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百姓心系住房
2007年11月30日,建设部、國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新的《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广大老百姓所关心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功能定位、开发建设、销售管理等进行了细致规范。
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实施10年来,一直是面向城市中低收入家庭销售的“政策性商品房”。此次新的《办法》规定,经济适用房是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一方面极力淡化经济适用房的“商品性”而强调突出“保障”二字,一方面缩小供应对象为城市低收入家庭,经济适用房的保障性职能已经非常明确。
同时,《办法》明确提出,经济适用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政策体系的组成部分,供应对象要与廉租住房保障对象相衔接。此举意味着曾经既没有资格住上廉租房,家庭收入又很低的“夹心层”将被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医疗:医疗制度完善
中国卫生部代表中国政府在中国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国际研究会上作出系列承诺,提出要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公共财政支持、居民参与的筹资机制,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完善针对贫困人群的农村和偏远地区医疗救助制度,改善其基本卫生保健问题。
中国承诺,制定國家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发展纲要并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加大政府对农村和偏远地区卫生的投入,政府新增卫生支出主要用于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卫生事业,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切实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和重大传染病防治经费;建立覆盖全国农村县、乡、村三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证每个乡镇有1所政府办的卫生院,支持每个行政村设立1个卫生室;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大力培养农村和偏远地区卫生适宜人才,建立城市支援农村和偏远地区卫生工作的长效机制;支持应用研究,推广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传统医药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卫生部还代表中国政府发出《北京倡议》:明确初级卫生保健是政府的责任;重视发展农村及偏远地区卫生事业,政府应统筹城乡,推进以公平为导向的卫生政策;构筑健全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网络;优先发展农村和偏远地区卫生人力;完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推广应用卫生适宜技术;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社保:打造阳光社保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决定开始在全国逐步建立社会保险信息披露制度,并于11月29日首次发布《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险基本情况》报告,让人们明明白白看社保。
我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规模逐年扩大,运营安全。1997—2006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年均增长17%,其中近3年来年均增长20%;养老金支出年均增长15%。2006年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6310亿元,总支出489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4%和21%;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1413亿元,累计结存5489亿元。
社会普遍关注的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问题也有保障。2006年,國家审计署曾对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的基金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发现了个别问题。劳动保障部介绍说,目前审计发现的问题已整改纠正98.5%,现在正在进行市县基金和农保基金的审计。不过,目前还有一些企业欠缴职工的养老保险费。到2006年底,全国企业累计欠缴基本养老保险费436亿元,全国千万元以上的欠费企业177户,累计欠费45亿元。
教育:百姓受益教育
财政部长金人庆12月19日说,继今年(2006年)西部农村地区推行免除学杂费政策后,明年(2007年)我国将在中部和东部地区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国1.48亿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落实免除学杂费政策,所需经费要全部纳入预算,足额安排。
我国农村2007年将全面推行免除学杂费政策,从2006年春季学期开始,我国西部地区率先进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继续执行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并对部分专项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资金直达学校,受益学生达到1880万人,平均每个小学生减负140元、初中生减负180元。
就业:就业形势愈严
截至9月1日,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人数351万人,比2006年同期增加54万。其中,到县和县以下单位就业人数达到58万人,占已就业毕业生的16.6%。 据了解,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82万人,毕业生总量和增量都是最大的一年。毕业生就业困难已经是社会突出问题,为此國家各部委联合出台多项措施规定促进毕业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