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剩女的“情心地图”
信仰婚姻,男人缺席
自幼丧父的子鱼跟着母亲长大,受够了男人缺席的负面家庭教育,成了一个狂热的婚姻教徒——要不遗余力找个男人尽早结婚。常听到母亲发出声声叹息,也常看到她一个人抱着父亲的遗像发呆。不止一次,母亲这样对她说:“你要早点把自己嫁出去,有个男人女人才会有依靠,家才是家。”
自幼受到这样的“熏陶”,子鱼对“男人”、“成家”的向往到30岁时已经积累得无以复加。但她的生命中,少的就是一个男人。现实总要跟她作对,每当感情发展到一定热度,她觉得可以谈婚论嫁时,那个男人就临阵脱逃。
一个对婚姻怀着信教般虔诚的女人,为何总是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教友”?问她自己,她也是一脸的无辜和委屈。
有人游戏婚姻,而她认真过头
为了结婚,子鱼可谓全力以赴。她拼命工作,不敢轻易跳槽,不敢怠慢老板和客户,唯恐一点小小的波动打破了自己事业——积蓄——结婚的完美计划。
同龄女伴赖在男友的房产上等待求婚,她可不敢。老老实实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套HOUSE,她说:这就是我和老公将来遮风避雨的小港湾,希望未来的他会喜欢。
以前的第1、2、3、4、5、6任男友,她都自觉自愿为对方改变了很多。谁是独生子,她就微笑颔首,脱下高跟鞋,天天下厨房;谁是做户外运动生意的,她就戒烟戒酒,天天下健身房;谁是搞艺术的,她就打扮得像个永不毕业的艺术院校女生,提里趿拉环佩叮当。
态度认真至此,苛求自己向对方靠拢至此,走着走着到了婚姻的门槛外,对方却不是拒绝,就是疏远,结果总是无疾而终。子鱼就不明白了:凭我的诚意,就没有哪个男人感念我?我还有哪里不够好?万事俱备,只欠丈夫嘛!
等不来男人说“嫁我吧”,她只好说“娶我吧”
没有一个中意的男人对自己说“嫁给我吧!”这样经历了四五任男友,子鱼干脆豁出去主动出击,这一次,她下决心绝对不放过男友阿迪。
看完皇历后选了一个好日子,她邀请阿迪去看自己正在装修的新房。 “房子这么大,我一个人住多冷清,不如我们结婚吧。”阿迪听后脸色有点不对,“鱼儿,我觉得你非常好,但我目前没有结婚的打算啊!”子鱼再一次感觉到被拒绝的心痛。 她实在不知道,怎样才能逃出那个宿命的愁嫁怪圈……
缺少父爱,自信不足
心理学认为,女孩2岁左右开始从与母亲的一体关系中分裂开来,把较大一部分情感投向与父亲的关系上。到了3岁左右,女孩的认知能力和独立性都有较大提高,达到一个转折点,意识里开始清晰地发现了父亲。
这时,女孩变得会撒娇,更愿意与父亲接近,让父亲抱。父亲对女孩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父亲给女儿更多新奇、刺激和超出常规的东西,带给女儿更多的激情。女儿更愿意与父亲一起玩乐,追求新奇的探索。父亲的身体魅力,让女儿兴奋。
父亲的存在对女儿来说,是一种提供成长安全感的天然背景。女儿不但从父女关系中得到了对自己性别角色的认同和自信,而且还学习到与异性的相处模式。父亲带着女儿一起玩乐和游戏,更给女儿开辟了一个探索现实世界的窗口。所以,女性成长中来自父亲一方的支持,将带给她自我认同的稳定感,以及情绪处理和理性思维能力,同时,在与异性的相处上,有经验可以仿效,让她对自己跟异性的关系充满信心。
从子鱼的童年成长经历可以看出,她缺少来自父亲一方的关爱。子鱼因为缺少来自父亲对自己的肯定、关爱和支持,所以,她对自己的性别角色不够自信,同时对自己与异性关系的成败也缺乏必要的预期和信心。这就是她后来总是把男人不娶自己当作男人不爱自己的基本根源。
单亲家庭,压力转嫁
子鱼的妈妈后来没有再婚,她在带子鱼的过程中,体会到既当爹又当娘的双重艰辛,从而会无意识地把缺乏男人支持的心态传达给子鱼,让子鱼感觉到她内心的焦虑。
她在带子鱼的过程中,更把压力转嫁给子鱼,希望她跟男人建立一种依附关系,从男人那儿获得安全感和认同感。
但是,她并没有教给女儿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两性关系。因为,良好的两性关系应该是施与受的平衡,而一味偏向于要,这种单向模式会很快让对方感觉到自己被掏空,从而把男人吓跑。
上一页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