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立:炮打韩流
张国立
◆ 放炮方式:莫名惊诧
◆ 炮轰目标:大长今及电视庸俗化
◆ 声响指数:★★★
◆ 杀伤力: ★
张国立听从别人的话,回家看了一集《大长今》,然后就忍不住开骂了。
众所皆知,流行剧里的历史是不能当真的,《大长今》固然如此,《康熙微服私访记》恐怕也不能推敲。
但是,张国立发现,《大长今》里说针灸是韩国人发明的,他为此而愤怒,并以一个古装剧专家的身份,对《大长今》做了诸多评论,并引来长今迷的一片喊打之声。
本来这只是一个娱乐事件,但在社会学家的点评之下,迅速发展为一个社会事件:“该事件具有代表性意义,它说明在韩流压迫下,东亚各国对自己的文化保护和反韩流的意识的觉醒。”
易宪容 听我的话只能怪你蠢
易宪容
◆ 放炮方式:疑似烟花
◆ 炮轰目标:房地产
◆ 声响指数:★★★★★
◆ 杀伤力:☆
你原本准备在2005年初买房,但这时你听信了经济学家的预测,观望等待房价下跌,等到2005年底,你还是得买房,但是却要多付出10%甚至更多。你会怪自己决断不力,还是迁怒于经济学家?
“这只能怪他们蠢。”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研究员易宪容说。
“不要把经济学家当作神。”这是近年来屡屡从经济学家口里蹦出来的话,但是,向来崇拜知识的力量的中国人还是固执地认为,在许多大事情上,那些比他们多念了好多倍的书的专家学者的判断肯定比他们更高瞻远瞩。2005年6月,易宪容所说的话中的一句话在报刊网络上广泛流传,那句话是:“上海房价下降50%,北京房价下降30%.”
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结果是什么,2005年的房价和老百姓开了一个玩笑。北京的一个单身白领,本来预备在今年初买房,在看了许多专家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测后,准备持币观望,半年下来,她准备买的房子每平米涨了600块,这意味着她一年白干了。
对中国内地经济学家的敬业与专业的质疑,也燃烧到了易宪容这里。在接受《时代人物周报》采访时,他顺便提到了两天前与别人的辩论:“他说我不用数据说话。他看过我几本论著,有否看过我最新的书,在没有完整地看过我的东西前,怎么能下这样的判断?”
在一篇报道里,这样提到易宪容涉入房地产业,“在2002年的一个晚上,他驾车沿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转悠,发现到处是工地,到处灯火通明,整个城市像一个大工地,他就此认为房地产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泡沫。”
实际上的判断过程当然不会如此简单。1999年易宪容开始研究中国的房地产业,地产与金融,本来就是难以分家的两个行业。从2003年起他开始挑战中国地产泡沫,他痛击过许多地产奇论,比如“上海的房价比起东京香港来说不算贵”。2004年,他提出“谨防房地产挟持中国经济”,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
与其他的金融专家不一样的是,易宪容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这与他的勤奋著作大有关系。据他自己说,他每日至少要写一篇文章,长度通常是两三千字。他为多家媒体撰稿,又在各门户网站上有自己的专栏,文字传播率远非其他金融专家能比。
记者对他的一致赞誉是“与人为善,好采访。”据说,只要电话打到他家里,而他又觉得对此还能说上一二,便会毫不保留地畅所欲言,少有顾忌。此外,他的言论很少套用术语,常用比方,虽然从数学上讲未必精确,但却有家喻户晓的传播功能,比如在提起从现在到2008年可能出现的地产下跌时他说:“老百姓最多三年就买得起房子。”
房价涨得一塌糊涂,易宪容在博鳌地产年会上也只好忍受人们的打趣,但他并不认为自己的判断出了问题。一直以来,易宪容是“看空”房价的,对房地产泡沫持坚决打压的态度,这种态度因为暗合老百姓的美好意愿而被广泛传播,殊不知其中已有某种一厢情愿的误解。
“经济学家所知道的很有限,大家不要把一个人的一句话看得很重,更不要把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截取出来,讨论那么多,那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易宪容说,“我只是贡献我的一种思考给大家,不是用来指导民众行为的。完全相信我的话,说明你只是一种单向思维。每个人都应该保持独立的判断。”易宪容说。
所以他说:这只能怪你蠢。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