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语文的故事(我和语文的三个小故事)
人人都能用语文,我是看到了一本书叫《人人都能用英语》,里面详细介绍了英语的听说读写的一些很细节的技巧,加上生活感悟,我就觉得真挺好。其实我也可以仿着写一本《人人都能用语文》。
作为一个学生时期语文成绩比较好的人,豪气油然而生,感觉自己有这个权利和义务去整理和发扬这个长处。
语文作为爱好,其实也是有很多小故事的。
1
我最近一次感触,就在不久前,去看望朋友家的小孩,一个三岁的小朋友有一柜子的书,画册绘本什么的,他很有兴致地给我讲,我发现——欸?还真挺好看的。很有小时候在爷爷家面对一柜子的明清小说的兴奋感。小朋友现在学的知识见解,密度挺高的,书籍的质量、美感和我小时候的比提升了太多了,要不是在别人家拜访,我估计我就一本本看下去了。
是书就爱看,这可能就是我天性,而且在不断地学生生涯中强化又强化。一个东西有甜头,那就会想一直尝。这么想下去,发现有些问题也迎刃而解。
作为成年人,最缺乏的还是激情,因为生活中的事情很多司空见惯了,提不起兴趣了,难以再生成新的爱好、挚爱、甚至是成就。
回忆回忆对看书的热忱,对我做其他的事也是非常好的。不说了,快去搬砖吧。
2
这篇还没说完,再说几个故事。
我上高中左右的时候,是我对语文最有热忱的一段时间。很多的正反馈。
老师那时候布置作业,是写读书笔记,找专门一个本子,每天都要写一些摘抄、感悟之类的,配合学的古文、现代文,做一些专题的记录。老师说可以把本子美化一下,自己画个花边,做个排版什么的。
我那时候见过一幅画,是月光下的芦苇荡,觉得好空灵好有意境,就把它画到了本子的封面,还给它取名“笃行集”,煞有介事地像出版自己的图书杂志一样,一期一期地策划内容,往上誊写好内容,画得漂漂亮亮的。
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很欢乐,很有成就感。当时是没想着同步到网络平台上,要不也是个自媒体呢。
前后写了好几大本,最厚的一本毕业的时候老师还说作为礼物送给他吧,那我还是很骄傲的。
我自己还复印了一本黑白的留底,感觉真应该随时放在手边,难过了辛苦了摸一摸,感受一下自己还有这么豪情壮志的岁月。
3
当然这么多精力花在语文上,也是有后果的。我对其他的学科就比较没感觉,不兴奋,学吧也能学,但像应对高考这么需要激情与心气的时候,我这么偏爱的行为让我后续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就是那种不喜欢干还要硬逼着自己干的感觉。当时还是幼稚一点,不懂得能力是可以迁移的。不知道语文学通了,其他的学科也可以学通。不懂得自己需要在麻木乏累的时候,有股劲能够突破不舒服,走到提高的轨道上。
我其他的科目就做过抄作业,慢工磨蹭,错题本盯半天不走脑子(结果潜意识记住的往往是错误的),这样的没效率的事情。
如果是为了语文好,其他的学科用最短的时间拿到一个还可以的收益就够了,但我贪心、没有方法、也懒惰的劲都发散出来了。说句实话,也是语文学的还不够通透。
语文是干什么的?是教思考的。就包括:排优先级、从别人的经验教学中抓取自己能用的、体会美和表达的精妙之处等等。
现在自己不是童年了,没有机会为了单一的考试的机制去做事情,更得把语文拾起来,学得用得更好才行。躺在成绩上睡大觉。。。算了,现在根本不看成绩。。。
还是好好遇到什么书、什么人、什么事,都用语文去好好理解吧。
——《人人都能用语文》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