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十大幸福城市 北京落选
什么样的城市是幸福的?答案好像随时随地都在改变。
就好像下午5点钟,在通往北京国贸方向的立交桥上,是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车流,身处其间,心情烦躁;而日落后走进后海的胡同,享受着属于京城的悠然氛围,心情舒畅。
当美国人均gdp在过去的50年中翻了3倍,人们发现,主观幸福感并没有因此有丝毫提高。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幸福学研究专家奚恺元说,人类发展的终级目标,是求生存和求幸福,发展经济只成为实现这个目标的一种手段。和谐与否,并不单一取决于gdp数字的增加,而更应关注社会总体主观幸福感的增长状况。
2008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揭晓 深圳赚钱机会最多
10大最幸福城市,莫非是“做官幸福”?
评喜不评忧,何以没人发布“最不幸福城市榜”?
幸福指数为什么不能取代狂热的gdp崇拜?
这一理论在近日再次得到证实。2008年12月25日,《瞭望东方周刊》主办的“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与推选活动在昆明揭晓。杭州、宁波、昆明、天津、唐山、佛山、绍兴、长春、无锡、长沙成为2008年最具幸福感的十大城市,而北京从2007年的第9名滑至第12名,无缘十强。而在单项幸福感排名上,尤其是“交通”和“房价”上,前20名都找不到北京的踪影。
“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一项连续进行了5年的调查活动,内容涉及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发展速度、文明程度、赚钱机会、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房价、人情味、治安状况、就业环境、生活便利等12个具体指标,评选标准依据奚恺元的幸福学评价体系,这是一个基于主观感受的客观研究。
幸福学评价体系认为,测量市民对城市的态度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感受,即当城市市民想到城市的某个方面,比如天气,可以分为“非常开心”, “一般开心”,或“不开心”;二是通过行为,即被调查的市民是否愿意留在目前所居住的城市,或是否希望自己的子女留在现居城市,分为“愿意”或“不愿意”。然后再将不同的选项折合成具体分值,进行综合比较后得出先后排名。
从事房地产开发的许展,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在香港念过书以后,她坚持回到杭州工作。当得知杭州荣登“幸福感城市”榜首时,她并不惊讶:“在杭州,随处可见的就是特色冷饮店、咖啡厅,以及坐吧。走进这些小店,很多老板都会主动与你交流。然后你会了解,他们开店的目的并不是盈利,而是希望有一个朋友小聚的地方。就拿工作来说,我们经常要见客户谈生意,有些时候你带着客户在西湖坐趟游船,听听古典的琵琶,这种氛围比去一家高档的酒馆点上一顿大鱼大肉更加有人情味。”
北京大学燕园博思心理咨询公司资深咨询师卢悦说:“人自古聚水而生。喜欢靠近水生活,是一种天性。杭州的西湖,的确在地理环境上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优势。而最重要的一点,同样作为历史古都,杭州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并没有像北京一样,把自己改造的面目全非。”在北京,城墙毁,胡同拆,‘地道’的原生感觉逐年褪减。2006年,数十名网友自发拍摄北京现存胡同,随后对比老地图发现,已有300条彻底消失。
其次,外来人口数量在北京市总人口中急速增加,仅2008年就新增外来人口359.9万。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北京给人的心理感受,更像“打拼事业的基地”,而不是“赖以生存的归宿”。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往往会忽略一个概念:平民才是最重要的主体。因此即使2008年,北京人均gdp高达约 8000美元,全年增长保持在9%以上,但更多人只能感叹:北京真的发展了,但人情味的东西少了。
卢悦发现,这项幸福感城市的评选中,中等城市偏多。“中等城市在没有完全受到经济发展的巨大洗礼之前,还保持着一种相对平缓的节奏,人们没有完全放大自己的经济利益,城市的‘居所感’比较稳定,也不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
而除了杭州,另一些同样跻身十强,甚至单项排名第一的城市,究竟靠什么法宝俘虏了人们的幸福感?
天津获得了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第四名。在中国政法大学就读的天津学生景健告诉记者:“天津人活得有些‘小富即安’。天津人的工资虽然不高,但他们经常在业余时间听听戏曲相声。就好像情景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主题曲唱的那样,‘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其次,天津作为奥运承办地之一,政府花上千亿对城市外观进行了改造,比如引进大量的草皮卷来点缀城市。绿色多了,心情也自然跟着变好了。”
在单项排名中,青岛在治安幸福感上摘得桂冠。在青岛从事it工作的吴克每天都要忙到凌晨1点多回家。他说:“每天回家,就发现十字路口还有交通值勤人员在值夜班岗。我们家住在‘错不了’小区,每天进小区大门都能看见警车停在门外巡逻,这种情景对几乎所有的市民来说,都很熟悉。”
谈到生活最便利的城市,上海位居榜首。在上海生活的邱丽对记者说:“我认为上海的一卡通真的很方便。有一次回家,身上没有带一分钱,就用卡里的钱去超市买点零食。在上海,诸如“快客”、“好德”等便利店都已经实现了一卡通刷卡消费模式。”
谈到赚钱机会最多的,深圳毫无悬念地夺冠。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陈丹说,她的月收入接近8000元。每一个周末还可以帮其他公司做财务报表的统计分析,额外的收入也有2000元。中秋节加班,老板会给1000元的加班费。但有得必有失,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少得可怜。早上9点出门,晚上12点去小店吃点肠粉,就要赶快回家睡觉,每分钟都很宝贵。
对于此次的评选结果,《瞭望东方周刊》的执行主编欧阳晓晴说:“评估的目的不在于城市竞争,而是展现不同地区居民的生存感受。调查通过网络、报纸、手机短信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收集了700万张问卷调查,以及7000万次网络投票。奚恺元研究的幸福学评价体系,提供了12项关乎基本生活需求的指标,我们根据这些指标设计具体问题,每年的侧重有所调整,比如今年就在交通状况、社会福利等选项上略微加重。而北京在交通幸福感上的排名落后,很大程度上使它走出十强。”
不过欧阳晓晴同时表示:每一个地方都有各自的优势。北京在医疗卫生水平上位居榜首,在生活便利、教育、文化娱乐、文明程度以及治安排名上,都保持在前5位。“这个排名的特点是以人为本,它不像gdp的评估,处在完全客观的数值比较状态,回答问题的选项,都是‘愿意’、‘不愿意’、‘开心’、‘不开心’等主观答案,但这恰恰就是最大的人情味,也贴合‘幸福感’的主题。”
然而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雷啸林并不完全接受这种说法。“我们一直认为这种源于西方的评估方法,并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不赞成近些年流行的城市间评选。中国国情里涉及到‘让部分区域先富起来,拉动经济发展’的理念,以深圳为例,深圳每年都会用纳税人的钱来扶持偏远城市,这就不存在一种比较关系,而是互助。然而这种城市关系在西方國家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我们使用西方的评价体系,势必不准确。”雷啸林说,西方人认为“国际化城市”的标准至少要符合“人均gdp在2万美元以上”,按此推算,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根本不符合条件,但难道我们因此就认为它们不是国际化大都市了吗?
“况且,人们在不同地区对待幸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雷啸林说,每一座城市因为地域文化的不同,影射出的生活环境都有极大差距。“我们走进深圳,无论富有的人或贫穷的人,都要接受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压迫感,很多人都处于焦虑状态。而当我们走进成都,整个大环境就提倡一种休闲氛围,两个城市的发展速度是不同的,按照同样的指标设计问题类比,有些牵强。
“再看今天的北京,地铁沿线的开通已经缓解了交通堵塞的状况,奥运会的作用使工厂搬离居民区,蓝天更多了。这种变化一定是幸福的。幸福这种定义,我们需要动态持续的关注,定格某一时间的同一领域比较,是不太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