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夏明翰的回答 神通律师的辩论
夏明翰的回答
1928年,由于叛徒告密,年仅28岁的共产党员夏明翰不幸被捕,敌人用尽种种酷刑鄙不能使他屈服。在法庭上,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最后一次审讯。
“你姓什么?”
“姓冬。”
“胡说。你明明姓夏为什么乱讲?”
“我是按照你们国民党的逻辑在跟你们讲话。你们都是这样:把黑说成白,把天说成地,把杀人说成慈悲,把卖国说成爱国。我姓夏就当然应该说成‘冬’!”
“多少岁?”
“我是共产党,共产党万万岁。”
“籍贯”
“革命者四海为家,我们的籍贯是全世界。”
“宗教信仰?”
“我们共产党人不信神不信鬼。”
“那么你没有信仰?”
“有信仰,我信仰马克思主义!”
“你究竟知不知道你们的人?”
“知道。”
“在哪里?”
“都在我心里。”
神通律师的辩论
青年农民张某外出旅游时,偶遇中学同学苏某——某大学校办工厂厂长,并被邀请到苏家作客。苏某忙于做饭,张某则兴致勃勃地逗着苏家刚满周的小男孩玩,玩得正高兴,张把小孩高高举起,就在这一刹那,飞速疾转的吊扇削去了小孩头顶,因而导致小孩残废并痴呆。苏妻向法院告状,老实忠厚的张某满怀内疚,一言不发,自愿到监狱去服刑受罚。
审判时,公诉方指控张某犯有过失伤害罪。对此,被誉为“神通律师”的辩护人持不同意见,他辩驳说:“本辩护人认为,被告人张某的行为只是意外事件,不应该以过失伤害定罪。所谓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恶果的犯罪。按刑法,只有具备上述两个特征,才构成过失犯罪,但张某的行为并不具备这些特征。
首先,张某的行为不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疏忽大意的行为的前提条件是“应当预见”。理解“应当预见”,必须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原则,既要考虑到行为人主观方面的情况,又要考虑行为人伤害他人时具体环境和条件。从主观方面看,张某一直被公认老实忠厚,并且与苏某关系好,被邀到苏家后心情愉快,根本没有伤害小孩的心理。从客观上看,张某在高兴之时总有高举小孩的习惯。据了解,张所在的村民组13名两岁以下的小孩,他都这样高举逗玩过。张举苏的小孩纯属习惯动作。并且张某出生在偏僻山村,据核实,在削切小孩之前,他根本没见过什么吊扇。既然如此,在他举小孩的一瞬间就不可能预见会有什么悲惨之事发生。
其次,张某的行为也不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由于自信行为的前提条件是“已经预见”和“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社会结果的发生。从张某的情况看,他根本就没有吊扇的观念,那就不存在什么预见吊扇带来的后果问题,更谈不上轻信能够避免。按照刑法第十三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由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被告人张某的行为与苏某小孩致伤,虽然在客观上有因果联系,但就生长在穷乡僻壤的张某这一特定的对象来说,在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而是意想不到的意外事伯,所以不构成过夫伤害罪。
“神通律师”就这样扣住了“过失犯罪”的两大因素,逐一击破,获得了胜辩,终于把被告从牢门口招了回来。
no.2 贺绿汀的辩驳 皮箱与金表
贺绿汀的辩驳
1968年批斗著名音乐家圆绿汀。在审判席上“造反派”们指着贺说:“你反对毛主席!”
贺绿汀直言相驳,说:“我歌颂毛主席,在延安我把《东方红》改编成合唱曲。解放后我写过《人民领袖万万岁》《毛主席来到天安门》。”
“造反派”责问:“你交待,1955年毛主席接见音乐工作者,你是怎样当面猖狂反对毛主席的?”
“我在检查中已经写了,毛主席讲到传统问题时,我插了话。”
“造反派”自以为得计,继续问道:“你狗胆包天!你回上海作报告,是怎么搬山满清王朝公开影射攻击毛主席的?”
贺绿汀愤怒地说:“你造谣!我的报告是根据毛主席对音乐工作者的讲话内容讲的。毛主席说,不要学慈禧太后盲目排外,盲目排外与盲目崇拜都是错误的。”
于会咏声嘶力竭地说:“你翻案!”
贺绿汀反驳道:“我翻什么案?你们把一个反对阶级敌人的人打成阶级敌人,你们才是翻案!”
贺绿汀义正辞严,驳得“造反派”们无言以对。
皮箱与金表
30年代中期,香港有一起诉讼案子:英国商人威尔斯向中方茂隆皮箱行订购了3000只皮箱。到取货时,威尔斯里敲敲,外看看,却说:“皮箱内层有木板,不可算是皮箱。我要向法院提出起诉,要求赔偿百分之十五的损失。”在法庭上,威尔斯执理强言,而法官也一味偏袒威尔斯。在这种情况下,律师罗文锦出庭为被告辩护:他站在律师席上,取出一只金怀表问法官:“法官先生,这是什么表?”
法官说:“这是伦敦名牌金表。可是,这与本案没有任何关系。”
罗文锦继续问:“这是金表。你已承认了,不再怀疑它吧?”
“不怀疑。”法官肯定地答道。
“请问,内部机件都是金制的吗?”
法官这才感到中了律师的埋伏。罗文锦又进一步说:“既然没有人否定金表的内部机件可以不是金做的,那么茂隆行的皮箱案,显然是原告无理取闹,存心敲诈!”
no.3 林肯为儿辩护 男女权力之争
林肯为儿辩护
林肯做律师时,为自己之友的儿子小阿姆斯特朗做辩护律师,被告是以谋财害命罪被判定有罪的,林肯向法院查阅了全部案卷。
原告方面的一位证人福尔逊发誓地提出证据说:“10月18日晚上11点钟,在月光下清楚地目击小阿姆斯特朗击毙了死者。按美国法律,律师要和证人进行面对面的对质。
“林肯,你发誓认清了小阿姆斯特朗?”
福尔逊:“是的”。
林肯:“你在草堆后,小阿姆斯特朗在大树下,两处相距二、三十米能认清吗?”
福尔逊:“看得很清楚,因为月亮很亮。”
林肯:“你肯不是从衣着方面认清的吗?”
“不是的,我肯认清了他的脸蛋,因为月光正照在他脸上。”
林肯:“你能肯定时间是11点吗?”
福尔逊:“充分肯定,因为我回屋看了表,那是11点1刻。”
林肯:“法官先生,福尔逊的证词是编造的,因为10月18日晚是弦月,到了晚11点,月亮就下山了,所以不可能有月光照着小阿姆斯特朗。
所以,我认为小阿姆斯特朗无罪。“法官:”经过多方调查,被告我罪。“
男女权力之争
长期以来,美国的法律一直规定:妇女无选举权。
1872年,美国反对黑奴制、争取妇女权的著名人士苏珊。宝莱。安东尼以实际行动抗议美国法律的不人道行为,毅然参加总统选举的投票。案发被捕,法庭指控她犯了无投票权而参加投票的罪。
安东尼在法庭斥责这一罪证的非法性,她首先声明:“我投票选举,不但无罪,相反,我只是行使了我的公民权。这项权利是國家宪法确保我和一切美国公民所有的。无论哪一州政府都无权剥夺。”接着,她作出如下的辩护:“投票权是这个民主共和政府保障公民自由的唯一手段,要是妇女不能运用投票权,那么,向妇女侈谈自由的赐福就是莫大的讽刺。
“任何州政府,如果以性别为参加选举的条件,必然会剥夺整整半数人民的选举权。对于女性来说,这个政府并未具有来自人民赞同正当权力。
对于她们来说,这个政府不是民主政体,也不是共和政体,它是可憎的专制,是可恨的性别独裁,是地球上所有专制中最可恨的专制制度。“”相形之下,有钱人统治穷人的富人独裁,受教育者统治未受教育者的劳心者独裁,甚至撒克逊人统治非洲人的种族独裁,人们或许还稍能忍受。但是这种性别独裁却使每家人的父亲、兄弟、丈夫、儿子得以统治者,一切妇女成为奴婢。这种独裁给全国的每一个家庭带来不和、纷争和反叛。“”著名律师韦伯斯特、公理会教派牧师伍斯特和法学家保维尔者认为,公民的定义是有权投票和有权在政府供职的美国人。那么。现在我要问:妇女是不是人?我很难相信,反对我们的人中有谁敢说她们不是。妇女既然是人,也就是公民。无论哪一个州都无权制定新法或重新执行旧法以剥夺妇女的权利或特权。“”因此,现在,无论哪一州的宪法或法律,凡一切歧视妇女的法律,正如以往一切歧视黑人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非法的。“安东尼的法庭辩护,无情地揭露了剥夺妇女选举权的非法性、荒谬性,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no.4 回环曲折
回环曲折
古代有位宰相,请理发师来给他理发修面。那理发师给宰相修而修到一半,忽然停下刮刀,两眼直愣愣地看着宰相的肚皮。
宰相见他这样,心里纳闷:这肚皮有什么好看的呢?就问道:"你不修面,却光看我的肚皮,这是为什么呢?"
"人们常说,宰相肚里能撑船。我看大人您的肚皮并不大,怎么能撑船呢?"
宰相一听,哈哈大笑。
"那是说宰相的气量最大,对一些小事,能容忍,不计较。"
理发师听到这话,"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哭着说:"小的该死!方才修面时不小心,将大人您的眉毛刮掉了,大人您气量大,千万请恕罪!"
宰相听说他的眉毛给刮了,不禁勃然大怒,正想发作,转眼一想:自己刚才讲宰相气量最大,我怎能为这些事就给他治罪呢?于是,只好说:"不妨,去把笔拿来,把眉毛画上去算了!"
聪明的理发师运用回环曲折的说话技巧,保全了自己,免除了一场大灾祸。
理发师的话绕了这样一个大圈子:宰相肚子为什么不大一引宰们说出自己气量最大--我不小心刮了您的眉毛,请气量最大的宰们恕罪。
可以想到,假如理发师直愣愣地一下子说出把眉毛刮了的事,结果必定不堪设想。这种回环曲折的说话方式,诱使对方说出自己需要的话。让他感到不能否定自己,最后顺利达到谈话的目的。
回环曲折的说话,一般由套问和直陈其事两部分组成。
上述例子中,理发师的第一问题便属于套问,"套"出他需要宰相说出的话;后面跪倒在地说的话,便是直陈其事。
又如,有位小学生问他爸爸:"偶然的疏忽,能原谅吗?"
爸爸回答说:"什么人都会有偶然的疏忽,当然应该原谅。"
小孩立即哭丧着脸说:"昨天,我不小心把您最心爱的大花瓶打碎了!"
爸爸刚想发作,但想到自己说出口的话,只能说:"算了以后要小心!"这孩子的话也分两部分,套问和直陈其事。
经常有意识地学习、训练回环曲折的说话技巧将会对你的交际、处事很有用处。
no.5 一箭双雕
一箭双雕
有位老师给学生上语法课,他走进教室,看到讲台上写着许多粉笔字,放着好些杂物,就发问:"我们教室里最脏的桌子是哪一张?"
同学们笑着异口同声地答道:"讲台!"
"你们有点偏心!自己用的课桌都擦得干干净净的,却让我用最脏的桌子,这不是有点'虐待'老师吗?"老师故意把"最脏的桌子"几个字讲得很响。
这话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笑声中,大家都感到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我今大倒要借用这'最脏'的'桌子'做一点文章呢!?"什么?"同学们惊奇地瞪大眼睛,看老师一笔一划地在黑板上写下了"最脏的桌子"几个大字。
"请大家分析一下,这里有几个词?"
"四个。"
"它们分别属于什么词性?"
"哪个词是这个短语中最主要的部分?"
"桌子。"
"对!其余都是修饰成分,这种以名词为主体的短语,称为名词短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
这位老师讲课时,抓住了"最脏的桌子",做了两方面的文章,一是委婉风趣的批评班级的值日生工作;二是灵活地作了这节课的引言。这样,同学们印象深刻,大受教益。
这种说话技巧,可称之为"一箭双雕"。
"一箭双雕"要用得巧妙,非得有灵敏活跃的思维不可。
一次中秋之夜,当时正在上海未回的齐齐哈尔市委书记,应邀参加一个山齐齐哈尔市到上海学习的厂长和盐城来此学习的学员组织的联欢会。
联欢会型时,人们请齐齐齐哈尔市委书记讲几句话,面对天南地北的这两部分的人,市委书记说:"齐齐哈尔的富拉尔基是著名的丹顶鹤的故乡。丹顶鹤是一种侯鸟,冬天,丹顶鹤就要南飞,飞到哪儿去呢?飞到盐城,和那里的百姓一起过冬,第二年春又飞回齐齐哈尔,丹顶鹤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地飞来飞去,早就把我们两地人们的心连在一起了……。丹顶鹤那么美好,既是齐齐哈尔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我希望我们两地人民经常往来,我们要到盐城感谢当地人民对丹顶鹤的关照,也欢迎盐城的同志来丹顶鹤的故乡游览观光……"
话音未落,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齐齐哈尔市委书记一番话,牵动了两地情,用的也是一箭双雕法。
no.6 单刀直入 出奇制胜
单刀直入
在交谈或辩论中,有时需要迂回曲折,有时却需要直截了当,这就是单刀直入。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杨虎城手下的军官情绪冲动坚决要把蒋介石杀掉。周恩来受中央委托,亲赴西安,力求和平解决。
面对那些愤怒异常、言词激烈的军官,周恩来同志劈头反问一句:"杀他还不容易,一句话就行了!"
这话不同寻常,尖锐泼辣,引人深思,立刻使愤激的人们平静了。
"可是,杀了他以后怎么办呢?局势会怎么样呢?日本人会怎么样呢?國家和民族的前途会怎么样?各位想过吗?"
周恩来抓住时机,深入一步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先讲了西安事变的性质,再讲了目前形势,最后提出我们考虑问题的基本原则。那些主张杀蒋的军官听得心悦诚服。
周恩来的这些话是说话巧中单刀直入法的妙例。他不作任何回避。而是直接亮出观点,因为问题已尖锐到一触即发的地步再绕弯子,回环曲折已不可能。
可见,单刀直入法要求先亮刀锋,初试锋刃,快刀斩乱麻,震慑人心,再作分析。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能在对方人多势众、情绪冲动时,力排众议,稳定情绪,为进一步说理创造条件。
日本著名的电影演员三浦友和,向山口百惠的妈妈表白时是这样讲的:"把百惠给我吧,您不给,我也要和百惠结婚!"
突如其来的话,使百惠母亲愣了一下,她问:"这是你完全了解我们家的情况才说出来的话吗?"
三浦友和作了肯定的回答。他的"单刀直入"奏效了。
这样单刀直入的表达方法,可以说明自己的信心、信念和不可动摇的意愿,也可以使对方不再犹豫,不要因考虑细小枝节而对关键性的问题产生动摇。
当然,这种表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譬如在爱情的追求上,只要条件具备了,就可采用"单刀直入"的方法向对方表白。这种勇气、自信,也是赢得对方感情的一个因素。
出奇制胜
怎样说服别人?促膝长谈,娓娓道来,动之以情,是一种方法;出奇制胜,巧妙点化,使人豁然开朗,顿时领悟,也是一种方法。
叶剑英同志曾用出奇制胜的方法,以很短的几句话,说服了一批人。
1934年,中央警卫团刚划归中央军委领导,由叶剑英分管。警卫团的同志大多是由战斗部队抽调来的,从炮火纷飞的火线调下来,都普遍不安心,总觉得重返前线,直接和敌人厮杀够味儿。
叶剑英了解到情况,召开了全团大会。会上,他提高嗓门大声说:"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
这话把大家弄懵了。接着,叶剑英缓缓解释道:"钢盔是干什么的?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党和脑袋一党中央的,所以应该叫它钢盔团,你们说对不对?"
大家恍然大悟,齐声说:"对!"
"人没脑袋行不行?"时剑英追问。
"不行!"
"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没有党中央领导能不能把鬼子打出去呢?"
只几句话,说得警卫战士心里亮堂堂的。
孙子兵法指出,和敌人作战,除了正面出击之外,还可以运用使敌人意想不到的,从侧面突然出现的奇兵,以奇取胜。
叶剑英劈头一句"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发语奇特,非同一般。他不是正确解释警卫团有何重要意义,而是以一个精巧的比喻,使对方一愣,紧接着连发几个问题,步步紧逼,把战士们心中的疙瘩一下子铲除了。
芦沟桥事变后,举国上下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此则间,陈毅同志在江西大余与当地国民党代表谈判。他舌战群顽,要求国民党军给北上抗日的南方游击队让开通道。可对方却话中带刺地说他们"兵太多"。
陈毅同志相讥道:"你们兵多不愿北上抗日,还要游击队陪着吗?"
这话出奇制胜,使对方无以作答。
出奇制胜也包括用奇妙的类比、反问等等。
1936年11月,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镇压民主运动,逮捕了"七君子"。沈钧儒先生在法院受"审判"时,其中有段舌战是这样的:法官问:"抗日救国不是共产党的口号吗?"
"共产党吃饭,我们也吃饭。难道共产党抗日,我们就不能抗日吗?"沈先生答。
这段话,以"吃饭"作类比,反驳了对方认为凡是共产党做过的事别人就不能做的荒谬主张,驳得法官哑口无言。
运用出奇制胜法,必须了解对方的意愿。出奇制胜的对策,不是出于主观臆断,而是对客观规律的巧妙适应。
有一天美国哲学家爱默生同他儿子一起想把一头小牛赶进牛栏。爱默生在后面推,他的儿子一起想把一头小牛赶进牛栏。爱默生在后面推,他的儿子在前面拽,小牛没有鼻绳,谁知越推越拽,小牛将两只前掌撑在地上,越是犟着不动。幸好这时女佣看见这情景,走过来将有咸味的手指(她刚烧完菜,手指上还有盐昧)伸进小牛嘴里,让它一面吮着一面轻而易举地随她进了牛栏。
女佣的奇巧,在于充分理解对方的意愿,收到了出奇制胜之效。
no.7 棉里藏针
棉里藏针
棉里藏针,用一句明白易懂的话说,就是软中带硬。软就是说话时的语气和态度都比较和缓;硬就是其中表达的内容有比较强硬的成分。
春秋时期,秦国准备袭击郑国,走到渭同时,这个消息被郑国的商人弦高知道了。弦高原打算去周国做买卖,但他不忍心自己的國家蒙受机失,便打算劝秦国主将改变主意。
弦高知道,如果以硬对硬,肯定会适得其反。于是,他带着4张熟牛皮作礼物,又赶了12头牛去犒赏秦军。
他故作恭敬地说:"我国国君听说您将行军经过敝国。特地派我来犒劳您的随从。"
他这番话说得颇客气,真是像棉花一样罗,但棉花中藏的针却很硬,其弦外之音是:你们要偷袭郑国,但这个消息已经走漏出去了,郑国已有了准备。由于秦强郑弱,郑国才派出使者慰劳秦军,以尽礼节。如果秦国不识相,那么只好兵刃相见了。
使用棉里藏针的方法,关键在于你的"针"既然要硬,又要扎得准,真正击中对方的要害,使其有所顾忌,便会知难而退。春节期间,火车上十分拥挤。一位年轻姑娘中途上车,见两张对面座席上坐着三个年轻人、边座空着,就走了过去问:"同志,这儿没人吧?"
对方说:"没有。"
年轻姑娘于是放下东西,准备就座。不料,一个男青年竟突然把腿突然放到了座席上。姑娘一楞,问:"你这是为什么?"
"因为你不会说话。"
"那么,请问该怎么说?"
对方眯起眼睛装腔作势地说:"看来你是井里的青蛙,没见过多大的天地。让大哥告诉你。你得这样说:"大哥。这有人吗?小妹我坐这可以吗'哈哈哈……。"说完,肆无忌惮地狂笑起来。
姑娘脸上一阵发烧,真想上去抓破他的大饼子脸。但转念一想:不对,有道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耍滑嘴,我难道没口才不成?
于是姑娘说:"听你这一说,我确实没有见过你们这种独特的'礼貌'方式。不过,你们既然见过世面,又有自己独特的'礼貌'方式,见了我,就应按你们的'礼貌'方式办事才对。"
"你说怎么办?"
"那还不容易?看见我来了,就该起身肃立,躬身致礼,说:"大姐,这儿没人,小弟请你赏脸,坐这可以吗?'咳,可惜呀,你连自己的'礼貌'信条都做不到,还想教训别人,真是土里的蚯蚓,一点蓝天都没见过!"
no.8 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
一位年过半百的贵妇问肖伯纳:"您看我有多大年纪?"
"看您晶莹的牙齿,像18岁;看您蓬松的卷发,有19岁;看您扭捏的腰肢,顶多14岁。"肖伯纳一本正经地说。
贵妇高兴地笑了起来:"您能否准确地说出我的年龄来?"
"请把我刚才说的3个数字加起来。"
掌握出奇不意的表达方式,在各种交际场合特别需要。
日常生活及特定的处境中,有些出奇不意表达的语言,是非常精彩的。
有一个音乐家在监狱里仍然经常拉小提琴。到了执行死刑的前一天,狱卒问他:"你明天就死了,今天你还拉它干什么呢?"
音乐家说:"明天就要死了,今天我不拉,还等什么时候拉呢?"
出其不意,即行动抢在对方思想的前面。论辩借此法,就是指辩言要在论辩对方思想之前,意料之外。
作家刘绍棠一次到南开大学讲演,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他都给予直率的答复。
一位学生递上一个纸条问题:"既然是真实的,就是存在着的;存在着的,就应该给予表现,这就意味着文学作品什么都可以写的。"
刘绍棠拿着纸条问是哪位同学写的,台下站起来一位女同学。刘绍棠见是个女孩子,就开玩笑说:"你把学生证给我看看好吗?"
这个女同学大惑不解。刘绍棠说:"我要看看你的学生证是不是贴着脸上疮的照片。我想是肯定不会的!"
刘绍棠接着说:"你不在长疮时拍照片,更不会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学生证上,这说明你对自己是看本质的。因为你是漂亮的,长疮时的不漂亮是暂时的,它不是你显真实的面目。共产党的某些缺点是需要批评的,但有些事情是有其特殊原因的,是涉及到许多方面问题的,应由党内采取措施解决。可你非要把它揭露出来不可,这岂不是要共产党把长疮的照片贴在共产党的工作证吗?"
这段答辩,充分体现了"出奇不意"这种技巧。
要看学生的学生证,对话、答辩与学生有什么关系,许多人一定是丈二金刚模不着头脑。等到刘绍棠一席话说完,大家才恍然大悟。这种出其不意,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no.9 假痴不癫
假痴不癫
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叫假痴不癫,指的是表面糊涂,心里清楚,以假痴麻痹敌人,反守为攻,克敌制胜。
在论辩中,有时面对谬论,可假装糊涂,假装没有听懂对方的话的本意,顺着他的话,引出显然荒谬的结论,并进行辛辣的讽刺,从而获得很好的反驳效果。
例如,在西方某国的一个大型机场售票厅里,许多旅客正排队购买机票,秩序井然。忽然一个衣着笔挺的绅士,手柱"司的克",挤到最前面,粗暴地指责售票员效率太低,耽误了他的时间。他唾沫四溅地大声嚷道:"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边说边用手指着售票员,摆出一副唯我独尊,不可一世的架势。
售票员平静地转过脸去,对票房里别的工作人员说:"这位先生需要咱们帮助回忆,他有些健忘,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售票员又向排队买票的旅客问道:"你们有谁能帮助这位先生回忆一下吗?他已经忘掉了自己是谁了。"
这些话引起人们的一阵哄笑。笑声中,那位绅士羞得脸通红,只得悻悻地回到后面,依次排队。
这位售票员使用的技巧就是"假痴不癫"法。
那绅士说话的原意,人们是清楚的,他是在炫耀自己的身份,妄图以此压服售票员,但售票员偏偏假装听不懂他的话,偏偏从他问话的字面来理解,引出两句使众人发笑、让绅土极为狼狈的话来。
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中,美国总统杜鲁门向斯大林暗示美国已制成了原子弹,可是斯大林却毫无反应。许多人事后回忆说斯大林似乎有点聋。
事实上,斯大林听得一清二楚。会后他对莫洛托夫说:"应该加快我们的工作进度。"
这说明斯大林是在用"假痴不癫"法来对付对方。装聋回避对方的问题,掩盖自己的行动。
假痴不癫,还包括装醉,以"醉态"掩护,以"醉话"出击。
1936年,正值抗战之际,蒋介石派他的侍从晏道纲到"东北军"任参谋长,实际上是当"临军",督促"剿共"。他俨然以蒋的化身自居,趾高气扬。
为此,东北军将领深为不满,但又敢怒不敢言。
在一次宴会上,正当大家举杯畅饮之际,忽见东北军的一位军长王明哲连吐两口酒,把洒杯往身后一掷,前仰后合,一副醉态,推开搀扶他的人,醉醺醺地发表起演说来:"不要拉我,让我讲几句……我们的老家在东北,被日本鬼子占了!我们以为委员长能领导我们打回老家去,我们从东北到华北、华中,这次又到西北,辗转数万里,无非是想实现打回老家的愿望!……谁想,到陕西打仗,损失得不到补充,牺牲的官兵和家属得不到抚恤,阵亡的遗族,流落西安,一点救济办法都没有……张副司令(张学良)的处境更让人伤心,他每月的收支费才10万元,还赶不上胡宗南师长……真令人伤悲呵……。"说着嚎啕大哭,泪流满面。
在座的东北军将领无不悲痛,而晏道纲坐在席位上极其尴尬。
回家路上,王明哲问随从:"你看我这出戏演得怎样?"随从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他的用心。
原来,王明哲根本没有醉,他是借耍酒疯,说话给晏道纲听的。他把东北军想的打回老家的心里话,把对蒋介石的不满,发泄出来。而这些话,是绝不敢公开散布的。然而在"醉酒"中说出来,对方也无可奈何。可见,这种借酒态说真话的"假痴不癫"法,不愧是一种特殊、机智的论辩方法。
要注意,戏要做得像,露了马脚就会弄巧成拙。
no.10 后发制人
后发制人
后发制人法,就是先让对方尽情表露自己的言行。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话语或行动制服对方。
后发制人,看来似乎是让先发者占优势。实际上是后发者在等待优势到来,让对方先表露,是为了摸清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所蓝以,让对方先发言,看似与人方便,实则是于己有利的。
有个顾客欠了迪特毛料公司15美元。一天,这位顾客愤怒地冲进迪特先生办公室,说他不但不付这笔钱,而且一辈也也不再买迪特公司的东西。
迪特先耐心让他说了个痛快,然后说:"我要谢谢你告诉我这件事,你帮了我一个大忙。因为如果我们的信托部打扰了你,他们就可能也打扰别的好主顾,那就太不幸了。相信我,我比你更想听到你所告诉我们的话。"
这个顾客作梦也没有想到会听到这些话。迪特还要他放心,告诉他:"既然你不能再向我们买毛料,我就向你推荐一些其他的毛料公司,我们会把你的欠帐一笔勾销的。"
结果,这个顾客又签下了一笔比以往都大的订单。他的儿子出世后,他给起名叫迪特。后来他一直是迪特公司的朋友和顾客。
欠帐还钱,天经地义。然而,迪特先生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深知这样做了虽然得到了欠款,却可能失去了一个甚至更多个顾客。所以,迪特先生用心听顾客说些什么,把握住他的心理状态,然后想出适当的话语说服他,这就是后发制人。
待顾客发泄完后,迪特展开攻势了,首先诚心感谢这位顾客对公司提出的意见,继而宣布将欠帐勾销,最后还主动向他推荐别家毛料公司。结果,顾客完全被客番诚意征服了,作了公司的终身顾客。
战争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战线拉长,敌我力量削减,敌人的许多弱点就会暴露出来,我先暗中蓄积力量,然后等待和寻求消灭敌人的可乘之隙,这就是孙子说的"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也就是"后发"的用意。
1946年初,中央要李先念司令员就中原停战问题同美蒋两方谈判。李先念和国民党实力派人物郭忏分别代表己方协议具体方案。
郭忏在会场上表现得十分活跃。未等美方代表宣布第一项协议完毕,但不住地打着手势,要求讨论所谓中共中军区继续挑起军事冲突问题。
接着,他对我中原军区部队进行诬蔑:在何时机走了他们的多少人,在何时打死他们多少人,在何时占了他们哪些地方……。并且手拿编造的所编证据,面对中外记者不停晃动,故意虚张声势。
李先念两眼充满鄙夷的目光,表情十分镇定,他不慌不忙地站起来环视一下会场,说:"首先,我有个问题请教郭将军。"有道是'水有源,山有主',抗战八年,你们的部队直呆在什么地方?你们驻在黄陂河口、塔尔岗、积阳山等地的部队,在什么地方同日本鬼子打过仗?你们从未来过这些地方,怎么说这些地方被我们侵占了呢?"
李先念巧妙的问话。使郭忏面有难色,无言以对,郭忏连说了几句:"这个嘛……"可是后面再也找不出合适的答话,只好缓绥抬起右手,按在太阳穴来回揉动,引起记者的嘘声唏语。
接着,李先念慷慨陈辞,历数我军如何抗击日伪的事实,驳得郭忏无言可辩,连忙转口说:"李将军抗战有功,李将军抗战有功!这些问题留待执行小组去解决。"
李先念在这里使用的就是"后发制人法"。面对郭忏抢先发言,散布不实之词,虚张声势,李先念从容不迫。待郭忏讲完,他有条有理地对郭忏的不实之词,一一加以反驳,驳得郭忏只能打哈哈。
后发制人可以使对方挫尽锐气,达到"后于人以待其衰"的目的,让对方先发,让其锐气自损自耗,然后轻而易举地将对方制服。
这就是正如两个拳师往往先退让几步,而愚蠢的人则一上台就气势汹汹,一开始就使出浑身的招数,结果破绽百出,精力耗尽,最后的胜利往往属于退让者。对此,拳王阿里有一句名言:"你不妨站稳了让对方打,等他打累了,他自然会倒下。"
后发制人法可以摸清彼情,以此掌握更大的主动权。让对方尽情发言,等他把话讲完了,他的心理状态也就一清二楚了。这样,就为后发的进攻提供了可靠情况。
再则,由于先发者往往是在对对方的情况不十分摸底的情况下,以己所想而为之。所以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而后发者则可从对方的破绽中找出准确的反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