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另人震惊的十大封建陋习排名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缠足


图解在大约一千年之前,缠足是中国在年轻女性中实行的一种习俗。此项风俗始于十世纪,终于二十世纪早期。中国人的缠足文化是指,大约在女孩儿六岁或是更早时,将她们的脚用布条缠紧,这样做她们的脚就不会按照正常情况长大:然后,为了重新塑型,他们将脚打碎变得严重畸形。一般缠足的脚不会超过4—6英寸(约10——15厘米)。这就是如今一些上了年纪的中国女性残障(无行走能力)的重要原因。步骤是:第一,把两只脚都浸泡在混有药草和动物血液的温水里。这种混合药剂使得肌肉松弛易塑。随后将她们的指甲剥去以防止术后的内部感染。以上步骤都是为接下来真正的缠足作准备。现在进入塑造“优美线条”。准备丝质或棉质绷带,大约长10英尺、宽2英寸。也把它浸泡在先前准备的混合药剂里。把每没一只打碎的脚趾用湿绷带缠好,这些湿绷带在变干过程中不断束紧,然后逐渐收紧至脚跟。制作鞋子时,为了更适合于缠足而大幅度缩减鞋子大小。

no.2 木乃伊化...


 图解传说, sokushinbutsu是指通过一种独特的方式自行死去的佛教徒和僧人,这种特殊死亡方式我们称为木乃伊化。据报道,这种习俗几乎只发生在日本北部的 yamagata市。人们在那里发现大约有16-24具木乃伊。僧人们在三年里维持一种特殊的饮食习惯——只吃坚果和种子。他们严刻的执行这种对身体“疗程‘,以此减少身上的脂肪。过了这样的三年后,他们开始只吃一些树皮和树跟,喝一些漆树产生的毒汁(一般用涂有漆的碗来盛放)。此过程还是要持续三年。这种饮食方式使得他们容易呕吐,身体内的液体迅速流失;并且能够杀死身体里的蛆,使他们死后的尸体不易腐败。最后,为了能够让躯体一直保持莲花状,即将木乃伊化的僧人会进入一个与身体大小相近的墓穴中。僧人与外界唯一的联系就只通过通气管与铃声。每天他摇响铃铛来让外界知道他还活着。如果某天铃声停止了,外面的人就会移除通气管并将墓封死。

no.3 太监...


图解首先,也许你会对这张照片感到糊涂,其实这张照片是一个男性太监。太监就是割去生殖器的男性:因为特定的社会职责,产生了特指割去生殖器的男性的专有名词——太监。此后作为一个常见的名词,成为了许多社会体系的一部分。在古代中国阉割生殖器不仅是一种传统的刑罚方式(起始于隋朝),也是一种得到侍奉帝王这个职位的方法。在明代末期皇宫内约有70,000个太监。这种职位的价值在于:处于一定地位的太监可以得到巨大的权利——甚至高于帝王——但是自行阉割是违法的。在 1912年侍奉帝王的人——太监,这个职业停止了。而其数量骤降至470人。在青春期左右阉割的太监需要十分重视。他们不仅需要进行多种文化的训练和并且还要保持他们独特的嗓音。这些孩子与一般的孩子一样有天生的顽皮和尖细的嗓音,但适应性极好。这就是我们所知的太监。不幸的是,太监的择选都是有年龄限制的。这些男孩必须是在没有性别意识时阉割的。而且要保证阉割手术后他们的声音依然要优美清脆。

no.4 殉葬


图解殉葬是印度一种葬礼习俗。但是在如今的印度殉葬是十分稀少的,并且认为殉葬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在葬礼仪式中,死去丈夫的寡妇为了向其丈夫贡献自己而跳入焚烧丈夫的火堆中自杀。人们猜测殉葬的做法是殉葬者心甘情愿的,根据现有的资料证实她们大多数人都是十分自愿的。在一些社会中人们期望寡妇能够陪葬。某种程度上殉葬是一种强迫制度。社会给她们施加压力,期望她们去殉葬。在现代社会就此已经展开激烈辩论。经常出现的状况是。寡妇在失去丈夫后对生命失去的期望,尤其是她没有孩子的情况下。不管怎样,同样也有不同意寡妇殉葬的例子,他们作出积极努力防止此类死亡。

no.5 决斗...


图解15世纪至 20世纪,决斗出现在西方社会。决斗就是在达成协议的两个人之间进行搏斗。按照双方明确或默认的规定,各自配备致命武器,并且是为了荣誉而战。他们会找一些信任的人作为见证人(也有时私下搏斗的)。但这种行为是违法的。决斗一般由想要决斗的一方发出(挑战者),他多半是为了纠正人们对他的侮辱。决斗的目的不是为了杀死对手而是得到承认的“满足感”等等。他们自愿冒险也要为恢复自己的荣誉而战。决斗者会在搏斗时使用剑类武器,但是从18世纪开始,人们改用枪只。为了制作这种最终武器贵族们精心的搜罗手工制作人。这类犯罪发生后,不管这事是真是假,这名罪犯都会为了得到“满足感”而开一场庆祝会。有人会向他作出些侮辱的手势,比如把手套丢在他面前,用此来暗语“弃甲被服”

no.6 切腹


图解切腹是武士道的重要精髓。这是作为一名勇士的守则;切腹一般用在以防勇士落入敌手或是减少耻辱的一种方式。武士也会听从与他们的领袖(封建统治者)执行切腹。因此随后,也出现了一些受辱的武士甘愿切腹也不愿死在一般人手下的情况。至此,切腹也在那些并非世袭武士(没有人命令和期望他们切腹)中流行,成为了主要恢复或维护自己荣誉的做法。但那些女性武士只可以根据许可来执行。武士沐浴后,穿上白色袍子。吃一顿最喜欢的食物。这些都做完后,把他的文书放在碟子上。身着传统服装的日本切腹人,会将他的配刀放在身前。有时在坐处垫上特殊的布。并且在死前他会准备好遗书。让他所选的助手(介错人 ——帮助他进行下一步程序的人)站在其后,切腹人要打开他的和服(衣服),拿起他的武士刀(刀)直接切入腹部,刀口从左至右。随后介错人进行下一步“介错 “程序,一刀将切腹人斩首。(在一瞬间肉体痛苦中替其斩首)

no.7 活人祭祀...


图解活人祭祀的方法是用来祭祀神灵或其他神物。人们通常用杀死人类来乞求超自然力量和权利。这种习俗常常出现在古代文化中,并且在多个文化领域中发扬,如因杀人仪式而恶名昭彰的玛雅文化和阿兹特克文化——一些人将这两种文明视为这种恐怖习俗的本源。人们认为受害人的死亡仪式是为了取悦神灵、安抚灵魂的方法。受害人的选取范围从囚犯到婴孩到纯洁的处女,他们遭受着悲惨的命运——焚烧、斩首、活埋。经历了数年,活人祭祀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变得不常见。如今这种祭祀已经非常稀少。大多数的宗教谴责这种行为,当代法律也将其定位违法行为。尽管如此,在如今还是会看见这种习俗,特别是仍然信奉传统文化的不发达地区。

no.8 纳妾制度...


图解照片上的是一群姬妾站于她们的保护人(一般是太监)的背后。妾是一个由妇女和少女组成的社会阶层。她们与社会地位高的男人组成类似婚姻的关系。典型是,男人有一位正式的妻子和一位或者更多的妾。妾拥有来自于男人给予的一定权利。他们的子女公开承认为男人的孩子,但是这些孩子的地位低于正式的妻子(妻子们)历史上,女人做妾经常是自愿的(由少女或其家人安排)。作妾可以给妇女的将来带来经济保障。而有时妾也会遭到强迫、奴役,成为性奴隶关系中的一员(多半为女性)

no.9 艺妓


图解正统的艺妓已经被现代社会系统所代替。曾经艺妓数量数不胜数。在1900年,艺妓数量超过25,000人。到了1930年早期艺妓数量为80,000人。大多数艺妓都在京都,京都是日本古代首府。如今,艺妓数量不到10,000人。在东京,还留有100多名艺妓。但事实上艺妓已经非常的稀少了。现代艺妓不是来自于贫穷的家庭。她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就去了艺妓学校。在现代成为艺妓完全是自愿的。而且那些不是幼年成为艺妓的女性也可以做艺妓。无论如何,艺妓的训练与过去是一样的严格。年轻的女孩们一定要担起责任努力学习日本传统舞蹈、演唱、音乐等众多技艺。传统艺妓不需要提供肉体服务,虽然有些现代艺妓会这样做。

no.10 藏族天葬传统...


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场举行,各地有固定地点。人死后,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择日送葬。出殡一般很早,有专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师首先焚香供神,鹫见烟火而聚集在天葬场周围。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骨头用石头捣碎,并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最后用哨声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别喂食,直到吞食净尽 。

天葬是藏地古老而独特的风俗习惯,也是大部分西藏人采用的丧葬方法。

藏族的丧葬形式是经历了历史变化的,据藏文史籍记载,在远古的“七天墀”之时,诸王死时是“握天绳升天”,“如虹散失,无有尸骸”。这种情况同藏族当时的认识有关,当时藏族认为其祖先来自天上,死后归天。

藏语称天葬为“杜垂杰哇”意为“关(尸)到葬场”;又称“恰多”意为“喂鹫鹰”。文中“恰”是一种专门食尸肉秃鹰,谓之“哈桂”。据此可知这种“天葬”亦可谓之“鸟葬”。

天葬习俗始于何时,未见具体而确切的记载,佛教传入西藏后,对于西藏丧葬习俗的影响很大,在佛教中“布施”是信众奉行的准则,布施有多种,舍身也是一种布施,据敦煌发现的《要行舍身经》中载,即劝人于死后分割血肉,布施尸陀林(葬尸场)中。在汉地隋以前已有此风俗。这种风俗对于共同信奉佛教的藏族或许是殊途同归。在佛教故事中也有“尸毗王以身施鸽”及“摩诃萨埵投身饲虎”的佛经故事,宣扬“菩萨布施,不惜生命”等。

藏族较为普遍的一种葬俗,亦称“鸟葬”。用于一般的农牧民和普通人。藏族佛教信徒们认为,天葬寄托着一种升上“天堂”的愿望。每一地区都有天葬场地,即天葬场,有专人(天葬师)从事此业。人死后把尸体卷曲起来,把头屈于膝部,合成坐的姿势,用白色藏被包裹,放置于门后右侧的土台上,请喇嘛诵超度经。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背到天葬台,先点“桑”烟引起来秃鹫,喇嘛诵经完毕,由天葬师处理尸体。然后,群鹫应声飞至,争相啄食,以食尽最为吉祥,说明死者没有罪孽,灵魂已安然升天。如未被食净,要将剩余部分拣起焚化,同时念经超度。藏族人认为,天葬台周围山上的秃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小动物,是“神鸟”。天葬仪式一般在清晨举行。死者家属在天亮前,要把尸体送到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未经允许,最好不要去观看。
天葬是藏族人民最能接受、也是藏区最普遍的一种葬俗。依据西藏古墓遗址推断,天葬可能起源于公元7世纪以后,有学者认为,这种丧葬形式是由直贡噶举所创立的。公元1179年直贡巴仁钦贝在墨竹工卡县直贡地方建造了直贡替寺,并在当时推行和完善了天葬制度。

关于天葬,藏传佛教认为,点燃桑烟是铺上五彩路,恭请空行母到天葬台,尸体作为供品,敬献诸神,祈祷赎去逝者在世时的罪孽,请诸神把其灵魂带到天界。天葬台上桑烟引来的鹰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动物,藏人称之为“神鸟”。据说,如此葬法是效仿释迦牟尼“舍身饲虎”的行为,所以西藏至今仍流行天葬。

  多多卡天葬院中间,有一块约4平方米大小、用鹅卵石铺砌而成的葬尸池,池北边有一块60厘米高的长方形石块,是天葬时停放尸体的。在天葬院南门外,还竖立一根约10余米高的经幡旗杆,上边有骷髅骨雕塑,顶部悬挂着很多褪了色的经幡。送逝者到多多卡天葬台前,把尸体卷曲起来,头屈于膝部,使成坐的姿势,用白色藏被包裹,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台,点燃桑烟引来鹰鹫,再进行尸解。因为鹰鹫喜欢吃肉,不喜欢吃骨头,所以天葬程序就采用倒叙法,先喂骨头。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