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平均每天约有5000名5岁以下儿童死于与腹泻相关的疾病,而只要养成饭前便后用肥皂洗手的习惯,这些儿童中的一半就会得救。
经常用肥皂洗手是降低腹泻死亡率以及霍乱和肺炎患病风险的最有效和最廉价方法。 儿基会强调说,发展中国家养成洗手习惯的儿童比例不超过34%,有些国家儿童根本没有洗手习惯。在首个世界洗手日,全球60多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和非洲的发展中国家,将发起培养儿童洗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行动。
“世界洗手日”学习洗手 学会洗手防腹泻流感
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专家提醒:洗手的时间底线是30秒,七个步骤一个都不能少。洗手,是一组最简单的动作,也是预防疾病的最好方法之一。
一般按照以下七步骤洗手即可有效清洁:
1、开水龙头冲洗双手。
2、加入洗液或抹肥皂,用手搓出泡沫。
3、小心地双手相互擦手心、手背、指甲内外和四周、指尖、虎口位置,最少揉搓10秒钟才冲水。
4、用流动的水冲洗至少10秒钟。
5、完全擦干净后,才用清水将双手彻底冲洗干净。
6、用干毛巾或手纸彻底抹干双手,或以干手机吹干双手。
7、双手清洗妥当后,别再直接触摸水龙头,防止再度脏手。应以抹手巾包裹水龙头,或在水龙头上泼水冲洗干净,才把水龙头关上。
“我国每年约有8.36亿人次患腹泻,其中儿童约占1/3。洗手,可以将这个数字减半。”10月15日是“世界洗手日”。据一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专家介绍,秋天是腹泻高发期,仅10月1日到13日,该院就接诊了1205个腹泻的小朋友。“家长们如果教导孩子养成洗手习惯,许多疾病都可以避免。”
一只手沾附了40多万个细菌
人的一只手上大约沾附多少个细菌?答案很骇人,是40多万。
洗手是公共健康的基础。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倡议设立了“世界洗手日”,目的就是让人们高度重视一个简单易行的卫生习惯——用肥皂洗手,引导全社会关注儿童这一重点人群。
腹泻,是小于5岁儿童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每年造成16万多儿童死亡。用肥皂洗手,是预防腹泻和急性呼吸道感染(如流感)最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然而,养成洗手习惯的人,还不到全球人口总数的30%。
洗手时间最好达到30秒以上
有了爸爸妈妈的示范,孩子才会学会好的洗手习惯。
洗手洗多久才算干净?一般情况下,30秒钟最好。疾控中心专家建议,在这个时间底线以上,才能达到好的清洁效果。
一般情况下,用流水(如自来水)洗手,能使手上的致病微生物减少80%。用肥皂充分地洗,再用自来水冲洗),能使病源微生物减少95%。
勤洗手能预防诸多传染病
一般来说,饭前便后、外出回家时立即洗手,能有效降低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
以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例,它通过病人喷出的飞沫散播到空气中,可以黏附在我们的手上,存活约两个小时。手足口病,更是通过手的接触来传播的。有实验表明,人在1小时内用手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嘴巴等部位至少3次,可能造成鼻、眼部黏膜破损,使病菌乘虚而入。
勤洗手,是防控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红眼病、腮腺炎、肠道传染病等多种传染病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怎样洗手才能洗干净
文明人都知道要讲卫生,讲卫生离不开最基本的动作——洗手。究竟什么时候该洗手?最短要多久才能洗干净?洗手液、肥皂还是湿纸巾,能达到最佳的洗手效果呢?
【医生建议】
1、洗手的时间最好控制在30秒以上,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清洁效果。但是,洗手次数过多,也会对手部皮肤造成伤害。手部若有裂口,肥皂的皂液会浸透到裂口里,造成细菌感染。用肥皂洗手,反复洗2-3遍,清洁效果最好,多擦一遍肥皂,细菌就能少很多。
2、洗手时,盆里的水弄脏了。用脏水洗手,手还是脏的,一样达不到洗手的目的。甚至还有的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那手被污染的程度就更为严重了。洗手最好在流水中进行,水龙头在上,手在下,双手下垂,让水顺手指冲下,让污垢随着水流冲走,而又不会再次弄到手上。
3、用肥皂最干净,湿纸巾再怎么反复擦手也无法去除皮肤表面的细菌。同时,免洗洗手液中含有化学成分,最好还是用肥皂。
4、低龄学生用洗手液洗手,一方面,市场上的洗手液能否真正起到杀菌作用还值得怀疑;此外,低龄学生的皮肤比较娇嫩,而一般洗手液都是偏碱性的,对他们的皮肤有刺激作用;再者,皮肤容易过敏的人群也不宜用洗手液洗手。他告诫,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洗手液质量良莠不齐,选购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否有“除菌”标志。
5、卫生间里的烘干机是大量细菌滋生的温床,最好少用。烘干机长期放置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有利于细菌的存活。洗净的双手在吹风的同时,也会被附着在烘干机内部以及出风口处的细菌所污染。如果人们再用手触摸口、鼻、眼睛等部位,就会将病菌带入体内,从而造成眼部或呼吸道感染。最好是用干净的一次性纸巾擦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