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春节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新年伊始,自此五天内均有约定俗成的节日活动,叫过新年。
年初一,家家户户帖春联,男女老幼穿新衣,象征万象更新。凌晨须燃放爆竹,叫“开门炮仗”。小辈要向长辈“拜年”,亲友见面,要互道“恭禧”。早餐吃糕团汤、团圆面或馄饨,以取“高升”、“团圆”和“兜财”的吉利。入夜,各家提早就寝(称“关日头困”)。是日,举凡起居饮食,都用吉祥词语,读书人家则在红纸条上书写“岁朝执笔诸事大吉”、“元旦书红万事亨通”等吉利话。全天不借火、不汲水、不扫地。商店休业。街上多设摊出售年画和儿童玩具。城区北大街经及大田岸、石梅场上有跑马戏、变戏法、套泥人等游乐活动。
初二,各家开始走亲戚,拜年贺禧,俗称“跑亲眷”,彼此应酬。
初三,称“小年”,吃“百岁圆”。农民则把节日里积存的垃圾,倒在田角上,称“滑田财”。
初五,传为“路头(财神)生日”。自初四深夜起,家家户户先焚香点独,迎接财神。至初五日,吃“兜财馄饨”,商家举行“接财神”祭仪后。在店内吃“路头酒”,祈求财源茂盛,生意兴隆。但商店老板往往就在此时,宣布店员去留,弄得几人欢乐几人愁。
节日中泡茶,多放一枚青橄榄,以橄榄拟金元宝,称“元宝茶”,预祝进宝发财。
no.2 元宵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上元之夜,叫“元夜”,也叫“无宵”。是日,各家吃元宵(汤圆)。入夜,大街小巷,燃放鞭炮焰火。家家户户,焚香点烛,陈设供品,迎接“灶神”(腊月廿四送“灶神”)。城乡各地还举行灯市,儿童牵兔子玩乐。
no.3 清明
清明:民间有“上坟”、“扫墓”、“踏青”的习俗。一般人家,先在家祭祀祖先,俗称“过节”。然后,举家携带酒肴、锭帛、纸钱,前往祖坟祭扫(上坟)。春光明媚,虞山山麓,游人“踏青”,络绎不绝。是日,家家做“青团”当点心。
no.4 上巳
上巳:农历三月初三,称“上巳”节,传为真武诞辰。虞山祖师庙(供真武)香火鼎盛,善男信女成群结队,登山烧香“报娘恩”完愿。是日,西门外山麓和城市闹市,游客如云,茶楼酒肆,座无虚席。官绅豪富人家,还携眷约友,乘画舫,设华筵,去西门外尚湖中,饮酒作乐。也有游客合雇小船,荡漾湖上,称“摇出水”。
no.5 立夏
立夏:是日,一般人家有吃草头(苜蓿)摊面衣和咸鸭蛋之习,并有“称人”(称体重)习俗,祈求在夏季无灾无难,不减体重。
no.6 端午
端午: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是日,各家门上县挂艾、蒲、蒜,有的帖神符,挂钟馗像,以示“辟邪”、“驱鬼”。室内用苍术、白芷等药物烟熏,驱逐虫蛇。饮雄黄酒。给小孩穿“五毒”衣,并用雄黄涂抹小孩耳、鼻,于额部书“王”字。妇女用彩绸丝绒制成粽子、老虎等形状的“香囊”挂在小孩肩头或胸前,以祛恶邪、避百毒,并有吃粽子、赛龙舟的习惯,传说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no.7 夏至
夏至:是日,有吃夏至粥之习俗。粥以糯米掺小麦、赤豆、蚕豆、玉米、红枣、糖等煮成。
no.8 七夕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相传是夕为牛郎织女在“鹊桥”相会之期。是夕,妇女以瓜果、香烛供奉,并盛清水一碗将针投入,向织女星乞求智巧,谓“乞巧”。是日,人家多以面粉、芝麻制成油炸食品,谓“巧果”,家人分食,并馈送亲友。
no.9 中元
中元:农历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俗称“鬼节”。是日,城乡人民祭祀祖先,称“过七月半”。道士于节日夜在虞城南门外坛上“放焰口”,诵经施食,超度亡魂,称“中元普渡”。还有举行盂兰盆会,以大篮贮百味,供奉诸佛。
no.10 中秋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是日,仕女出游,名为“踏八步”,以社疾;走三桥,谓之“过运”。家家吃月饼、鲜藕、糖烧芋艿。入夜,各户庭中供“香斗”、月饼、瓜果,斋奉月宫。有些“香斗”扎成楼台亭阁,争奇斗胜。
no.11 重阳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又名“重九”。是日,吃重阳糕,饮菊花菊。市上出售的“重阳糕”上插有五彩小纸旗。传有登高“避祸”之说,城区人民多登虞山,兼赏秋色。
no.12 冬至
冬至:家家要祭祖,邀亲友吃“冬至夜饭”,俗有“冬至大于年”之说。
no.13 除夕
除夕:农历一年最末的一天,称“除夕”,也称“大年夜”。是夕,各家祭祀祖先,称“接真”。合家团聚,围坐一席,吃“年夜饭”。“年夜饭”的质量。贫富悬殊。贫民但求一饱,略有荤腥已足。富有人家,席上陈设冷盘、点心、水果外,必备“四帽子一伞”(即四热炒一暖锅)的丰盛菜肴。另备一碗青菜,称“长庚菜”,以祈延年益寿;一碗黄豆芽,称“如意菜”,象征称心如意。年夜饭要特意多备使之有余,饭中要放黄豆及荸荠若干。饭后,长辈持“压岁盘”给儿孙,内装茶食、糖果,并有红纸袋,袋中贮钱币,称“压岁钱”。室内放一盆炭火,称“旺盆”,取“兴旺”之意。堂上点“守岁烛”。半夜不寝,称“守岁”。是夜,各店铺遣人手持灯笼向债户收债,贫苦人家则躲外方,须至凌晨始能回家。深夜,各家就寝前,多鸣放鞭炮,称“关门炮仗”。此外还有如下习俗:以蚕豆升许,入锅爆炒,“毕剥”有声,称“炒发禄”;将连根青葱和瘦长木炭用红纸封束,倚门枢间,称“撑门炭”;取脚炉盖装石灰,筛于户外阶前,累累如串月,称“印宅基”;以冬青、柏枝集束,悬挂大门楣上,以祈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