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的历史人物(望梅止渴历史典故的人物名字)2021-08-05 14:55·温州少聪
在《三国演义》的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中有这样一段情节,书中写道,曹操对刘备日:"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日:'前边有梅林。'军士皆生唾,由是不渴。……"
这个"望梅止渴"的成语故事说得是:三国时期,曹操率部攻打张绣,酷暑中骄阳似火,加上缺水,一路上人饥马乏,行进的队伍越来越慢,担心殆误军机的曹操,为了急于走出这片无水之地,不禁情急计生,一夹马肚子,来到队伍前面,举鞭一指,喊道:"将士们,加把劲,绕过这山头,那边有大片大片的梅林,那树上长的梅子又酸又甜,够咱们解渴的!"将士们听到,个个口水顿时纷涌而出,不觉得渴了,精神大为振作,终于走出这片无水之地。
流口水的秘密
人为什么一听到又酸又甜的梅子会流口水?对古代的人们来说,当然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个中的奥秘当上升到了今天的科学层面上,就不能不从前苏联著名的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大脑高级神经活动领域提出的那个条件反射学说说起。
巴甫洛夫肖像
人的口腔中,有着三对大腺体: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它们都能分泌唾液,这些唾液腺每天可分泌出一千多毫升的唾液用于参与消化食物。但是,唾液腺却要受到神经系统的支配,每当进食、说话和外界等条件刺激时,唾液的分泌数量就会大大地增加,"垂涎三尺"的个中奥秘究竟在哪里呢?
巴甫洛夫在动物生理学的研究过程中,以狗作为实验对象时发现:狗在无人为干扰条件下喂养肉食,会随着食物的喂养而分泌唾液,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性反应,这种无条件刺激下唾液的分泌过程,被他称作无条件反射。
反过来,当我们给狗喂食时,假如先摇动铃,再使狗得到肉食,会出现一种怎样的结果呢?
巴甫洛夫正是先让狗感受到铃声刺激,再给它肉食。见到肉食,它自然分泌出唾液。但是,这两个在时间和空间上紧挨着的刺激信号同时出现,就会在狗的脑海里,留下一个最初的印记。当这样的步骤反复了多次,狗也就完成了一个学习的过程,狗只要听到铃声响起,意味着食物来了,口中也就自然而然地开始分泌唾液,随着这种有条件刺激形成反应的不断深化,最终成为了一种条件反射。被他称作条件反射。
具体来讲,莫不过于马戏团那些动物明星的令人惊讶表演,那些动物经过训养人员用适当的食物和方法,通过上述条件反射训练后,得到的出神入化表演就是最好的例子。还有那些动物园中等待喂食的动物,只要远远听见饲养员熟悉的脚步声,就会早早来到笼子门口迎候饲养员,也是同一个道理。
当然,狗和其它动物生成的条件反射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条件刺激一旦得不到无条件刺激的支持,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受到抑制。所以,受过条件反射训练的狗,当只听到铃声响起,见不到随后的肉食诱惑,它的唾液分泌量必然会日渐枯竭,直至完全消退。马戏团动物演员在表演期间,时不时会在不经意中得到训养员的随手物质奖赏,就该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吧。
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简介
巴甫洛夫把生命中存在的意识和行为,看作是一种"反射"现象,以狗为例,它生来就具有的、起到保存自己生命有着根本意义的反射,是一种无条件反射。而后天学到的反射,被称为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外边世界让狗通过学习,联系形成的一种机制。
巴甫洛夫同样认为:人的心理和精神,一切智力行为和随意运动,都是对外来信号的一种反应,都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所以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讲的联想。
这里,不能不提到的是,人作为高级动物,和其它动物的条件反射究竟有着怎样的区别呢?巴甫洛夫为了区别人类意识和动物意识的本质差异,继而延伸出一个两种信号系统的理论。他认为,生命体存在着两类不同的条件反射,一类是以实物即"第一信号"为条件刺激物的条件反射,称作第一信号系统,另一类是以语言即"第二信号"为条件刺激物的条件反射,称作第二信号系统。
第一信号系统,是人类和各种动物共有的,而第二信号系统则是大脑皮层进化到人类阶段的特有产物,只有人类的大脑才能够得以实现的条件反射。人的语言作为与第一信号有着紧密联系,具有更抽象、更概括反映具体事物的一种符号,它使人类对现实的反映形成一种自觉的特征,使人类具有思维、意志,使人类的感知、注意、记忆等心理活动具备了新的品质。
条件反射作为普遍意义上的大脑活动方式,是动物和人类对环境刺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巴甫洛夫认为:人的学习过程,同样也是一种条件反射建立起的过程,记忆就是条件反射的一种巩固。
人通过自己的高级神经活动,因此建立起一个有别于第一信号系统的第二信号系统。也就是说,人的言辞中那"梅子"二字,会对人的条件反射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原先存在于第一信号系统中又酸又甜的味觉,一旦转化成人的言辞,就会形成一个第二信号,导致了口中唾液的分泌,这就是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与其它动物的根本区别。巴甫洛夫正是利用条件反射的方法,对人和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作出许多推测,从而发现了人和动物各自学习的最基本机制。
由此可知,"梅子"在人的脑海里,所烙下的那种固有的酸味印象,使人这一有灵性的高等动物,凭借着自己的第二信号系统行动时,当然有别于巴甫洛夫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