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是哪里(开平的历史文化)

80酷酷网    80kuku.com

在珠江三角洲西南部的广东省开平市,一种独特的建筑矗立于乡间,那是开平人曾经的“安全港”,如今华人华侨文化中的瑰宝,这就是碉楼。鸦片战争后,无数开平人前赴后继,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前往海外“淘金”,历经艰辛带回大笔财富,在20 世纪动荡不安的年代中,回乡建设具有防御性质、中西合璧的碉楼。

如今的开平碉楼,其独特的历史、风景和故事,在嘈杂的当下吸引着人们前来,欣赏它遗世独立的美,让人沉浸在其久远深邃的年代里……

广东开平:碉楼的前世今生

碉楼的前世今生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正值兵荒马乱的年代。一批生活在动乱中的开平人,怀揣着淘金梦乘坐两个多月的船,开始了一段海外谋生的艰辛旅程。对于在异国他乡谋生的人们来说,衣锦还乡,过上富足安稳的生活是最大的心愿。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让他们实现了这一梦想,带着从海外积攒的财富回到家乡。

这些财富也招来了土匪的惦记,甚至直接上门抢劫,令人惶恐不安。这时,原本要买地建房、光宗耀祖的华人华侨大多将房屋建成了“碉楼”样式,保卫家族安全。其实碉楼原型在明朝就已出现,但兴盛起来则是在20 世纪20 年代前后,据统计,当时开平就有超过千座碉楼,鼎盛时期超过3000 座。

2007 年6 月28 日,“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第31 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遗产,中国由此诞生了首个华侨文化的世界遗产项目。开平碉楼与古村落总面积为1438 亩,主要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地自力村碉楼群、马降龙古村落和立园。

目前自力村有碉楼建筑9 座,村内传统民居和碉楼和谐分布,错落有致,村中荷塘点缀,独特的乡村韵味以及碉楼背后的故事,吸引了众多海内外游客的到来;马降龙古村落的7 座碉楼和8 座别墅皆建于20 世纪初,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25 年由南安村29 户村民筹建的天禄楼;立园是旅美华侨谢维立建的花园别墅,以《红楼梦》描绘的大观园为依托,巧妙地将古典园林韵味与欧美当代流行的别墅建筑特色融会贯通。

对于当地人来说,碉楼是有温度的,是可让人亲近的,不仅因为它的乡土气息,更因为它与周围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融合。乡亲们在田间劳作,孩子们围着碉楼嬉戏,老人们坐在楼边的榕树下打麻将。碉楼之于他们,是从小到大生活和记忆中的一部分,是乡村历史的见证和传承,这种朴素的情感并不会因为碉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变得疏远。

Tips:

■ 由于碉楼分布较分散,出了开平汽车站就会有很多人问你要不要包车,一般不是按照人头收费,而是按照车辆收费,节假日会比较贵,一般要300 元一辆车。

■ 游开平碉楼,可购买套票。130 元套票可游四大景点(自力村、马降龙、赤坎、立园),门票3 天内有效。

广东开平:碉楼的前世今生

立园:“大观园”里的奇思妙景

立园的主人叫谢维立,归国华侨,像所有在外功成名就的人一样,他在中年时候思乡心切,决定落叶归根回到故土。于是收拾行囊,回到家乡,买块荒地,建筑他梦想中的住宅和园林。宅子开工于20 世纪20 年代,修好的园子用他的名字命名,叫做“立园”。这个园子前前后后花费了他10 年时间,建成之后有数幢小楼,分派给他的3 个儿子以及4 个太太。

穿过大约100 米的回廊进入立园的别墅区,区内有6 幢别墅和一座碉楼,其中以“泮立”与“泮文”两幢别墅最为壮观,园主谢维立的坐式铜像竖立在“泮立”的前方。这两幢别墅的屋顶是中国的“重檐”式建筑,铺绿色琉璃瓦。“泮立”主楼,屋内的楼梯和地面铺设彩色意大利瓷砖,墙壁则装饰以中国民间故事为题材的彩色壁画、彩泥浮雕和涂金木雕,每层楼都装置冬天取暖的西式壁炉、古意盎然的灯饰、精致的红木家具。

立园的最大特色是刻意开凿多条宽大、水深,并连成一气的运河,把别墅区、大花园区和小花园区串联起来,运河之上点缀着长长的回廊、小桥、亭台楼榭等,美得让人觉得仿佛这一切是不真实的。每逢阳光明媚、和风吹拂的日子,园子里的人便划个小艇,沿河而上,随意歇在岸上某处,饮茶、打麻将,好不惬意。

而且据说立园的建造材料,大到钢筋水泥,小至地面砖、抽水机、浴盆、坐厕马桶、水箱、水龙头等均是从美国、意大利、德国购置,经过水路运回自家门前,工程之浩大,让人叹服。

如今立园碉楼里的许多物件依旧是当年的模样。红色的花瓷砖是当年的,楼梯下的麻将台也是当年的,有着很细线条的铜灯还从当年的高高的屋顶垂下来,主人的卧榻还摆在并不宽阔的卧房里面,主人曾经照过的镜子,拂去覆尘,亮晶晶的一片,映出的,是一张又一张好奇的游客的脸。

发黄的老照片,静默的摆钟和留声机,褪色的雕花家具,一切的旧物似乎在告诉人们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看着这些集防匪、防涝、居住等功用于一身的碉楼,让人感慨风物依旧,世事已沧桑。

广东开平:碉楼的前世今生

古村落和碉楼: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自力村东距开平市区 12 公里,与立园景区相隔数公里。该村自然环境优美,河池、荷塘、稻田、竹林散布其间,与错落有致的碉楼相映成趣、互为景致。 进村后,周围一片宁静,可以听到母鸡咕唧咕唧的声音,连村里的狗看到人都懒得吠一下。沿着田埂走,无垠的绿野,一条潺潺流动的小溪流,一群水里觅食的肥鸭子,一切都这么悠闲,令人印象深刻。

该村现存 15 座碉楼,最早建成的是龙胜楼,最晚的是湛庐,最精美的碉楼要数铭石楼。和所有的碉楼一样,自力村的碉楼最有特色的地方是具备防御工事功能。各碉楼的上部结构有四面悬挑、四角悬挑、正面悬挑、后面悬挑。为了防御土匪劫掠,碉楼一般都设有袭击孔、枪眼,配置鹅卵石、碱水、水枪等工具,后又有华侨从外国购回枪械。水枪使用时装有碱水,当土匪靠近楼体时向匪徒的眼睛喷射,使其丧失战斗力,知难而退。

楼顶的每个悬挑如同一个个小碉堡,堆放着不少石块,可以从多个角度的袭击孔向下投掷,二三十米高砸下来,有一定的杀伤力。碉楼门窗的钢板相当厚实,据说有土匪抢掠铭石楼时企图破门,可怎么也砸不开。待匪徒退去,大门完好如初,只是门板上多了几道划痕,如今还历历在目,清晰可辨。

离开自力村,越过宽阔的潭江,则进入绿树掩映的马降龙村落,走在竹林小径中,一幢幢充满西洋风格的古旧碉楼出现在眼前,让人瞬间感觉仿佛进入了一处世外桃源。难怪来此考察世界文化遗产的联合国官员也惊叹地称之为“世界最美丽的村落”,2006 年这里也荣获《国家地理》“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 个地方”金奖,再加上是世界文化遗产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降龙碉楼群确实不容错过。

马降龙村落空气清新,满眼青翠,背后有气势磅礴的百足山,前面有清澈如镜的潭江水,保存完好的7 座碉楼和8座西式别墅像一串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古林修竹间,这些碉楼和居庐造型别致, 保存完好, 与周围民居、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其中更有两幢碉楼可以登楼,远眺那些罗马风格的凉亭尖顶,疑为天上人间,犹如翠竹绿浪丛中“海市蜃楼”惊现古城堡之感。

广东开平:碉楼的前世今生

赤坎古镇:民国小镇最初的模样

赤坎旧镇肇基于清朝顺治年间,由司徒、关氏两族在旧镇东西两端奠基逐步发展形成,距今已有350 多年历史。古镇的水系、环境、整体布局和建筑风格保存完好。比肩耸立的骑楼洋溢着中西建筑文化融合的历史气息,林林总总的商铺展示着旧镇昔日商业贸易的繁华兴盛,东西而立的两大家族图书馆勾画出旧镇丰富多变的轮廓,见证了传统家族在近代商业经济和外来文化冲击下竞争共存和发展,如今旧镇依然使人感觉到一个世纪前那渔歌唱晚、商贸通衢的岭南水乡风情。

古镇至今保留着600 多座风格迥异的骑楼,浓郁的民国风情在这里一览无遗。虽然《让子弹飞》《一代宗师》等电影陆续在这里拍摄,但这个古镇却一直保持着不温不火的样子,大家依旧过着自己的生活,没有特别浓厚的商业氛围,取而代之的是朴实的人们,在这座百年古镇中悠然生活着的模样。

赤坎镇颇有岭南特色风格。潭江横贯全镇,赤坎沿潭江而建,整排的骑楼在河水中映出了倒影。南岸是乡村,北岸是市镇,清一色的骑楼,庞大的洋楼群,谱写了这座颇具深厚文化底蕴的古镇。

古镇骑楼一侧都是些小商铺,卖着些当地特产。河边的沿街上,当地的居民们晒着大片大片的橘子皮,晒干后的橘子皮可用来泡茶,清痰润肺。

如果觉得沿岸骑楼街商业氛围过浓的话,那就一定要去逛逛赤坎的老街,古朴无华的街巷,让人产生时代交错的恍惚感。从河边开车到赤坎老街大约10 分钟,这里游人很少,多是当地居民。

这里的房子未经雕琢,保留了最原始的民国海派建筑。这里曾因为华侨居多,所以受海派文化影响较深,他们衣锦还乡之后,便将西方建筑风格与中式相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岭南风情。

走在古镇上,会让人不经意间忘了今夕是何年。静静地在这里感受不一样的建筑、不一样的美食、不一样的人。各式的招牌,依旧保留着当时的繁体文字及书写方式,这里不是影城胜影城,除了异域的建筑风格,更吸引人的是最本初的生活模样。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文旅版”

文:林涵

编辑:陈惠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