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1969年中国面临“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苏先后在珍宝岛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是中苏两国矛盾长期摩擦并由苏方挑起的一个冲撞点。由于中方预先有准备,苏方被毁坦克、装甲车17辆,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公布的数字,苏军死58人,伤94人。显然,苏方“吃了亏”。
珍宝岛冲突爆发后,苏联领导层反应十分强烈。以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元帅、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等人为首的军方强硬派主张“一劳永逸地消除中国威胁”。准备动用在远东地区的中程弹道导弹,携带当量几百万吨级的核弹头,对中国的军事政治等重要目标实施“外科手术式核打击”。
NO.2 1963年欲对中国核设施的“绝育手术”中国决心研制原子弹始于1955年初,也就是在第 一次金门马祖危机期间,美国多次威胁要对中国实施 原子弹攻击之后。1月14日,周恩来召集核物理学家钱三强、地质部负责人刘杰、著名科学家李四光等,详 细询问了我国核科学研究情况,核材料、核反应堆、原子弹原理等。15日,毛泽东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专门讨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正式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
随后,有关机构相继成立,各项工作协调进展迅 速,原子反应堆、回旋加速器、铀矿选冶提炼、生产裂变 材料浓缩铀的气体扩散工厂、引爆装置、原子弹“内爆” 法样弹设计、罗布泊试验场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作相继展开并取得突破。1963年9月完成了原子弹图纸设计,1963年12月24日成功进行了聚合爆轰中子试验。
冷战时期一贯敌视中国的美国一直密切注视中国研制原子弹的情况。从1961年开始,美国利用从台湾起飞的U—2高空侦察机多次飞临兰州等西北地区,还利用间谍卫星拍摄了多处核工厂及核设施照片。1961年1月,美军太平洋总部呈报华盛顿的报告中称:中国可能在1962年底试爆原子弹,将在1965年拥有小型原子弹。曾担任过肯尼迪顾问的罗斯回忆说:“中国将拥有核武器的消息把大家吓坏了。”肯尼迪说:“60年代最大的事件,也许是中国试爆核武器。”1961年10月,肯尼迪在接受《纽约时报》专访时说,“中国一定会制成原子弹”。同时又无中生有地说中国有了核弹后“整个东南亚将被中国吃掉”。
1963年1月22日,肯尼迪在國家安全会议上强 调,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的重点就是对付中国。那么,怎么样才能阻止中国拥有核武器呢?当时 正值中苏关系破裂,美国觉得可以利用,最好苏美联 手,甚至采取军事行动,迫使中国签署核禁试条约,放弃原子弹计划。一个巨大的阴谋行动开始了。1963年 7月14日,美国特使哈里曼赴莫斯科,带来了肯尼迪 对付中国原子弹的计划。哈里曼问赫鲁晓夫:是否愿 意采取“美国行动”或“苏联行动”,阻止中国发展核武 器。但是哈里曼碰了一鼻子灰。赫鲁晓夫拒绝把中国原子弹问题当做一个威胁,对与美国联手的计划也不 感兴趣。
美国人历来准备两手。在企图与苏联联手对付中 国核武器的同时,也研究了单独破坏中国核武器计划 的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对罗布泊试验场等目标由美国 实施公开的常规空中轰炸,或由蒋军实施空中轰炸, 或实施秘密的地面袭击,或空投特种兵破坏。在制定 的美苏联手行动计划中,据透露,就有这样一种建议: 一架美国轰炸机和一架苏联轰炸机,一起飞到罗布泊 上空各自投下一枚炸弹,其中一枚是核弹。
与苏联联手计划告吹,单独干要冒很大的政治风 险和军事风险,美国无可奈何,终于没有采取军事行 动。
中国的核武器计划高速向前推进。1964年8月26 日,美国发布了中国原子弹研制情况的特别预估,其中 却有两个关键失误:一是认为中国原子弹不会在1964 年,而会在1965年爆炸,所谓依据是:在包头的一座钚 反应堆最快也要到1965年才能生产出足够的供装配原子弹所需要的钚;二是中国首颗原子弹将用钚并且是相对较为简单的“枪式”核弹,而实际上中国用的是技术先进、更为复杂的铀235“内爆式”核弹。
1964年9 月29日,美国国务卿腊斯克在新闻发布会上突然宣布:“中国很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进行原子弹试爆。”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位于塔高103米处 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终于爆炸成功(题图)。中国的历史,从此增添了浓重而光辉的一页。 10月20日,美国情报官员说:“从中国核试验的放射性云的颗粒来看,中国原子弹的装料是铀,不是钚。这种原子弹的设计,比我们广岛原子弹还复杂。”
NO.3 1958年炮击金门危机为打击国民党自1957年以来不断叫嚷“反攻大陆”的嚣张气焰,1958年8月23日晚6时30分,中国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炮火轰击大小金门等岛屿,2小时内向金门密集发射炮弹4.5万枚,岛上国民党三位副司令当即被炸死。此时,美国又一位次举起了“核大棒”。
8月23日,艾森豪威尔主持会议,决定向台湾提供导弹、登陆艇,准备承担台湾空防,并作好打击中国大陆目标的准备,由驻关岛的战略空军B-47轰炸机负责投弹。据不久前解密的《1945年7月至1977年9月:核武器部署与监护历史》透露:一是在1958年台海危机一触即发时,美参联会曾计划对中国实施有限的核打击。二是美参联会主席特文宁在9月2日的会议上提出了核打击策略:“向大陆沿岸地区的5个机场先各投一枚当量为7千吨-1万吨的小型原子弹,看看中国的反应,原子弹的杀伤范围约约为5-6千米,放射性污染也不很多。”三是美国1958年在台湾部署两种核武器,分别是带核弹头的巡航导弹和核炸弹。四是从1958年起,美空军不断派出具有核打击能力的F100战斗机到台湾轮换。
1958年9月4日,美国务卿杜勒斯又一次力促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同日,参联会主席向总统建议,授权第七舰队司令认为必要时可下令向中共方面投掷原子弹。
面对威胁,中国不吃这一套,9月8日,毛泽东主席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说:“美国侵略者的这一套,只能去征服那些时刻准备向美国原子弹、氢弹投降的机会主义者。”与此同时,艾森豪威尔犹豫不决,态度先硬后软,借口会招致苏联的报复,称“对任何地区问题都不想使用核武器”,转而反对使用核武器。
9月6日,周恩来总理在《关于台湾海峡地区局势的声明》中,除表达了中国维护主权完整的决心外,倡议中美恢复大使级会谈。9月11日晚,艾森豪威尔发表讲话,欢迎这一倡议。英、日、加、澳等盟国也公开表示不愿意卷入台海冲突。这次危机得以化解的最重要的原因,是9月底10月初毛泽东和中央意识到美国迫蒋介石放弃金马的意图是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局面,于是重新考虑了立即解决金马问题的利弊得失,做出了暂不收复金马的决策。以后金门炮击打打停停,或暂停炮击一周,或暂停炮击两周,或逢双日不炮击,逐步降温,至10月25日,历时64天的金门炮战终于告一段落。
NO.4 1955年金门马祖危机1955年1月18日,我军解放一江山岛,2月8日-12日,国民党军队全部撤逃大陈岛等岛屿,美国认为中共将对金门、马祖发起总攻,担心美国可能会卷入一场规模更大的战争之中。对此,美国采取了两手策略,首先向中国发出核威胁,3月12日,艾森豪威尔总统在被问及美国在亚洲的全面战争中是否会使用核武器时说:“我认为没有理由不能使用原子弹。”3月15日,杜勒斯又一次发出了核威胁,说如果台湾海峡发生战争,美国准备使用战术核武器。
另一方面,美国又试图说服蒋介石主动撤出金门、马祖而固守台湾。4月20日,美方向蒋提出后,蒋坚决反对。艾森豪威尔深感沮丧地说:“我们仍然进退两难。”
关键时刻,1955年4月23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的八国代表团团长会议上发表了重要声明:“中国人民同美国人民是友好的。中国人民不要和美国打仗。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坐下来谈判,讨论和缓和远东局势。”这个声明给缓和台海局势带来了转机。4月26日,杜勒斯表示将与北京就停火举行会谈,解放军对金马炮击立即减少,至5月中旬炮击完全停止,台湾海峡恢复平静。
NO.5 1950-1953年朝鲜危机1950年10月25日,我志愿军入朝参战。在中朝军队凌厉的攻势面前,美军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三八进制线以南,美国部分高级官员甚至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是苏联大规模入侵欧洲的前兆。“联合国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为挽救败局,乞灵于原子弹的巨大威力,亲自建议杜鲁门总统动用原子弹,企图遏制中朝军队的进攻。杜鲁门于7月1日下令秘密在关东地区部署原子弹部件,后因顾忌苏联的力量,杜鲁门拒绝了麦克阿瑟的请求。
1951年4月,志愿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攻势后,杜鲁门下令向关岛地区紧急运送核部件,9月-10月,美军举行了核战演习,且公开报道。一时间,核战争的阴云密布朝鲜三千里江山。对此,中国方面已有所估计并作出了相应的准备,同时通过舆论加以揭露。核战争在杜鲁门时代终于未敢在朝鲜战场上使用。1953年3月,刚刚入主白宫的艾森豪威尔又扬言要在“韩战”中使用核武器。然而慑于共产主义阵营的核实力,这位前盟军总司令最终未敢在战场上使用核武器。1953年7月27日,中朝与美方终于达成了停战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