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共享经济的4大模式(共享经济模式有哪些)

80酷酷网    80kuku.com

市场上真正的共享经济有哪些?其实从汽车行业来说,顺风车算是一个,但是快车严格来说还不是,共享经济,核心在于共同享有,而这里面享有的是产品的使用权,而所有权是其中一个人,而所有权是经营者的话那么就是租赁经济。

1、快车本质是租赁经济

快车的本质是租赁经济,和出租车没有什么区别,就是互联网+汽车,现在出租车也可以通过滴滴等平台叫车。至于 之后的专车那更是出租车的模式了。

像滴滴出行这样的商业模式其实早已有之,那就是在住宿领域,我们通过美团或者携程等平台预定酒店,然后入驻,这个过程和滴滴没有任何的区别,而酒店的钟点房和出行领域的分时租赁更是异曲同工。

前面讲的还不太严谨,严格来说,当前的在携程等平台预定酒店,然后入驻的过程,其实是和平台购置大量的汽车,然后给到专职司机的模式是一样的,而那些个人有房,然后出租的,叫做蚂蚁短租的那种,这种是快车的模式。

这种商业模式的优点是在于平台节省了用户/消费者大量的筛选成本,降低了用户的信息成本,同时也降低了商家/酒店的推广成本,平台起到的是撮合的作用。平台整体来说是能够起到降低用户和商家的沟通成本的。

汽车的分时租赁是没有前途的,目前所有做分时租赁的都没有做成的,很多都是因为车子卖不出去了,看着共享经济是个风口,于是就找一帮人做了一个平台,然后就推广,反正车子是自己的。

但是分时租赁对用户来说最大的问题就是停车太难了,如果是像神州租车这种一天以上的,那么我们是有充足的时间去停车的,因为你多停车不会增加你的使用成本,这是按天计算的,但是分时租赁不是,能够去用分时租赁的基本使用时间都在一个小时以内,而停车耽误的时间在这个时候就很关键了,多耽搁的10分钟,甚至20分钟就非常划不来,停错了还要罚款,其实是很划不来的。

2、共享充电宝

共享充电宝其实是分时租赁用在充电宝的领域,也不是共享经济,本质也是租赁经济,但是这个商业模式是成立的。这是因为有几个原因:

第一、有人看着,共享充电宝大多是在餐饮门店、商场之内,基本都是放在一家门店当中,里面是有工作人员看着的,所以,不用担心丢失损坏的,这个就比共享单车要好得多。共享单车因为损坏造成的损失是非常大的。

第二、使用时间和场景高度匹配,比如我们去商场的餐饮,我们吃饭总的是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而这个时间点就足够我们的手机充电了,完全不用耽搁我们其他的时间。

第三、成本低,一个充电宝的成本是很低的,而一辆汽车的成本是比较高的,自行车的成本也不便宜,但是充电宝创造的收益是比较客观的,刚开始的时候一个小时通常是1元钱,但是到了后面我发现很多地方已经提高到2元,甚至3元的价格,但是我依然会去使用,因为痛点太痛了,这个时候我如果去买一个是很麻烦的,不仅要花几十元,而且要费时间,但是用两三元,虽然觉得贵,但是相比较还是划算很多。

一个几十元的产品,一个小时就可以收取两三元的费用,能不赚钱吗?而共享充电宝的平台是维护成本是很低的,虽然我不是做互联网开发的,但是直觉也远远没有共享汽车和单车的APP复杂。

3、共享雨伞

共享雨伞这个也不知道是谁想的,这个商业模式也是走不通的,因为我们个人的雨伞是不会放在那里和别人共享的,这个是私人物品,而如果平台自己购买雨伞然后放在一些地铁、商场等区域,也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无人维护,怎么没的都不知道。这个损失就很大。

另外就是使用场景,只有下雨天才会有需求,但是我们的天气虽然不是每天都是晴天,但是大多数都不是下雨天,大家可以直接回忆一下,下雨的时间有超过20%吗?如果真的是那种连续的下雨,那么人们已经有了预期,早就有准备了,所以真正的需求要大大降低。

再一个就是竞争力不行,为什么这么说,相信大家都看过在地铁站或者车站,当下雨的时候就会有一个人拿着一些很劣质的伞,10元一把,基本都是一次性的,和这些人比起来绝对是没有竞争力的,因为这些人的要求不高,他们没有要求很高的收入,而且他们熟悉城市局部的地理形势,很有可能本来就在附近是有生意的,做这个事情是顺便的事情,所以你竞争不过的。

4、共享按摩椅

这个模式,目前没有相关公开是数据可以查询,但是从商业模式的逻辑推理上,也无法像上面的三个模式那样容易推断出是否就成立。

如果非要选一个的话,笔者认为也是不大靠谱的,最大的原因还是损坏率的原因,以及使用率的原因,共享按摩椅大多是安排在火车站,这是一个人流量非常大的场所,而且人人都需要坐,但是问题就在于使用的人有多少,就笔者在高铁站的观察来看,使用率是很低的。

笔者看到很多的车站大多都已经都换成了贡献按摩椅,上面也坐满了人,但是问题是,真正在使用的人很少,大多都是往那里一座就OK了,虽然有些椅子也有声音在提示你不付钱就不要坐,但是问题是在这样的公共场所,大家都不认识,而且很嘈杂,又没有工作人员盯着,大家也就不管这个声音了,还有就是这个损坏率有多少,这个也没有数据支撑,总体来说,从商业逻辑来判定,笔者认为是不太可行的。

总体来说,笔者认为如果要让这样的商业模式成立,那么就需要几个要素,第一个就是损坏可控,第二个就是使用频率高,第三个就是商品本身的成本就不高,但是收费还可以。第四个就是平台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要低。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