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8年开始,来自全国各地的3万多名建设者,集结嘉峪关下的戈壁荒滩,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业史。
肖世强作为早期来到嘉峪关的建设者,博物馆中陈列的历史,成为了他最珍贵的记忆。
酒钢集团公司退休干部 肖世强:我记得那时候,一刮风,沙子打得脸上都非常疼。因为那会年轻,二十多岁,立志要在这扎根,要把酒钢要建设好。
戈壁钢城平地起,西北地区有了碳钢和不锈钢生产基地。紧跟着第一代建设者的步伐,后来的嘉峪关人,一边为共和国炼好钢,一边把嘉峪关这座新城植绿变美,更加宜居。
嘉峪关公路局养路计划科科长 张艳:那个时候在戈壁滩上种树,要从很远的地方去拉土和背土,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树,就是1955年新中国第一代养路工人郑占乾带领职工和家属种的,目前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
如今的嘉峪关高楼雅居、绿树成荫,从戈壁钢城到湖光山色的园林城市,嘉峪关用一片苦心,经营一城绿色。
嘉峪关公路局养路计划科科长 张艳:嘉峪关市现在这几年真的发展特别快,水更清了,树更绿了,天也更蓝了。
从钢城到绿城,再结合嘉峪关关城等历史遗迹,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把嘉峪关的历史和现在,讲给更多人听。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博馆员 张晓燕:在这整个明代长城沿线上,嘉峪关是现在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城池。
张晓燕,嘉峪关关城的一名讲解员,她把自己定义为长城文化的传播者,让游客通过她的讲述,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嘉峪关丝路(长城)文化研究院文博馆员 张晓燕:能够每天为五湖四海的游客去讲述长城历史、长城文化,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的事情。
从戈壁钢城,再到戈壁明珠,一代代建设者开山辟路、披荆斩棘,奔赴在时代最需要的前沿,开拓出了欣欣向荣的新天地。
(编辑 尹惠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