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重建观察:给每户居民70平米新房

80酷酷网    80kuku.com

  

  78岁的都江堰市民余文英一辈子经历过两次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的时候,传说都江堰有地震,她一家人外出去躲,结果地震没来。一家人又回来。32年过后,地震真的来了。

  不过,余文英并没有为当年搬回都江堰后悔。这位一生多艰的老人,自称“赶上了好时候”。

  余文英和儿子、媳妇住在彩条布围成的帐篷里。帐蓬搭在二环路外的天府大道上,按次序编号,一共排到三百多。余文英家在41号。情况在一天天好转。随着活动板房逐渐搭好,人们大都搬走。到了端午节这天,30平米的帐篷里只剩下余文英一家。便利的交通、发达的经济和充足的物资,使都江堰市民成为灾区中的“幸福灾民”。正如政府承诺的那样,余文英一家每人每天可以领10块钱和一斤面。不过,至少在目前,这些都还用不着。政府仍然给每家人免费发放饭票,吃饭时可以去附近的公共食堂。

  端午节这天,余文英一家领到了粽子、鸭蛋,还有一瓶二锅头。

  和其他各地的四川人一样,市民们正在学会用乐观的态度对待这场灾难。

  出租车司机王兴华就是其一。王兴华是阿坝州人,十年前来都江堰打工。在城区,差不多有6万像他这样的“外来人”。地震中,王兴华两年前花所有积蓄买的房子成了危房。由于是外地人,他没有被列入救济名单,也没能住进帐篷。他花了60元钱租了一间尚能住的房子,将老婆孩子安顿好,仍然天天跑车。生意萧条了许多,不过他坚信会好起来。他说他不会返回老家,在都江堰10年,他已经离不开这个城市。他最期待的是,他这个在都江堰生活工作了十年的外来人,能被政府以本地人看待。

  文物部门参与重建

  很难用某一个标准概括都江堰市在汶川地震中的损失。就伤亡人员而言,它显然要低于汶川、北川、青川等重灾区。可是经济层面而言,它为地震付出的代价无疑更大。

  根据官方公布数字,县级市都江堰市去年的gdp达到100个亿。这个数字几乎可以抵得上整个阿坝州和十个北川县。

  作为一个以旅游业为龙头的城市,地震给都江堰的打击,远远不止那些看得见的危房。地震让当地宾馆全线停业。6月8日,记者在都江堰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找到一个仍在营业的饭馆。

  所幸,除了“鱼嘴”出现开裂、石碑损毁外,举世关注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地震中未受多大损伤。这项应用至今的著名工程再次经受住考验。不过,供奉着李冰父子、与都江堰水利工程一起申报“国宝”的二王庙,在地震中却出现基础沉降和大面积倒塌。这也是这座兴建于民国时期的建筑在地震中遭受的最大破坏。

  地震之后,文物部门曾紧急向有关部门申请了3万平方米的上好棚布,由部队扛至山上遮盖文物,以防止因下雨造成进一步损失。

  在都江堰的重建规划中,文物也是重要一项。都江堰市文物局副局长樊振宇说,已经向國家文物局打了报告,申请一亿两千万的经费用以修复损毁文物。其中仅二王庙的修复预算就将达一个亿,主要用于治理基础滑坡。

  重建工作中,文物部门亦将参与。其主要工作是提供历史文化名城的基础资料,并对方案提出意见。尽可能地保护旧街道将是文物部门对重建工作的期望。

  实力与魄力

  震后重建不可避免地与都江堰的旧城改造联系起来。种种迹象表明,都江堰的重建,将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丽江模式,1996年,丽江发生7级地震,县城成为一片废墟。结果,丽江因祸得福,迅速完成城区改造,成为旅游业重镇。

  如果不出意外,余文英一家将在木板房中住两到三年,一直等到位于城区7公里外的安置房盖好。他们早就听说,政府将给每家分一套70平方米的房子。他们盼着这一天。

  政府免费给70平方米的房子,这成为都江堰市最受关注的一件事。据说,震后四天,成都市即出台了这个政策。一位官员说,尽管灾区各地重建家园的愿望一样迫切,但有此魄力者,恐怕只有都江堰。

  不过,这个被多数人认为利好的消息也引发了争议。一些拥有商铺的业主声称,他们宁可在原有土地上自己盖房,也不想以放弃土地为代价拿到70平方米的住房。

  都江堰规划管理局局长屈军说,争议主要源于误解。在物权法已经生效的今天,政府会尊重每个公民的权利。在都江堰灾后重建工作中,会充分体现出民主和民生。

  屈军承认,地震的发生,注定将加快都江堰市的建设节奏。这位在20年前曾经规划都江堰的城市规划师说,早在灾后第四天,同济大学的规划专家们就来到了都江堰。

  拆迁面积一直未有定论,有媒体引用一位副市长的话说,拆迁的比例在20%至30%左右。而屈军对本报记者称,旧城将约有一半住房需要拆迁。几乎可以肯定,都江堰的拆迁,将在中国城市拆迁史上创下一个记录。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