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非遗博览园(成都非遗博览园好玩吗)
成都青羊绿舟文化产业园区位于成都市青羊区行政区域范围,园区由核心区和外围层构成。核心区规划占地面积约1.6万亩,主要由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以下简称“国际非遗博览园”)和创意设计聚集区两大板块构成。目前,非遗博览园和创意设计聚集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硬件条件,入园企业61家,其中文化企业57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8家,2020年整体产值约31亿元,实现税收约1亿元。
外围层为青羊区范围内与核心区互相促进、互为支撑、互动发展的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及区级文创园区,主要有:宽窄巷子、文殊坊、少城视井文创产业园、峨影·1958 国际影视创意孵化园 、明堂创意工作区、宽窄匠造所、蜀江锦院、草堂文博创意产业园、西村文化创意产业园、天府今站文化广场等。
工作推进情况
(一)体制机制建设
2017年,青羊区成立少城国际文创谷管委会,初步建立“分管区领导+管委会+国有公司”的工作推进制度,协同区级相关部门、街道和国有公司,统筹推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招商引资、要素保障、项目建设等工作。
管委会核定员额制工作人员30名,现有班子成员1正4副(含市级机关下派挂职2人),工作人员9人(含借调1名、“一村一大”1名),其中4人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核心区运营单位成都绿舟文化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青羊区国有平台青羊城乡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人民币,现有从业人员35人,拥有较强的文旅投资、产业运营能力。
(二)产业规划编制
立足园区“一区两层,双核共兴”发展模式,把握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少城国际文创谷建设,高标准编制《少城国际文创谷总体规划》,着力构建以影视娱乐、文博艺术为主导,音乐演艺、文博旅游为配套的“2+2”产业体系,发挥全国重要文创支撑中心功能,努力塑造“千年成都文脉彰显地、国际文博创意创新谷”。
西村大院—在竹林广场看坝坝电影
确立核心区打造“承载城市精神和天府文化底蕴的品牌示范区·坚定文化自信和弘扬非遗文化的文旅融合区·大都市微旅游目的地和微度假综合聚集区”的整体定位,重点发展都市微旅游、沉浸式体验、夜游经济、非遗文创等主导业态。
(三)核心区建设
非遗博览园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非遗主题博览园、国际非遗节永久举办地,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四川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称号。
在重大项目招引方面,主要围绕文娱、创意、商贸产业,充分利用园区载体空间,积极开展产业导入工作,进行产业孵化。
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运营公司中信科入驻创业园区,光武技术(成都)有限公司、光谷云计算(成都)有限公司完成新公司注册,同元软控(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已签订企业入驻合同,于2021年5月正式开园。
蒂普斯国际酒店项目引入顶级酒店品牌管理公司美诺集团,已完成建设及装修,正在进行筹开工作。
同时,成功引入中国吉祥物产业发展基地、时尚新娘西部婚尚中心等项目,与摩登天空、澳门商报传媒集团、华夏基金等企业建立了项目合作的初步意向。
在产业配套方面,通过市场化选聘方式引入上海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并组建专业人才团队,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应规章制度以达到有效组织开展园区的安全、建设、招商等日常管理工作。
在盘活世纪舞、五洲情、西城事等建成组团资源的基础上,制定二期项目开发计划,园区酒店、商业、餐饮、绿道、停车及其他各类服务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创新成立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商会,吸纳会员单位40家,为产业园跨界融合奠定基础;建立“国际非遗博览园版权服务工作站”;建立“成都国际非遗教育创新基地”资源库,形成非遗传承人资源139人、非遗类学校资源64所及非遗课程35项。
在活动运营方面,以打造全市会展产业副中心和户外音乐演绎核心聚集地为核心目标,围绕产业资源整合、园区氛围营造、对外形象发声、活动盈利创收为活动运营方向,结合园区场地空间现状及特色,采用第三方活动引入、联办合办、自主品牌活动培育等方式,广泛开展展会展览、体育赛事、音乐节会三大主题业态活动。
引入“日本吉祥物管理委员会”,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吉祥物大会(CIMC)”发布会,吸引熊本熊、阿狸等国内外10余个知名吉祥物参会。
2018年以来,园区共孵化落地超级草莓音乐节、ICH国际英雄联盟锦标赛、“非遗潮集”、国际吉祥物大会、FUNNY ICH 嘉年华等各类文化、体育、展览活动近150场,直接引流人数超100万人次,线上曝光超10亿次,拉动区域消费上亿元。
在IP开发方面,不断探索非遗赋能产业,通过深度挖掘文化内涵,打造项目IP,实现非遗的转化应用。与成都地铁、云南白药、吴少华美学生活合作,以“非遗+”的生活模式,打造“非遗遇上地铁文化”“焕新国潮国潮戏剧节·四川巡游”“寻找最中国的你”等系列活动,走进社区、商业、公众。同时联动市非保中心(市艺研院)开展“非遗演艺活动”,通过进高校、进社区、进小学,为非遗优秀演绎做好传播和解读。完成“成渝经济公共文化超市”活动举办,为园区各产品服务宣传,提升园区知名度。
(四)统筹推进情况
近年来,少城文创管委会围绕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和各级政府产业发展总体部署,一手抓空间优化和要素集聚,一手抓招大引强和产业培育,努力推动区域动能转换、经济提质增效。
一是强化外围层支撑作用。统筹推进外围层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及区级文创园区的协调发展,围绕“多点支撑”发展思路,创新制定《青羊区文化创意产业园认定管理办法》,发挥管委会的纽带作用,逐步引导外围层各文创产业集聚区域逐步转变为规范化、专业化的文创园区,截至目前,已成功创建10个区级文创园区,挖潜文创载体35万余平方米,集聚文创及相关配套企业近700家。
此外,宽窄巷子入选全国首批示范步行街,宽窄匠造所正式亮相;文殊坊确立以“汉学、蜀风、服美、文殊”为产业核心的“时尚的坊市”。
NUART街区音乐节
各类重大文旅节会活动在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逐步恢复举办,“NUART艺术节”“汉服四雅集蜀风秋日季”“2020首届“少城之声”独立原生音乐大会”等品牌节会呈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新消费场景,有力推动文旅产业加快复苏发展。
二是对照“两图一表”招大引强。组建绿舟文化产业园招商专班,细分文博艺术、影视娱乐、音乐演艺等3个赛道,深入开展产业研究,根据产业发展形势动态修订“两图一表”,协同相关街道,用好招商大使、青羊区文创商会等资源,推动以商招商,通过线上线下推介会、电话、网络、上门走访等形式,紧盯目标企业开展项目招引攻坚。统筹重大项目落位布局,2020年引进产业化重大项目4个,新签约高能级产业化项目23个。
三是优化企服机制。打造“青羊文创9+1企业服务会”品牌,由管委会牵头,与相关部门、金融机构、高校、专家顾问等共同组成服务队伍,精准、优质、高效为入园企业把脉问诊,解决实际困难。全年召开8期会议,参与重点企业110余家,疫情期间排查入园企业2526家、人员34769人,协助30余家企业解决防疫物资问题,推动企业有序实现复工复产。
非遗博览园
四是提升产业要素保障。通过举办线上、线下产融对接,为园区引入成都银行、成都中小保、省文化艺术发展基金会数字文创专项基金等10家金融机构,宣传推介“文创通”等文创金融产品,对接企业融资需求60余条;举办人才政策宣讲会,组织重点企业赴北京、西安等地开展招才引智专项活动,与电子科技大学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心等建立战略合作;在区文体旅局等部门大力支持配合下,加快兑现产业政策,2020年为21家企业提供产业扶持资金共计1471.5万元,按照区级文创园区相关规定,兑付园区创建、运营奖励资金突破300万元。
五是不断拓展文创载体。积极参与核心区和外围层的产业载体新建和改造项目,核心区蒂普斯酒店(一期)、世纪舞601综合体等项目于2020年底顺利竣工投产,外围层宽窄匠造所实现运营,祠堂街改造、文殊坊文创社区及妙圆剧场等项目顺利推进,宽窄二期(下同仁路地块)、上汪家拐等项目加快拆迁,实施峨影二期博物馆项目前期有关工作,推进文殊坊二期项目用地调规。全年新增文创空间20余个,涵盖NU HOME设计公寓、亚朵酒店等特色旅游配套、橱窗剧场、随喜手作等创新体验消费场景。东胜街、斌升街、芳邻路等老旧街区完成风貌整治,街区业态调整稳步推进,文创氛围初步呈现。
工作推进情况
(一)重点推进核心区建设
继续围绕产业资源整合、园区氛围营造、对外形象发声、活动盈利创收等目标,在积极引入第三方品牌活动落地的基础上,探索活动盈利方式及渠道,重点规划落位园区自办、联办以及常态品牌活动,减少疫情对园区运营发展的消极影响。
结合园区发展计划,园区运营系统分为四大板块:园区招商项目、园区合作项目、园区自营项目、园区活动项目,全面发展婚庆产业、文化商业、公园经济、非遗研学、酒店运营等领域,各板块互补互动,形成有效循环,形成园区“自生长型”发展平台。
园区完成孵化期后,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按规划有序启动二、三期建设,满足园区在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需求。通过系统搭建、完善设施、建立服务平台等,让园区成为成都乃至全国的标杆示范园区,成为成都市的品牌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持续发挥管委会机构协调推进作用
一是要坚定深耕细分领域的定力。进一步摸清园区主导产业链条和产业环节底数,找准比较优势,更加精确地绘制“两图一表”,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做强产业链。
聚焦非遗、音乐演艺、婚尚、文创教育、休闲消费等细分领域,着力聚集细分产业链头部环节、高能级企业,不断增强园区的要素配套吸附力和产业发展带动力。
西村文化创意产业园
以产品营销的思路抓招商引资,建立“绿舟文旅招商大数据库”,打造一支对家底资源如数家珍,对客商关注需求了如指掌,服务热情周到,谈判专业高效的招商团队。
二是要增强先进要素聚集的合力。主动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产业人群的需求,集中优势资源于重点领域,促进高品质的生产和生活要素聚集。
密切关注行业发展需要和企业发展诉求,对绿舟产业园重点发展的文博非遗、音乐及影视等产业专项政策提出合理建议,针对核心区积极探索“行业+区域”政策创新模式,形成专业、精准、差异化的政策保障体系拓宽产业发展融资渠道,加强与文化金融机构的合作,探索建立运营机构投融资机制,撬动大量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主导产业项目投资,共同营造良好的产融环境。
三是要激发创新赋能发展的动力。重点以存量有机更新为抓手,坚持“留改建”思路,激发文创园区、文创街巷的产业支撑作用,筑牢园区创新发展的微观基础。
设计师交流会
积极参与重大产业项目前期产业策划,培育优质文创载体,提升园区专业化运营能力,进一步构建“功能区管委会+专业运营公司”管理体系,按照企业发展阶段分类制定精准支持计划,培育壮大多元市场主体;联动外围层、商协会、产业联盟等,促进园区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和全产业链资源融合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