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理财:别让挥霍成为一种病

80酷酷网    80kuku.com

    美国有本书,主题是讲“无节制挥霍时代的金钱与幸福”。书中列举了美国人对挥霍生活的狂热追求。书

的作者罗伯特·弗兰克认为,正是这种近乎高烧的追求,使美国人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闲暇几乎没有,大多数人被迫大量花费和借债,储蓄越来越少。“三八”节来临之际,我们把这种由快乐走向极端的问题提出来,旨在告诫女性朋友, 其实简单生活也能健康、快乐!
 
  挥霍消费的背后

  追求挥霍消费的人通常有以下几类原因:

  这可是名牌:有一部分人是出于一种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威望为主要目的的购买心理,以此来炫耀或标榜自己。

  “拿得起”就再也“放不下”:那些名牌奢侈品,通过精美独到的广告宣传加上良好的柜台展示,很容易吸引人们,尤其是年轻女性。大商厦精心布置出的迷人灯光效果,设置在购物场所的广告及播放的画面、音响造成强烈的感官冲击,再加上瞄准顾客求新求奇的触摸欲而特意排列的商品,总叫人容易犯“拿得起”就再也“放不下”的毛病。

  为了欣赏和享受: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买奢侈品是为了欣赏和享受。这类人通常喜欢追求商品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他们在选择商品时,特别注重商品本身的造型美、色彩美,注重商品对人体的美化作用,对环境的装饰作用,以便达到艺术欣赏和精神享受的目的,而大部分奢侈品可以满足他们这种欣赏欲望。

  逃避压力,制造快乐:不少人花大笔钱购物是面对痛苦、压力时转移注意力、回避痛苦的一种方式。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人际关系的摩擦使人的心理变得异常敏感。现代人大部分是在职业场合和别人打交道的,这就决定了白领们大部分的人际交往中存在着竞争、利害关系,而人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必须有所防范。他们变得越来越压抑或敏感,再加上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不少职场白领常常会有想逃避的冲动。尤其对作为感情动物的女人来说,出于逃避痛苦、压力的本能,她们容易像电影《购物狂》中的张柏芝扮演的方芳一样,在遇到创伤时选择疯狂购物来麻痹心灵、逃避压力。其实,这样最终可能会加剧人的压力,形成心理失衡的恶性循环。

  防止由制造快乐 变为制造痛苦!

  在自己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或作为犒劳自己偶尔购买奢侈品其实无可厚非,但如果经常不顾自己经济状况血拼、攀比,或把购物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精神抑郁等症的方法,常在带着奢侈品回家的同时,也带回自己难以承受的账单。怎样纠正过于强烈的奢侈品购买欲望呢?除了需要在平时加强心理素质培养,力求保持平常的心态外,还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调节:

  不要老给自己找理由:如果你经常一边已经对自己的疯狂血拼有悔意,一边又不断地找些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让自己安心,如“购物是享受”、“购物有益健康”、“女人就应该对自己好一点”之类,那就应该注意对自己不断找理由的行为喊“停”了。

  先买目标商品:商厦总是在最佳位置,如和人视平线等高的一层货架上摆上新颖的商品,以其醒目位置吸引人去购买。这时一定不要上当,先买必需的日用品并告诉自己“我先买有用的东西,然后再回来逛”——这样可以使我们克制冲动购买欲,把钱花在有用的东西上。

  能不见就不见,非要见就少摸:心理学上讲,人的行为动机往往由人的需要、情绪喜好、外部诱因即环境刺激共同起作用。除克制自己的情绪外,要尽量让自己远离环境刺激。例如,当有购买冲动时,可用运动来代替,尽量选择一个远离购买诱惑的环境。实在忍不住要去,也一定要让自己只看不摸。

  不带信用卡,只用现金:用信用卡固然潇洒、方便,但对于那些不甚其力血拼奢侈品的“超购症”患者来说只会让症状更严重。信用卡付款简便,总让人有“没花什么钱”的错觉,还是让钞票过过手,这种真实的感觉可以提醒你,已经花了不少钱了。

  限时限量采购:一方面,可以为自己限定一个购物最高时限,例如定个闹钟定点提醒自己到20分钟马上去收款台交费,不要在店里老磨蹭,还可提醒自己“商店里扒手多,流连太久不安全”。当你关注自己的手袋和钱夹安全的时候就不会过分沉醉于货架上的商品,买的也会少了.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