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人品(有人说他人品太差)
昨日发布了一篇董其昌行楷书法白居易《琵琶行》,这是其晚年的一幅书法作品,行笔稳健、结体潇洒,气质美而不俗,丽而不艳,在用笔上以外拓为主,笔势上采用非一拓直下中的相向法,字形楷中带行书笔意,偶尔间杂一二草法,其书法达到轻而不薄、丽而不俗之境界。大家在评论区里头对董其昌的书法赞不绝口,同时亦有朋友评论道:“董其昌字写得好,就是人品太差!”
董其昌行楷书法白居易《琵琶行》局部
董其昌的人品真的很差吗?
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书家的人品太差,那么他的名声应该会被排在二、三流中,甚至淹没于历史长河中直至默默无闻。毕竟文人相轻,自有其傲骨存在,是不会让一个人品差的人与自己相提并论的。著名的例子如宋四大家:苏黄米蔡中的蔡京被蔡襄替换一样。董其昌在书法中的地位达到与中国四大楷书大家之一的元代赵孟頫相提并论,后人将二者合称为“赵董”,且跟邢侗、米万钟、张瑞图等三人称为“晚明四大家”。如此在书法界中的名声似乎不是一个人品差的人可以得到的。
董其昌画像
董其昌人品差的来源
董其昌的人品差之说据查阅主要是来自于野史中的两本书:《民抄董宦事实》和《黑白传》。里头列举其班班劣迹:
一、贪财
董其昌出身望族,但是他小时候家境贫寒,据《云间杂识》所记,“董思白(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为诸生时,瘠田仅二十亩”,到了十七岁的时候在别人的资助下考取了秀才。可能由于这段经历造成他成名后不见钱财厚礼是不书法作画的贪财习性。
二、横霸乡里
雇佣打手和豢养爪牙,只要他看上的田产或者财宝就不择手段巧取豪夺,或威逼、或设计陷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三、仗势欺人
有回董其昌大儿子董祖常看上了一个秀才家的使女,上门欲纳其为妾,秀才不答应,董祖常就带了上百人上门直接强抢,秀才告官因官府惧怕董家到最后也无济于事。
后来有位生员范昶将此事件编写成了《黑白传》一书,被说书人广泛传播,董家人知道后将范昶抓入府中百般羞辱,范昶回家后因气生病,不久就去世了。
范昶的母亲以及妻子带婢女上董家理论,董祖常嫌范昶的妻子身穿孝服不吉利,当场撕裂孝服并将范妻和婢女毒打致死,范昶的母亲也因受到羞辱回家不久也死了。
董家平常的所作所为就为乡邻们憎恨,此次由于出现了人命案更是激起公愤,于是上万人涌入董家打、砸、抢,最后有人放了一把火将董府付之一炬。
这就是著名的”民抄董宦“事件。
董其昌小楷《金刚经》局部
明史中的董其昌
关于”民抄董宦“事件,在《明史董其昌传》记载为:“ 督湖广学政,不徇请嘱,为势家所怨,嗾生儒数百人鼓噪,毁其公署 ”。
这段记载的意思是董其昌为官清廉,在提督湖广学政的时候因为不徇私得罪了权势人士,他们便唆使了生儒数百人进行闹事,毁坏了他的衙门。
其实,从逻辑上来讲,我们更是应该相信明史的记载才是,其一,董其昌能够流芳至今而不像蔡京被历史淘汰,这之中就可以说明了一些问题;其二,明史为清代编撰,具体如下:
《明史》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明史馆,到乾隆四年(1739年)正式由史官向皇帝进呈,前后历时九十四年。而从康熙十八年(1679年)正式组织班子编写起至呈稿止,为时也有整整六十年之久。清朝修史之起距董其昌所处时代不过几十年,耆老见证者倘在,取证核实起来或许并不难。而修《明史》的两大贡献人万斯同和王鸿绪,又都是治史良才,秉承黄宗羲的衣钵,注重历史事实。而康熙、乾隆时期政治氛围特别紧张,文字狱搞的特别残酷,动辄就会有人因为文字狱事件而被满门抄斩,这时候的专家们没有必要为一个前朝的董其昌去走极端,犯政治上的错误。况且董其昌在清朝文字狱时期也是满清统治者所打击的对象,他关于“奴酋好杀,辽之怨恨上通于天”的言论令历代清帝大为光火,他为同年袁可立所亲笔撰文书写数千字的《节寰袁公行状》四册,因为有多处所谓“诋斥满洲语句”的地方而遭到禁毁。因为袁可立、毛文龙等人因为长于明末建州兵事而成为清朝官方所需要刻意回避的对象。清朝为董其昌粉饰作美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明史》对董其昌的评价是忠于史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