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介绍轻武器的权威军事刊物!
核心内容提要
提到捷克研制的自动手枪,军事爱好者们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大名鼎鼎的CZ75系列。不过CZ75属于二战之后发展起来的第二代军用手枪,其实在其列装之前,捷克军队已经装备了一支不太为人熟知的同类武器,虽然它没有像CZ75那样的名气,但在结构上传承了欧洲和捷克前辈的成熟经验,设计上也不乏独创之处,因此具有坚固耐用、可靠性好、火力强等优点,是一件可圈可点的优秀军用武器,这就是捷克在二战后设计生产的第一支大威力军用自动手枪——CZ52。
捷克军队装备过的数代军用自动手枪。上面一排属于外形较小的自卫手枪,自左至右分别是CZ27、CZ70、CZ83;下面一排为全尺寸战斗手枪,自左至右分别是CZ38、CZ52和CZ75
结构详解
CZ52由捷克斯特拉科尼斯兵工厂研制,于1952年被捷克军方批准采用,并列装部队,被命名为CZ52。
该枪是一款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原理、滚柱式刚性闭锁机构、并使用8发单排弹匣供弹的军用手枪,发射机构为单动式扳机、回转式击锤击发,设有击针自动保险。该枪外廓线条简约硬朗,甚至显得有些粗笨,以致于很多人第一次看到这支武器时很难马上接受它,但在实际操作后,就会发现该枪其实颇为精巧,而且操作简便,机构结实可靠,加上威力巨大,与发射同样尺寸枪弹的苏联TT30/33手枪相比,在设计和加工水平上均要高出许多。
CZ52全枪可分为枪管组件、复进簧组件、套筒组件、套筒座组件和弹匣组件几大部分。
虽然当时捷克属于社会主义阵营,但其开发设计的CZ52手枪(下)与苏联的托卡列夫TT33手枪(上)结构和外观都截然不同。并且尽管两者所用枪弹尺寸相同,但CZ52的枪弹威力更大,两者枪弹不可通用
枪管组件
枪管组件由枪管、枪管座、枪管座销、闭锁楔铁和左右闭锁滚柱组成。
枪管为圆柱形,后部弹膛部分略粗,枪管内有6条缠距为240mm的膛线。枪管座为顶部带弧形的方块状,上部有与枪管配合用的通孔,下部左右各有一个矩形闭锁滚柱槽,底部则有一个用来容纳闭锁楔铁的方槽。枪管后部弹膛部分与枪管座上的通孔采用过盈配合方式结合,下部另有一个销子将二者再次固定。闭锁楔铁套在枪管上,侧面看像水平放置的L形,长臂部分伸入枪管座底部的方槽内,前部套在枪管外缘上,可以沿着枪管前后滑动。闭锁楔铁下部前后各有一个撞击平面,中间还铣有一个斜槽和一个圆孔,用于在分解套筒时使用。闭锁楔铁的长臂前端左右对称地各铣有一个半圆弧面,形成舌形部,这种形状既用于闭锁时将左右闭锁滚柱推入到套筒内的滚柱闭锁槽中去,同时也方便开锁时给滚柱让位。左右闭锁滚柱是全枪最关键的一对小零件,它们对称地安装在枪管座下部两侧的闭锁槽内,滚柱本身为中间带环槽的圆柱形,光洁度、精度和材料要求都比较高,上下配合圆柱面都经过磨削加工。
从枪管组件上分解下的闭锁楔铁、两个闭锁滚柱和销子
复进簧为单股钢丝缠绕的圆柱螺旋簧,套在枪管外围,其前端抵在套筒口内壁上,末端压在套在枪管上的闭锁楔铁前壁上——这种布局有利于降低套筒和枪管的高度,使射击时传递到射手手腕的力矩有所减小,降低射击时枪口的跳动,有利于快速射击和提高射击精度。
套筒组件
套筒组件由套筒、照门、抽壳钩、抽壳钩轴、抽壳钩簧、击针、击针保险和击针保险簧组成。
捷克CZ52手枪顶部和底部特写,可见其表面加工较为粗糙,刀痕比较明显
CZ52的套筒有点像放大了的瓦尔特PP手枪套筒,前小后大,这是因为该枪的复进簧没有像一般的军用自动手枪那样设置在枪管下方,而是套在枪管外围,因而套筒前端可以做得较窄。
捷克CZ52手枪附件包括皮质枪套、一个备用弹匣和通条
套筒为一整块钢材铣削而成,结构比较简单,右中部开有腰子形的抛壳窗,套筒中部两侧铣有两个半圆闭锁槽,后部有弹底窝和抽壳钩安装槽。击针安装在弹底窝中心孔内,无独立的击针簧,击针由装在套筒靠后正中位置的击针保险限制住,不会向后掉出,击针前部的锥形面和击针孔内部的锥形面配合则可以限制其自由突出量。早期的CZ52手枪击针主体部分为圆柱状,前后段各有一台阶,整体刚性不好,容易在台阶过渡部位出现应力集中而造成击针断裂,所以后期型号将击针改进为扁条状,除了前后部为圆柱形外,主体部分的断面都改为扁菱形,大大提高了击针的刚度和使用寿命。
CZ52手枪击针形状的变化:2、3为早期式样,主体部分为圆柱状,前后段设有台阶;1、4为后期式样,主体部分为扁菱形。后期击针较前期击针更加紧固耐用
抽壳钩装在抛壳口后部的抽壳钩槽内,由抽壳钩轴固定,抽壳钩后部下面压有抽壳钩簧,它使抽壳钩始终有绕抽壳钩轴旋转的趋势,以便能牢牢地抓住弹壳底缘。抽壳钩尺寸大而厚实,坚固耐用。
CZ52手枪套筒右侧解剖,箭头所指位置即为击针保险
套筒座组件
套筒座组件结构较复杂,因为发射机构的小零件均安装在上面。该组件由套筒座、套筒座侧盖板、空仓挂机杆、套筒卡笋、套筒卡笋簧(兼做保险扳手限位簧)、套筒卡笋销(兼做空仓挂机杆轴)、扳机、扳机轴、扳机簧(兼做扳机连杆簧)、扳机连杆、保险扳手、抛壳挺、阻铁、阻铁簧、阻铁轴、击锤轴、击锤、击锤簧杆销、击锤簧杆、击锤簧、击锤簧座(兼做弹匣卡笋)、保险带环、左右握把护板和握把护板固定簧卡槽等组成。
CZ52手枪准星和照门特写
套筒座属于全钢式,由钢块铣削而成,特别坚固耐用。和一般自动手枪有所不同的是,CZ52的套筒座握把部分右侧设计成全开放式结构,大大简化了握把内仓的加工。
CZ52手枪枪口部特写,可见其与普通军用自动手枪不同,套筒前端相对较小
为便于安装销轴,该枪特地设计了套筒座侧盖板,盖在套筒座右侧,使套筒座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体。套筒座侧盖板前部设有一个突起,伸入套筒座右侧的竖直槽内,后部被击锤轴螺母和击锤轴头部压住,同时盖板后部有套筒导轨,装上套筒后后者也起到一定限位作用,可有效防止盖板松动,确保与套筒座形成一个完整的刚性体。
套筒组件底部特写。为了方便看清内部结构,图中的套筒组件未安装复进簧
总体来说,CZ52的发射机构设计比较简单,充分考虑了零件的加工工艺性,尽可能地使用了冲压件,像空仓挂机杆、击锤簧座、扳机连杆、抛壳挺和击锤簧杆等均为钢板冲压而成。其中扳机连杆装在套筒座右侧,后部钩状部分与阻铁右侧突起相连,扳机连杆中部有向上的突起,与套筒上的槽配合,可用来解脱阻铁或形成不到位保险。
套筒底部与套筒座的对应关系,木棍所指位置即为闭锁楔铁抵在套筒座上的舌形部件位置
阻铁装在套筒座末端上面的中间位置,后面装有击锤,下方为保险扳手。击锤上有两个卡槽,一为保险防反跳卡槽,一为待击卡槽。阻铁本身为双臂式,下面较宽的是与击锤扣合的待击卡槽,上面较窄的为击针保险解脱突起,用于解脱击针保险。
套筒内部闭锁部位局部特写。图中可见闭锁滚柱卡入闭锁槽中
击锤簧座兼做弹匣卡笋,安装在击锤连杆和击锤簧下端,簧座两侧的突起刚好卡在套筒座两侧对应的槽内。
从套筒内分解下的枪管组件,注意闭锁滚柱已完全经进入弹膛部位的闭锁槽内
保险带环位于握把底部,形状近似希腊字母“Ω”,两侧水平突起的头部依靠带环本身的弹性卡入套筒座底后部两侧的圆孔内,将其固定住。
CZ52手枪握把背面特写。全钢握把背部表面光滑,无任何防滑纹
复进簧组件
握把护板常见的为褐色电木材质,表面有简单的水平粗条防滑纹,由于握把中心部分两侧基本是镂空的,不能像普通手枪那样用螺钉固定握把护板,因此CZ52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个钢板冲压成的U形卡簧,从握把背部将两片护板“夹”在握把上,这种固定方式的优点是方便快捷,零件数量很少,缺点是拆卸时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不但卡簧不易卸下,还会损坏握把护板或枪体表面。
CZ52手枪两侧握把护板卸下后的状态,中间的“U”形钢片为护板固定卡簧
弹匣组件
弹匣组件由弹匣体、托弹板、托弹簧和弹匣底板组成。
弹匣体由钢板冲压折弯焊接而成,两侧面各有4个倾斜的条状观察窗,除了便于观察剩余枪弹数量外,也利于排除弹匣内的积水或其他污物。托弹板和弹匣底板都用钢板冲压而成,形状简单。弹匣底板的设计类似于毛瑟M1934自动手枪,由托弹簧最底部的一个向外折弯部分卡入弹匣底板上的缺口内固定,没有托弹簧底板这个零件。
(未完待续,本文下期将继续介绍CZ 52手枪的动作原理和特殊弹药)
(本文发表于《轻兵器》2009年第11期(下)半月刊,公众号文有删改)
二战期间秘密行动的好帮手:司登微声冲锋枪及其多种消声器
当AR平台爱上AK弹匣 ——罗克河武器公司LAR47步枪
那些年,难以忘怀的拆枪课
happy牛year!祝平安喜乐,万事胜意!感谢大家的陪伴和支持!
惊鸿一瞥,昙花一现——鲜为人知的意大利FNAB-43 9mm冲锋枪
偷学而垂成——德国MP3008 9mm冲锋枪
打破伯莱塔“敞篷”传统的“掌心雷”:NANO手枪
编辑:刘兰芳 李昊
校对:魏开功
轻兵器官方微博:@轻兵器
轻兵器头条号:轻兵器
轻兵器快手号:QBQ_208
轻兵器抖音号:qingbingqi
《轻兵器》官方店铺,主营《轻兵器》杂志、《轻兵器》合订本及各种军事图书
你点的每个好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