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投资12亿元建造一个大科学装置——散裂中子源,它于2012年建成后,将对中国科学家的创新性研究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31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日本等发达國家正在积极建设散裂中子源,将其作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也迫切需要建设一个这样的大科学平台。
2012年前,束流功率100千瓦、脉冲重复频率25赫兹的中国散裂中子源将包括1台质子加速器、1台同步加速器、1个靶站、7台中子反射谱仪、辐射防护系统以及配套设施。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未来将达到18台中子反射谱仪。
美国能源部正在建设的散裂中子源位于橡树岭國家实验室,这套世界上束流功率最大的科学装置将耗资14亿美元。
同时担任中国散裂中子源项目负责人的张杰说:“中国散裂中子源在构型和重复频率上采取了非常独特的设计,因此在谱仪上看到的有效中子通量指标将名列世界前茅。”
他说:“中国散裂中子源将在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医药、新能源开发等领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产生的冷中子,将可能在生命科学研究上导致重大突破。”
中国散裂中子源是一个国际科学界广泛参与的重大科学装置。自2002年起,世界上该领域最知名的专家就被邀请参与中国散裂中子源的设计和相关研究。
张杰说:“目前世界上的散裂中子源装置还远远不够,供不应求。中国散裂中子源建成后,可以做很多科学工作。在共同研究方面,国际合作不存在任何障碍。”
主要负责中国散裂中子源靶站和谱仪建设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今天在北京举行了第三届散裂中子源多学科应用研讨会,邀请了美国、日本、英国散裂中子源项目负责人介绍各自的进展情况,并让用户提出对中国散裂中子源的性能要求,中国科学家将据此改进总体设计和谱仪参数等。
张杰说,中国散裂中子源需要300名不同学科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一起工作。全部建成后,每年将接待上千名研究人员在不同的谱仪上展开研究。
中子在宇宙中大量存在,构成了一半以上的可见物质。科学家设计出散裂中子源,用来自大型加速器的高能质子轰击重金属靶,重金属原子核在高能质子的轰击下发生散裂,释放出中子,这些中子形成束流,被引向中子谱仪。科学家利用中子谱仪研究一系列新颖材料最本质的结构细节和运动轨迹。
据专家介绍,基于加速器的散裂中子源不使用核燃料、不产生长寿命的核废料,而且中子通量突破了反应堆型中子源的上限,安全易控,是今后中子源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