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哈利。波特6》中文版即将上市前夕,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和北京九州出版社分别引进的《罗琳———哈利。波特之母》和《哈利。波特的“母亲”———J.K.罗琳传》捷足先登,为如火如荼的“哈6”风潮推波助澜。不过,这倒也为广大“哈迷”深入了解“哈利。波特神话”创造者J.K.罗琳提供了一些新鲜文本。
据不完全统计,随着“哈利。波特”的大红大紫,近几年英语世界出现的“罗琳传记”主要有希恩。史密斯的《J.K.罗琳:一部传记》(格林伍德出版社),林德塞。弗雷泽的《与J.K.罗琳对话》(斯科拉斯蒂克出版公司)和《采访J.K.罗琳》(马默斯出版社“讲故事系列丛书”)等。
此次由浙江少儿出版社引进的《罗琳———哈利。波特之母》,作者是台湾“童书皇后”、青少年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据该书大陆版的责编王宜清介绍,“此次简体中文版分为上下两篇共5万多字,上篇是2002年台湾繁体字版的内容,下篇是管家琪新写的。”
在此书中,作者管家琪全面记叙了罗琳的人生大事,包括魔法童年、初入校园、冲突与成长、大学时代、“哈利。波特”的诞生、葡萄牙岁月、满怀爱心的“魔法妈妈”等精彩故事。比如,对罗琳影响最深的文学作品是伊丽莎白。古吉的《小白马》;罗琳参加女童军野营训练走过的“水獭洞”,与《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囚徒》中的地下通道有渊源;在一次从曼彻斯特通往伦敦的火车上,罗琳开始有了那个著名的影响深远的故事构思……
作者管家琪在书的开篇还提到了一个颇有深意的细节:1996年,在一次商业午餐结束时,出版商握着J.K.罗琳的手,用非常诚恳的口气对她说:“我必须很老实地告诉你,写少年儿童文学方面的书,你永远也赚不到钱。”然而,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就成了超级畅销书,罗琳创造了图书史上的一个奇迹。《罗琳———哈利。波特之母》是作为“管家琪名人成功系列”之一,分别在两岸出版的,因此,浙江少儿出版社力图把该书打造成针对青少年的“人生励志读本”。为贴近青少年读者口味,装帧上突出了魔幻风格,附录收录了罗琳的逸闻趣事和年表履历等重要资料。
而九州出版社引进的《哈利。波特的“母亲”———J.K.罗琳传》,作者康尼。安。柯克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曼斯菲尔德大学的英语教师,同时担任了即将出版的《美国儿童与青年文学大百科全书》的编辑———该书是著名的格林伍德出版社推出的一部青少年文学研究的工具书。柯克曾经立志,要努力写出“一部面向普通大众及教学使用的完整的罗琳传记”。
在书中,作者柯克竭尽全力地搜集一切和罗琳有关的资料,还联系了罗琳的经纪人和她在美国的编辑,但柯克在书中也透露,“罗琳自己偶尔也会莫衷一是、自相矛盾”,比如在一次采访中,她称自己对奇幻小說毫无兴趣,可在其他场合,她又将这类作品中的《小白马》列为孩童时代最钟爱的读物之一。
柯克在书中介绍,1983年,患硬化症的母亲早早立下遗嘱,童年无忧且一度在韦迪恩中学担任学生领袖的罗琳,在学校推荐的牛津大学入学考试中因为不公平竞争而败北。上埃克塞特大学期间“她没给教授们留下什么印象”,她崇拜杰西卡。密特福德(以对有高度争议的社会及政治问题的描写而著称的英国作家),深受J.R.R.托尔金《指环王》三部曲《魔戒使者》、《双塔骑兵》和《王者归来》影响。1993年11月17日,一场激烈争吵后,罗琳和不到四个月大的女儿杰西卡被丈夫乔治。阿郎特斯扔在了葡萄牙奥波多的街头。“罗琳努力地让她自己和女儿吃饱穿暖,但玩具仍是她负担不起的一种奢侈品。曾经有过一段时间,杰西卡的玩具少到能一起放入一个鞋盒里。”这和她后来的一夜成名形成了鲜明反差。
改变罗琳的命运的一刻,发生在1997年。那年,酝酿了7年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由英国布鲁斯百利出版社出版,虽然首印只有500册,但该书在美国的版权拍卖和随后的全球畅销,彻底改变了罗琳的生活。作为一个有过困窘经历的作家,暴富、成名后的罗琳为“笑声援助”等许多公益机构捐赠了巨额资金。
据悉,九州社版本的罗琳传记,不单纯介绍其生平,而且还有“哈利。波特”风潮引发的负面效应和英语世界对罗琳的批评。
比方说,关于罗琳小说的原创性、思想倾向的持续已久的质疑。她被怀疑模仿了美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简。约伦的《魔法大厅》。在美国一些学校,哈利。波特的故事书不仅被禁止带进教室,还被禁止收录在图书馆。罗琳官方网站的最新消息显示:《哈利。波特》在美国密苏里州继续遭抵制,因为它“宣扬巫术”,家长们担心“这套书会滋长孩子们的叛逆精神”。
批评者们不仅认为《哈利。波特》可能把孩子们“带坏”,还担心小孩子都看《哈利。波特》会变得思想千篇一律,也有人担心有些小孩子是出于虚荣和攀比心理才看成人化倾向越来越强烈的《哈利。波特》续集。柯克说:“一些反对者担心哈利。波特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和宣传效应,会给那些儿童读者造成‘洗脑’一样的后果”,“老师们观察到很多不想读这本书或者还不够这本书阅读水平要求的孩子迫于压力要去‘喜欢哈利’,特别是书越来越长,主题也越来越成人化之后,很多孩子忍受着本不该他们承受的痛苦”。
这一切,曾经逼得罗琳当众声明“不相信巫术或者魔法,她承认自己信奉上帝。”罗琳还表示“写书为了用一种幽默、冒险、神话、语言暗示以及正义战胜邪恶的思想来表达自己。此外,她是为了记录成长的滋味,因为她还记得自己11岁时的青春期感受。”
不过,随着《哈利。波特》电影影响的扩大,也有人声援罗琳:“哈利。波特所制造的奇迹就在于它鼓励孩子们读书”,“它鼓励孩子们在读书的时候运用其想像力”。
柯克在书中指出,作为一个成功的作家,后来又成为全球家喻户晓的名人,“她(罗琳)经历了这些,也承受了这些。而所有这些荣耀和苦痛才只是个开始,她还将继续前行”。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