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孺子年九岁 尝月下戏(尝月下戏中的月是什么意思)

80酷酷网    80kuku.com

徐孺子年九岁 尝月下戏(尝月下戏中的月是什么意思)

《世说新语》是南朝刘宋政权宋武帝刘裕之侄、长沙景王刘道怜(刘道邻)次子刘义庆组织一班文人,集体创作的一本笔记体小说,主要记载东汉末、三国、两晋士族阶层的遗闻轶事。

《世说新语》原文 译文(二)

言语 第二 (上)

【原文】

1.边文礼①见袁奉高②,失次序③。奉高曰:“昔尧聘许由④,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以贱民颠倒衣裳耳!”

【注释】

①边文礼:边让(?—193),字文礼,东汉末年名士,兖州陈留郡浚仪县人。博学善辩,以文章名噪一时,后任九江太守,被魏武帝曹操所杀。

②袁奉高:袁阆。《德行》第三篇提到过。

③失次序:失顺序,不合礼节。即举止失常。

④尧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许由是传说中的隐士。尧想让位给许由,许由不肯接受。尧又想请他出任九州长,他认为这污了他的耳朵,就跑去洗耳。

【翻译】

边让谒见袁阆的时候,举止有些失常。袁阆说:“古时候尧请许由出来做官,许由脸上没有愧色。先生为什么衣裳都弄得颠倒了呢?”边让回答:“明府刚到任,像尧帝那样的大德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所以我才颠倒了衣裳啊!”

【点评】

边让这个人,有才气但自视甚高,本文就是佯装失常来嘲讽袁阆不怎么样,性格决定命运,边让后来就是因为轻蔑曹操而被诛杀……

【原文】

2.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翻译】

徐稚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肯定会更加明亮吧?”徐稚说:“我不认为如此。比方说人的眼睛里有瞳孔,如果没有瞳孔,眼睛就不亮了。”

【点评】

虽然细想没什么意义,不过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

【原文】

3.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②。时李元礼③有盛名,为司隶校尉④;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⑤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⑥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⑦与君先人伯阳⑧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⑨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⑩。

【注释】

①孔文举:孔融(153—208),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第十九世孙,“建安七子”之一。是汉末名士、文学家,历任北海相、少府、太中大夫等职。后因多次反对曹操,被借故杀害。

②洛:洛阳。

③元礼:李膺。东汉名士,《德行》第四篇提到过,不赘述。

④司隶校尉:官名,掌管监察京师和所属各郡百官的职权。

⑤府君:太守称府君,太守是俸禄二千石的官,而司隶校尉也二千石,有府舍,所以也通称府君。

⑥仆:我的谦称。日本至今在日常用语中依然有沿用这种古汉语自称的。

⑦仲尼:孔子,名丘,字仲尼。

⑧伯阳:老子。相传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这里指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礼制的事。

⑨陈韪(wěi):《后汉书·孔融传》作陈炜。太中大夫是朝中掌论议的官员。⑩踧踖(cùjí):坐立不安的样子,含贬义。

【翻译】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李膺声誉卓著,任职司隶校尉;只有才子、名流和内外亲戚登门拜访,才可以通报入内。孔融到了他们家门口,对看门的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经通报后坐了下来。李膺问他:“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古时候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照此看来,我跟您是累世的交情了。”李膺和宾客们都觉得他很聪明。太中大夫陈韪来得有点晚,别人告诉了他孔融说的话,陈韪说:“小时候聪明伶俐的人,长大了未必怎么样。”孔融说:“想来您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很是局促不安。

【点评】

孔融不单单是让梨故事中那个尊老爱幼的形象,还是一个伶牙俐齿的早熟儿童。他喜欢讥讽的性格,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有没有发现,曹操特别喜欢杀这一类人?

【原文】

4.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何以不拜?”答曰:“偷,那得行礼!”

【翻译】

孔融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有一次孔融白天正在睡觉,小儿子就到床头偷酒来喝,大儿子对他说:“喝酒为什么不先行礼呢?”小的回答:“都来偷了,还行什么礼呢!”

【点评】

有其父必有其子啊,一家子都是抖机灵的主儿。

【原文】

5.孔融被收,中外惶怖①。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②,了无遽容③。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注释】

①中外:指朝廷内外。恐怖:惊惶害怕。

②琢钉戏:画地为界,琢钉其中,一种小孩玩的游戏。

③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翻译】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震惊而恐惧。当时,孔融的大儿子刚九岁,小儿子刚八岁,两个孩子照旧玩着琢钉戏,一点恐惧的表情都没有。孔融对来逮捕他的使者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能不能保全两个孩子的性命?”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见过打翻的鸟巢下还会有完整的鸟蛋吗?”很快,就把他们给抓起来了。

【点评】

这两个儿子也太淡定了,处变不惊,荣辱自若,可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世说新语》原文 译文(二)

【原文】

6.颍川太守髡陈仲弓①。客有问元方:“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②。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

【注释】

①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陈仲弓:陈寔。包括后面的元方前文都提到过,不赘述。

②孝己:殷代君主高宗武丁的儿子,他侍奉父母最孝顺,后来高宗受后妻的迷惑,把孝己放逐致死。伯奇:周代的卿士、尹吉甫的儿子,侍奉后母孝顺,却受到后母诬陷,被父亲放逐。符起:其事不详。

【翻译】

颍川太守判陈寔髡刑,剃掉了他的头发。有位客人问陈寔的儿子陈纪说:“太守如何?”陈纪说:“是个高明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陈纪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人心意相同,行动一致的力量犹如利刃可以截断金属;在语言上谈得来,说出话来就像兰草一样芬芳高雅。’那么,高明的人怎么会惩罚忠臣孝子呢?”陈纪说:“您的话何其荒谬啊!因此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将错就错,其实是没办法回答。”陈纪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明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客人很羞愧,就走了。

【原文】

7.荀慈明①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②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公旦③《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④之义也。《春秋》⑤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注释】

①荀慈明:即荀爽(128—190),一名谞,字慈明。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名士荀淑第六子。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有“荀氏八龙”之称。他排名第六,更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

②祁奚:春秋时代晋国人,任中军尉。祁奚告老退休,晋悼公问他接班人的人选,他推荐了他的仇人解狐。后来解狐死了,晋悼公又问祁奚,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祁午。此人唯贤是举,唯才是用,不问亲疏,不论恩仇。

③公旦:周公旦。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辅助武王之子周成王,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文王》:指《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包括《文王》《大明》等十篇,分别歌颂文王、武王之德。作者无考,《文王》一篇,有以为周公所作。

④亲亲:爱亲人。

⑤《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春秋时代鲁国的史书,也是我国第一本编年体史书。

【翻译】

荀爽和汝南郡的袁阆见面时,袁阆问颍川郡的人才有哪些,荀爽先提到了自己的几位兄长。袁阆讥笑他说:“所谓人才难道就是靠亲人故旧来成名的吗?”荀爽说:“您是依据什么原则来责备我的呢?”袁阆说:“刚才我问的是国家的大才子,你说的却是你的几位兄长,所以我才会责备你啊!”荀爽说:“过去祁奚举荐人才,对内不忽略自己的儿子,对外不忽略自己的仇人,大家认为这是最大公无私的。周公旦作《文王》之诗时,不去谈论尧帝、舜帝的功德,而去歌颂周文王、周武王,是符合爱自己的亲人这个大义的。史书《春秋》的原则是,把本国看成是自己的,各诸侯国是外人的。再说了,不爱自己的亲人而爱别人,岂不是违反了道德准则吗?”

【原文】

8.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①。正月半试鼓,衡扬桴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②。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③,不能发明王之梦。”魏武惭而赦之。

【注释】

①祢衡(173—198):字正平,平原郡(今山东德州临邑德平镇)人。汉末建安时人,东汉末年文学家。颇有才气,但性情比较古怪自我。孔融曾向魏王曹操推荐他,曹操想接见,他不肯去,还发表不满言论。曹操很生气,想羞辱他,便派他做鼓吏。魏武:指曹操(155—220),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在东汉末年,以天子的名义征伐四方,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一直担任丞相之职,后加封魏王。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武皇帝,故称为魏武帝。

②月半试鼓:《文士传》记载此事时说:“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桴(fú):鼓槌。渔阳掺挝(sān zhuā):鼓曲名,也作渔阳叁挝。掺,通叁,即三;挝,鼓槌。三挝,指鼓曲的曲式为三段体,犹如古曲中有三弄、三叠之类。此曲为祢衡所创。取名渔阳,是借用东汉时彭宠据渔阳反汉的故事。彭宠据幽州渔阳反,攻陷蓟城,自立为燕王,后被手下的人杀死。祢衡击此鼓曲,有讽刺曹操反汉的意思。渊渊:形容鼓声深沉。金石:指钟磬一类乐器。

③胥(xū)靡:刑罚名,也指服劳役的囚徒。商朝君主武丁梦见上天赐给他一个贤人,就令百工画出其相貌去寻找,果然找到一个正在服劳役的囚徒,就是成为商代贤相的傅说。

【翻译】

祢衡被魏武帝曹操罚做击鼓的小吏。八月中,宴会时要试鼓,祢衡舞起鼓槌奏了《渔阳掺挝》曲,鼓声深沉,有钟磬的金石之声,满座的人都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跟那个胥靡犯的罪是一样的,只是不能引出英明魏王的求贤之梦。”曹操觉得很惭愧,就放了祢衡。

【点评】

祢衡性格古怪,曹操虽然放过了他,但他最终却因为这种目中无人的狂放不羁,死在了粗人黄祖手下。

【原文】

9.南郡庞士元①闻司马德操②在颍川,故二千里候之。至,遇德操采桑,士元从车中谓曰:“吾闻丈夫处世,当带金佩紫,焉有屈洪流之量,而执丝妇之事③!”德操曰:“子且下车。子适知邪径④之速,不虑失道之迷。昔伯成耦耕,不慕诸侯之荣⑤;原宪桑枢,不易有官之宅⑥。何有坐则华屋,行则肥马,侍女数十,然后为奇!此乃许、父所以慷慨,夷、齐所以长叹⑦。虽有窃秦之爵,千驷之富,不足贵也⑧。”士元曰:“仆生出边垂⑨,寡见大义。若不一叩洪钟、伐雷鼓,则不识其音响也⑩。”

【注释】

①庞士元:庞统(179—214),字士元,汉时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曾任南郡功曹,年轻时曾去拜会司马德操(司马徽),司马徽很赏识他,称他为凤雏。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

②司马徽(?—208):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名士,精通道学、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曾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庞统等人,备受世人尊重。

③带金佩紫:带金印佩紫绶带,指做大官。绶(shòu)带,就是丝带,是用来拴金印的。秦汉时,丞相等大官才有金印紫绶。洪流之量:比喻才识气度很大。

④斜径:斜径,小路。

⑤伯成:复姓伯成,名子高。据说尧做君主时,伯成子高被封为诸侯。后来禹做了君主,伯成认为禹不讲仁德,只讲赏罚,就辞去诸侯,回家种地。耦耕:古代的一种耕作方法,即两人各扶一张犁,并肩而耕。后泛指务农。

⑥原宪(前515—前?):孔子弟子,字子思。据说,他在鲁国的时候,很穷,住房破破烂烂,用桑树枝做门上的转轴。他不求舒适,照样弹琴唱歌。

⑦许、父:许由、巢父。巢父,是许由的朋友,尧也想把职位让给他,他不肯接受。夷、齐:伯夷、叔齐,商代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兄弟俩互相让位,不肯继承,结果都逃走了。后来周武王统一天下,两人因反对周武王讨伐商纣,不肯吃周朝的粮食,饿死在首阳山。所以:相当于“……的原因”。

⑧窃秦:战国末年,吕不韦把一个怀孕的妾献给秦王子楚,生秦始皇嬴政。嬴政登位后,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这就是所谓窃秦。千驷之富:古时候用四匹马驾一辆车,同拉一辆车的四匹马叫驷。千驷,指有一千辆车,四千匹马。《论语·季氏》说:齐景公有四千匹马,可是死了以后,人民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值得称赞。

⑨边陲:即边陲,边疆。⑩“若不”句:以此喻不加叩问,就不能认识到司马徽的胸怀,而使自己得到教益。洪钟,大钟。伐,敲打。雷鼓,鼓名,古时祭天神时所用的鼓。

【翻译】

南郡庞统听说司马徽在颍川,特意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到了以后,正遇上司马徽在采桑,庞统就在车里对司马徽说:“我听说大丈夫在世间,就应该做大官,怎么能压抑江河般的志向气量,去做那些养蚕缫丝的女子做的事!”司马徽说:“您先下车来吧。您只知道抄近道,却不害怕迷路啊。从前伯成宁愿回家种地,也不贪慕做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破屋里,也不愿去做官。谁说一定要住在豪华的宫室里,出门就必须肥马轻车,左右要有几十个婢妾侍候,才算是与众不同的呢!这就是隐士许由、巢父、伯夷、叔齐他们为之感慨的原因。就算是得到了吕不韦的爵位、齐景公的财富,也没有什么值得被尊敬的。”庞统说:“我出生在边远地区,很少听到真正的道理。先生您的言论正如洪钟雷鼓一般,振聋发聩啊。”

【点评】

庞统认为大丈夫当出人头地,而司马徽认为坚持走正道,不为了功名而失却本心,才是大丈夫所为。

【原文】

10.刘公干以失敬罹罪①。文帝问曰:“卿何以不谨于文宪②?”桢答曰:“臣诚庸短,亦由陛下网目不疏③。”

【注释】

①刘公干:刘桢(180—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著名诗人,“建安七子”之一。曾随侍曹操的儿子曹丕(后即位,为魏文帝)。在一次宴会上,曹丕让夫人甄氏出来拜客,座上客人多拜伏在地,独独刘桢平视,这就是失敬。后来曹操知道了,把他逮捕下狱,判罚他做苦工。按:刘桢获罪一事,发生在曹操当权时期,这里说成曹丕即帝位后。罹:遭受。

②宪:法纪。

③网目:法网。按:这里说“网目不疏”,实际是说执法过于严厉。

【翻译】

刘桢因失敬而被判无罪。魏文帝曹丕问他:“你为什么不注意法纪呢?”刘桢回答说:“臣确实平庸浅薄,也是因为陛下您的法网不够稀疏(执法太严)。”

《世说新语》原文 译文(二)

【原文】

11.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年十三,魏文帝②闻之,语其父钟繇③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④。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⑤,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⑥,汗不敢出。”

【注释】

①钟毓(yù)、钟会:是兄弟俩。钟毓(?—263),字稚叔,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小时候就很机灵,十四岁任散骑侍郎,后升至车骑将军。钟会(225—264),字士季,小时也很聪明,被看成是非常人物,后累迁镇西将军、司徒,因谋划反帝室,被杀。令誉:美好的声誉。

②魏文帝:曹丕(187—226),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③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任相国职。

④敕(chì)见:皇帝命令召见。

⑤战战惶惶:害怕得发抖。浆:凡较浓的液体都可叫作浆。按:惶、浆二字押韵。

⑥战战栗栗:害怕得发抖。

【翻译】

钟毓、钟会小时候就有很好的声誉了,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了他们的名声,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钟毓脸上有汗,曹丕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了?”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曹丕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点评】

两小儿口才了得,应对得当。

【原文】

12.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①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投本非礼,所以不拜。”

【注释】

①托寐(mèi):假装睡着了。

【翻译】

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白天睡觉时,一起去偷药酒喝。他们的父亲钟繇当时已经醒了,先装睡来看看他们要怎么办。钟毓行过礼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之后,钟繇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用来完成各种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酒本来就不合乎礼仪的规定,所以不行礼。”

【点评】

本文与前文孔融二子篇过于相似,疑为社会传闻的版本不同。

【原文】

13.魏明帝为外祖母筑馆于甄氏①。既成,自行视,谓左右曰:“馆当以何为名?”侍中缪袭②曰:“陛下圣思齐于哲王,罔极过于曾、闵③。此馆之兴,情钟舅氏,宜以渭阳为名④。”

【注释】

①魏明帝:即曹叡(204—239),字元仲,三国时期曹魏文帝曹丕的儿子。馆:华丽的房屋。甄氏:明帝的母亲姓甄,这里指甄家。

②缪袭(186—245):字熙伯。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官至尚书、光禄勋。文学家,有《列女传赞》一卷、文集五卷,已散佚。

③圣思:皇帝的思虑。哲王:贤明的君主。罔极:无极,无穷无尽。这里用《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指父母的恩德像天那样无穷无尽,难以报答。曾、闵:曾指曾子,名参;闵指闵子骞,都是孔子的学生,是古时著名的孝子。

④钟:集中。渭阳:渭水北边。语出《诗经·秦风·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我送舅舅,送到渭水北边)。”这首诗据说是春秋时秦康公为送别舅舅(晋文公重耳)而思念亡母时作的,后人以此说明舅甥之情。明帝之母甄氏被文帝曹丕赐死,明帝为舅家建馆,也是为纪念亡母,因此缪袭以为应该根据这两句诗的意思来起名。按:《魏书》记载,魏明帝给舅母修了一所楼馆,并不是给外祖母修的。

【翻译】

魏明帝曹叡在甄家给外祖母修建了一所华丽的房屋。建成以后,亲自前去察看,问左右的随从说:“应该给这所房屋取个什么名字呢?”侍中缪袭说:“陛下您的心思能追得上贤明的君王,而您的孝心超过了孝子曾参、闵子骞。您兴建这座房屋的原因,是情感上专注于舅舅家,应该给它取名‘渭阳’。”

【点评】

纯属马屁。

【原文】

14.何平叔①云:“服五石散②,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

【注释】

①何平叔:何晏(?—249),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曹操的女婿,美男子。曹爽执政时任吏部尚书,后被司马懿杀了。五石散是何晏吃开头的,后来士大夫们都跟着吃,形成一种风气。

②五石散:又名寒食散,主要成分为钟乳石、紫石英、白石英、硫黄、赤石脂五种石药。服此药后,必须冷食、饮温酒、冷浴、散步、穿薄垢旧衣,如不散发,则须用药发之。因服后使人全身发热,魏晋士人认为它可以去病强身,实际上是一种慢性中毒。

【翻译】

何晏说:“服食五石散,不只能治病,也觉得神清气爽。”

【原文】

15.嵇中散语赵景真①:“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②。”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③。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注释】

①嵇中散:嵇康,不赘述。赵景真:赵至(约249—289),字景真,后改名浚,字允元,代郡人,寓居在洛阳,有口才,曾任辽东郡从事,主持司法工作。

②白起:战国时秦国的名将,封武安君。据说他瞳子黑白分明。人们认为,这样的人一定见解高明。恨:遗憾。

③尺、寸:不一定是表度量的单位,只是形容其短。表:用来观测天象的一种标杆。玑衡:古代测量天象的仪器,即浑天仪。管:指古代用来校正乐律的竹管。

【翻译】

中散大夫嵇康对赵至说:“你的瞳仁黑白分明,有白起的风度,遗憾的是稍微小了一点。”赵至说:“一尺长的表尺就能审定浑天仪的度数,一寸长的竹管就能测量出乐音的高低。眼睛不一定要大,还是要看见识如何。”

【点评】

魏晋之人特别重视外貌与风度,嵇康尤其风度不凡,气宇轩昂,所以他评价他人外貌多少有点居高临下的味道,赵至反驳得也是不卑不亢,有理有据。

《世说新语》原文 译文(二)

【原文】

16.司马景王东征,取上党李喜以为从事中郎①。因问喜曰:“昔先公辟君,不就,今孤召君,何以来②?”喜对曰:“先公以礼见待,故得以礼进退③;明公④以法见绳,喜畏法而至耳。”

【注释】

①司马景王:司马师(208—255),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司马懿的儿子,封长平乡侯,曾任大将军,辅助齐王曹芳,后又废曹芳,立曹髦。毌丘俭起兵反对他,被他打败了。这里说的东征,就是指的这件事。晋国建立,追为景王。后来晋武帝司马炎尊号为景帝。李喜(生卒年不详):字季和,上党郡人。司马懿任相国时,召他出来任职,他托病推辞。下文说的“先公辟君不就”,就是指这件事。从事中郎:官名,大将军府的属官,参与谋议等事。

②先公:称自己或他人的亡父。辟:征召。就:到。孤:侯王的谦称。

③进退:指出来做官或辞官。

④明公:对尊贵者的敬称。

【翻译】

司马师东征时,选取上党的李喜担任从事中郎,问李喜说:“从前先父曾召您出来做官,您不做;现在我召您,您怎么来了呢?”李喜回答说:“当年您父亲对我以礼相待,所以我也能按照礼节来回绝;现在明公您用法令来约束我,李喜我害怕法令,只得前来啊。”

【点评】

司马懿还能礼贤下士,司马师就强硬无礼,李喜的话不无讽刺。不过司马师很重用李喜,后者也确实做官很有手腕。

【原文】

17.邓艾口吃,俗称“艾艾①”。晋文王戏之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对曰:“‘凤兮凤兮’②,故是一凤。”

【注释】

①邓艾(约197—264):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魏国军事家,司马懿召为属官,伐蜀有功,封关内侯,后任镇西将军,又封邓侯。艾艾:古代和别人说话时,多自称名字。邓艾因为口吃。自称时就会连说“艾艾”。

②凤兮凤兮:语出《论语·微子》,说是楚国的接舆走过孔子身旁的时候唱道:“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凤啊凤啊,为什么德行这么衰微)?”这里以凤比喻孔子。邓艾引用来说明,虽然连说“凤兮凤兮”,只是指一只凤,自己说“艾艾”,也只是一个艾罢了。

【翻译】

邓艾有口吃的毛病,提到自己时常常说“艾艾”。晋文王司马昭调侃他说:“你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回答说:“‘凤兮凤兮’,照旧只有一只凤。”

【点评】

邓艾举的例子,有自比为凤凰的意思。

【原文】

18.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①,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②。”王大咨嗟③。

【注释】

①向子期: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竹林七贤”之一,和嵇康关系很好,标榜清高。嵇康被杀后,他便改变了初衷,出来做官。到京城后,去拜访大将军司马昭。这里记的就是他和司马昭的一段对话。郡计:计是计簿、账簿,列上郡内众事。按:汉制,每年年末,太守派遣掾、吏各一人为上计簿使,呈送计簿到京城汇报。引进:推荐。箕山:山名,在今河南省登封县东南。尧时巢父、许由在箕山隐居。这里说箕山之志,就是指归隐之志。

②狷介:孤高,洁身自好。多慕:称赞,羡慕。

③咨嗟:赞叹。

【翻译】

中散大夫嵇康被杀以后,向秀为了呈送郡国账簿到了洛阳,司马昭推荐了他,问他:“听说您一向有隐居的意愿,现在怎么会在这里呢?”向秀回答说:“巢父、许由都是孤高自傲的人,没什么好追慕的。”司马昭非常赞叹。

【点评】

向秀的话有几分真心呢?当时的情况下,这些名士即便想如嵇康一般坚守志向,又何其困难?向秀的言行也不过是为了保全自身罢了。后来向秀终究是作了一篇《思旧赋》,以纪念嵇康。

【原文】

19.晋武帝始登阼①,探策得一。王者世数,系此多少。帝既不说,群臣失色,莫能有言者。侍中裴楷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帝说,群臣叹服。

【注释】

①晋武帝:即司马炎(236—290),字安世,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晋朝开国皇帝,夺魏国政权而称帝。登阼:登上帝位。

②“天得一”三句:引自《老子》三十九章。有的本子“贞”作“正”,二字意义可通。《老子》所谓一,是指它所说的道,以为天地侯王都是来源于道,有了道,才能存在。

【翻译】

晋武帝司马炎刚登基,用蓍草占卜时,得数为“一”。要推断帝位能传多少代,就看此数。武帝很不高兴,群臣也恐惧得脸色发白,无人敢说话。这时,侍中裴楷上前说:“臣听说,天得到一就清明,地得到一就安宁,侯王得到一就能成为天下正统。”武帝很高兴,群臣赞叹且佩服他。

【点评】

虽然侍中裴楷的解读看似有理有据,但不得不说历史的偶然很有趣,这个占卜其实很准,司马炎实际上确实是传到他儿子白痴皇帝司马衷那里就国运衰弱了,引发了“八王之乱”。德不配位,必有灾殃。

【原文】

20.满奋①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似密似疏,分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如吴牛,见月而喘②。”

【注释】

①满奋(?—304):字武秋,高平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人。晋朝大臣,曹魏太尉满宠之孙,曾任尚书令、司隶校尉。

②吴牛:吴地的牛,即指江淮一带的水牛。据说,水牛怕热,太阳晒着就喘息。晚上看见月亮也以为是太阳,就喘起来。比喻生疑心就害怕。

【翻译】

满奋怕风。一次在晋武帝司马炎旁边侍坐,北窗是琉璃做的,其实是严密的,但看上去好像会漏风,满奋脸上就露出为难的神色。司马炎笑话他,他说:“臣就像是吴地的牛,看见月亮就喘起来了。”

【点评】

成语吴牛喘月出自此,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

《世说新语》原文 译文(二)

【原文】

21.诸葛靓在吴,于朝堂大会,孙皓问:“卿字仲思,为何所思?”①对曰:“在家思孝,事君思忠,朋友思信。如斯而已!”

【注释】

①诸葛靓(jìng):生卒年不详,字仲思,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他父亲诸葛诞反司马氏,被司马昭杀害。他进入吴国,任右将军、大司马。吴亡,逃匿不出去。孙皓(242—284):字元宗(一说字元景),名彭祖,字皓宗。264年—280年在位。吴大帝孙权之孙,废太子孙和之子,吴国亡国之主。孙休死后,孙皓继位,暴虐无道,朝廷昏暗。朝堂:皇帝议政的地方。“卿字”句:仲思的思,字面义是思考、考虑,所以孙皓才这样问。

【翻译】

诸葛靓在吴国时,一次朝堂大会上,孙皓问他:“你的字是仲思,思什么呢?”诸葛靓回答说:“在家里思尽孝,侍奉君主思尽忠,和朋友交往思诚实。也就是这些罢了!”

【原文】

22.蔡洪赴洛①。洛中人问曰:“幕府初开,群公辟命,求英奇于仄陋,采贤俊于岩穴②。君吴楚之士,亡国之余,有何异才而应斯举③?”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④;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⑤。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⑥!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⑦?”

【注释】

①蔡洪:生卒年不详,字叔开,吴郡人,原在吴国做官,吴亡后入晋,被认为是才华出众的人。西晋初年太康年间,由本州举荐为秀才,到京城洛阳。

②幕府:原指将军的官署,也用来指军政大员的官署。群公:众公卿,指朝廷中的高级官员。辟命:征召。“求英”两句:这两句意思是差不多的,只是要造成对偶句,增强文采。仄陋,指出身贫贱的人。采,搜求。岩穴,山中洞穴,这里指隐居山中的隐士,也可以泛指山野村夫。

③吴楚:春秋时代的吴国和楚国。两国都在南方,所以也泛指南方。亡国:灭亡了的国家,这里指三国时吴国,公元280年为西晋所灭。

④夜光之珠:即夜明珠,是春秋时代隋国国君的宝珠,又叫隋侯珠,或称隋珠,传说是一条大蛇从江中衔来的。孟津:渡口名,在今河南省孟州市南。周武王伐纣时和各国诸侯在这里会盟,是一个有名的地方。

⑤盈握:满满一把。这里形容大小。璧:中间有孔的圆形玉器。昆仑:古代盛产美玉的山。

⑥大禹:夏代第一个君主,传说曾治平洪水。东夷:我国东部的各少数民族。文王:周文王,殷商时一个诸侯国的国君,封地在今陕西一带。西羌:我国西部的一个民族。按:这里暗指大禹、文王都不是中原一带的人。长处:固定的地方。

⑦“昔武王”句:周武王灭了殷纣以后,把殷的顽固人物迁到洛水边上,派周公修建洛邑安置他们。战国以后,洛邑改为洛阳。得无:莫非。表示揣测。苗裔(yì):后代。

【翻译】

蔡洪去了洛阳,洛阳的人问他:“官府刚刚设置好,各位官员正在征召人才,要从普通人里选拔精英,在山林之中寻找才俊。您是南方亡国的遗民,有什么出色的才能,敢来呼应这次选拔?”蔡洪回答说:“夜光珠不是非要出自孟津的河流中,满把才能握住的大玉璧,也不是非要从昆仑山采来。大禹出生于东夷,周文王出生于西羌,圣贤不是只生于某个特定之处的!过去周武王讨伐商纣,把那些顽固不化的遗民迁到了洛阳,各位莫非是那些人的后代?”

【点评】

地域黑真是从古到今都一样啊,所谓“英雄不问出处”,何必对他人的出身之地有偏见呢?

【原文】

23.诸名士共至洛水戏,还,乐令问王夷甫曰:“今日戏,乐乎?”①王曰:“裴仆射善谈名理,混混有雅致②;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③;我与王安丰说延陵、子房,亦超超玄著④。”

【注释】

①乐令:乐广曾任尚书令,故称乐令。王夷甫:王衍(256—311),字夷甫,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临沂北)人。西晋末年重臣,著名清谈家。历官黄门侍郎、中领军、尚书令、尚书仆射等职。后又升任司空、司徒。永嘉五年(311)东海王司马越去世,王衍扶灵柩回东海时,被石勒抓住,因推脱自身在西晋衰亡中的责任并劝石勒称帝,被其令手下推倒墙壁砸死。

②裴仆射:裴(wěi,267—300),字逸民,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历任侍中、尚书左仆射。名理:考核名实,辨别、分析事物是非,道理之学,是魏晋清谈的主要内容。混混:滚滚,形容说话滔滔不绝。雅致:高雅的情趣。

③张茂先:张华。靡靡:娓娓,动听的样子。

④王安丰:王戎,封安丰侯。见《德行》第16则注①。延陵:今江苏武进县,这里以地代人。春秋时吴王寿梦的少子季札封在这里,称为延陵季子。有贤名,吴王欲立之,辞不受。子房:张良,字子房。本战国时韩国人,秦灭韩,张良以全部家产求刺客刺秦王。后帮助刘邦击败项羽,封为留侯。按:以上所及人、事,都是当日清谈的内容。超超玄著:指议论超尘拔俗,奥妙透彻。

【翻译】

名士们一起去洛水边游玩,回来后,尚书令乐广问王衍:“今天的游玩,快乐吗?”王衍说:“裴仆射擅长谈名理,言辞滔滔,情致高雅;张华谈论了《史记》《汉书》,娓娓动听;我和王戎一起议论了季子、张良,也是奥妙又透彻,超尘脱俗。”

【原文】

24.王武子、孙子各言其土地、人物之美①。王云:“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其人廉且贞。”孙云:“其山?巍以嵯峨②,其水[生僻字(氵+甲)]渫③而扬波,其人磊砢而英多④。”

【注释】

①王武子:王济(生卒年不详),字武子,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历任中书郎、太仆。孙子荆:孙楚(?—293),字子荆。太原中都(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北)人,仕至冯翊太守。

②?(zuì)巍:山险峻的样子。嵯峨(cuóé):形容山势高峻。

③渫:水波重叠的样子。

④磊砢:形容人才卓越众多。英多:杰出众多。按:以上几句描写人和物多用两个形容词,而两词意义都是相近的。

【翻译】

王济和孙楚各自称颂自己故乡土地、人物的美好之处。王济说:“我们那里的土地宽而平,水流满而清,人才清廉又公正。”孙楚说:“我们那里的山高峻又巍峨,水浩荡而扬波,人才杰出又众多。”

【原文】

25.乐令女士大将军成都王颖①。王兄长沙王②执权于洛,遂构兵③相图。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④,加有婚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注释】

①成都王颖:司马颖(279—306),字章度,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六子,封成都王,后进位大将军。在“八王之乱”中,武帝第六子长沙王司马乂于公元301年入京城,拜抚军大将军。成都王司马颖与河间王司马颙进攻长沙王司马乂,围攻洛阳时,因为乐广的女儿是成都王妃,故此作为当时朝望的乐广受到诽谤。

②长沙王:司马乂(277—304),字士度,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武帝司马炎第六子,参与了“八王之乱”。后被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杀死。

③构兵:出兵交战。

④允:确实。朝望:在朝廷中有声望。

【翻译】

尚书令乐广的女儿嫁给了大将军成都王司马颖。司马颖的兄长长沙王司马乂在洛阳执掌朝政,司马颖就起兵图谋他的地位。司马乂平时亲近小人,疏远君子,所有的朝臣心里都感到危险和恐惧。乐广在朝廷中很有威望,跟司马颖又有姻亲关系,有很多小人就在司马乂面前进谗言陷害他。司马乂问乐广,乐广神色自然,从容地回答:“难道我会用五个儿子换一个女儿吗?”从此司马乂就放心了,不再怀疑他。

【点评】

结尾说司马乂不再怀疑乐广,可问题是最终乐广的五个儿子还是被司马乂诛杀了。乐广自己也忧愤而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所以说司马乂这种祸国殃民的人难成大事,后来他参加“八王之乱”,荼毒生灵,身死名败。

《世说新语》原文 译文(二)

【原文】

26.陆机诣王武子,武子前置数斛羊酪,指以示陆曰:“卿江东何以敌此?”①陆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盐豉耳!②”

【注释】

①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西晋著名文学家。吴亡后入晋。后从成都王司马颖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兵败后遇害。斛(hú):古代量器名,一斛是十斗。酪(lào):乳酪。江东:长江下游南岸地区。敌:相当。

②千里:千里湖,有说在今江苏溧阳县附近。莼(chún)羹:用莼菜、鲤鱼做主料,煮熟后加上盐豉制成的一种名菜。莼,莼菜,一种水草,嫩叶可以做汤。豉(chǐ):豆豉。按:这句意指未下盐豉的莼羹就同羊酪相当,如果放入盐豉,羊酪就比不上了。

【翻译】

陆机去拜访王济,王济面前放着几斛羊奶酪,他指给陆机看,说:“你们江南有什么东西能够跟这个相比的吗?”陆机说:“我们那里有千里湖出的莼菜汤,不用下盐豉就足以媲美这个了!”

【点评】

这篇看两个人的对话好孩子气。

【原文】

27.中朝①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主人问病,曰:“患疟也。”主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②?”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注释】

①中朝:西晋,晋帝室南渡后称渡江前的西晋为中朝。

②尊侯:尊称对方的父亲。明德:光明的德行。当时俗传行疟的是疟鬼,形体极小,不敢使大人物得病,所以主人这样问。

【翻译】

西晋时代有个小孩子,他的父亲生病了,他出去行乞讨药。主人问他是什么病,他说:“得的是疟疾。”主人问:“你父亲是一位德行高洁的君子,怎么还会患疟疾呢?”他说:“就因为它让君子患病,所以才称呼它叫‘疟’病啊!”

【原文】

28.崔正熊诣都郡,都郡将姓陈①,问正熊:“君去崔杼②几世?”答曰:“民去崔杼,如明府之去陈恒③。”

【注释】

①崔正熊:崔豹,字正熊,晋惠帝时官至太傅丞。都郡:大郡。都郡将:郡的军事长官。

②崔杼(?—前546):春秋时代齐国的大夫,杀了齐国的国君齐庄公。按:这里是拿同姓开玩笑,意在取笑崔正熊是弑君的崔杼的后代。

③陈恒(生卒年不详):又名田恒、田常。也是春秋时代齐国的大夫,公元前481年杀了国君齐简公。

【翻译】

崔豹去拜访大郡太守,郡将姓陈,他问崔豹:“您跟那个弑君的崔杼差了多少代啊?”崔豹回答:“小民跟崔杼所差的世代,正像府君跟那位弑君的陈恒所差的世代一样多。”

【原文】

29.元帝始过江,谓顾骠骑曰①:“寄人国土,心常怀惭。”荣跪对曰:“臣闻王者以天下为家,是以耿、亳无定处,九鼎迁洛邑②。愿陛下勿以迁都③为念。”

【注释】

①元帝:晋元帝司马睿(276—323),字景文,东晋的开国皇帝。原为琅琊王、安东将军。在西晋末年的战乱中,国都失守,晋愍帝被俘。他先过江,镇守建康(南京),几年后又在此登位称帝。建康原是东吴之地,江东士族的势力很大,所以有寄人国土之感。顾骠(piào)顾荣,顾荣是江东士族,名望很大,所以元帝对他说这番话。

②耿、亳(bó):商代成汤迁国都到亳邑,祖乙又迁到耿邑,盘庚再迁回亳邑。从成汤到盘庚,共迁都五次,所以说“无定处”。九鼎:传说夏禹铸九鼎,是传国之宝,权力的象征。周武王定都镐京,却把九鼎迁到了东都洛邑。

③迁都:指迁移镇守地,都指都邑。按:晋元帝初为琅琊王,镇守下邳,后移镇建康。移镇之初,吴地人士不靠拢他。

【翻译】

晋元帝司马睿刚到江南时,对骠骑将军顾荣说道:“我寄住在他人国土上,心中常常感到惭愧。”顾荣跪下回答:“我听说,帝王把全天下都当作自己家,因此商朝的君主有时把国都定在耿邑,有时把国都定在亳邑,并不固定下来;周武王在镐京定都,却把九鼎迁到了洛邑。希望陛下您不要总是记挂着迁都这件事了。”

【原文】

30.庾公①造周伯仁②,伯仁曰:“君何所欣说而忽肥?”庾曰:“君复何所忧惨而忽瘦?”伯仁曰:“吾无所忧,直是清虚日来,滓秽日去耳!”

【注释】

①庾公:庾亮。前文有介绍,不赘述。

②周伯仁:周(yǐ,269—322),字伯仁。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人。年少时就很出名,弱冠时袭封武城侯,曾为长史、军谘祭酒,后历官宁远将军、荆州刺史、护南蛮校尉、尚书左仆射等。后被王敦杀害。朝廷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康”。

【翻译】

庾亮去拜访周,周说:“您有什么高兴事,怎么忽然胖了?”庾亮说:“您又有什么伤心事,怎么忽然瘦了?”周说:“我没什么伤心事,只是清静淡泊的志气一天天在增加,而污浊丑恶的思想一天天在减少而已!”

【点评】

名士之间寒暄动不动就上升到精神层面。

《世说新语》原文 译文(二)

【原文】

31.过江诸人①,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②,藉卉饮宴。周侯③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④,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⑤!”

【注释】

①过江诸人:西晋末年战乱不断,中原人士相率过江避难。“过江诸人”本是指这些人,这里实际却是指其中的朝廷官员。

②新亭:也叫劳劳亭,原是三国时吴国所筑,故址在今南京市南。

③周侯:指周,他承袭了父亲周浚的爵位武城侯,时称周侯。

④王丞相:即王导。愀(qiǎo)然:形容脸色变得不愉快。

⑤楚囚:楚国的囚犯。《左传·成公九年》载:一个楚囚弹琴时奏南方乐调,表示不忘故旧。后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翻译】

到江南来的官员们,遇到天气和美的日子,就互相邀约去新亭坐在草地上饮酒。有一次酒宴中间,周说:“风景的美好都是一样的,只是山河不同了!”众人面面相觑,潸然泪下。只有王导变了脸色,说:“大家应该齐心协力,效忠朝廷,收复中原,哪至于像囚犯一样相对哭泣呢!”

【点评】

王导此乃大丈夫之言,凄凄惨惨戚戚不如奋力图强,收复故土。

【原文】

32.卫洗马①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注释】

①卫洗(xiǎn)马:卫玠(286—312),字叔宝,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人,任太子洗马(太子的属官),是当时出了名的美男子。

【翻译】

太子洗马卫玠决定要渡江去江南避难时,身形憔悴,神情悲伤,他对随从说:“看到茫茫长江,忍不住百感交集。只要稍微有点感情的人,谁能够排遣这种忧伤!”

【原文】

33.顾司空①未知名,诣王丞相。丞相小极,对之疲睡②。顾思所以叩会③之,因谓同坐曰:“昔每闻元公道公协赞中宗,保全江表④。体小不安,令人喘息⑤。”丞相因觉。谓顾曰:“此子珪璋特达⑥,机警有锋。”

【注释】

①顾司空:顾和(288—351),字君孝,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顾荣的族侄,晋朝官员。年少时就因德操而出名,长成后为丞相王导所赏识,官至吏部尚书。

②极:疲乏。疲睡:打瞌睡。

③叩会:询问,会见。

④元公:指顾荣,他是顾和的族叔。顾荣死后,谥号为元,所以称为元公。中宗:晋元帝的庙号。按:顾和初出仕是在元帝时,还不可能有元帝的庙号。江表:长江之外,即江南。

⑤喘息:呼吸急促,比喻焦急不安。

⑥珪璋特达:珪和璋是玉器,是诸侯朝见天子时所用的礼器。用珪璋时可以单独送达,不须加上别的礼品为辅。后用来比喻有才德的人不用别人推荐也会有成就。

【翻译】

司空顾和尚未出名的时候,去拜访丞相王导。王导有点疲累,对着他打瞌睡。顾和想要向他请教,便对同座的人说:“过去我经常听我的族叔元公顾荣跟我说起王公辅佐中宗(司马睿)保全了江南的事。王公身体不太好,叫人不安。”听他这么说,王导便醒来了,评价顾和说:“这个人才华出众,不需要被人举荐就能有成就,既聪明又善于言谈。”

【原文】

34.会稽贺生,体识清远,言行以礼①;不徒东南之美,实为海内之秀②。

【注释】

①贺生:贺循(260—319),字彦先,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曾任吴国内史、太子太傅。生,对读书人的称呼。体识:禀性见识。

②“不徒”句:按《晋书·顾和传》载,这两句是王导称赞顾和的话。可能《世说新语》另有所本。不徒,不只。

【翻译】

会稽郡的读书人贺循,天性清纯,见识高远,说话做事都合乎礼法;他不只是东南地区的人物,在全国范围内都算得上是优秀人才。

【原文】

35.刘琨①虽隔阂寇戎,志存本朝。谓温峤②曰:“班彪识刘氏之复兴,马援知汉光之可辅③。今晋祚虽衰,天命未改。吾欲立功于河北,使卿延誉于江南,子其行乎?”温曰:“峤虽不敏,才非昔人,明公以桓、文之姿,建匡立之功,岂敢辞命④!”

【注释】

①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西晋末年,出任并州刺史,都督并、冀、幽三州军事,有志辅佐帝室,平定北方。公元316年,京城失陷,317年司马睿在江南称晋王,这时刘琨仍在北方,便派下属温峤到建康上表劝进。

②温峤(288—329):字泰真,一作太真,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名将,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在刘琨手下任右司马(军府的官职,综理一府之事)。

③班彪(3—54):汉代人,开始时追随隗嚣,隗嚣想叛离汉光武帝刘秀,班彪曾反对。后追随窦融,融初依附淮阳王,班彪为他谋划归附汉光武。复兴:衰落后再度兴旺起来。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改国号为新。后来刘秀即位,定都洛阳,汉室复兴。马援(前14—49):汉代人,封新息侯,拜伏波将军,辅佐汉光武帝,南征北伐,屡建战功。

④桓、文:齐桓公、晋文公,都是春秋时代诸侯国的霸主。姿:天资,才能。匡立:辅助帝室,扶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