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浩笔法记(黄宾虹说:笔法)
一、中国古代画论中的笔墨
所谓的中国画论,是根据一定的立场和观对中国画的创作、批评、思潮等加以总结与升华,概括出一定的规律性,从而形成一定的有内在联系的原理原则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总结了许多辨别美丑的标准和方法。如:孔子的“绘事后素",庄子学派的“解衣襲礴",《战国策》中的“画蛇添足",韩非子的“鬼魅易画,犬马难作",都从侧面反映了对绘画的认识。汉代的王充则在《淮南子》中提出“君形"说,则更加强调了对绘画写实功能和社会功能的作用。中国古代的画家们,在许多美学思想的影响下,通过长期的创作实践,总结出许多审美经验和绘画技法。像宗炳的《画山水序》、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谢赫的《古画品录》中的“六法"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等,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以来,画论不断地出现和完善。
笔墨的问题,历来是论述很多的问题,而关于笔墨的争议也一直是滔滔不绝,不是很简单就可以解释。当然,笔墨同时也是中国美术理论中最具有民族风格的一对范畴。笔墨不仅仅涉及美术创作活动所使用的材料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的形式美感。关于笔墨在历代画论中都是有叙述和讨论的,这样便反映出了深刻的审美内涵。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功夫,也是中国画中用笔用墨的基本方法。历代的画家、评论家都给予了笔墨很大的重视:董其昌说:“画岂有无笔墨者";“笔墨是什么?就是完成表现画面的东西"(刘海粟语); “笔墨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可染语)。可见笔墨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
“笔"是随着专门画论的出现而出现的,晋时顾恺之首先在画论中论述了用笔的意义,顾恺之在《摹拓妙法》中这样论述到:“若轻物宜利其笔,重以陈其迹,各以全其想。譬如画山,迹利则想动,伤其所以嶷。用笔或好婉,则于折棱不隽;或多曲曲,则于婉者增折。不兼之累,难以言悉,轮扁而已矣。"到了齐梁时期,谢赫的“六法论"总结了中国画创作的一系列的基本要求,而“骨法用笔"这一理论是仅次于 “气韵生动"的绘画第二法。中国画论对“墨" 的探讨则显得稍微晚一到了隋唐五代时出现了较为充分的论述。“或难合于破墨,休向异于丹青。"(南朝梁·萧绎《山水松石格》);“运墨有时而用淡墨,有时而用浓墨,有时而用焦墨,有时而用宿墨,有时而用退墨,有时而用厨中埃墨,有时而取青黛杂墨水而用之(北宋·郭熙、郭思《林泉高致》)。"由此可见,笔墨在中国画论中具有着重要的地位。
实际上“笔墨"所体现出来的意义是相当丰富的。五代荆浩说:“笔者,虽依法则,运转变通,不质不形,如飞如动。墨者,高低晕淡,品物浅深,文质自然,似非因笔"。北宋郭熙说:“笔迹不混成谓之疏,疏则无真意;墨色不滋润谓之枯,枯则无生意"。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笔墨运用不仅仅是工具、材料、技法的问题,更是直接关系到艺术品内在精神的表现。
二、山水画中笔的运用
中国山水画中的笔墨问题经过了历代山水画家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已经奠定了笔墨在山水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五代山水画大师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六要"观点,更是对山水画所做出的总结。
山水画中的“笔",通常指勾、勒、皴、擦、点等笔法和下笔的轻重、疾徐、偏正、曲折等变化;“墨"通常指烘、染、破、积、泼等墨法和干、湿、浓、淡等的变化。以用“笔"而论,唐代张彦远就说过:“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需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北宋郭若虚说:“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于用笔,用笔之难,断可识矣"。在中国绘画中“骨气"、“气韵"、“神采" 都是很高的绘画境界,然则用笔与其密切相关。“墨"的论述,同样的具有美学价值。清代方薰说:“墨法,浓淡、精神、变化,飞动而己",可见在墨法上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运墨在中国画中的重要性。
笔墨是作画的方法手段,不是最终的目的。它是为表现内容而服务的,但是缺少了笔墨却不可能完成心中的情景。北宋·苏轼说: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明·董其昌说:“古人论画有云:“下笔便有凹凸之形。"这些都表现了笔墨对客观景物的作用和要求。
笔与墨的关系,强调笔处于主导地位,而墨随着笔的使用而出。清·笪重光说:“墨以笔为筋骨,笔以墨为精英。" “笔中用墨巧者,墨中用笔者能。"沈宗骞说:“笔为墨帅,墨为笔充。" 现代黄宾虹说:“论用笔法。笔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从笔出。"可见在画面上,没有纯粹的有笔无墨之笔,也没有纯粹的有墨无笔之墨。两者之间并没有重要与不重要之分,只有以墨为主,或以笔为主之分罢了。勾勒轮廓用笔,渲染明暗用墨。刚硬挺拔、缭绕婉转、柔和秀逸、曲折顿挫,笔给予力的作用。水墨淋漓、浓淡干湿、烘染托晕。烟云飘渺,表现了墨的柔和之美。墨与笔是不可分割的一个范畴和整体,缺一不可。#文化#
干笔淡墨在山水画中呈现的是那种干净亮丽的效果,浓墨作为点亮明暗的切合点更是不可或缺。“山水画以笔墨意境为最美"。中国的山水画离不开笔墨。他们之间即是相互独立,又是和谐统一、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写到“夫阴阳陶蒸,万象错布,玄化亡言,神功独运,草木敷荣,不待丹炉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百。山不待空青而翠,风不待五色而翠,是故运墨尔五色具,谓之得意,意在五色,则物象乖矣"。可见是否能够成功地运用墨色,直接关系到作品的成败优劣。而墨好坏皆由于用笔,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之一就是“骨法用笔",它是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紧密相连的,是中国绘画中的精髓。
墨的干、湿、浓、淡不仅可以使画面变丰富。而且可以表现山水画的意境,宿墨的运用可以使画面出现大胆洒脱的效果。泼墨、泼墨又可以一气呵成,使创作作品自由随意。笔的用法“以书入画",把书法上的转、提、顿等运用到画面上,运用各种皴法,可以表现出不同地域的山水画。斧劈皴的大气磅礴,表现北方山水的雄伟高大,同时表现出山川的气象万千的变化。雨点皴的使用则可以表现江南山水的秀丽可人。可见“笔墨"在表现山水画方面是一对不可或缺的范畴。
三、总结
中国画论中笔墨的认识和山水画中笔墨的体会,让笔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笔墨对中国画的重要性,“山水画以笔墨意境为最美"。中国的山水画离不开笔墨。他们之间即是相互独立,又是和谐统一、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是否能够成功运用笔墨,关系到作品的优劣成败。我们应该在前人笔墨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精神追求、修养和当时力求发展的形式,自由发展变化,创造出一种属于自己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求得进步,取得成功。作者:田可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