李杰便派人暗中考察那妇人的儿子平时所作所为。结果却与

那妇人所言绝不相同。她儿子不光斯文达理,而且待母亲甚是孝顺。李杰将

那妇人传到。

李杰道:“你儿子不孝,本官调查确实不假。如此忤逆之子,实在该死。

为严法纪,本官判他死罪。”

妇人脸露惊喜之色,叩头道谢。

李杰扔下令牌,命衙役立即前往将妇人儿子捉拿归案,并对那妇人道:

“你去买只棺材来收殓他的尸体吧!”

妇人应诺而去。李杰马上派人暗中窥视她的行踪。只见她行至外面僻静

处,对一个道士喜滋滋地说道:“事情顺利,已经了结了。”过了一会儿,

妇人把棺材真的弄来了。

李杰至此仍希望妇人有悔改之意,不想她还是坚持治儿子死罪。李杰一

声喝令手下冲出大门,将那等候门外的道士擒获。一经审问,他就招供伏罪,

说道:“我和寡妇早有私情。可他儿子长大后处处监视她,不许她和我往来,

因此设此计除掉他。”

李杰大怒道:“这是谁出的主意?”

道士不语,妇人见事败露,哭道:“是他指使我这样做的。”

于是,李杰下令杖杀了道士,并把尸体装进了那口棺材。

no.43 崔大臣智找小妾

 

唐代,有一个姓黄的御史密告一个姓崔的大臣蓄意谋反。还说:“崔大

臣的谋反计划,曾在酒后告诉过他的小妾秀英。事后,崔大臣怕事情泄漏出

去,就将秀英杀死了。”

崔大臣明知有人想夺他的权而设法陷害他。但小妾秀英确实失踪了,使

他有口难辩,为了要洗清自己的罪名,必须把那小妾找到。

他就将几个亲信的食客找来商议,他说:“我出重金招募智勇之士,为

我找回秀英。”

食客中也有鸡鸣狗盗技能的,他们都跃跃欲试,但都没有获得结果。在

这期间,他发现每次同食客们商议的内容,都被黄御史知道。他怀疑食客中

有同黄御史通风报信的人。所以他把食客找来商议,故意放出风声:“既然

找不到秀英,那就干脆将黄御史杀了吧!赏金是黄金100 两。”

崔大臣预料这个“悬赏杀人”的消息会传到黄御史那里的。所以他悄悄

守在黄御史家门口的台阶下,果然看见自己的一个名叫舒展文的亲信食客走

进了黄御史的家中。不一会黄御史家中加强了警戒,而且在官场公开宣扬,

崔家要刺杀他。

这使崔大臣明白了真相,向黄御史通风报信的就是这个亲信食客舒展

文,他就将舒展文找来,骂道:“不知廉耻的东西,如果我谋反的罪名坐实,

不仅我有杀身之祸,而且株连九族,就是你们食客也难幸免,这个最简单的

道理你还不懂吗?为何要帮他人来害我呢?”

舒展文听了此话又惊又怕,惊的是自己与黄御史串通之事已被主人知道

了;怕的是,主人如果获罪,自己确实是要受牵连的。他告饶说:“我不知

道黄御史是要谋害主人,只知他贪秀英之美,用钱买通了我,将秀英藏在他

家中。”

崔大臣接着说:“我现在赏你黄金100 两,你要将秀英从黄御史家中给

我找回来。”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当初是舒展文将秀英藏到御史家中的,现在

又是他从黄御史家中把秀英找了回来。小妾回到家中,使黄御史参告崔大臣

谋反的证据不能落实。反以拐骗良家妇女的罪名,受到革职处分。

崔大臣如数付给舒展文100 两黄金。但从此以后,他礼送了所有食客。

那些食客丢掉了饭碗,都来责怪舒展文,跟着他吃喝玩乐,很快就把那笔赏

金用完了。

no.44 曹绍夔捉妖治病

 

唐朝时,洛阳有座寺庙。一个老和尚屋里的铜磬,常常自己会发出低沉

的声音。半夜,寺中的钟声悠扬地响起来,铜磬也跟着幽幽地响,似鬼魂在

啜泣,如幽灵在飘荡,老和尚神情悸动,恍惚不宁,以为妖怪作祟。时间一

长,老和尚给吓病了,卧床不起。既然是妖怪作祟,和尚们不敢去搬掉那口

铜磬,以免招灾上身。

老和尚的朋友曹绍夔前来看望。谈起铜磬作怪的事,曹绍夔觉得很奇怪,

仔细察看铜磬,与别的铜磬并无两样。这时,寺庙里开饭,饭堂里响起钟声,

那磬也跟着发出“嗡嗡”声响。老和尚又惊惶不安起来。旋即,钟停了,那

声音也停止了。曹绍夔见老和尚如此害怕,不由好笑。他故弄玄虚地对老和

尚说:“明天你请我喝酒,我帮你捉妖。”

老和尚不相信地摇摇头,说:“你若能捉妖,别说一顿酒,就是你天天

来,我也请你!”

曹绍夔诡谲地笑道:“捉妖只是举手之劳,你不用太客气。”

第二天,老和尚备了丰盛的酒菜,曹公毫不客气,把好酒好菜吃个精光。

酒足饭饱之后,从袖中抽出一把锉刀,在老和尚眼前晃了晃,然后“刺拉,

刺拉”地把光溜溜的铜磬挫了好几道口子。老和尚被弄糊涂了:“你这是⋯ .”

曹绍夔说:“哪里有什么妖怪呢?是因为磬和寺里的钟标准音相同,钟

一响,它也就随着响起来。现在挫了几道口子后,和钟的标准音不同了,磬

就不会自己响起来了。”

老和尚终于明白了,拍着自己光亮的脑袋说:“怪不得,每次钟一响,

铜磬也响,原来鬼怪是它。”这时,钟又响了,可是磬真的不再和鸣了,老

和尚的病也就好了。

no.45 郑氏机智拒侮辱

 

唐代的滕王极其荒淫,曾立誓要睡遍众官的美妻。他常以妃子呼唤为名,

把人家的美妻骗到宫里,就立即进行強奸。这样,他看中哪个女子,哪个女

子就没有不被其奸污的。

当时典签崔简的妻子郑氏刚到这里,滕王闻讯,就派来呼唤。崔简犯了

愁,如果让妻子前往宫中,那妻子就要被糟蹋了;如果不让妻子去,那么,

滕王降罪下来,岂非家破人亡?正在左右为难之际,郑氏对崔简说:“丈夫

放心,我决不会让滕王得手。”

郑氏跟着来人走进王府中门外的小阁,正在阁内等候的滕王看见崔简的

美妻进来,就扑过去要下手。郑氏心中早有准备,大声呼叫左右的人道:“大

家快来呀,大王怎么会是干这种勾当的人呢?这人一定是个品行不好的家

奴!”一边叫着,一边脱下一只鞋猛击滕王的头,把滕王的头打得血流满面,

又抓破了滕王的脸,样子十分难看。郑氏还不解恨,又张嘴咬其耳朵、鼻子,

就在此时,王妃听到叫声出来,郑氏乘机逃脱。

滕王哪会想到郑氏如此厉害,被她一阵厮打,弄得十分狼狈。在王妃们

面前又不便发作,又气又恼,10 多天不出来处理政事。

郑氏回到家里,把在宫里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告诉崔简,崔简战战兢兢,

害怕滕王将自己治罪,可又不敢不去参候滕王。这样过了一段提心吊胆的日

子。

后来,滕王获罪,崔简看准这个时机,前往宫中道歉。滕王十分惭愧,

才认识到以前对不起崔简,对不起其他的官员和他们的妻子。于是下令放出

众官的妻子。

这些被糟蹋过的妻子,出宫后知道了郑氏拒辱的事,无不钦敬她的勇敢

和智慧,而为自己软弱怕事遭昏王奸污而感到无地自容,当天就有几人自杀

身亡。

no.46 李母鞭儿息事端

 

唐朝李景让在浙西担任观察使期间,有一次军队内部群情激愤,气氛紧

张,眼看就要发生事变。

李景让一筹莫展地叹着气,坐等事态的发展。

这件事被他的母亲郑氏知道了,走出内室一看,士兵们一个个瞪着眼睛,

说话粗声粗气的,憋着一肚子的怨恨。她把一个士兵找到身边,友善地和他

说话。士兵看着李母十分诚恳的样子,就告诉她士兵的情绪都是对着她儿子

来的。

原来,李景让性格暴戾,不懂得爱护士兵,军中都有怨言。有一位牙将

当面顶撞了他,李景让竟然命令卫士用刑杖将牙将活活打死。此事激起公愤,

还不知怎样收场呢。

郑氏在军中生活多年,知道一旦发生兵变,不仅儿子的生命和前程丢了,

而且对國家还会带来祸害。这可怎么办呢?事情都是自己的儿于乱打乱杀引

起的,这帐首先要算到李景让身上。她拿定主意,命人将儿子叫到庭前,当

着诸位将士的面大声斥责道:“皇上把浙西托付给你,你理应把这块地方治

理好。可是,你却滥杀无辜,激怒将士,万一由此发生动乱,你如何对得起

朝廷和浙西的老百姓呢?”

李母越说越来火,禁不住声泪俱下:“你在任上发生了如此不光彩的事,

叫我如何还有脸面活下去呢?你不是想活活气死我吗?这样不忠不孝的人,

留着又有何用呢?”说毕,命人剥掉景让的上衣,狠抽其背,直打得鲜血淋

漓,伤痕累累。将士们看到李母这样责罚儿子,气消了大半,纷纷上前求情。

最后,李母饶了儿子,军中的不满情绪也由此平息。

no.47 李德裕惊人之语

 

唐朝名臣李吉甫的小儿子李德裕,小时候长得很英俊,人又很机灵,所

以全家者小和邻里乡亲没有一个不喜欢他的。名声传到皇宫里,皇帝传令召

见,一见李德裕,也马上欢喜上他,情不自禁地将他抱在膝头上说笑。

由于儿子名声大噪,李吉甫当然满心喜悦,与同事们闲谈之际,也就免

不了有些洋洋得意,常常有意无意地夸赞德裕怎么行怎么能。宰相武元衡听

说,便叫人把李德裕抱来考问。

“小裕,”武元衡弯下腰,笑眯眯地对站在地上的李德裕问道:“你在

家里欢喜读什么书呀?”

德裕睁着一对滴溜溜的眼睛,望着武元衡一声不响。

“喂,我在问你,”武元衡以为他没有听见,提高了声音说,“你在家

里看点什么书啊!”

德裕干脆微闭双眼,抿紧嘴唇,闷声不响。

武元衡问了三次,李德裕就是不吭一声。

武元衡火了,使命下人送他回家去。

第二天,武元衡见了李吉甫,又是抱怨又是嘲笑地说:“你说你儿子怎

么怎么了不得,别人也说他是神童,我看他是一个呆气十足的小傻瓜!”接

着,便把昨天考问的事说了一通。

李吉甫听了又羞又恼,一回家就把李德裕叫来责问:“你平常何等机智

伶俐,讨人喜欢,昨天不能回答武大人的提问,岂非既蠢笨,又不礼貌?!”

德裕听了,咯咯一笑,说道:“武大人还嘲笑我呢,还是嘲笑他自己吧!

他身为宰相,是皇帝最重要的助手,应该首先考问我治国安邦的大事,谁知

他竟先问我读什么书。读书的事嘛,是礼部和最高学府查问的。武大人问这

些事,我觉得有点轻重失当,体现不出宰相的胸怀和身份,我是不满的,所

以拒不回答!”

李吉甫这才转怒为喜,急急忙忙赶往相府将原委转告武元衡。

武元衡听罢,不觉面有愧色,连声叫好:“小裕一语惊人,真是奇童、

奇才!日后定有出息!”

后来,李德裕果然做了太尉、宰相,成为晚唐一位名臣。

no.48 区寄智勇杀强盗

 

唐朝郴州乡下有个牧童,名叫区寄。

一天,他出外放牛。突然,被人用黑布罩住了头脸绑架了。原来是一高

一矮两个强盗准备把他送到集市去卖掉。

强盗将区寄挟持到山里一座荒凉的古庙前,把他扔在一棵大树下,便自

得其乐地喝起酒来。

区寄装出十分害怕的样子,浑身抖颤着,不停地哭泣,不断地哀求。

强盗觉得区寄是个胆小鬼,窝囊废,便更加放心大胆地狂喝着,还吆五

喝六地划起拳来。不一会,矮个子强盗喝醉了,倒头呼呼大睡。高个子强盗

摇晃着身子到庙后去大便。

区寄听得高个子强盗脚步声远了,便猛地将罩脸的黑布解开,捡起强盗

甩在地上的刀,朝睡在地上的矮个子强盗的心脏处猛地刺去,强盗没来得及

哼两声就一命呜呼了。

区寄逃出几步远,却碰见高个子强盗从庙后转出来。强盗见同伙血污漫

地的惨状,大为震惊,拔出腰际的佩刀扑上来就要杀区寄。区寄忙叫道:“先

生,您别发火啊。本来我属于你们两个人,现在您一个人可以独得我了。划

算不划算啊?”

高个子强盗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转怒为喜,将区寄紧紧地绑起来,

向集市走去。

天黑了,集市巳散。强盗挟持着区寄,找了间破房子住下。临睡前,强

盗又将区寄的双手反绑了,加捆了许多道绳子,嘴里兀自恶狠狠地咒骂道:

“恶小鬼,看你逃,看你杀人?!”

折腾了一番,强盗终于疲倦地呼呼睡去。

区寄躺在墙角里,先是偷偷装睡着,其实是眯缝着眼睛窥视强盗的动静,

确信强盗熟睡以后,便从地上打着滚,滚到那置放油灯的桌子旁边,挣扎着

站起来,将反绑的双手凑近火苗。火烧着了绳子,绳子着火烧烤着他的双手,

区寄死死咬紧牙关,强忍住剧痛,结实的麻绳终于烧断了。

区寄怀着强烈的愤怒,奔向高个子强盗,从他腰间拔出尖刀,很快地结

果了他。

 

no.49 相士机智辨王妻

 

 

唐朝,镇守江西的赵王李德诚的妻子滕国君美貌绝伦,倾国倾城。

当地有个相士,此人颇通三教九流,两片嘴唇翻来翻去能把活人说成死

人,死人又说成活人。察颜观色,见风使舵,混得不错。

一天,李德诚邀相士喝酒,酒酣耳热,相士红着酒眼说:“千岁大人,

我看得出你是个有福之人,明贤之主,日后定能创立大业!”

李德诚问:“何以见得?”

相士夸口说:“胖瘦高矮,富贵贫贱,小人到眼就能分得清清楚楚。”

李德诚记住了,不去反驳,相士继续神吹。

过了几天,李德诚又把相士请来。他指着庭前的五个穿戴一模一样的年

轻女子说:“你不是说富贵贫贱到眼便能分清楚吗?你看这五个女子中哪一

个是我的夫人?”

相士傻眼了,说实在的,他根本没有这本事。只是酒后夸口,顺便说说

的,可李德诚却当真了。如果兜底,今后李德诚就会瞧不起自己。赶鸭子上

架暂时顶着吧。都说李德诚的妻子漂亮,最漂亮的就是了。相士走到五个女

子面前,仔仔细细,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把她们瞧个够,反而

急出了汗。妈呀,这五个女子莫不是一个胎里出来的,一样的灵秀,一样的

迷人,五对眼睛就像十颗寒星在闪烁,闪得相士眼花缭乱没了主见,悔不该

夸海口,弄得现在蛤蟆打呵欠难张口。他偷偷朝李德诚瞥去,李德诚露出了

可怕的微笑。相士打了个愣,这一愣便蹦出了歪点子。只见他笑嘻嘻地对赵

王打躬作揖道:“千岁大人,头上有黄云的便是您夫人。”

话毕,另外4 个女子好奇地向左边第一个女子头上仰望。而这女子则不

好意思抬头,脸上泛起红云。于是相士指着她说:“这是您夫人。”

赵王惊奇不已,从此更加看重相士。

no.50 敬新磨巧舌救人

 

唐皇帝太宗特别喜爱打猎。一天,太宗又领着一帮人浩浩荡荡赶到中

牟县围猎,一头受了伤的野猪嚎叫着逃进麦田,踩坏了好多青青的麦秆。

中牟县县官目睹此景,心里发急,跪地叩头劝道:“皇上,别派人追了,

再糟蹋好多麦苗,老百姓要少吃好多口粮呢。”

话音刚落,太宗当即大发雷霆:“把这狗胆包天的县官绑起来,推出去

宰了!”

一声令下,在场的人俱噤若寒蝉,心里虽纷纷不平,但谁敢出声阻拦?

宫殿里的演员敬新磨站在一旁,突然眼前一亮,想出了救县官的办法。

他冲上前去,指着绑着的县官破口大骂:“你这糊涂的东西,你这头蠢猪,

亏你还作一方父母官!难道,你不知道皇上最爱打猎吗?”

皇帝见这个宫殿演员帮自己骂县官,很高兴,连连捻须点头。

敬新磨的喉结上下滚动着,嗓音越来越响了:“你这狗官真长了花岗石

脑袋不开窍。你应该事先把那一大块麦田空起来,事先通知皇上来围猎。为

啥偏叫老百姓在上面种庄稼?要播种杂草、灌木,派人捉了野兽放进去,让

皇上打猎时满载而归!你还怕老百姓饿肚皮?怕國家收不上税吗?”敬新磨

越说越激动,仿佛真的沉浸在某个角色中,右手中指在那县官的鼻尖前直晃:

“你要明白,皇上打猎是大事,老百姓饿肚子是小事;让皇上高兴是大事,

國家不收税是小事。这个道理谁都懂,偏你不明白?”

慢慢地,庄宗听出敬新磨是话中有话,这演戏人是在委婉地批评我呀。

看样子,是自己错了。如果硬要一意孤行,杀了这县官,下属们不满,名声

也不好。于是,太宗脱口而出:“算了,这县官一片爱民之心,放了他吧。”

“谢皇上不杀之恩!”县官头朝皇帝乱磕,心里却在想:“今天幸亏那

演戏人的巧舌救了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