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端砚(国宝级端砚的“百年奇缘”)
砚台,是“文房四宝”之一,源于自然,用于雅阁,自古便有“以文为业砚为田”的说法。
千年以来,砚台的种类繁多,洮河砚、端砚、歙砚、红丝砚都非常有名,其中端砚又以石质优良、细腻滋润等特点备受文人墨客的喜爱。
在广东省博物馆里,有三方国宝级端砚,这三方砚台的石材出自同一个砚石坑洞,在清朝光绪年间也有着同一个主人何天闲。何天闲将这三方砚台分别传给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一个侄子,自此这三方砚台便随着新的主人各奔东西,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三方砚台的“大哥”千金猴王砚,在1951年的秋天,出现在了一家文物商店里,如果不是因为文物商店老板“看走眼”,如果不是因为一位考古领域的行家恰好也在商店里“捡漏”,那这方砚台至今可能还不知所踪。
1960年,“二哥”嵒华四象砚也来到了广东省博物馆。
但是,“三弟”九晕太极砚却如同石沉大海一样,一点消息都没有。直到2018年,才传出第三方砚台的消息。它是怎么来到广东省博物馆的,它的新主人和这方砚台又有什么故事?
除了传世的端砚,在广州市的南越王宫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方宋代的端砚残片,虽然这方砚台只残存了砚额和砚首部分,但却意义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