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的作品(81岁才获茅盾文学奖)

80酷酷网    80kuku.com

王蒙的作品(81岁才获茅盾文学奖)

用“年少成名”这4个字来形容王蒙,再合适不过了。

王蒙祖籍是河北沧州,父亲是河北南皮人,他自己却出生于北京沙滩。那一年,是1934年。王蒙的家庭,是一个典型的书香之家,父母都是“学霸”。父亲王锦第和母亲董敏都是北京大学的高材生。王锦第的同室舍友有著名文学家何其芳。在王蒙出生后,何其芳给取名为“王阿蒙”,王锦第删去“阿”字,于是就有了“王蒙”这个在当代文坛赫赫有名的名字。

19岁就凭借《青春万岁》成名的王蒙,81岁才获茅盾文学奖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的王蒙,感受到新旧社会的巨大变化,于1953年写出了一部反映青年人特有精神风貌、歌颂青春力量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这部小说得到了文学评论家萧殷、诗人邵燕祥等人的指点和修改,在《文汇报》等报刊上发表。那一年,王蒙才19岁。

王蒙一举成名。《青春万岁》带来的荣誉,始终伴随王蒙左右。

虽然以现在的眼光来看,《青春万岁》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就如王蒙自己所言“现在读起来是多么天真,多么幼稚”,但是,在60多年前,一个19岁的少年,一出手就构架出一部长篇小说,而且在语言、构思等方面展示了自己对文学方面独有的才华,还是令人啧啧称奇。

19岁就凭借《青春万岁》成名的王蒙,81岁才获茅盾文学奖

1956年,王蒙写出了他那篇《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奠定了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此后,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王蒙中断了文学创作,直到1979年,才拿起搁置已久的纸笔,重新开始文学创作。

41年来,王蒙笔耕不辍,创作了8部长篇小说、30多部中短篇小说合集,以及一大批的散文、诗歌、评论、随笔,成为中国文坛的一棵常青树。

41年来王蒙获奖无数,拿奖拿到手软。他是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的常客,还先后获得过人民文学奖、北京文学奖、上海文学奖等。王蒙的主业是写小说,但他在创作小说之余写出的《访苏心潮》,获得了全国第三届1984—1985报告文学奖。

19岁就凭借《青春万岁》成名的王蒙,81岁才获茅盾文学奖

可是,说来奇怪,尽管王蒙拿了这么多文学奖,唯独在很长的时间里,与茅盾文学奖失之交臂,成为茅盾文学奖获奖者的“陪跑者”。

1987年,王蒙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这是王蒙创作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以倪吾诚一生的经历,概括了数十年间中国的历史风云和社会变迁,被文学评论家刘再复称为是“一部经得起推敲、经得起人们用多种尺度加以密集检验的作品”。《活动变人形》入围了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但未获奖。

19岁就凭借《青春万岁》成名的王蒙,81岁才获茅盾文学奖

2003年,王蒙出版了“季节”系列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失态的季节》。小说以钱文、萧连甲等人的命运,进行反思历史、审视自我。《失态的季节》入围了第四届茅盾文学奖,依然没有获奖。

2004年,王蒙出版了长篇小说《青狐》。这是王蒙出版的第七部长篇小说。在以往的小说中,主人公都是男性。《青狐》第一次采用女性为主人公,刻画了一个可爱可笑、可敬可悲的女性形象青狐。《青狐》入围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仍然颗粒无收。

19岁就凭借《青春万岁》成名的王蒙,81岁才获茅盾文学奖

当然,没有获得茅盾文学奖,并不影响王蒙的文学创作。他依然以饱满的热情,在文学的大道上奋勇前行。

2013年,王蒙出版了他的第九步长篇小说《这边风景》。《这边风景》分为上下部。故事的背景放在新疆。当年,王蒙在新疆劳动了15个年头,熟悉那里的风土人情。在《这边风景》里,王蒙给读者展示了一幅现代西域生活的全景图。

其实,《这边风景》的初稿创作于1974年至1978年之间,那时候王蒙正在新疆参加劳动。2012年,王蒙的儿子王山与儿媳刘颋在打扫北京的旧屋时,无意发现了这部小说的手稿,送给王蒙。王蒙感慨万千,进行修改和完善后,予以出版发行。

19岁就凭借《青春万岁》成名的王蒙,81岁才获茅盾文学奖

2015年,《这边风景》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并与格非的《江南三部曲》、李佩甫《生命册》、金宇澄的《繁花》、苏童的《黄雀记》一起获得了这一奖项。

王蒙终于在陪跑30余年后,第一次获得茅盾文学奖。当年,王蒙已经81岁高龄,是茅盾文学奖设立以来年龄最大的获奖者——不过,4年后,王蒙创下的这一记录被徐怀中打破。2019年,时年90岁的徐怀中凭借长篇小说《牵风记》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