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的金融泛互联网化,让很多小白用户以为会作恶的只有互联网金融机构,只要躲着非持牌的金融公司,就不会上当受骗。
但是,你们错了。事实证明,持牌机构做起恶来,和非持牌机构比,那是50步笑100步。而且,由于披着持牌机构的光鲜外衣,很多用户被坑后犹如吞了一只苍蝇,相当恶心!
今天要说的就是中信银行白金信用卡的年费套路!
在某信用卡社区的中信信用卡讨论区,用户纷纷吐槽称,中信信用卡通过电话、短信、APP提示等多种方式,极力诱导用户开通白金卡,强制扣取高额年费,很多小白用户被“痛宰”后才发现被套路了。
例如,在中信银行APP里,信用卡页面上有明显诱导用户开通白金卡的提示“申请白金卡并查看您的额度”,这对于那些信用卡额度偏低的用户产生了强大的心理暗示,以为申请白金卡就可以提高额度,殊不知,这正是中信信用卡的最新套路。
很多用户表示,只要点击了申请,通过之后,信用卡额度并没有提升,但年费被强制收取了。大部分用户反映,年费少则480元,多则2000元。
对很多信用卡小白用户来说,这笔年费可能占了他们信用卡额度的20%—90%!!
有用户表示,其信用卡额度仅2200元,也被中信信用卡诱导去升级白金卡,该用户说,去掉年费,还有啥??
这并不是孤立或个别案例。不少额度仅4000元或5000元的用户,都吐槽说,收到短信或在APP看到邀请,可以升级白金卡。一些用户以为白金卡可以提高额度,于是点击了申请,随后发现除了高额年费外,信用卡额度并无任何变化。
有用户更表示,下卡后尚未激活,就收到了收取2000元年费的短信!
这位中信信用卡额度5000元,也收到短信诱导其升级为白金卡。中信银行短信中还毫无节操地称客户为“我行特选客户”。
5000元额度的"特选客户",这是“特容易被套路”的意思吗?
对一些信用卡新用户使用这种营销行为,说是传销或者诈骗似乎并不为过!
更离谱的是,有中信信用卡用户申请了一张白金卡,刚下卡,还未激活卡片,就收到短信要收2000元年费!
贪婪的吃相让人怀疑,这到底是不是一家正规的持牌银行机构!
有用户分享了自己被中信信用卡套路的“惨痛教训”。“我被忽悠的2000年费的那个白金卡,两年了!想销卡,陷得太深,一时出不来,给你参考,升级卡片不会提额,切记切记!”
以至于有中信信用卡用户开玩笑说,升级中信白金卡有啥好处?
可以提两千年费!!!
对此,某信用卡论坛中不少资深中信信用卡用户告诫小白用户说,中信升级白金卡就是智商税,纯属骗取年费,对提额没有任何作用。
升级年费产品写进了年报
毫不奇怪,白金卡年费成了中信信用卡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中信银行似乎也非常喜欢这一来钱快、风险低的产品(毕竟纯收费、不提额)。在2020年年报中,中信银行就表示,“持续升级年费产品体系,创新推出会员制经营模式”。
“升级”、“创新”,你很难想到,这些高大上的词汇,落到地面,就成了套路式收费。
中信银行信用卡发卡量过去几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
2017年,中信银行新增信用卡1219万张,累计发卡4957万张。
2018年,新增发卡1748万张,较上年增长43.44%,发卡增速一举超过“零售之王”招商银行以及平安银行;累计发卡6705万张。
2019年,中信银行信用卡新增发卡1626.81万张,累计发卡8332万张,较上年末增长24.26%。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信银行新增信用卡增速下降,但总量仍然达到了930万张,累计发卡突破9262万张。
截至2020年末,中信银行信用卡贷款余额4852亿元,较上年末下降5.64%;2018年末和2019年末,这一数字分别为4420亿元和5142亿元。
按发卡量计算,2020年末,中信银行卡均贷款余额为5239元。2017年末、2018年末和2019年末,卡均贷款余额分别6724元、6592元和6171元。可见,中信信用卡的发行效果并不太好,无效卡片越来越多,持卡客户消费欲望越来越低。
此外,滥发卡片的另一个后果就是,中信银行信用卡的不良率飞快上升。2017年末,中信信用卡贷款不良率仅为1.24%;但到2018年末,不良率飙升至1.85%,增速49%!
截至2020年7月31日,中信信用卡贷款不良率再次飙升至2.58%,创下过去六年来的新高。
截至2020年末,中信信用卡不良率仍处于高位,为2.38%。
中信银行资产质量不断恶化的另一个佐证是,其信用卡坏账回收率越来越低。2019年7月成为不良资产的信用卡债权,12个月的回收率仅为11.53%。2017年7月的不良债权,12个月的回收率为17.01%。
中信信用卡的发卡授信有多随意?我们可以看看其信用卡不良ABS中披露的部分数字:
单一客户最高未尝换本息余额91万元!单笔贷款最高合同金额49.68万元。
一个很奇怪的数字是,中信信用卡披露的借款人加权平均年收入高达40.82万元。这么高的年收入,竟然逾期还不上平均3.74万元的欠款?或者,中信信用卡这些申请人年收入都是伪造的,中信不加审核就纳入统计?
估计中信信用卡的负责人都没有读过自己家产品的这些漏洞百出的数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