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拖欠300余家供应商2000多万元货款
昨天,《第一财经日报》从多个渠道获悉,今年5月仍有40家分店的港湾超市现在只有15家门店维持经营,其他包括广东省梅县港湾公司的全部门店已处于关门停业状态。到目前为止,港湾超市共拖欠300多家供应商2000多万元货款,部分供应商已经向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而今年刚刚成功收购广州港湾商业有限公司(下称“港湾”)的美资控股跨国投资集团倍顺,如今已泥足深陷。
身为广州超市“六小花”之一的港湾超市,之前在广州有分店40家,2个大型配送中心,并且逐步深入到珠三角二、三线城市,还在梅州成立了分公司。然而今年8月,陷入资金链危机的港湾超市突然传出重组消息,来自美国的倍顺集团入主,持股量超过80%,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港湾现在开业的门店只有13家,其余一个月前都承包给个人或企业。与该超市合作的供应商总数约300家,现有债务约2000多万元,目前有部分供应商已经提起诉讼。”港湾超市供应商招集人林海虹向记者透露。
据他介绍,目前港湾超市总部只剩两名财务人员与供应商对账,但因为账单太多、人员太少,迟迟不能出具对账结果。而总部其他部门人员(包括法人代表)已经不知去向,总部办公室已经部分转租出去。
11月4日,应部分债权人要求,40多家港湾超市供应商召开应对会议进行沟通、讨论。港湾公司也称,将于11月15日召集供应商座谈债务还款问题。但11月10日,供应商收到的却是一封来自港湾公司的《致供应商的公开信》,信中表示,由于公司股东之间股权及债务分担问题还处于谈判未果阶段,条件还不成熟,座谈会将待条件成熟时择日另行安排。
《致供应商的公开信》解释说,港湾公司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处于巨额亏损状态,亏损的直接后果是挪占了供应商的货款,这是造成供应商货款拖欠的主要原因。
倍顺身陷泥潭对于门店的处置,《致供应商的公开信》还说,“为了防止供应商欠款被放大,公司经过审慎调查和研究,决定将公司优质门店对内进行承包,使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从而制止了亏损,实现了盈利,使归还欠款有了一定基础。同时,公司总部编制也进行了适当‘瘦身’,达到了节约和精干的目的。”
倍顺集团认为,作出上述决定的深层原因在于长期经营广州市场的战略考量。“集团决策人多次来广州考察,并就市场拓展问题进行了实质性的接触,初步确定了在广州发展的方向。因此,对分店实行对内承包,是为了给倍顺集团将来在广州的发展保留优质店铺资源。公司门店承包协议写明,门店承包后公司根据需要可以随时有偿收回店铺。这样的规定,给倍顺集团的发展预留了极大的空间。目前,公司还对收缩后总部办公室用地重新签订了协议,协议延期至2012年,为公司长期发展作了必要的准备。”同时为公司股东间债权债务分担留下一个合适的谈判时间和空间。
据港湾方面透露,黄埔区人民法院受理部分供应商起诉后,已将港湾公司的财产处理收入和分店承包利润收归法院,由法院统一安排支付欠款。
但有供应商认为,向法院提起诉讼可能不是最有效的方式。“在港湾即将成为‘空壳’的情况下,诉讼所需的时间很长,不利于保障我们的债权。而且现在港湾已经在做处理资产的行为,有转移资产的嫌疑。我们要尽快查明港湾的情况,再召集供应商商讨具体行动方案。”
据了解,此前,倍顺作为较早进入广州的外资零售企业,曾在广州开设20多家倍顺便利店,但由于水土不服而被迫关闭。之后,倍顺转战南北,先后在北京、苏州、厦门、成都开店,从2002年9月开始至今共开了30多家店,面积均在80~110平方米之间。此次倍顺重新归来,有知情人士透露,除早期进驻的一位财务总监外,倍顺还从美国总部派出一位名叫“赵军”的人士担任港湾超市总经理。赵军第一次在媒体前曝光时曾表示,倍顺实力与知名度在欧洲与沃尔玛、家乐福不相上下,只是在国内一直没有进行大力宣传,所以不为人知。此次入主港湾,希望能够先“抓住广州市场”,之后谋划稳扎稳打地向全国扩张。据称,倍顺已经注入第一批启动资金,大约超过1000万元。
但昨天,记者拨打赵军的手机,刚开始无人接听,随后长时间关机。
而港湾超市法人代表、公司原董事总经理黎小伦昨天在电话中则表示,他所占的股份很少,已经没有话语权,所有事情问倍顺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