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模式(拆解“铜陵模式”)

80酷酷网    80kuku.com

铜陵模式(拆解“铜陵模式”)拆解“铜陵模式”,还原一个三线城市工业互联网转型的真实场景

位于铜陵市铜管区的六国化工

铜陵,因产铜而得名,早在3500年前,这座城市就已经做起了采矿生意。发展至今,铜陵已经成为了一座工业化率达到60.3%的地级市,第二产业在整座市生产总值占比中达到了58.2%。

但资源型城市的最大隐患就是走不出“靠山吃山”的模式:有一天“山”没了,生意也就没了。2009年3月,发改委公布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安徽有两座城市上榜,铜陵就是其中一个。

工业转型升级,成为了铜陵之后经济发展的核心工作。除了响应国家号召对工业转型升级项目予以资金支持,2018年,铜陵市政府也发布了《工业转型升级“1365”行动方案(2018-2022年)》,旨在打造一个全国重化结构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铜陵样本”。

位于铜陵的我国第一个磷肥上市公司六国化工(600470),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础,成为了铜陵市打造“铜陵模式”的第一个工业转型升级试验田。

“对赌协议”

虽说是政府倡导的试验,但涉及到改革、转型,谁也不敢说100%有把握。企业们心里都犯嘀咕:AI、大数据谁都会说,这东西放到产线上到底行不行?

4000人规模、年产值60亿元的六国化工,在工业大脑的初步实践上,也只是想先拿一个不到20人的小产线试试。这条产线的主要工作是磷酸萃取,工业大脑要做的就是把磷酸萃取率提升至6‰。

机缘巧合下,这个项目的最终承接棒交到了阿里云的手上。

2018年8月9日,六国与阿里云组成的“六国-阿里云项目组”正式开工。2018年11月项目预验收时,六国化工的磷酸萃取率平均提升7.9‰,最大为12‰。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很平常的工业互联网项目,但据知情人士透露,在项目开工前,六国化工与阿里云其实达成过一项“对赌协议”:如果项目不成功,磷酸萃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阿里云就拿不到这部分的金额。

钛媒体从项目官方资料证实了这一“对赌协议”的存在。六国-阿里云项目针对磷转化率优化效果设置阶梯奖励,以提升每1‰为阶梯。项目启动初期,磷转化率提升4‰被认为是一个较高的槛,超过4‰则代表优化效果超出期望。

按照11月份预验收的萃取率平均提升7.9‰来算,阶梯奖励阿里云应该是全部拿到手了。

“整个过程非常跌宕起伏”,六国化工副总经理马健在回顾3个多月的项目施工时感慨道,言语间,马健释放了一个信号:年营收200多亿的阿里云这几百万拿得相当不容易。

未来的标杆项目,曾一度陷入瓶颈

据马健介绍,工业大脑磷酸萃取项目实施过程中,初期阶段磷酸萃取率的提升一度陷入低谷:一开始萃取率做到2.6‰,最高做到5‰多,怎么都提升不了。

“大家有点儿泄气。所有数据模型全部试过一遍,还是成不了。”

为了稳定局面,六国阿里云项目组也尝试变更交付内容:从参数优化变为稳态优化。从简单追求萃取率,变为将萃取率稳定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就像我们开车,哪怕是85最省油,我们也不必只追求85,可以将速度稳定到80~90,我们要控制工艺参数的稳定性。”

原来,在工业大脑加入之前,磷酸萃取率的大小取决于老师傅的经验,六国化工实行的是倒班机制,也就是说每个师傅在不同的时间点上对原材料的配比是不同的,这就直接导致了磷酸萃取率的波动。工业大脑将六国化工一年或者两年的配比数据做出了算法模型,工人师傅工作的时候不用自己判断,就可以直接采用工业大脑用算法算出来的数值。“这是AI算法的优势,在萃取率不能进一步提升的时候,我们尝试用这种方法推动项目继续进行。”

AI并不是万能的,在关键性环节还需要懂行业的“老师傅”。六国化工做的第二个调整就是聘请了一位研究理论化学的中山大学教授。在后来的项目进程中,这位即懂化工又懂算法的教授,给磷酸萃取率的继续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磷酸萃取中有个热力图,我们原来只选用了热力最强的参数,稍微不热的都去掉了。教授说不行,这个参数需要,那个参数也需要。”马健介绍。在这位教授的指导下,算法模型进一步优化之后,萃取率直线上升。钛媒体了解到,如果萃取率以12‰来计算,六国化工这个20余人的产线经过工业大脑的改造之后,最终预计收益大概在1000万左右。

如此,双方合作的第一阶段成果算是已经完成。“六国化工是工业大脑在铜陵的第一个项目,不管结果好坏,我们都要继续做,工业转型升级是铜陵市的工业企业,包括六国化工必须要做的事。”马健笃定。

三线城市企业不想“上云”的真正原因:不懂、怕贵、怕不安全

六国化工的磷酸萃取是铜陵市在做的第一个工业大脑试点项目,在六国化工之外,铜陵市政府还想推动更多企业迈出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

2019年2月底,铜陵市政府以2000万元投资额参与了长江工业大数据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工业”)的成立,占股20%。按照长江工业总经理曹阳的说法,长江工业的成立主要是在铜陵市政府要打造全国第一个城市级城市大脑的背景下诞生的。

“长江工业未来的发展主要围绕四步展开:第一是建平台,第二是聚拢生态,第三是成立联盟,第四是以工业的基础设施来服务好城市。”曹阳说。

但规划归规划,从整体情况来看,铜陵市的工业互联网转型升级其实还处于“培育市场”阶段。

就拿长江工业互联网联盟今年开展的“百企上云”活动来看,虽然签了100家,但目前只有3-4家企业真正开始上传数据,10余家企业才说要准备上。其他的诸多企业对核心系统上云还处于观望状态。

在看到其他企业伙伴上云取得显著成果之前,他们不相信“云计算”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巨大价值。他们第一步更愿意尝试的是将各个终端的数据采集上来,先做个可视化看板,但对工业大脑进一步下沉到工厂,提不起更大兴趣。

拿六国化工来说,从2015年开始,六国化工就已经在尝试采用SAP的ERP系统。据知情人士透露,六国化工一开始只使用了SAP的营销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之后的几年,逐步上线了生产、采购、财务、税务等管理系统。有这样的信息化背景,六国化工也是在2018年才开始将工业大脑应用在产线上。

在阿里研究院副院长看来,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信息化也只停留在表面,只有像磷酸萃取率提高这样深入产线的工业互联网转型,才是真正深入到了工业互联网转型升级的核心层。

对云计算的认知不够、价格敏感、对安全性特别关注——这是曹阳总结出的铜陵工业企业对“上云”采取旁观态度的三大原因。他也认为,云计算市场虽然在一线、二线城市已经相对成熟,但对于铜陵这样的三线城市,如果要发展云计算还是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施,不能照搬:

“工业有一定的区域性和行业性限制,也可以说是壁垒,工业互联网要下沉也需要当地有技术服务支撑的配套工作,并不是简单的线上下个单,发回来就能用了。而且也涉及到我们要经过自己在工业现场的实际的验证,才能够真正进行大规模推广。不然的话,这个产品的成熟度,以及将来服务的可靠性、连续性都会存在后续问题。”

即便目前现状不容乐观,但铜陵市政府在工业大脑上持一个较为积极的态度。据钛媒体了解,目前铜陵市政府以买断服务的方式帮助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连续三年每年要有100多家企业上云。在政府的穿针引线下,新成立的长江工业已经在对铜陵市的工业企业一对一“摸排”:“一家一家的去跟企业梳理到底上云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云服务,做一些诊断。通过这些尽调来看看企业是希望生产效率提高还是经济效益提高、还是管理更精细等等。”

大概在三年以后,铜陵的西湖边上会建立一个长江工业大数据产业基地,在这个被铜陵人骄傲地称为“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中部崛起战略”的共振点上,跟随工业互联网转型升级的脚步,铜陵市的工业企业们或许有着更大的发展空间。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