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说话”是门艺术,更是门学问。
“会说话”的人往往事半功倍,却也最易招致灾祸。
而懂“有话不说”的人则是无往而不利。
说与不说间,充满着人生的智慧。
真正厉害的人,早已学会了“有话不说”。
-1-
说出来,不如看明白
荀子说:“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
言语得当,是明理和智慧;而沉默,也是明理和智慧。
许多时候,说出来不如看明白。看破不说破是智慧,更是善良。
从前有个口吃的人,他在街上找人问路。
被问的人却始终不回答他,这个口吃就很生气,随后大骂这个人来,可这人依旧一言不发。
在这个口吃离开后,路人都问他,刚才为什么不给人指路。
这人摇摇头开口说:“我也是口吃,我若回答,那人定以为我在戏弄他。”
有些事,我们若言明,不仅无益,还会招致灾祸。
郑板桥在知天命之年曾有言“难得糊涂”。
所谓糊涂,只是表面装作糊涂、内心清明,此乃大智也。
看得明,理得清,不言语,这样才能从琐事的纠纷中脱身。
审时度势,成就自己,智者也。
-2-
说出来,不如藏起来
三国时李康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锋芒毕露的人,总是被针对的那个。不懂收敛只会招致灾祸。
三国时,曹操帐下有谋士叫杨修,他聪慧过人,机智灵敏。
曹操曾命人修建后花园。完工后,曹操在花园游玩,临走时只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
工人们都不解其中之意,便去请教杨修。杨修听后言道,“门内添活,乃阔也,丞相嫌园门太宽大了。”
众人听后恍然大悟,于是重建园门。曹操再去时大喜厚赏众人。
在曹操与刘备打仗时,被困于斜谷内,进退两难。
夜里,夏侯惇向曹操问夜间训令时。曹操随口道“鸡肋!鸡肋!”
杨修听后令军士收拾行装,准备撤退。
曹操大惊,就问杨修为何让人收拾行李。杨修答曰:“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曹操听后大怒,呵斥杨修假传军令,杨修也因此被杀。
不懂收敛的杨修,一味表现自己,却触了曹操大忌,因此丧命。
做人做事要表现,更要隐藏。
水满溢,月满亏,言多失。
锋芒毕露,或有一时风光,但却引人猜忌,徒添祸端;
藏锋守拙,方能专注于心,不受俗事干扰,成就大事。
真正的智慧,不求声名在外,但求知进守退,会显更会隐。
-3-
说出来,不如先做到
巧言漫天,不如笃行一件。
言多却无行动的人,往往会惹祸上身。
战国时,赵国有位名唤赵括的将军。他自小熟读兵书,张口便是军事,别人都辩不过他。
赵括的父亲赵奢是久经沙场的大将,赵奢认为他只是纸上谈兵而已,且告诫国君千万不能命他率军。
不久,秦赵大战,赵国老将廉颇使秦军寸步不进。
秦国便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
赵王中计,派赵括代廉颇率兵。赵括死搬兵书,使四十多万赵军被杀,自己也身死前线。
商不自夸利自来,人不自夸业乃兴。
若只空谈,言辞再美,也终是空。
成败与否,终须做了才知道。
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百说不如一做。
有些事,听再多,也不如亲眼一见;有些话,说再多,也不如做一下。
-4-
说话是修行,止语是智慧
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真正大智之人不是一言不发,更不是胡言乱语。
一个会说话的聪明人,定会“知其进,守其退”,在该说时一吐为快,在该沉默时一言不发。
看明白,不说破,顾全别人颜面,不让人尴尬,是礼貌,更是善良;
藏起来,不乱说,不给人留话柄,对己负责,更是对家负责;
做的到,不自夸,给自己留退路,也给别人留退路,是仗义,更是自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57334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