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谭拓寺(潭柘寺的几个不一样)
初夏的一天,我们游览了位于北京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寺。寺院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形环护,宛如在九条巨龙的拥立之下。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因此这里气候温暖、湿润,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势而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期间,环境极为优美。
我到过许多的寺庙,感觉各个寺庙格局都大体相同。但在拜过潭柘寺后,发现这里有几个不一样。
官民对寺庙名称的叫法不一样。据说,潭柘寺建寺以来,历代的许多皇帝都来过潭柘寺,对寺院都有敕封。寺院的名称,曾叫过“嘉福寺”、“大万寿寺”,清康熙皇帝御赐寺名为“岫云寺”。如今,山门悬挂的匾额上题着“敕建岫云禅寺”。而“潭柘寺”则是老百姓起的一个俗名,因为山后边有一口龙潭,山下还有一种树木叫做柘树,于是取名“潭柘寺”。现在大门旁边的牌子上也有“潭柘寺”三个大字。
皇帝对“帝王树”的说法不一样。大雄宝殿后东侧有一棵1400年的雄性银杏树(帝王树),此树高达40余米,直径4米有余,须六七个人合抱。相传在清代,每有一代新皇帝继位登基,就从帝王树的根部长出一枝新干来,以后逐渐与老干合为一体。乾隆帝来寺游玩时,御封这棵银杏树为“帝王树”。20世纪60年度初期,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原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来此游览,他手指着帝王树上东北侧一根未与主干相合的细干,戏谑地说:“这根小树就是我,因为我不成材,所以它才长成歪脖树。”
“曲水流觞”南看北看不一样。在行宫院内有一座猗玕亭俗称流杯亭,是当年清代乾隆皇帝为得“曲水流觞”之趣而建。这种建筑仅在中南海、故宫乾隆花园等少数几座皇家御园以及恭王府才可以见到,潭柘寺的流杯亭可算是在民间稀有的一座了。流杯亭的地面用巨大的汉白玉铺砌而成,上面刻有蜿蜒曲折的水槽,泉水从亭东北角的石雕龙口中吐出,顺石槽水道流入亭内,前后回旋,左盘右转,缓缓流过,巧妙地构成了一幅南龙北虎的图案。乾隆皇帝和大臣们相对而坐,乾隆皇帝看大臣们是虎首图案,大臣们看乾隆皇帝是龙头图案。
竹干竹节颜色不一样。潭柘寺素有“珍奇植物宝库”之称,寺内的“金镶玉”和“玉镶金”两种竹子尤为奇特。“金镶玉”竹干为金黄色, 上有一道翠绿的细条状纵沟,每节之间交错而生。而“玉镶金”正好相反,翠绿的竹干上有金黄色的细条状纵沟,也是每节之间交错而生。据史料记载,这两种奇竹由清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七年赐给潭柘寺,如今已经繁衍成林。
石鱼非石声音不一样。在观音殿西侧有个龙王殿,又称石鱼殿,在殿前檐下的左侧,挂有一条石鱼,长5尺,黑绿色,远看似铜,近看是石,这是一块含铜的石料雕而成的,其声如金石,若敲击其不同的部位,可以发出不同的声响,十分悦耳,犹如乐器。有人说这是在清代落入潭柘寺的一块含铜量很高的大块陨石,是潭柘寺两件镇寺之宝中的一宝。传说石鱼身上的13个部位代表了当时中国的13个省,哪个省有旱情,敲击该省所在的部位就可以降雨。人的身上什么地方有了伤病,只要用手摸一下鱼身上的相应的部位,伤病就可以痊愈。只要是善男信女的心地虔诚,就会百灵百验,因而信奉者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