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隐私你知道多少?

80酷酷网    80kuku.com

  前些日子,沪上20多名主持人的婚史曝光,住址、家人的资料也未能幸免。一个被曝光的主持人大呼“吓死我了!一定是内部人干的!”

  职场中人的许多隐私,在办公室里被有心人以一种看似淡漠、实则在意的目光关注着。关于你的一切,都可能被哪个口风不严的同事泄露出来;你也时常会听到其他同事的隐私,明知道不该传播,但憋在心里又有点痒痒。

  办公室里的隐私你知道多少?你觉得身在职场哪些隐私该加锁?

  小心你的博客

  VIOLET(外企职员)

  我做人一直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办公室里别人的隐私,万一听到了也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或让其烂在肚子里。当然,也有憋不住的时候,那我就告诉不相干的朋友,决不让它再到办公室里“回炉”。

  现在的职场竞争激烈,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但防人之心万万不可无。有些人喜欢靠出卖和歪曲别人的隐私往上爬,对这种人,我都尽量和他们划清界线。

  直到有一天,坐在隔壁走廊的MM通过MSN对我说,她也很讨厌新来的老板。员工对老板有意见这事常有,可她为什么要在话里加个“也”字呢?我从来没对别人说过我对新老板不爽啊!然后,怪事接二连三地发生了——我的恋爱经历、大学生活、进公司的面试经过……都莫名其妙地被人知道了。虽然都是挺熟的同事,可这些我并没有告诉过他们呀。

  终于,在看某位同事新建的博客时,我明白自己在“阅读”别人的同时也在被别人“窥视”着。我写博客有一段时间了,因为把它当成自我宣泄的一种途径,所以我情绪表达还算比较直白,平时也会和好朋友们互相“串门”,了解哥们姐们的近况,留留言,权当感情交流。可我忘了,除了朋友,同事也是可以来“拜访”的。任何关于办公室里的只字片语,都有可能被嗅觉灵敏的人发觉,一不小心,我就成了“众矢之的”。

  无奈,我只好改变了自己博客风格,那里不再是我诉说心事的地方,而变成了另一个网络办公室。我又恢复了将日记写在日记本上的习惯,因为日记本才是最隐秘的地方。

  企业文化就是“锁”

  Petal(外企职员)

  进这家公司好几年了,我没有升职也没有大幅涨薪水,但是心情却很好,没有想过跳槽。因为我们公司的工作氛围好,人际关系也比较和谐。

  我们公司是一家外企,除了中国内地员工外,同事中还有欧美和新加坡人、香港人。虽然各自文化背景不同,但是素质都比较高,相处也比较融洽。公司就像一台运转良好的机器,大家各管自己一摊事,只谈业务忙着工作,也没有谈私人事情的时间。这一点使我很满意。

  其实,办公室同事间也经常聊天,大家性格脾气各不相同,有个同事的个性比较张扬,中午休息时喜欢说些名人八卦,我们也只当听故事,听完了事。女同事之间也会谈谈购物及化妆经验,但大家对个人隐私都守口如瓶。

  一位同事直到要结婚了,我们才知道她的男友是我们办公室另一位同事介绍的;一位相处多年的同事请假了,我才知道她竟是一位中央高官的外孙女,外祖父从北京来要见她,可上司从来没有透露过她的身份。上司虽然知道我们许多个人及家庭隐私,但从来也不向我们泄露半句。上行下效,我们同事间也形成了不说不问不传隐私的“三不”规则,除非本人主动说出来。

  每个同事各有自己的知心朋友,所以“三不”规则只是相对的,哪些信息属于隐私也是因人而异的。要结婚的那位同事与介绍人就是莫逆之交,她们间互相“加锁”的隐私肯定要少得多。我很喜欢我们公司的这种尊重别人隐私的氛围,人总要有自己的私密空间!

  办公室说隐私,拿捏好分寸

  花眼(外企职员)

  有人说,办公室里无友情,同事之间无朋友。这话虽有些绝对,却也不无道理。同事之间,即使是最好的朋友,适度地保留空间、守住隐私还是很必要的。

  有时,口无遮拦会让人在背后笑话你的无知幼稚。比如奉子成婚的琳,本应该夹紧尾巴、谨言慎行以防流言蜚语,没想到她竟自爆猛料,大方地告诉别人:自己是因安全套不慎脱落意外中招,不得已结婚。如此难以启齿的床笫之事竟由当事人之口说出,犹如重磅炸弹,在办公室的挤眉弄眼、唾沫横飞中迅速传播开来。可怜琳,不仅被人洞悉隐私,还要被人嘲笑“缺心眼”“没脑子”。

  不过,过分守护“隐私”、草木皆兵也大可不必。比如,我们单位要求人人在通讯录上登记家庭地址和电话号码,唯独芸,不知是如何做到的,就是可以说服领导不让她登记。不仅如此,她无论是对我这个好友,还是其他同事、客户,一律不肯透露。每次问她,总是含糊地说自己住在某条公交线路沿线,保密功夫之好,就连熟知上至领导、下至小八腊子几乎所有人家庭地址的班车司机,也对她住在哪里一无所知。她的故作神秘,一时间令流言四起,大家都以为她住进了某位富豪包养的别墅。每当听到这样的揣测,我都为她暗暗叫屈,因为我知道她其实只是想保留隐私,把工作和家庭生活完全撇清关系而已,只是做得有些过头了。

  有时候一不留神知道别人的秘密,即使你帮他保密,也还是吃力不讨好。

  一天傍晚,办公室里只剩我一人,一中年猥琐男进来讨好地央求我,能不能用我的电话给其他部门一个我并不太熟的女同事打电话,让我代他表示道歉,并请对方吃晚饭,说如果他自己打,对方肯定不会接。看着他涨红了脸欲言又止的神情,我一下就明白了,肯定是一对恋人闹矛盾了,一时心软,拎起电话就拨通了同事的手机。美言几句之后,我把电话转交给猥琐男,却立即听到听筒里传来震耳欲聋的斥责声:“你有毛病啊!你不要面子我还要呢!”男子的脸更红了,压低声音接连讨饶,保证立即消失,灰溜溜地走了。

  我发现自己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我有很多理由谢绝猥琐男的请求,至少可以装傻随便闲扯几句就把电话交给他,然后避嫌地走开。可我却偏偏大大咧咧地报上自己大名、还笑嘻嘻地说有个帅哥要请她吃饭给她赔礼——谁希望这样的私事被一个不相干的闲人知道呢?从此,只怕同事要在心里嘀咕我了。

  而我呢?除了得提醒自己别泄密外,还担上一份心思:万一这事从其他渠道泄露出去,同事也许会把账算在我头上。哎,这就是知道了不该知道的隐私的代价。

  偷窥别人没关紧的门缝

  柴湿燃(日语翻译)

  老R绝对可以当个间谍!我到办公室报到才一个月,他就第一个知道了本单位某领导是我的亲戚,这可是我最不愿意让人知道的秘密。

  不知为何,老R认定我在这里呆不久,所以对我用不着设防,就时不时地把办公室里其他人的隐私透露给我。我不能得罪他,怕他把我的“秘密”说出去,只好一味“嗯,嗯”地应付着听他说。

  人就是这样不同,有些人喜欢迎接疾风暴雨的挑战,有些人却更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到别人没有关紧的门缝。老R是爱读《红楼梦》的,我想,他读《红楼梦》大概也是从“门缝”里去读书中人隐私的。

  有一次,我和一向风风火火的人事科小F有些不愉快,老R安慰我,顺便就向我透露了小F的隐私:“你别看她长得有几分姿色,脑子绝对有问题。她职称考试几次都没考出,最后还是请枪手Dai考的。而且她还有神经病!”老R神秘地说,他从小F偷偷扔掉的垃圾里看到了碳酸锂、盐酸氟奋那嗪等药瓶,就知道了她的秘密。说着,老R从抽屉里拿出几个瓶子给我看,我顿时毛骨悚然!

  看得出来,窥探同事的隐私,特别是领导的隐私,是老R在办公室的生存之道。多年来他并无多少业绩,却一直混到现在快要退休的年纪,居然还算安稳。

  因为亲戚当领导的缘故,更因为办公室有老R这样一个人,所以我不久就跳槽走了,实在害怕自己被人这样窥探。

  隐私该透露多少?

  王倩(公司IT部门经理)

  我们公司所有员工的档案材料,都做了过电子化处理。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IT部的录入员能直接接触到同事们的个人资料。但公司有明文规定:严禁泄露公司机密,而员工的档案材料,无论文字的还是电子的,都属于此类。

  虽然公司有这项规定,但是也无法保证个人隐私绝对不被泄露。比如公司新来的小伙子陈东长得很帅,引起了女孩子们的注意。于是有好事者开始打听他的年龄、婚姻状况以及个人爱好等等。若不是我及时制止,他的家庭情况就会被别人“摸清”了。

  我觉得如果一个人的隐私被其他人知道,无论对方有没有不良企图,这个人心里肯定不舒服,谁喜欢被别人窥伺的感觉呢。当然,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有些个人信息还是有必要公开的:比如自己吃饭时的禁忌、民族和宗教信仰等,最好主动告诉同事。

  我给大家的建议是,先将个人信息分为共享型、互惠型和私密型。共享型属于信息公开,对所有的同事皆如此,比如政治面目和个人爱好等;互惠型是可以与同事间交换的个人信息,比如电话号码;私密型应该是严格保密的,只有对非常亲密的朋友才透露,这样安全系数比较高。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