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国经济数据

80酷酷网    80kuku.com

  

  國家统计局今日将召开年度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公布2007年宏观经济数据。2007年前三个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分别为11.1%、11.9%和11.5%。多位专家预计,2007年全年我国gdp实际增长率将达到11.5%左右,比2006年经初步核实的增长率提高0.4个百分点,创下1995年以来的13年新高。

  “考虑到严格控制信贷和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的影响,我们曾预期去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会比第三季度回落。”申银万国高级宏观经济分析师李慧勇表示,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投资增速有所加快、消费增速提高,第四季度经济仍能保持11.5%左右的增长。“综合看来,2007年gdp增长率很有可能略微超出11.5%。”國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副主任樊彩跃预计,2007年我国gdp将突破24万亿元(现价),同比增长11.5%。

  这样的经济增速,往往会伴随着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多家机构预计,200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8%,其中12月份同比上涨6.5%左右。“全年cpi涨幅可能略微超出预期。”一位分析人士表示,主要原因是11月份成品油价格上调,以及11月份以来食品价格略微回落后再度上扬,造成后两个月cpi涨幅居高不下。

  李慧勇认为,2008年我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但是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影响的显现和扩散,预计我国gdp增速将降低为10.7%;在国际能源价格和农产品(33.95,2.20,6.93%,吧)价格居高不下、企业成本转嫁能力增强的情况下,2008年通货膨胀压力会明显增加,预计全年cpi涨幅在4.5%-5.5%之间。樊彩跃则预计,2008年我国gdp增长11%左右,全年cpi上涨4%左右,并呈“先扬后抑”走势。

  李慧勇表示,在经济减速但仍可能会转向过热的情况下,可以预见國家将继续实施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通过数量手段和价格手段来给经济降温。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风险正在增加,紧缩政策的执行力度有可能在下半年略有放松。

  今天國家统计局公布去年经济形势,业内预期节前加息可能性不大,全年物价或涨4.8%

  今天,國家统计局将举行全年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预期将有一系列去年的宏观经济数据将公布。有消息人士认为,國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一份报告已暗示,去年全年中国消费物价指数(cpi)上涨4.8%。而前年,这一数字为1.5%。

  通胀压力仍在

  國家统计局此前发表一份报告称,云南省2007年全年消费物价指数按年上涨5.9%,该省cpi指数比全国均值高1.1百分点。有消息人士推断,这意味着2007年全年中国cpi均值为4.8%。这一推测是否真实,今天上午可能就见分晓。

  自从11月cpi涨幅创下6.9%的历史新高后,市场人士认为,在物价上涨的惯性带动下,12月cpi仍将维持高位运行,有可能在6.5%左右,不排除更高的可能。

  广东科德证券分析师王泽辉认为,虽然政府已经通过一定的行政措施限制物价的上涨,但全面抑制价格的上涨还需要有个统筹手段,来平衡行业之间的物价传递关系。他预计,在2006年12月cpi基数不高的情况下,2007年12月物价涨幅不会太高。不过,如果维持在6.5%左右的水平,则表明节前通货膨胀的压力比较大。

  券商调高预期

  此前,市场预期去年全年cpi涨幅在4.5%~5%之间。

  王泽辉认为,当前物价的上涨依然属于结构性上涨,尚未演变为全面的通货膨胀,预计今年物价涨幅将低于去年。他表示,一方面将得益于政策效果,另一方面,去年原油价格的上涨是推动cpi走高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原油价格炒作成份将在今年有所遏制,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物价上涨的压力。

  不过,记者也发现,不少券商纷纷调高了今年cpi的预期,万联证券某位分析师表示,12月cpi有可能继续维持11月的水平,受翘尾因素的影响,即使今年不出现任何新涨价因素,cpi涨幅也将维持在3%的水平,通货膨胀形势不容乐观。

  -预测

  受美国减息等影响

  短期加息动力不足

  高居不下的cpi涨幅继续引发市场关于央行加息的猜想,因为加息可以弥补通货膨胀给普通市民带来的压力,缓解当前存款利率仍为负的状况。

  近日,工商银行(6.94,-0.11,-1.56%,吧)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今年央行将继续加息4次左右,每次加息27个基点。而中行、交行的报告则称,为了防止经济由偏快发展到过热,央行年内将加息2~3次。

  万联证券宏观策略研究员张士伟表示,美联储日前宣布大幅度降息75个基点,国内面临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短期来看,央行加息的动力不足,央行可能更倾向于信贷控制等调控手段来防止经济转向过热,有利于实现经济的软着陆。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央行在节前加息的可能性不大。王泽辉表示,央行通过加息来消除负利率影响的可能性仍有,但暂时还看不出任何加息的迹象,预计节后1季度加息的可能性较大。

  2007年前11月cpi涨幅

    月份     涨幅

  12月      ?

  11月     6.90%

  10月     6.50%

  9月      6.20%

  8月      6.50%

  7月      5.60%

  6月      4.40%

  5月      3.40%

  4月      3.00%

  3月      3.30%

  2月      2.70%

  1月      2.20%

    专家称针对涨价过快需加快对农民利益补偿

  1月24日,國家统计局将发布2007年全年的经济数据。

  尽管2007年全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和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均已无多大悬念,普遍估算为11.7%和4.8%。不过,多个部门和机构预计,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高盛公司刚刚发布报告,将2008年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从10.3%下调为10%,同时评估中国物价上行风险加大。高盛分析师宋宇等预计,通胀目前已经超过6%,在2008年第一季度还将上升。

  投资银行雷曼兄弟1月23日也在香港发布预测,认为中国的gdp增长会是6年来首次低于10%,预测2008年为9.8%,2009年为8.8%。雷曼兄弟亚太区首席经济师rob subbaraman表示,中国今年面对的风险是滞胀而非通胀。

  此前,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举行的发布会也认为,2008年的经济增幅比2007年有所回落,约在10.8%左右,但是预期cpi比2007年要高,约在6.5%左右,其中第一季度为最高点,约在7%。

  今年全年cpi增幅或超5%

  各种预测加剧了人们对于深层次问题的忧虑。去年,ccwe也发布过类似报告,预测2007年的第四季度cpi最高将达到8%,全年为5%左右。实际上,2007年第四季度cpi果然快速攀升,11月份达到6.9%的同比涨幅,全年物价涨幅将接近5%。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认为,2008年如果是真紧缩的话,仅仅能稳定物价的快速增长,而如果假紧缩(调控政策落实不到位)的话,物价增幅可能会达到两位数。

  根据ccwe的预测,2008年4个季度的物价涨幅将分别为7%、6.6%、6.7%、5.5%。尽管在第四季度会有回落,不过整体而言,物价仍将超过5%的适度通胀范围。

  高盛公司的宋宇分析,2007年12月份的cpi涨幅约在6.6%,尽管比11月略有下调,但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反弹。同时,在石油、钢铁和煤炭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涨幅预计将升到4.8%。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袁钢明指出,2008年的物价存在需求过大,拉动全面通胀的风险。是否导致真的形成恶性通胀,取决于收紧货币的力度。

  ccwe预计2008年的货币供应(m2)约为17%,与上年相同。而根据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2008年将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不过,迄今为止,央行尚未公布新一年的贷款和货币投放计划。

  宋国青认为,2007年下半年以来,从主要商品来看,物价已是全面上涨。此前,对2007年的物价上涨问题,学界一直有成本推动说和需求推动说等两种观点。前者认为,只要加大猪肉、粮油、牛奶等供应,价格就会下来。后者则认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提高,膳食结构改变,因此一般增加供应解决不了上述问题。

  为此,袁钢明近期走访调研发现,后者观点与现实更吻合。这说明整个经济的总需求很大,必须整体上降低经济热度,防止全面通胀。袁钢明说。

  需加快对农民利益补偿

  针对目前的物价上涨过快的问题,有分析人士认为,除了需要降低经济速度外,更多地需要从给予农民利益好处着手,否则,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食品价格上涨的问题。

  根据國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07年以来的物价上升过快,主要是食品因素导致,这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两次食品价格上涨,导致严重通货膨胀情况类似。

  根据研究,我国每次出现食品价格大幅上涨,都与工业过快增长有关。2002年以来,随着工业化发展速度加快,占用耕地的速度也在上升,2006年我国耕地面积净减少460万亩。根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10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日趋逼近18亿亩的耕地红线。

  同样,2007年的食品价格上涨,猪肉短缺表面上猪蓝耳病等疫情发端,此后猪肉、食用油、牛奶等价格上涨,其实与工业化加快,耕地减少,农民务农劳动力减少有关。因此,如果要从根本上稳定价格水平,需要进一步对农业、农村、农民做好补贴,提高农产品(33.95,2.20,6.93%,吧)价格,将价格上涨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而不是迅猛增长。

  日本几十年来一直是在对农业补贴,现在也是,中国还远没有开始。刚刚从日本调研回来的袁钢明说。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