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鳄鱼有“义”助英军铁嘴钢牙吃日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上千名日本侵略军遭大批鳄鱼袭击并被吃掉的故事成为了战争奇闻。
位于孟加拉湾东岸缅甸的兰里岛以风景秀美而著称。小岛周围水面波平如镜。水中到处矗立着数不清的莽莽苍苍的“山脊”。其实,这些“山脊”是鳄鱼— ——这是一座著名的鳄鱼岛,岛上长年栖居着数万只鳄鱼。它们借助这里奇特的地形地貌和特有的保护色,一直平静地生存和繁衍。
1945年2月19日,太平洋战争已接近尾声。在孟加拉湾海域巡逻的英国舰队截击了一支企图从海上撤回日本的侵缅日军船队。仇人相遇,分外眼红。海面上顿时硝烟弥漫。双方展开了激烈的炮战。由于英军舰队实力远胜日舰,不一会儿,日军的几艘护航炮艇就被击沉了。装载有1000多名日军的两艘运输船不得已慌忙驶到兰里岛附近,并在那里登陆,企图将兰里岛作为阵地负隅顽抗以待援军。英国舰队跟踪而来,对上岛日军实施猛烈炮击,但岛上日军的顽强抵抗仍给英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许久未能结束战斗。激战到傍晚,英国舰队司令官见一时很难消灭这股上岛的日军部队,决定一边对小岛进行海上封锁,一边研究和制定第二天的作战方案。各舰指挥官接到命令后也陆续地来到了旗舰上。
入夜,枪炮声渐渐沉寂。疲惫的日军七零八落地躺在地上。正当他们准备好好睡一觉再来应付第二天的战斗时,突然,他们白天没有注意到的那些鳄鱼蹿出水面,张开血盆大口向他们凶猛地扑过来。这是怎么回事?原来,当英日海军白天激战时,鳄鱼都被吓得藏入了水中。天黑以后,随着潮水退去,一群群鳄鱼都被岸上死伤士兵身上发出的血腥气味吸引出来,这可是一顿美餐啊!已经疲惫不堪的日军被突如其来的鳄鱼的凶猛进攻惊呆了。他们虽然拼命用机枪、步枪向鳄鱼射击,但还是招架不住鳄鱼群的轮番攻击。顷刻间,惨叫哀号之声响彻整个海岛。
这时,在岛外,英军旗舰上的军官们正在讨论作战计划。突然,舰上哨兵急匆匆地跑来报告说,岛上日军突然传来激烈的枪声和乱哄哄的喊叫声,估计可能是与其他部队发生了战斗。这个情况让英军非常困惑。司令官询问值班军官有没有其他部队同英军联系。值班军官回答说没有。怎么办?司令官稍加思索,下令先派遣一艘小艇去探查情况。
东方发白的时候,前去侦察的小艇飞速地返回旗舰报告。这些从艇上下来的侦察兵个个脸色苍白,一副恐惧的样子。“报告长官,全是死人,还有鳄鱼!” 被惊吓过度的侦察兵语无伦次地说。
当英国军队上岛时才发现,满岛都是被鳄鱼撕碎了的日军尸体和上百具被枪弹击毙的鳄鱼尸体。整个小岛都被血水染红了。最后打扫完战场,英军仅找到了 20名幸存下来的日军士兵。他们都全身惊悸,不停地抽搐。看来,这些幸存者的神经也已经彻底崩溃。
就这样,由于鳄鱼的帮忙,英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歼灭了上千名日军。
NO.2 诺曼底登陆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被任命为盟军总司令。近300万盟军陆海空将士在英伦之岛集结,准备横跨英吉利海峡,登上欧洲大陆,开辟第二战场,和东线苏联红军配合,夹击德军。这个大规模的作战计划代号为“霸王”行动。
盟军参谋部详尽分析了法国游击队和情报人员提供的西海岸德军设防情况的情报,结合其他各种条件,决定把登陆地点选在法国西北部的诺曼底。
然而,如何才能迷惑早已布下重兵、严阵以待的德军,不让他们知道盟军的真正登陆地点呢?
盟军摆开了“迷魂阵”:由英国电影制片厂的布景道具师们设计的“登陆艇”、“弹药库”、“医院”、“兵营”和“飞机、大炮”,布置在英国东南沿海一带;盟军谍报人员开始在各中立国到处收集法国加莱海岸的详细地图;英国建筑师在沿海显眼的地方制造起“油船码头”,还配备了发电厂和贮油罐等等。另外,一支“100万”人的集团军调往东南沿海,准备进攻加莱……
消息很快传到了德军西线指挥部。
“看来,盟军要在加莱海岸登陆是确定无疑的了!”奉希特勒之命赶来指挥防御的德军元帅隆美尔自信地断定。
他立即下令加强加莱海岸一带防线。几天之内,海底海滩密布地雷,海岸构筑起了坚固隐蔽的炮台,布置了反坦克陷井和沟壕堡垒。希特勒还把最精锐的15集团军集中到这一地区,归隆美尔指挥。加莱已成为德军“大西洋铁壁”最坚固的一环。隆美尔十分得意和自信。
盟军的百万大军已做好从诺曼底登陆的准备。预定的登陆日期是6月6日。
与此同时,在英吉利海峡的另一边,隆美尔正准备驱车赶回德國家中,为他的妻子露西送上生日礼物──在巴黎买的一双漂亮女皮鞋。他坐在敞篷汽车上,抬头看看天空,乌云密布,风声猎猎。空军气象站报告,近几日英吉利海峡气候恶劣。这样的坏天气,盟军是不会发动渡海作战的。隆美尔感到对形势不必过虑。他还准备第二天去伯希特斯加登谒见希特勒呢。
6月6日凌晨,载着3个伞兵空降师的3千余架英、美运输机、滑翔机,从英国20个机场起飞,飞向法国诺曼底海岸。4千艘舰船和无数的登陆艇,在飞机掩护下,驶出了严密伪装的英国南海岸基地。著名的“诺曼底登陆”开始了!
直到此时,德军仍然蒙在鼓里。正在睡觉的德军西线司令伦斯特听到诺曼底前线紧急报告:“一股英美空军部队着陆,看来是一次大规模行动……”
他漫不经心地回答说:“不必惊慌,空降伞兵是盟军惯用的虚张声势,声东击西的手法,不会是大规模行动的。”黎明时分,英国皇家空军1136架飞机对事先选定的德军海岸的10个堡垒,投下了5853吨炸弹。美军第八航空队1083架轰炸机又对德军海岸防御工事投下了1763吨炸弹。盟军各种飞机轮番轰炸着海岸目标和内陆炮兵阵地。
太阳升起来了,盟军的海军战舰开始向着沿海德军阵地开火。天空中炮火伴着炸弹,万道火光和着初升的阳光,烧红了辽阔的天穹。诺曼底海滩成了一片火海,山摇地动。6时30分,美军第四师在诺曼滩头阵地登陆。7时20分,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国第二集团军也登上海岸。后续部队和装备源源运到岸上。
正在家中的隆美尔得到消息,立刻取消了谒见希特勒的计划,乘车返回,但直到下午才赶到德军西线司令部。
伦斯特和几个德军将领焦急地把情况汇报给了希特勒,要求批准急调两个精锐坦克师去诺曼底。希特勒回答说,这两个坦克师不能轻举妄动,要看看形势的发展再决定。说完,他上床去午休了。尽管西线的告急电话不断地再次响起,但没有人敢去打扰他。
当下午3时,希特勒午睡醒来,前线报告:盟军已有大批部队登陆,并深入陆地几公里了。希特勒这才如梦初醒。他慌忙批准派出装甲师支援诺曼底,同时发出命令:“必须在傍晚前消灭登陆敌军,收复滩头阵地……”
但是,一切都晚了!
到傍晚时分,登陆的盟军已在诺曼底建立了牢固的阵地。深夜,将近10个师的部队连同坦克,大炮及其他武器都已上岸,后续部队仍源源而来。6月12日,盟军在诺曼底的几个滩头连结成了一条阵线。
希特勒所吹嘘的“大西洋铁壁”被突破了!从此,法西斯德国陷入了苏联和英、美盟军东西夹击的铁钳中,加速走向了灭亡。
斯大林高度评价了诺曼底登陆战役,他说:“就其规模、就其宏大的布局,以及杰出地执行计划情况来讲,在战争史上从来也没有过足以和它类比的事业。”“历史将把这一业绩作为一项最高的成就记载下来。”
NO.3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诺曼底登陆战成功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这同时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开始了大反攻,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但是,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上,反法西斯同盟内部却经历了数年的争论。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尔提出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对德国实施战略夹攻的要求,以缓解数百万德国军队给苏联带来的巨大压力。但当时美国尚未参战,英国也没有从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挫折中缓过来,根本无力在西欧实施大规模登陆战。
进入1942年,形势继续恶化,苏联红军在凶猛的德军面前且战且退,经受着巨大的人员伤亡;英国军队在北非被隆美尔击败;太平洋战场上,刚刚投入战争的美国无法应对日本的强大攻势,东南亚各国相继沦陷。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再次提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牵制德军的要求。美国的罗斯福总统也认为有这个必要。
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应该首先集中英美的力量进攻北非,防止德国夺取连接欧亚大陆的中东地区。1942年7月,在英国的坚持下,英美决定首先在北非实施登陆。8月,丘吉尔亲自飞抵莫斯科,向斯大林通报了这个决定。斯大林当然对英美的决定感到愤怒,但这次英苏首脑会晤却促进了两国的相互理解,对两国携手对法西斯作战具有重要意义。
丘吉尔访苏期间,苏联红军正在南部的斯大林格勒与德军进行生死大决战。在这场历时七个月的战役中,苏联红军消灭了大约150万轴心国军队,扭转了苏德战争,乃至整个反法西斯战争的局面。
斯大林格勒战役牵制了德国的力量,帮助英美盟军成功在北非登陆,扭转了北非战局。
另一方面,美国在中途岛海战胜利后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日本从海上进攻印度的危险被消除。
1942年下半年见证了全球战争形势的迅速逆转。
1943年1月,英美在摩洛哥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商讨西欧登陆计划,但英国坚持首先从北非进攻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之后再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1943年11月底,英美苏三国首脑在伊朗召开了历史性的德黑兰会议,决定在1944年5月底实施欧洲登陆计划,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后来,由于登陆规模扩大,实际登陆日期就推迟到了1944年6月6号。
诺曼底登陆的最终实施,不但缓解了苏联的压力,而且对德国形成战略夹攻,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NO.4 谍中谍:真假盖克里特1940年底,苏联情报局雅库鲍夫斯基上校在审讯一批被俘的德国军官时,惊奇地发现被俘的德军情报局上尉汉斯·盖克里特与苏联情报局科尔瓦斯上尉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简直就是双胞胎兄弟!由此,他精心策划了一个非常冒险的计划,决定派遣科尔瓦斯冒名顶替盖克里特,打入德军情报局。
为此,科尔瓦斯秘密接受了特殊的训练,完全熟悉了盖克里特的身世、爱好、习惯,并在日常生活中刻意模仿,真正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为保证计划成功实施,雅库鲍夫斯基将盖克里特与同他一起被俘的3个人一起严密关押起来,以备将来可能派上用场。一切准备妥当之后,“盖克里特”以部队被打散后重新归队的名义,顺利“回”到了德军情报局。
NO.5 太平洋战争1941年12月7日—1945年9月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军同美军及其盟军在亚洲太平洋战区进行的军事行动。
太平洋战争是日本统治集团加紧夺取殖民地并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控制中国以及这一地区的其他國家而引起帝国主义矛盾的结果。日本的侵略是法西斯军国主义集团各国夺取世界霸权总计划的一部分。怂恿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侵略的是英美两国企图利用日本对付苏联和中国的慕尼黑政策。
日本统治集团认为,德国进攻苏联后,为扩大侵略和进一步攫取在其帝国主义竞争者控制下的太平洋、东亚和东南亚的领土创造了有利条件。日本统治集团发动战争的目的是:占领菲律宾、马来亚、荷属印度(印度尼西亚)和缅甸;歼灭敌太平洋海军,夺取其海军基地,并迫使美国和英国停止战争。截至1941年12月1日,日军(240万人)计有51个师和58个旅,235艘舰艇(其中包括共载有575架飞机的航空母舰10艘、战列舰10艘、巡洋舰38艘、驱逐舰112艘和潜艇65艘),基地航空兵和陆军航空兵飞机3175架。用以对美英两国作战的有11个师,3个旅和9个坦克团(约23万人),飞机1700多架,舰艇177艘(其中航空母舰7艘和潜水艇55艘)。盟军在太平洋战区拥有22个师(37万余人),舰艇218艘(其中包括共载有220架飞机的航空母舰3艘、战列舰10艘、战列巡洋舰1艘、巡洋舰35艘、驱逐舰100艘和潜艇69艘),飞机1500多架。盟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陆军数额超过日本,但日本海军在航空母舰的数量上大大超过对方,这使日本在公海实施海上战役拥有优势。日本还占有比较有利的战略地位,如小笠原群岛,琉黄列岛、马里亚纳群岛、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上各基地远离大陆,位于海洋之中,可保障日本在太平洋中部展开积极行动。日本在南部诸海区的态势更为有利,如在台湾,中国和印度支那建立的军事基地网可对美属菲律宾、英属马来亚和缅甸、荷属印度实施强大突击。
1941—1945年太平洋战争大致可分为3个战局。1941—1942年战局(1941年12月7日一1942年11月)包括日军夺取菲律宾、缅甸、马来亚、荷属印度、新加坡、香港及太平洋中部和西南部诸岛的历次进攻战役。这个战局是以偷袭美国舰队主要海军基地珍珠港(夏威夷群岛)(参见珍珠港战役)、空袭菲律宾各机场和美英在太平洋上的其他基地与机场开始的。日本在战局初期夺取了制海权和制空权,得以在南部诸海区和太平洋中部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1942年1月2日,日军进占马尼拉,并占领菲律宾大部地区〔参见菲律宾战役(1941—1942)〕。同时,日军在亚洲大陆发起进攻战役。经过马来战役,日军攻占了马六甲半岛和英国在新加坡的最大海军基地(2月15日)。此前(12月25日),英国人丧失了在远东的另一个重要海军基地香港。1941年7月起,印度支那的日军根据同“维希政府”达成的协议,于12月8日越过泰国边界。12月21日泰国与日本结盟,并于1942年1月向美英两国宣战。1942年1月日军占领缅甸大部(参见缅甸战役)并进至印度边界。在太平洋中部,日军于1941年12月攻占了关岛和威克岛,从而扩大了日本海军的驻泊范围。1942年1月,日本舰队遣送登陆兵在新不列颠岛和新爱尔兰岛(俾斯麦群岛)登陆,并夺取盟军重要海空军基地拉包尔(新不列颠)。1941年12月—1942年2月,日军占领荷属印度的一系列岛屿,2—3月实施了爪哇战役,到3月15日就攻占了整个荷属印度。日军逼抵澳大利亚,对澳大利亚通往美国的海上交通线造成威胁。这时中国战事规模不大,这是由于交战双方仅守不攻而致。1942年4月底,日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发动的一系列战役相继结束。结果,日本侵占别国大片领土,并占领了从印度至千岛群岛的有利地位。但是,日军统帅部摧毁盟国抵抗意志的企图未能得逞。日本陷入了必须同在经济和军事潜力方面超过自己的同盟国进行持久战的境地。到1942年5月,盟军统帅部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和南太平洋组织防御。从夏威夷群岛和大西洋调来了航空母舰,巡洋舰和潜艇,在澳大利亚组建了几个新编陆军兵团。美军在5月7—8日的珊瑚海海战中取得了对敌的第一次胜利。日军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受挫后,于7月3—6日实施了中途岛—阿留申群岛战役,但此战役以日军惨败而告结束。1942年8—11月,日军在新几内亚东南部和所罗门群岛上的进攻也以失败告终。太平洋1941—1942年战局的结果是,日本失掉了战略主动权并决定暂时转入战略防御。
NO.6 俄军1917年6月进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军于1917年6~8月对德奥联军实施的进攻战役。1917年3月,俄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沙皇政府被推翻,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临时政府掌权。临时政府为巩固其统治,配合西线英法联军作战,决定于6月对德奥联军发动大规模进攻。其企图是:以西南方面军(辖第11、第7、第8集团军,共60个步、骑兵师,1114门火炮,由A.E.古托尔指挥)向利沃夫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北方面军、西方面军和罗马尼亚方面军实施辅助突击。在主攻方向上,俄军步兵和炮兵分别是德奥联军的三倍和两倍。6月29日,西南方面军对德奥联军实施炮击,7月1日发起进攻。第11、第7集团军从波莫尔扎内以东、别列扎内地区向利沃夫实施突击,楔入德南方集团军防线,不久受阻。7月6日,第8集团军从加利奇、斯坦尼斯拉夫地区向卡卢什、博列霍夫方向进攻,11日攻占加利奇和卡卢什,13日前攻至克罗皮夫尼克、洛姆尼察河地区;由于未得到第11、第7集团军的支援及缺乏预备队和弹药,被迫暂停进攻。德军统帅部迅即从西线调兵加强东线。19日,德奥联军沿利沃夫-捷尔诺波尔铁路向俄第11和第7集团军接合部实施反击;25日攻占捷尔诺波尔,至28日迫使俄西南方面军撤至原出发地以东布罗德、兹巴拉日、兹布鲁奇河一线。22~23日,西方面军、北方面军先后向维尔诺方向和科夫诺方向发起进攻,未果。20日,罗马尼亚方面军所属俄、罗各集团军向福克沙尼、多布罗加发起突击,一度进展顺利并粉碎德奥联军反突击,但因其他战线失利,被迫于26日停止进攻,后在德奥联军反击下撤至国境线。8月初,德奥联军停止追击,战役结束。此役,俄军损失15万多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士兵厌战、协同很差、指挥不力、弹药缺乏。前线的失败,促使俄军部分下层官兵转向革命。NO.7 俄军1916年夏季进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军于1916年夏季对德奥联军实施的进攻战役。又称俄军西南方面军夏季进攻战役或布鲁西洛夫突破。
1916年4月,俄军大本营根据协约国尚蒂伊军事会议达成的协议,计划于6月中旬发动大规模进攻,以西方面军向维尔诺方向实施主攻,以北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实施助攻。俄西南方面军(辖第8、第11、第7、第9集团军,共57.3万人、1770门轻炮、168门重炮,由A.A.布鲁西洛夫指挥)为支援意军,决定提前发动进攻。其企图是:第8集团军在21公里宽正面上向卢茨克方向实施主攻,其他各集团军分别选择数个突破地段采取行动,以便在450公里宽的战线上多点突破,使敌军难以判断主攻方向,无法向主攻方向输送兵力。战役准备极为周密、隐蔽。6月4日,俄军西南方面军经短促炮火准备后发起进攻。第8集团军击退奥军第4集团军,7日占领卢茨克,威胁交通枢纽科韦利;第9集团军在奥努特、多布罗诺乌茨地段突破奥军第7集团军防线,18日攻占切尔诺夫策;第11、第7集团军进展不大。24日,西方面军第3集团军转隶西南方面军,配合第8集团军强渡斯托霍德河,未果。西方面军于6月15日和7月3~9日两次发起进攻,皆以失败告终。7月9日,俄军改由西南方面军担任主攻。第3、第8和预备队特别集团军在斯托霍德河与德奥联军激战,互有胜负;第11集团军攻占布罗德;第7、第9集团军肃清加利西亚南部地区敌军,逼近喀尔巴阡山口。9月20日,俄军遭德奥联军猛烈反击,被迫停止进攻。
此役,俄军损失近100万人,向前推进50~150公里;德奥联军损失约150万人。战役中德奥被迫从西线和意大利战线抽调兵力加强奥匈战线,从而减轻了法军在凡尔登受到的压力,并使奥军暂停对意大利的进攻;俄军的胜利促使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一方。战役的主要特点是,在漫长战线上以一点为主,实施多点正面突破。这种突破防线的新样式,在大战后期曾得到广泛运用。
NO.8 凡尔登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和法军于1916年2~12月在法国凡尔登筑垒地域进行的战役。
战役企图和兵力部署 1916年初,德军统帅部计划在东线进行防御,集中兵力对西线法军的凡尔登突出部实施突击,以牵制和消耗法军主力,迫使法国投降。受领进攻任务的部队是德国皇太子威廉指挥的第5集团军(辖7个军共18个师,1200余门火炮、约170架飞机;后增至50个师,约占西线德军总兵力的1/2)。其部署是:第7、第18、第3军(6个半师,879门火炮、202门迫击炮)在孔桑瓦至奥恩河15公里宽正面上实施主要突击,第5军掩护其左翼;第15军在奥恩河以南6公里处实施辅助突击,第6军在默兹河西岸采取牵制行动。在主突方向上,德军步兵比法军步兵多两倍,炮兵多3.5倍。为达成战役突然性,德军于同年1月在西线实施一系列佯动。凡尔登距法德边境50公里左右,是法国首都巴黎的东北门户,为双方必争之地。法军凡尔登筑垒地域横跨默兹河两岸,正面宽112公里,纵深15~18公里;有四道防御阵地,前三道为野战防御阵地,第4道是由要塞永备工事和两个筑垒地带构成的坚固阵地,居高临下,易守难攻。法第3集团军(辖11个师,630余门火炮,由F.埃尔将军指挥;后增至69个师,约占法军总兵力的2/3)5个师防守凡尔登以北地区,3个师防守凡尔登以东和东南地区,另3个师作为预备队配置在凡尔登以南默兹河西岸地区。
战役经过 2月21日7时15分,德军开始炮火准备。为隐蔽主突方向,德军炮兵在宽40公里的正面上同时实施炮击,航空兵首次对法军阵地实施轰炸,摧毁部分防御阵地,并杀伤大量有生力量。16时45分,德军步兵发起冲击,当日占领第一道防御阵地。在以后四天中,又先后攻占第二、第三道防御阵地,向前推进5公里,占领重要支撑点杜奥蒙堡。2月25日,法军统帅部任命第2集团军司令H.P.贝当为凡尔登前线指挥官(5月1日起由R.-G.尼韦勒继任),并调集一切可以动用的部队,决心在凡尔登地区与德军决战。26日,贝当下令夺回杜奥蒙堡。法军经四天激战,损失惨重,未果。自2月27日起,法军利用唯一与后方保持联系的巴勒迪克-凡尔登公路(又称"圣路"),源源不断地向凡尔登调运部队和物资,一周内组织3900辆卡车,运送人员19万、物资2.5万吨。这是战史上首次大规模汽车运输。法军大批援军及时投入战斗,加强了纵深防御,对战役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至月底,德军弹药消耗很大,且战略预备队未及时赶到,攻击力锐减,从而丧失了突破法军防线的时机。
3月5日起,德军扩大进攻正面并将主突方向转移到默兹河西岸,企图攻占304高地和295高地,解除西岸法军炮兵的威胁,并从西面包围凡尔登;同时继续加强东岸的攻势,由急促攻击改为稳步进攻,但遭法军顽强抵抗,付出巨大伤亡后仅攻占几个小据点。4~5月间,德军集中兵力兵器包括使用喷火器、窒息性毒气和轰炸机,对西岸法军实施重点突击,但步兵进抵304高地和295高地一线后,遭法军炮火猛烈反击,5月底停止进攻。在东岸,法军频繁轮换作战部队,不断实施反击,与德军反复争夺,迟滞德军进攻。6月初,德军再次发动大规模攻势,经七天激战切断沃堡与法军其他阵地的联系,迫使沃堡守军于7日投降。6月下旬,德军首次使用光气窒息毒气弹和催泪弹猛攻苏维耶堡,在4公里宽的正面上发射11万发毒气弹,给法军造成重大伤亡,一度进抵距凡尔登不足3公里处,但终被击退。
俄军1916年夏季进攻战役和西线索姆河战役开始后,德军在凡尔登方向未再投入新的兵力,尔后的进攻行动只是为了牵制正面法军。经数月苦战,德军虽在凡尔登以北、以东地区楔入法军防线7~10公里,但未能达成战役突破。8月29日,E.von法尔肯海恩被免职,P.von兴登堡元帅接任德军总参谋长。9月2日,德皇批准停止进攻。10月24日,法军发起大规模反攻,于11月初收复杜奥蒙堡和沃堡。12月15~18日,法军再次发动反攻,基本收复被德军攻占的阵地。战役至此结束。
NO.9 马恩河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军队同德军于1914年和1918年在法国马恩河地区进行的两次会战。
第一次战役 1914年8月法国边境之战后,法第4、第5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于9月初撤至马恩河以南,在巴黎至凡尔登一线布防。法军总参谋长J.-J.-C.霞飞将军组建第6、第9集团军,分别部署在巴黎外围以及第4和第5集团军之间,准备实施反攻。德第1、第2集团军为追歼法第5集团军,偏离原定进攻方向前出到巴黎以东地区,暴露了第1集团军的右翼。德军总参谋长H.J.L.von毛奇获悉法军即将反攻后,于9月4日命令第1、第2集团军在巴黎以东转入防御,第3、第4、第5集团军南下,协同从东面进攻的第6集团军合围凡尔登以南的法军。但德第1集团军司令A.H.R.von克卢克拒不执行命令,继续率军南下,形成有利于联军反击的态势。同日,霞飞命令法第5、第6集团军和英远征军对德第1、第2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法第9、第4集团军牵制敌第3、第4集团军,法第3集团军在凡尔登以西实施辅助突击。此时,在巴黎至凡尔登一线,联军66个师108.2万人对德军51个师90万人;在主攻方向上,联军兵力是德军的两倍。
9月5日,法第6集团军先头部队与德第1集团军在乌尔克河西岸遭遇。法军首次使用汽车(共1200辆)把第6集团军一部由巴黎运往前线。克卢克发觉右翼和后方受到威胁后,命令所部于8日全部撤至马恩河北岸,遂与第2集团军之间出现宽50公里的防御间隙。6日,法第5集团军和英远征军从德军防御间隙地带穿插,8日逼近马恩河,构成对德第1集团军的包围态势。同时,德第2集团军业已暴露的右翼也面临被围的危险。9日,德第1、第2集团军被迫后撤。德军在其他地段虽略占上风,但鉴于第1、第2集团军所面临的态势,毛奇于10日下令全线停止进攻,撤至努瓦永至凡尔登一线。此次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英法联军在200公里的战线上推进60公里,伤亡25万人,德军损失30万人。此役双方均有失误:毛奇远离战场,对前线战况不明、指挥不当,各集团军缺乏协同,导致速胜计划破产;英法联军行动迟缓,坐失战机,使德军保存了实力。
NO.10 日德兰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大舰队和德国公海舰队于1916年5月31日~6月1日在日德兰半岛以西斯卡格拉克海峡附近海域进行的海战。亦称斯卡格拉克海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遭到英国的海上封锁。为打Po封锁,1916年5月,德国公海舰队司令R.谢尔命令F.von希珀指挥战列巡洋舰分舰队在斯卡格拉克海峡佯动,企图诱使英国海军编队出海,然后以公海舰队主力进行截击并将其歼灭。英国大舰队司令J.R.杰利科从截获的电报中得悉德国舰队即将出海的消息后,率舰队前往迎击,企图将其一举歼灭,以夺取波罗的海制海权,打破德国对俄国的海上封锁。双方参战兵力为:英舰151艘(战列舰28艘、战列巡洋舰9艘、巡洋舰34艘、水上飞机母舰1艘、驱逐舰78艘、布雷舰1艘),德舰110艘(战列舰22艘、战列巡洋舰5艘、巡洋舰11艘、驱逐舰72艘)。战役分三个阶段。
前卫战斗 5月30日22时许,英前卫舰队(战列巡洋舰6艘、战列舰4艘,由D.贝蒂指挥)和主力舰队分别从罗赛斯、斯卡帕湾和因弗戈登出航东驶。31日2时许,德前卫舰队(战列巡洋舰5艘,由希珀指挥)由亚德湾出航北上,主力舰队随后跟进。当日14时许,双方前卫舰队在斯卡格拉克海峡附近海域遭遇。英前卫舰队向东南方向疾进,企图切断德舰退路;德前卫舰队转向回驶,企图将英舰引向德舰队主力。15时48分,双方成同向异舷机动态势开始交战。英战列巡洋舰"不倦"号和"玛丽王后"号被击沉,旗舰"狮"号受伤;德舰损失轻微。一小时后,谢尔率公海舰队主力赶到,英前卫舰队北撤,以与大舰队主力会合。
舰队主力战斗 谢尔在不明英大舰队主力出海的情况下,率德舰队追击英前卫舰队。18时许,英前卫舰队摆脱德舰追击,与舰队主力会合。杰利科判明德舰准确位置后,命令舰队主力成单纵队向东南方向航行,以迂回向东北方向航行的德舰。在队形变换尚未完成时,英舰即同德舰交火。经激烈炮战,英舰"防御"号、"无敌"号和德舰"吕佐夫"号先后沉没,并各有数艘舰只受损。谢尔判明英大舰队主力投入战斗后,决定撤出战斗。18时36分,德舰队"同时转向",向西南方向撤退。杰利科因担心受到潜艇和鱼雷攻击,没有下令追击,而是改向南驶,企图切断德舰向基地返航的退路。19时许,德舰队再次"同时转向",企图从英舰队尾向东突围,结果进入英主力舰队中央,遭到对方火力猛烈攻击,数艘舰只受创。19时13分,德舰队第三次"同时转向",向西而后向南撤退,并以驱逐舰向英舰实施鱼雷攻击。英舰队为免遭德舰鱼雷攻击,于19时21分由南改向东南航行,从而丧失歼灭德舰的良机。14分钟后,英舰队转向西南航行。20时17~26分,双方再次进行炮战,随后德舰队向西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