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2年,宜黄县城南官巷一个书香世家,一个男婴的诞生,不但给身为前清举人的父亲带来莫大的喜悦,而且为中国的铁路事业带来了莫大的福音。父亲为这个男婴取名程孝刚,号叔时。多年后,他成为了铁道机械工程专家、技术教育家、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院士)。
程孝刚自幼聪颖好学,通读经书,涉猎维新丛刊。14岁应县考,取为前十名,府考连取五个合府第一名,被县人视为才子。因科举废止,先后就读新式学校抚州中学和心远中学,习英文、数学。1909年入江西省高等学堂读理科,成绩优异。1912年考取省公费留美。1913年秋入美国普渡大学学机械工程,专攻机车专业,1917年毕业获学士学位。在留美期间,发起成立中国机械工程协会,任董事及会长。他与胡先肃、吴有训被并称为民国“江西科坛三秀”。
程孝刚
1919年,程孝刚在东北中东铁路任技术监管员,开始从事铁路建设工作。1921年,在津浦铁路机器厂主管车辆制造。他在铁路工程方面造诣很深,对机车车辆制造、修理与运用方面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对机车的性能与运转方面深有研究。他曾率领专家考察日本铁道工厂及有关技术部门,回国后将日本的先进经验在津浦铁路上加以运用和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被誉为“中国铁道机车工业和运用管理的开拓者”。后任胶济铁路车辆课课长、铁道部津浦铁路机务处处长兼总段长、铁道部新路建设委员会委员、粤汉铁路运输处处长等职,参与创建湖南株洲机厂,为铁路规划和建设付出了大量心血。对铁路机车设计及管理更为专长。
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打通云南与缅甸的交通运输,程孝刚被调往云南昆明任滇缅铁路机务处长、滇缅铁路督办公署机械总工程师兼机务处长,为取得抗战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至1947年,程孝刚调任交通部技监,并着手筹建技术研究所,又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长。1947年秋,国立交通大学学生运动遭到南京反动政府的镇压,引起舆论的抗议谴责,当局不得已邀请在工程、学术界有崇高威望的程孝刚出任校长,妄图压制学生的正义斗争。但程孝刚以“学府以内思想自由”和“交大安定、自由”的治校方针,在许多关键时刻与国民党反动当局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同情并支持学生运动,保护了一批进步学生,使他们先后离校投向解放区。1948年夏,因坚决拒绝反动刑庭传讯学生的无理要求,程孝刚被迫辞职。解放初回到大学任教。
新中国建立后,程孝刚在上海交通大学任教20余年,担任运输重机系主任、副校长等职,悉心培养交通人才,被技术界称为“老前辈”。他对汽车工程亦有研究,曾主持试制成功两用汽车(轨用及陆用),还开展将10轮大卡车改造为铁路轻型简易机车的试验研究,为当时解决仅有铁路线上的牵引动力以及以后的铁路工务用牵引车提供了方向和方法。在担任上海交大副校长期间,坚决贯彻执行周恩来总理关于交大西迁的指示,不顾年迈多病,率领师生深入西北、西南铁路及戚墅堰、四方、株洲机车工厂,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并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到江西、山东、陕西、新疆等地考察。
“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教学和学术交流活动中断。虽然年老体弱行动不便,但程孝刚仍然带病坚持参加《辞海》的编辑,撰写和审定机械工程学科的辞条和《机电词典》,他为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一套极为实用的工具书籍而竭尽全力,一直坚持到最后。1977年8月,程孝刚在上海病逝,终年85岁。
程孝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被选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联合会委员。直到逝世前,仍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科学技术协会副主任委员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