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与法国之间的百年战争排名

80酷酷网    80kuku.com

no.1 战争成因


北欧维京海盗骚扰侵略法国海岸由来已久。卡洛林王朝时期,法兰克统治者查理三世同意这些北欧人在法国海岸诺曼底定居下来,他们后来建立了诺曼底公国。 1066年诺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统帅下成功地入侵英格兰,英国从此在150年内宫廷里全是说法语的盎格鲁—诺曼贵族。他们同时统治着英格兰和诺曼底。 1216年盎格鲁—诺曼统治者失去了对诺曼底的控制,但直到百年战争开始的时候,他们仍然控制着法国英吉利海峡沿岸的一些地区。

no.2 补充


ⅰ.1154年,法国最强大的贵族——安茹伯爵亨利(兼诺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因其母亲的血缘关系,得以继承英格兰王位,是为英国『金雀花王朝』的建立者——亨利二世。亨利二世扮演着十分罕见的双重角色:一方面他是英格兰的国王,尊贵无上的英国君主;另一方面,作为法兰西的安茹伯爵、兼诺曼底公爵、兼阿基坦公爵,亨利二世无可否认是一个法国人,是法兰西国王无可非议的臣子。作为国王,他是英国的统治者;作为公爵和伯爵,他又是法国的臣民。因此除非他自愿放弃法国国籍、放弃在法国的一切权利,否则他作为一个法国公民理所当然必须对法兰西国王唯命是从。如果他那样做就意味着:他必须向法国国王交还他作为法国贵族时所继承的,比整个英格兰还要富庶的大片法国领土——安茹、诺曼底和阿基坦等等。


ⅱ.老奸巨猾的亨利二世采取的是“耍赖战略”,他一方面承认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对法王的命令置若罔闻,根本不履行作为法国贵族的任何义务。对于一个不但拥有国王头衔、而且领土比自己大两倍以上的强横逆臣,路易七世和世界上任何有尊严和权利欲的封建君主一样,把亨利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战胜亨利,夺回本应属于自己、属于法兰西国王的“法国领土”!

ⅲ.英法之间这种君不君、臣不臣,利害关系纠缠不清的混乱局面,在双方的后代之间一直延续下去,直到百年战争的来临。


历代金雀花王朝的英国君主,理论上都是法国臣民,理应为法兰西国王效犬马之劳。不仅如此,无论作为与法国王室历代通婚的姻亲之家,还是作为法国最强大的封建领主,一旦法兰西王位出现空缺——老国王没有儿子,或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合法的王位继承人——法兰西大大小小的贵族们为争夺王位而明争暗斗的时候,金雀花王朝的君主毫无疑问地拥有参与游戏的资格!英国国王身兼法国贵族,同时还要是法国国王的姻亲,参与法国王位的竞争可以说是既合理又合法!


于是在法兰西国王查理四世死后,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三世就正式提出了继承法国王位的要求。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在14世纪时,法国人试图把英国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的冲突加深。因为佛兰德斯表面上属于法国,但实际上却独自行政,并经常与英国进行羊毛贸易。而战争的导火线则是英王爱德华三世乘法国卡佩王朝绝嗣之际,欲以近亲的关系继承法国王位,但最后却由腓力六世所获得,因此爱德华三世对法国宣战,以夺取法国王位。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和佛兰德斯站在英国一方,而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英军当时是雇佣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兵组成,统一由国王亲自指挥,而法军则主要由封建骑士组成。百年战争依局势的转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no.3 战争开始


第一阶段(1337年 - 1360年)是双方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首先在1340年的斯吕斯海战中,英军打败法军,夺取制海权,以防止法军入侵。然后在1346年8月所发生的克雷西会战中,英军取得陆地上的优势,并在围攻11个月后成功占领了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英国挟著胜利的余威,在内维尔十字战役当中,打败苏格兰的入侵,并且擒获亲法的苏格兰王大卫二世,此役也大大地减少苏格兰对英格兰的威胁。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直到1356年英国再度开战,攻取了法国的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随即又在普瓦捷战役利用相同的战术再次击溃法军。而因为英军的横征暴敛和法国全国的经济崩溃,使得法国平民发起起义运动。结果法国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被迫于1360年于布雷蒂尼签订极为不平等的和约——《布勒丁尼和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国。

no.4 战争中期


第二阶段(1360年 - 1400年) 是因为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查理五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代替大部份骑兵,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重建舰队。在内政方面亦作出较大的改革,并整顿了税制,以安抚民心。时机成熟后,他任命b.迪盖克兰这位为军队总司令,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军,至 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分别是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莱及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份连接地区。

no.5 战争中期


第二阶段(1360年 - 1400年) 是因为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查理五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代替大部份骑兵,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重建舰队。在内政方面亦作出较大的改革,并整顿了税制,以安抚民心。时机成熟后,他任命b.迪盖克兰这位为军队总司令,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军,至 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分别是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莱及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份连接地区。第三阶段(1415年 - 1429年) 是英国乘法国国内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而农民和市民亦发生起义之际重启战端。在1415年,英军于阿赞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并随即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部份地区。法王查理六世在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惟有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等同于承认法国亡国的和约——《特鲁瓦和约》。将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随即宣布自己为法国的摄政王,并有权于查理六世死后承继法国王位。但是,在1422年,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同于这年死去。结果新法王查理七世和新英王亨利六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启战端,百年战争进入第四阶段。

no.6 战争后期


第四阶段(1429年 - 1453年) ,法国人民因为不堪英军的压迫,纷纷组织游击战,这给予法军很大的帮助。游击队经常设置埋伏,捉拿英国的征税者,消灭英军的部队,达到了牵制英国之效。虽然于1428年10月,英军与勃艮地派进逼至奥尔良,并包围了此城,使得法军形势大为不利,但此时法国出现了一位千古传颂的救星——圣女贞德,在她的指挥下法军于1429年5月解除了英国对奥尔良的包围,赢得了重大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虽然贞德于不久后便英军所捉拿,并以女巫罪处死,但这反而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使法军作出大反攻。在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于1441年收复香槟,又于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随后又于1453年夺回吉耶讷。最后于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

百年战争,不论对英国或法国人民来说都是一场灾难,当时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时代,在战争和疫病的双重打击下,英法两国的经济大受创伤,民不聊生。曾有一位西方历史学家指出:“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屠杀游戏。当两国的皇族及贵族为了自己所夺得的利益而庆祝的时候,那些痛失家园及亲人的无辜平民却只能在无声地痛哭。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这种说法可谓一针见血,一语道破了这场战争的残酷。因为这场战争是在法国的土地上进行的,法国变得满目沧痍,很多人民无家可归,但法国最后亦因为这场战争完成了民族的统一大业,为其日后在欧洲大陆的扩张打下基础。英国在百年战争后不但一无所获,还丧失了几乎所有在法国的领地,结果迫使其放弃大陆制霸的企图,转而向海上发展,从而走上了海上帝国的道路。

no.7 地位


百年战争从中世纪中叶延续到十五世纪,其结束之年也被认为是中世纪结束的标志之一。在战争过程中,双方武器装备和战术思想都经历了缓慢而深刻的转变,战争的过程也促使交战双方的战争体制调整。


14世纪战争开始时,双方主要采取中世纪西欧化的贵族兵源制,由各领主募集部队。而作为远征的英国一方,由于这种传统兵役制限制了领主们对国王的效忠义务时间,在战争中开始采取更多的来自下层国民的雇佣兵以及相对应的长弓兵战术,同样对法国来说,持续而大规模的战争逼迫统治阶层集结权力应付外敌,促使王室更重视自身的权力而不是希望分配给下面的领主,因此当战争最终结束后,交战双方均先后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在战争中英国的数次胜利,也被认为严重挑战和打破了贵族骑兵在西欧占军事垄断地位的特点,自此之后,虽然在胜利国法国仍然保留了大量的重骑兵传统,但步兵能够战胜骑兵的意识已经被全面普及,影响和促进了此后于15-16世纪步兵地位的进一步重大转变。在初期的大规模会战中,法国人坚持使用重骑兵正面冲击,而到15世纪的阿金库尔战役中,他们也部分接受了对手的思想开始令骑兵下马徒步战斗,可说明对骑兵和步兵地位在战争中经历的微妙变化。百年战争中,代表着骑士贵族的法国军队在大规模会战中屡屡失败,最后由出身平民的圣女贞德鼓舞起士气才取得最终胜利,也就标识着贵族骑士风范的退却和民族战争意识的兴起。


百年中,双方的武器装备也经历了改良和演化,14世纪开战时,当时最好的盔甲仍然为锁链甲,这和之前数个世纪相比并没有本质上的进化和改善,而15世纪战争中后期时,新形态的板甲已经成为了贵族骑士们的普遍装备。这种新装备相对前者,事实上最显著的价值即是针对射击和刺杀为主的防御能力改良,因此也可以认为是英国大规模应用的长弓战术所带来的必然后果。在连续不断的围攻战中,双方也重视攻城武器的设计和应用,在后期,法军开始大规模使用火药及火炮作为武器而取得胜利,并在这些新型武器上具有科技领先地位,即由此促使了新形态的战争方式。

no.8 战争性质


一场战争从一种性质转变到另一种性质,即一场战争中对交战双方来说都各有两种性质,这在战争史上并不多见。

  公元1337—1453年,英法两国先为王位继承问题展开争权夺利,尔后演变为英国对法国的入侵,法国则被迫进行反入侵,战争性质从封建王朝混战变化到侵略与反侵略,其结果可谓完全违背了英法王朝统治者的预料。

  中世纪,英国诸王通过与法一系列联姻,均成了法国诸王大片领地上的主要封臣。

  1346年,英王爱德华三世终于提出要求享有全部法兰西王国的继承权。

  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华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卡佩王朝前国王腓力四世外孙的资格,争夺卡佩王朝继承权。

  1337年爱德华三世称王法兰西,腓力六世则宣布收回英国在法境内的全部领土,派兵占领耶讷,战争遂起。

  这场战争除王位继承原因外,还为了争夺在法境内的富庶的佛兰德尔和阿基坦地区。这个地区与英国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法国于1328年占领该地,英王爱德华三世遂下令禁止羊毛向该地出口。佛兰德尔地区为了保持原料来源,转而支持英国的反法政策,承认爱德华三世为法国国王和佛兰德尔的最高领主,使英法两国矛盾进一步加深。这也是导致战争发生的一个基本原因。

  百年战争从1337—1453年,持续了116年,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同时也促进了法国民族意识的觉醒。国王联姻不仅不能解决长治久安问题,反而容易引起王位继承权争夺和战争。

  民族女英雄贞德姑娘勇敢地捍卫民族利益,为了民族解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唤醒了人民的民族意识,振奋了民族精神。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不仅使法国摆脱了侵略者的统治,而且还使法国人民团结起来,民族感情迅速增强了,国王受到了臣民的忠心支持。由此封建君主政体演变成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王权进一步加强了。战后的英国,在经历了一段内部的政治纷争后,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國家。

  在这次战争中,英国的雇佣军优于法国的封建骑士民团,这促使法国第一次建立了常备雇佣军。骑兵已失去了以往的作用,而步兵的作用,特别是那些能够成功地与骑兵一同作战的弓箭手的作用得到了提高。

no.9 “抗日战争”与“英法百年战争”比较谈


看到日寇最近的猖獗使我觉得他们早晚要与我国再次交锋,二战时日本人并未真心服气我国。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日本军队不是被中国人打败的,而是被美国人打败并被命令投降的。对此,我也不得不痛苦地承认:在二战中,中国人的表现不够突出,我们在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只比投降的法国要强,中国人真正让欧美彻底服气还是朝鲜战争。

但考虑到这两场战争的不同领导者——国民党和共产党,大家也就不必再有什么苛求了吧。有些人认为如果不爆发“太平洋战争”的话,日本要是集中全力对付中国,中国有可能亡国。对此我倒有不同的意见:“抗日战争”中,中国尽管表现不佳(与美苏相比),如若没有外援的话仅凭借中国一家之力苦战也还不至于亡国灭种。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抗日战争”与“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颇有雷同之处。都是岛国对大陆國家的侵略,法国与中国都存在着國家不统一,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并存。法国国内有奥尔良派与勃艮第派两大封建集团,他们既互相攻击又对中央王朝阳奉阴违。而抗战爆发前,在我国国内既有以井冈山为代表的红色地方政权,同时国内还并存着其他各种封建地方军阀。这些不同派别之间恩怨交织,当然他们都与当时的中央国民政府存在着矛盾。作为入侵一方:英国与日本军事力量都很强大,同时在政治上分化法国与中国的各种地方封建利益集团以便于侵略。法国与中国不同之处就在于:法国基本上没有外援,中国有外援。这也就是我所要说的,即:中国如果也没有外援的话,战争不会只有八年,恐怕会相当漫长,但还不至于也打上一百年。

处于逆境的中法两国,太需要振臂一呼,群起响应的英雄。好在法国有“圣女”——贞德,中国有共产党。两个國家不同的救世主必然会领导人民打败侵略者,所需要的只不过是时间的长短而已。

中法两国在战争中首都都已经沦陷,民族存亡已到了生死关头。由于外患严重,中法两国的民族意识加强,人民迅速觉醒,各敌对派别不得不一致团结对外,优秀的领导者此时只需要因势利导而已。所以,中国如果孤军奋战的话,最终会取得 “法国式”的胜利:把敌人赶下大海,但也无法直捣敌巢——东京。

中国不是南联盟,也不是伊拉克——这些小国无法凭借自身力量打败强敌。中国可以,因为她有极大的战争潜力和已经开始觉醒了的人民和优秀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

“英法百年战争”之后,英国人痛苦地发现他们在付出巨大的人力和物力代价之后,不但一无所获还把家底也输光了。这迫使英国放弃谋求大陆霸权的企图,而把全部精力向自己岛屿与周围的海洋发展,走上了海洋扩张的道路。

同样是海岛國家,日本不但不吸取英国的教训,却把自己有限的國家资源消耗在中国大陆之上。日本虽然可以掠夺别人的资源发展自己,但付出的高昂代价却是人力资源的惨重损失——这是任何一个海岛國家都应该极力避免的。岛国本该集中力量去控制重要的海洋通道,维护自己的海权以此来对抗大陆國家。英国就是在吸取失败的教训后才总结出这一聪明战略继而先后打败了拿破仑帝国、沙俄与德意志帝国的挑战从而维持住了自己的世界霸主的地位,直到另一个海权强国美国的出现,大英帝国才逐渐黯淡失色。为什么日本偏偏要去重复英国以前所犯的错误呢\\\\\\\?——这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有着浓郁的“上陆意识”,对我“中华文明”的繁荣与國家的富饶既向往又心存觊觎;另一方面是日本不擅长國家的战略规划。

今天,日本走上了与英国完全相反的道路:一个与亚洲大陆國家为敌,另一个与欧洲大陆國家和解。思来想去,这也许是日本缺乏深厚的战略文化吧。由于日本是通过借鉴学习外来文化(比如唐文化、西方文化)来改造自己,因此她并没有自己的原生文明,也就必然缺少对自己行为的必要反思。因此,日本既无英国高瞻远瞩的战略卓见,也没有德国的深刻自我反省。狭隘的日本必然最终被亚洲大陆國家(可以说主要是中国)边缘化。

no.10 英法百年战争,你会选择站在哪一方?


对两个國家印象都不错,不过法国有着世界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们,所以选了法国,你呢?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