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第七交响曲(贝多芬九大交响曲)

80酷酷网    80kuku.com

贝多芬第七交响曲(贝多芬九大交响曲)

2020年是贝多芬诞辰250周年,在这个人类再次共同与命运抗争的时刻,纪念这位敢于“扼住命运咽喉”的伟大音乐家,显得尤为意义深刻。贝多芬在世的57年为人类留下了无数音乐财富,其中,他的九部交响曲更是古典音乐史上的巅峰之作。那贝多芬的九大交响曲你都了解吗?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你真的了解吗?|新京报x国家大剧院

扫描相应位置二维码可在线观看演出。设计/新京报倪萍

新京报X国家大剧院第八期线上演出主题展映,我们挑选了贝多芬的第一、第二、第五和第八号交响曲的演出,它们由艾森巴赫、提勒曼等名家指挥,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等名团演奏,我们也为你整理了贝多芬九大交响曲的“前世今生”,在这些演出的旋律里再次重温这九大经典。

迟到的《第一交响曲》

有研究认为,早在贝多芬不到二十岁时,他在故乡波恩就曾尝试创作交响曲,但贝多芬《第一交响曲》最终首演于1800年,这也是贝多芬来到维也纳的第八个年头,此时他已快要步入“而立之年”。《第一交响曲》明显有着海顿、莫扎特等先贤留下的影子,但贝多芬用奏鸣曲式创作的终曲里,诙谐活泼的旋律还是对传统有所突破。

遗嘱与《第二交响曲》

时年32岁的贝多芬受到了来自社会和音乐界的一些偏见,身心俱疲,近乎崩溃,他给自己的兄弟写下了遗嘱,内心绝望,但他也写道:“只是艺术留住了我。” 同年,也就是在立下《海利根施塔特遗嘱》的那间屋子里,贝多芬继续创作他的《第二交响曲》,并在第二年首演。这部作品是贝多芬走出死亡阴影,对生活重拾信心的赞歌,音乐中充满了坚强和信念。

改名的《第三交响曲》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你真的了解吗?|新京报x国家大剧院

贝多芬修改后的《第三交响曲》首页。

1804年,贝多芬应法国驻维也纳大使的委约,将自己的《第三交响曲》题献给拿破仑,在这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中,出于对拿破仑恢复帝制的愤怒,贝多芬将这部交响曲改名为“英雄”,并题注“为纪念一位伟人而作”。《第三交响曲》不仅在篇幅上超越了贝多芬前两部交响曲,其音乐的戏剧性和先锋性在当时都是重大突破,贝多芬身后的伟大音乐家们,比如勃拉姆斯、马勒、柏辽兹、理查·施特劳斯的很多作品中,都有着《第三交响曲》难以磨灭的印迹,这部交响曲的完成也被认为是贝多芬进入创作成熟期的重要标志。

《第四交响曲》的温柔

在完成《第三交响曲“英雄”》后不久,贝多芬便随即开始创作被称为“命运”的《第五交响曲》。但他意外停笔,转而投向性格完全不同的《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创作中。《第四交响曲》采用“最和谐的音调”降B大调,整首曲目轻快、明朗又富有诗意的细节。《第四交响曲》和随后创作的《第八交响曲》,都是属于描绘欢乐的体验、满足的生活、幸福和爱情的音乐体现。据说,这时正是贝多芬眷恋着他的情人——特莱莎的日子。

最脍炙人口的“贝五”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你真的了解吗?|新京报x国家大剧院

第五交响曲首演地:十九世纪初的维也纳剧院。

同一时期创作的第四、第五交响曲鲜明的表达了贝多芬感情的两个极端,《第五交响曲“命运”》是作曲家“我要同命运搏斗,它绝不会征服我”的决心在音乐上的充分体现,也被后人称之为“斗争和胜利的交响曲”。“贝五”至今仍是最脍炙人口、所有交响曲中知名度最高的杰作,规模宏大的凯旋末乐章中,欢腾、光明、胜利一往无前,整部交响曲所塑造的英雄形象焕发出耀眼的光辉。为进一步表现令人振奋的效果,贝多芬也在惯用的乐器之外,特别添加了三个长号、一支短笛和一支低音大管,这些乐器的使用在交响音乐史上实属首次。

有想象空间的《第六交响曲》

1808年,在贝多芬完成《第五交响曲“命运”》之后,紧接着完成了这部能让人置身乡村美景惬意中的《第六交响曲“田园”》。贝多芬少年时,曾听过作曲家克内希特的交响曲《大自然的音乐肖像》。在这部作品中,克内希特非常具象地描绘自然界的声响。而贝多芬,并没有像一个传声筒那样复刻自然。他虽为乐章起了“溪畔景象”“暴风雨”等标题,但在音乐中却把对溪水、鸟鸣、暴风雨的“描绘”成分降到最低。贝多芬强调:“我们应该留给听众相当的想象空间,绘画式效果在器乐中过度被强调时,将丧失其本意。”

《第七交响曲》是配乐宠儿

与《田园》不同,贝多芬第七交响曲没有任何标题。但是听众和评论家们很喜欢猜测一部无标题的纯音乐作品到底表达了什么“含义”?甚至在贝多芬时代,有一些喜欢听音乐编故事的人,为“贝七”编了许多故事。“贝七”是配乐宠儿,“现代舞之母”邓肯以之为配乐,表达自由奔放的舞蹈新观念;爵士音乐家约翰·柯比在他活力十足的《贝多芬的即兴重复》中用了“贝七”第二乐章的主题;近十几年,“贝七”成了影视音乐的宠儿,出现在《交响情人梦》《国王的演讲》《这个男人来自地球》《X战警:天启》等影视作品中。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你真的了解吗?|新京报x国家大剧院

电影《国王的演讲》中用到了《第七交响曲》。

放松的《第八交响曲》

与宏大篇幅的“第七”相比,《第八交响曲》显得像一首小品,活泼率真,又不失幽默。1812年,贝多芬在特普利采结识了歌德。歌德抱怨说他实在躲不开包围着他的恭维,所有人都来致敬,因为他们两人实在太有名了。而贝多芬回道:“您无需介意,这些恭维话也许都是献给我的。”这样的言语风格实在是“很贝多芬”,他那时对于自己的成就充满自信,正是带着这样的自信心,他在同年创作了《第八交响曲》。所以“贝八”中能听到乐观率真的情绪,有着深邃的幽默感和极其浓缩的曲式,有点像是为之后的创作做某种放松。

“贝九”的大名《欢乐颂》

贝多芬多年前便产生过为席勒的《欢乐颂》配乐的想法,直到创作“第九”时才决定在末乐章中将其作为歌词,于是家喻户晓的“欢乐颂”诞生了。如今,不论在任何地方演出“贝九”都算是当地音乐生活中的盛事,能不能完整地演出“贝九”也是检验一个民族音乐水准的试金石。由于贝多芬创作这部作品时耳聋已经非常严重,因此他在配器上难以把握尺度,写下了许多十分困难的器乐、声乐片段,后世的一些指挥家往往对总谱做出一些调整,如瓦格纳在指挥这部作品时加入了一些总谱上没有的渐强渐弱记号,符合艺术规律且效果上佳,此后成为了许多指挥和乐队演出时的“传统”。

贝多芬九大交响曲,你真的了解吗?|新京报x国家大剧院

瓦格纳指挥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他极度推崇贝多芬。

《D小调第九交响曲》又称“合唱交响曲”,是贝多芬最后一部完整的交响曲,完成于1824年,堪称其创作生涯的巅峰。它不仅是在交响曲中加入合唱的首次尝试,其宏观的构思和开浪漫主义先河的表现手法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展现了一个转向内心探索的贝多芬,一个哲学家,一个失去听觉、坠入深渊的悲剧英雄。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