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内疚式教育”因为综艺《不要小看我》而上了热搜,引发数万人大讨论。事情的起因来自节目中一对母女的故事,这个叫做黄小桃的小姑娘看起来乖巧懂事,甚至还会主动收拾别人弄乱的玩具,嘉宾们对此都赞叹不已。但是听到妈妈陈述教育方式的时候,所有人都惊呆了。
原来,妈妈对于小桃的教育很严格,她自己说平时小桃不听话,她会忍三次不发脾气,如果实在忍不住,就会用惩罚自己的方式,逼迫孩子听话。比如有一次孩子背不下来作业,妈妈就当着她的面开始抽自己。小桃什么感受呢?我可能比大多数人都明白,因为这个场景,我也经历过很多次,长大后用了很长时间才走出来。
“内疚式教育”的本质就是“情感勒索”
为什么一个“内疚式教育”的话题,会引发如此热烈的讨论,这跟传统中国家长,或者说上一代中国父母的惯有教育手段有很大关系。除了我之外,身边还有非常多的人,才谈起童年经历时,还会记得那种对父母的愧疚感,甚至直到成年还一直觉得有愧于父母。
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专门写了《情感勒索》来分析这样一种关系。她指出:情感勒索通常都发生在亲密关系之中,也正因为双方都珍惜彼此的关系,才使得勒索得以生效。
而孩子和母亲的关系无疑是这个世界上最亲密的关系,理智地讲在尚未成年之前,对于母子之间的关系孩子远比我们更加珍视。所以孩子们也就更容易成为情感勒索的对象。
有一次朋友孩子的学校组织“感恩父母”的活动,主持人在台上一个劲儿地煽情,告诉孩子们“父母的养育之恩比山高比海深,所以无论如何都要听爸爸妈妈的话。”父母和孩子都纷纷抹泪,朋友却带娃火速离开了现场。后来朋友对我说:排除双方母子、父子的身份,这简直就是大型PUA现场。因为我对你好,你就要完全服从我,被我控制,这是什么狗屁逻辑。
他说出的,正是“内疚式教育”的本质:利用对自己的伤害、利用付出,在情感上对接受的一方进行控制。
三种“情感勒索”在亲子关系中很常见
文章开头提到过,我也曾经不断被父母情感控制,他们采用的方式有付出、也有对自己的伤害。直到结婚生了锵宝,有一次我和妈妈在一起,聊起这件事儿。妈妈瞬间哭了起来,她觉得很委屈,自己一直在付出,我却说了这么“白眼狼”的话。其实很多时候,是我们在对孩子进行“情感勒索”而不自知。那么下面就用我和朋友们的经历,聊聊亲子关系中可能会陷入的情感勒索以及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
第一种:威胁孩子
“你在这样我就走了!”
“这么淘气,妈妈不要你了。”
“滚出去,别回来!”
这些话是不是很耳熟,像不像我们在熊孩子捣蛋的时候跟他说的话?其实对我们而言,这充其量也就是气话。不会真的有妈妈丢下在商场地板上耍赖的娃,也不会有人把孩子一把推出家门。
然而对于依赖我们信任我们的孩子而言,这就是赤裸裸的威胁了。有一次锵宝在商场看上了电子手表,但是我们没有购买的计划,就拒绝了他。他在地上撒泼打滚,我觉得又丢脸又生气,就对他说:“我不会给你买的,你再这样我就走了。”说着我就走开了,锵宝哭的撕心裂肺。
后来回家后,他问我:“妈妈,是不是我不乖,你就不要我了?”当时的我都后悔死了。
如果这种“情感勒索”是长期的,惯性的父母又不自知。则很有可能破坏孩子的安全感,让他们成为压抑自己需求,委曲求全只为获得父母认可的人。日后,还有可能遇到伴侣的情感勒索。
第二种:惩罚自己
像《不要小看我》中小桃的妈妈那样,因为背不会作业直接扇自己的家长毕竟是少数。但是很多人会用生气、难过、失望等等可见的情绪去控制孩子。比如在我的记忆中,就很清楚地记得,有一次我不知道做什么惹妈妈生气了,她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饭。后来奶奶领着我跪在妈妈门口“谢罪”,求她出来吃饭。当时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糟糕的小孩。
新加坡一项5年的纵向研究表明,从小受控制过度的孩子会产生强烈的自我批判,也有更高的患焦虑、抑郁的风险。
用“惩罚自己”的方式企图控制孩子,带来的影响就像我的感受那样。即便孩子做得再好,心中还是会一直有个声音对他说:“你很糟糕,看看你对你的爸妈做了什么?”就像有些人看起来十分孝顺,然而这种对父母的关心看起来更像是责任义务而不是出于感情。
第三种:有条件的爱
这一种“情感勒索”比上面两种更加隐蔽,也更加普遍。
如果有人问你:“你爱孩子么?”相信每个人都会说:“爱,我爱他胜过世界上所有。”
但是如果继续问:“他是个坏蛋,到处惹祸,不好好学习,甚至恨你,你还会爱他么?”
相信有很多人都要犹豫一下,我曾经拿这个问题跟群里的妈妈们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即便是父母的爱也是有条件的,因此在大多数时候“爱”也成了情感勒索的一种手段。
比如宝宝今天得了第一名,爸爸妈妈就非常高兴爱的不得了,站在他的角度由衷高兴。但是如果孩子拿了倒数第一,“爱”就被收回了。甚至还有父母会直接告诉孩子:“你这样做,妈妈会更爱你哦!”
就像面前吊着胡萝卜的兔子,孩子会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做很多事情。比如主动收拾玩具,比如忍着想要玩的心情去写完作业,直到渐渐失去自我。
如何避免控制孩子?
看完前两部分的你可能会觉得很委屈,我们身为父母当然要教育孩子,打骂不行、威胁不行、利诱不行。那到底要怎么办?难道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犯错误?不听话?或者你会说,我确实会不自觉地控制孩子,但这一切又该如何避免?
在听上文中小桃妈妈自述的时候我注意到她说:“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其实在大多数时候,我们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去控制他们干涉他们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并不是为了他们而考虑,而是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完美父母。就像那个站在商场看儿子打滚的我,是觉得我在别人眼里是个失败妈妈而愤怒。
这种感受既来自于我们自身,也来自于童年时的经历。比如有的妈妈会无法忍受孩子挑食,这或许是源于她的妈妈在她挑食时的表现。想要避免操控孩子,最根本的办法是告诉自己:“世界上根本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小孩,要把成长的主动权交还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