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胜)
以前听过许多关于喝汤的趣事,常一笑了之。直到前不久体检时医生忠告:喝汤不仅有利于健康,更有利于补充人体营养且易被机体所吸收。平日里还是多喝些汤,既养身体,又养精神!因而,现在我对汤情有独钟。
我不识莼菜,查字典方知它乃多年生水草,叶子椭圆形,浮在水面,茎上和叶的背面有黏液,花暗红色,嫩叶可以吃。后读了叶圣陶的《藕与莼菜》,才明白莼菜本身并没有味道,味道全在于好的汤。
诗人车前子说,怀旧有时却合乎时尚。“一个社会如果缺乏怀旧的人,那会比没有新观念更枯燥乏味。”他在《好花好天》中描述的喝莼菜汤的感受和场景,让我难忘。“屏息安神,调羹沉底,不动声色,小心翼翼。往莼菜至上处把调羹轻浮,轻浮,轻浮,快欲问世出道时,更须养天地浩然之气在口腹。听得见宇宙浩荡,听得见流言四伏……这就行了,纲举目张,大胆一提,旁若无人,所向披靡,满满的莼菜呀就被收拾到调羹里。调羹捕莼,焉知鸟嘴在后,浅浅急急捞捞舀舀,往往擦肩而过。”
我没见过多少世面的心中,最熟悉的汤是西红柿鸡蛋汤,最简单的汤是紫菜方便面料汤。一次,与朋友在外边餐馆吃饺子,我发明了一道汤:拈些葱花、香菜,加点味精、盐、醋和香油,兑白开水而成。朋友不以为然,我却哧溜哧溜喝得山响。
我是从中原农村走出来的,最初的食性也是喜“干”不爱“湿”。后来进入城市,娶了一个懂得养生之道的姑娘作媳妇,汤的味道才慢慢香了起来,甜了起来。
这是个笑话,但老人白白误解了儿子的一片孝心却是真的。抛开两人的代沟不讲,喝汤的益处多多。“吃饭先喝汤,到老不受伤”、“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白菜萝卜汤,益寿保健康”……这些广泛传播的民间谚语,已将中华文明的健康饮食观容纳其中。
传说北方有一老汉,含辛茹苦将儿子拉扯大。儿子定居南方某城后,深谙“二十四孝”的精髓,将老汉接至城里。豪华餐厅当门坐,儿子首先为老汉要了一碗珍珠翡翠白玉汤,没想到老汉看了勃然大怒:我真是白养了你!眼下你出息了,竟让我光喝稀汤不让吃稠的……
本文关键字:喝汤养精神(茶余饭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