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感悟分享(时间长了,你会成为一个定静的人)
有的人说,自己读《道德经》,变得消极,不想学习了。所以,认为《道德经》无用,适合老年人读。
我想说,自身懒惰的人,即使不读《道德经》,也不想学习。
我第一次在书店里读《道德经》,是如获珍宝的感觉,至今已经过去7年,我的感受是:读《道德经》不会无用,时间长了,你会成为一个定静的人。
1、用自然的心,读《道德经》。
很多人说,读《道德经》,读不懂。这是正常的,我们的心智大脑,仅仅开发了不到3%,想用这有限的心智,100%读懂世界上的所有东西,是不现实的。
不管如何,你读就是了。你的心智不懂,不代表你的潜意识不懂。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虽然可以说,但是说出来,就不是原来那个东西。
所以“道不可言”,但可以悟。
你可以做一个试验:
当你用心把《道德经》反复读几遍,抄写几遍,你的心就会清静下来。在意识的深处,有一些和平日不同的东西,涌现出来,但又无法用语言描述。
我们读《道德经》,没有必要追求寻根问底。这个世界,本来就像一个无限符号,兴盛衰退,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本来就没有底。
2、读《道德经》,可以平衡物质和意识。
物质的东西,有得,有失;有兴,有衰。
人和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一样,需要阳光、空气和水,顺应自然规律而生存,小草一岁一枯荣,而人百岁一循环。
物质层面的东西,有边界,属于老子说的“常有欲,以观其徼。”徼,是边界,终归。
与物质同时存在的东西,是意识。
意识的东西,不可见,不可闻,不可触摸,却真实存在。每一个人都有意识,进化越高级,意识越高。蚂蚁也有意识,只是和人的意识比起来,蚂蚁的意识很低。
意识层面的东西,是无限的,属于老子说的“常无欲,以观其妙。”
什么是妙?妙者,微之极也。
妙不可言。意识的东西,不可言,但你知道有。
物质和意识,同时存在,“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现代人有一个普遍现象,大家都被物质世界压迫,体现为“没有钱,寸步难行”,物质的东西,显得尤为重要。重物质,轻意识,所以失衡。
现代社会看似发达,然而,人们始终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活得很累。住房,教育,养老,疾病,这些都是物质层面的东西,不解决不行。
生活压力,导致人们全身心都关注在物质层面,而忘记了意识层面的东西,物质和意识,不能平衡,所以现代人缺乏安全感。
物质和意识平衡以后,才能得到自由自在。自由自在生活的人,是少数。
3、物质和意识平衡了,一个人就能定静下来。
日常工作、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的心不定静,焦躁不安,那么做什么事,都感到累。
做同样的事,即使很劳累,如果你的心是定静的,那么你会感到愉悦。
小时候,我们在农村,每天都有干不完的农活,收割的季节,整天在大太阳底下暴晒,从早忙到晚。那时候,虽然身体累,但是内心是安定的,没有压力。
长大以后,在大城市工作,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吹着空调,喝着好茶,身体不累,然而内心却感到焦虑和压力。
物质和意识,身心要平衡,这才是关键。一个人的内心,如果是定静的,不管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都可以适应。
然而,意识和物质的平衡,这是很多人没意识到的问题。
一个人,如果天天把注意力,全部关注到物质上,意识就会很匮乏。意识匮乏,心就不安。
所以,我们要取一个平衡。
读《道德经》,可以让意识和物质,逐渐得到平衡。这里面的妙,不可言。读一读,就知道了。多清静,就有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