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讲的就是这个公众号的回顾,我全部讲完了,我们现在开始进入下一个主题,大家都很想问的就是你写作技巧是什么,怎么样去写好一个公众号,所以现在我开始给大家讲一下。我是怎么去写公众号的,我的写作技巧,写作方式是怎样的。
我自己把它归成有四点,就是我跟别人不同的地方,第一个是风格这一块儿。
你想自己的公众号肯定有自己的风格,你不能跟别人一样啊,每个人都是有自己的温度的,千万不要用公文式的写作,我看过太多公文式的写作了,我特别想要讲一件事情,国际政治是世界上顶级智商较量,就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用他们的大脑去进行政治斗争,是世界上最凶险的,最有趣的政治斗争。
世界上最优秀的一群狠角色,再用最高智商进行对决,这么有趣的事情,为什么经常会有些人写得干巴巴的呢?
你看看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你看看埃尔多安这样的人物,你只要看他一眼,看看他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凶狠眼神,就知道这人是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他在这条路上不知道要干掉多少人才能爬上去,上去之后又不知道干掉多少人,才能够站稳那个位置,有这么丰富经历的一个人物,这么立体的一个人,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我看过的文章里面,个个都写得干巴巴的,我是非常反对这样写东西的,你写一个人一定要有血有肉,所以我的风格就是人是有温度的,不能用公文式写作。
你们看到的这些国际人物,有的人是非常奸雄,有的非常温情,比如像文在寅这种文章的温情和热血,中国人特别的能理解义气这种东西。还有就是朴正熙冰冷的,残暴的,但是心里面确实还是想推进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进程,有的人冷,有的人热,有的人是燃烧的,所以写人一定要有温度,我特别想说一句话:
人物比故事更重要(划重点)。
故事是服从于人物的,当你把人物立起来之后,这个人物一出场,你都会有冲动,觉得自己充满了感动,他就很喜欢这个人,就是你好像看到你最喜欢的那个人,他走过来,他要做什么事情并不重要,你都很喜欢他,所以人物比故事更重要。
大家看我的写作风格,很多人都说我的写作风格是很像当年明月,对,十几年前,2006年,当时明月在天涯论坛连载的时候,我就在看他的《明朝那些事》,但是这个风格。应该是这么说,这种风格最最正确的说法,我个人觉得应该是古龙风格。
古龙是台湾的武侠作家,古龙的这种风格,是从日本的武士道小说,跟西方短篇小说里面提炼出来的。
我在写文章时,有很多长句短句结合,但你们看其他的人写国际政治,他们都不会这么写的,就平铺直叙,或者是一大片一大片下来。我在写的时候,都是长短句结合一下,就像两种兵器交替使用,你们说的当年明月的风格,古龙的风格以及日本小说的风格,其实都是从现代诗延伸过来的,有点像写诗一样,因为现代诗的短句里面充满爆炸的能量。诗歌的短句是最有能量的。
所以现在你们看到这种风格,其实最最源头还是现代诗,比如说文在寅那篇,最后结尾那一句:
大哥,我来了。
大家说这个很感人,这个其实就是从诗歌里面就延伸出来的。所以我的写作风格,就是源于古龙,但是古龙这种风格,源于现代诗的长短结合。
第二个问题就是通俗性,就是写作的通俗性,我看过大量的写经济类的文章,也看过大量的写国际政治的文章,我很想跟他们说一句话:
各位很厉害,但是各位不会说人话。
这些文章都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你们有没有想过,想看这篇文章的人根本就看不懂,尤其是经济类文章,各种专业名词用的满天飞的经济类文章,这个让读者很难受的,因为读者每看到一个词,他就要去百度一下,这种经济名词是专业的经济人士之间用的,你一定要用通俗的语言把它说出来。
你们要体谅一个不懂的人,他其实是充满渴望的,想听懂你在说什么,普通民众想听你说什么,但人家并不是学这个专业的,就算人家本科学历,但是人家学的可能是艺术呢,人家对这个很感兴趣,就是想听懂,能不能说点让他听得懂的?我就尽量避免说专业术语。
听懂,比装逼更重要。
我们都知道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写完以后就要念给普通老太太念她听,普通老太太听得懂的,就觉得这是个好诗,你千万不要觉得我这首诗,业内人士听得懂,那我就觉得好,一定要有通俗性,一定要注重通俗性,这是我个人非常看重的。
就是刚刚写的这篇伊朗的文章,今天有人跟我说,你怎么可以写:以色列叫美国的财团爸爸,这种词太不严肃了,其实我看完之后,觉得挺悲哀的,我真的不会写很严肃的词吗?不,我故意这样写的,因为你这样写,别人才会看得懂,别人才会有兴趣读下去,别人会觉得很亲切,你要懂得别人的认知,你要懂得市场化,而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写东西。
所以我一直都是很注重说人话,说大家都听懂的话,说有趣的话,我写文章尽量感情充沛一点,这就是通俗性。
第三个大点是我的叙述方式。我的叙述方式跟别人完全不一样,有些读者看了我几个月的文章,一看就知道文章是不是我写的,《中国军工逆袭:尖端武器篇》,是一位军工博士帮我写完,我自己修改了一整天,但是有些老读者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不是我写的,因为我的叙述风格已经完全成形,特别是语言之间的节奏感,我的长短句结合,是怎么出招的,他们很熟悉了,这些读者太厉害了,一读就读得出来。
军工博士他不让我说他的名字,是我跟他说,你帮我写这篇文章,然后告诉他大概方向,写完之后我买下文章版权,又修改了整整一天,把它修改成我的风格,但是还是有很多优秀的读者一眼就能读出来,很厉害,我在后台就拼命夸他们,我说你们真优秀啊,这位军工博士,水平很优秀,有些地方学我的风格已经学得非常像了,但还是能被人读出差异来。
我的整个的叙述方式,是在整个叙述架构上面,都采用一个叫“蜘蛛结网”似的结构(我自己编的名词),开始构思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像一张网一样,撒出去,每个人物都必须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大家看那个《中国国运30年》,每一个人物其实都是单独存在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单独在自己的时间线上面,但是我一定让他们交织在一起,才会让情感产生共鸣,最后在一起的时候会产生巨大的情感力量,所以我一开始就像蜘蛛编网一样,把他们不停的穿插。
如何写公司简介(公司简历怎么写)编辑导语:在求职之前,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准备一份“完美”的个人简历。面试官了解你的首次机会就是通过简历。所以,一份优秀的简历对于求职者来说就是第一块敲门砖。本篇文章站在面试官的视角,为我们聊一聊产品经理简历应该怎么写。人员招聘这
结构上我扔出去很多条线,每条线像蛛网一样互相展开,互相交织在一起,我一定会有几条主线,要么是人物线,要么是时间线,要么是命运线。
《中国国运30年》采用的就是命运线的想法,就是它好像就是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他会产生巨强大的一种被命运操控的感觉。
第二种就是我用的是上帝视角,大格局叙事,拉伸细节,我用的全部都是上帝视角在写东西。
用一个巨大的上帝视角去宏观看整个事物,看完之后。我又把某个小细节点拉近,拉近之后,我又去讲这个细节,如果这个事情是很悲痛的,就让读者感到痛,如果这个事情很开心,就让读者感到开心,用上帝视角的大格局,叙事中间不停的穿插细节描写,这样才能够让人觉得亲切,如果你只有大视角,人家不会觉得你有血有肉,如果你只有细节描写,人家不会觉得你这篇文章格局很大。
上面两点我再重复一下,第一个叫是蛛网似的铺陈叙事,有人物线,时间线和命运线,第二个是用上帝的大的宏观视角去叙事加细节描写。
然后第三点,我讲的是专业性,就是要多查资料,然后要深挖资料,你千万不要去查别人都容易查到的资料,因为写东西的话,别人对你有期待,就是你的文章质量一直保持很高水平的时候,别人期望都是很高的,查资料时,发现这个事情别人写过了,那你最好就一笔带过,你要选别人查不到的资料。
我在这里再举个例子,最近比较高质量的一篇文章是《普京1999》。《普京1999》前面第一章。整个的大片章扔出去,就会很吸引人,读出来就很有趣,为什么,因为这一段就是一个间谍故事,先花了很长的时间讲克格勃。
我先花了很长的篇幅讲间谍怎么去偷窃资料,然后又讲到燕子的故事,大家一听,这个故事很香艳,完全是通俗小说的写法,那就更想读下去了,然后把故事一转,转到了主角手里面,这个时候读者口胃就掉起来了。
如果你一开始就直接说,普京出生于一九几几年,他是个什么样的,这样就没意思了,就一点意思都没有,我这种写法是侧面描写,我先讲克格勃。再引出普京,读者会想,这个有意思,觉得这个可以看下去,这已经变成一本通俗小说了,我就是把现实发生的事情,把它进行角度切换,使它让你像读小说一样读起来又轻松又有趣。
我在找《普京1999》资料的时候,我是故意避开整个讲普京的那些最原始的资料,我想要从另外一个角度开始写,所以我就开始去深挖克格勃的故事,就找克格勃的创始人,捷尔任斯基的故事,然后从他的故事,挖出了他那个专门训练色情间谍那个学校,再从那个学校去找到了当年法国大使馆的事情,我再从法国大使馆入手,讲普京的人生故事,不从普通的角度去找切口,一定要从其他的角度去找切口。
你越挖越深,会发现越来越有趣,你就顺着某一个人去找他的故事,然后再顺着某件事去找人。一件事可能带出五个人,这五个人,你再去找他们细节故事,能找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信息。找资料非常耗时间,很多人物你会发现他们人生轨迹很多交汇的地方,汇聚的地方其实比小说精彩多了,现实生活就是比小说精彩,每天都在发生的国际竞争,不知道有几千几万人死于斗争,这个比小说要精彩太多,比电影精彩太多了,你只要去找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很多都是有交织的,这个时候你根本不用懂写作技巧,你是顺着写就行。所以要深挖资料,从资料里面找灵感。
帮你找出各种资料之后,你要第二件事情就是要核对资料,核对资料的方法,有时候是很简单的,不同的资料一对比就能知道有些事情是不符合逻辑的,还有就是,我们国内的某些资料,有时候我一看就知道,哪些是业内人士写出的东西,就那种风格,一看就知道:这个太夸张了,这个应该不是真实的事情,这个有点不太符合人性,我就把上面这些放在一边,我不认可这种资料,我就会去找另外的资料。
大家觉得国外的资料可能会好一点,其实这个不一定好,国内资料事实上比较丰富了,国外很多资料其实也挺乱七八糟的,虽然我经常去香港买书,但我看到了很多书啊,杂志啊,我一看标题我都不用读内容,我就知道这已经太夸张了,就是违反正常思维的,国内的资料是很僵化的,也造成了国内很多写文章的人,他们写作的方法很僵化,国外看起来比较自由的,但其实写的乱七八糟的也很多,你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啊,一定要把这些东西进行综合去分析,方法很简单,就是只要违反正常逻辑的,违反人性的一些东西,基本上不太可能是真实的,所以我还是会去做一些仔细的甄别,甄别之后,你才会找到一些详细的资料出来。
我到什么地方找素材,我经常在朋友圈里发,我就不多说了,还有我会去买一些论文,我写北极航道的时候,那篇《北极:俄罗斯最后的希望》这篇文章,我就找了很多关于北极的论文,都是硕士、博士论文,论文都要付费的,我非常愿意付费,我都不愿意他们免费,辛辛苦苦写的论文被人随便用。
说到这一点,我特别想说一句啊,这篇名叫《北极:俄罗斯最后的希望》的文章。我在很多地方都发不出去,就这么正常的一篇文章,我在百家号也发不出去,还被扣分,说我标题夸张。百家号和头条后面我都是没有办法,我写了一个多月以后,就基本被迫放弃了,因为我发现我写的每篇文章都发不出去。百家会说你夸张,说我标题太夸张了,内容太夸张了,我非常严肃的找了一个星期的资料,然后告诉我太夸张了,因为那些平台管的太严,我知道这里有百家和头条的编辑,我要真心说一句,管的太严了。你们看我的文章一直都是很小心的,非常谨慎,这种文章都发不出去,很是无奈。
公众号能发的出去已经谢天谢地了,因为我经常受到很大的打击,本来我是准备各个平台一起做,后来发现都做不了,只能做公众号,这是为什么我一直坚持更新公众号的原因。
我讲了四点,帮大家复习一下,一个风格,第二个是通俗性,第三个是我的叙述方式,第四个是专业性。第五个我做下总结吧,我有几个大特点,是跟别人完全不一样的,第一个大特点是。我自己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特殊结构,以及我自己的文字风格,就是属于我的,我是有温度的,大多数读者是被我写文章时的特殊结构和文字风格所吸引。
第二个特点,我一定会有紧密连接的关系链,可能是人物线,可能是时间线,可能是命运线紧密连接,只有把它紧密连接在一起,他才会觉得这个东西充满能量。
第三个就是我喜欢写宏观视角以及有血有肉的人物,你一定要把这个人给立起来,这个人立起来之后,这篇文章就立起来了。我还是比较满意,暂时写过的埃尔多安,朴正熙跟文在寅,这三个人人物性格是慢慢立起来的,大家能看得到他们是怎么样的性格,埃尔多安的狡诈,朴正熙的冷酷,文在寅的热血,三个人的性格起来之后,读者才会喜欢他。
最后说下我们青云会,我们所有的群,会一直坚持办下去,其实我做事情都是这样,慢慢来,不着急,我抱着五年十年的心态去做这个事情,我的想法是把青云会办成一个非常好的那个协会,我这边会慢慢地把它做好,同时这个会不仅是我一个人讲,一个人讲会很辛苦的,而且我的主要精力还在写作,我后面会邀请非常优秀的,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以及全球各地生活的读者,给大家讲东西,下一期就可能有一个很厉害的女孩子给大家讲她的人生故事。
这个星期是我讲。可能以后会变成一个星期两次,每周二,每周四晚上八点到九点之间,都会有一个很牛逼的人过来给大家讲他的人生故事,或者讲异域风情,还有大家要多在群里面做自我介绍,这样的话。你会发现你会认识很多好朋友的。你认识的人越多,人生的机会就越多,而且我们会里面大多数的会员都很优秀,我看过大家的介绍,大多数都很优秀的,所以我建议大家互相认识。
下面回答读者的一个问题:
请问关于“蜘蛛结网“,您在构思的时候会事先画出关系框架图吗?还是这些想法已经在脑海中了?另外,您说写《北极》这篇文章找了一个星期的资料,大概合计是多少小时呢?
这个问题很有质量。我在写作时,从来不画框架图,都是凭脑海里的结构一气呵成写下去的,因为一万字的文章,我大脑够用了。北极那篇文章,花了我具体多少工作小时我不记得了,大概25到30个工作小时找资料吧。
讲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