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临床上,婴幼儿因感染导致的发热是最常见的疾病。出现发热,尤其突发高热的孩子,可见一些出现抽风的情况,家长们大多跑着抱着孩子就诊,惊慌失措的呐喊救命,这也是在我们儿科急诊很常见的。大多经过问诊病史和查体检查,大都诊断热性惊厥这类疾病,家属们或许很陌生,也似曾听说过,下面我就将这种疾病的相关知识给大家进行讲解一下,尤其说明一下家中出现热性惊厥的处理方法。(图下是经我诊治中的热性惊厥患儿,这种场景我们儿科急诊太多见了,,)
什么是儿童热性惊厥?为什么婴幼儿会出现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通常发生在6月到5岁的宝宝,其发生率可达4%,高发年龄为12月至18个月。5岁以内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体温突然升高时会导致大脑兴奋性增高,导致异常放电,多会引起惊厥。而大于5岁的儿童,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趋于成熟,发生热性惊厥的概率很低,若此年龄段以上出现抽搐,则可能考虑其他疾病(如癫痫,复杂性热性惊厥等下注)。
注:复杂性热性惊厥是指热性惊厥发作15分钟以上,局灶性发作(例如一个肢体或身体一侧发抖抽搐,或头眼持续偏向一侧),或有抽搐停止后轻度肢体活动不灵,通常24小时发作大于多次。
主要区别于单纯性热性惊厥:绝大多数婴儿出现的热性惊厥为单纯性热性惊厥,表现为抽搐小于15分钟(大多数为小于5分钟),24小时内发作1次。通常是全身大发作,躯干四肢常为强直阵挛性抖动,非局灶性的,抽搐后不会遗留有精神运动的异常。
热性惊厥的医学定义:
热性惊厥是指患儿因为发热(体温在38℃以上)导致的抽搐,多发生在体温突然上升的时候(如突然升高至39℃),出现抽搐表现,主要症状为意识丧失,身体强直,四肢抽动或抖动,眼球上翻,牙关紧闭,口吐白沫,怎么呼喊也不能应答等,一般抽风可在5分钟内缓解,抽搐后孩子会精神逐渐恢复正常,但有些孩子会有疲惫,想睡觉的感觉。
发生热性惊厥时怎么办?
大部分的热性惊厥会在5分钟内自行停止,出现抽搐表现时,建议家长采取以下办法:
让孩子侧卧,宝宝侧卧可以避免惊厥引发的呼吸道和口腔分泌物误吸入气道,避免导致窒息。
孩子抽搐摔倒下,尽量不去搬运孩子,不要造成孩子的二次损伤,就地将孩子平放到地板上,侧躺。移开周围存在的物品,避免碰触及抽搐的儿童,保证周围环境的安全。
不要掐人中,按压虎口,固定身体、掰直四肢等方式来想止住抽搐,科学证明都是无用的,就让孩子安静的抽一会,因为根据热性惊厥的发生机制,抽搐本身可以自己缓解。即使短时间内不能停止,也不是物理方式可以制止的,是需要专业医生给予镇静药物及时治疗才能止抽的(如肌注苯巴比妥钠,静推安定、水合氯醛灌肠等);也有一部分反复热性惊厥、复杂性惊厥的患儿,一些医生会开具一些如苯巴比妥那片或地西泮片(安定),在儿童发热时推荐适当口服,有一定预防抽搐的作用。但是只是针对一些特殊病情患儿,也需要专业医生精确计算后推荐给与,不做普通热性惊厥的预防。(如下表儿科学治疗常用药预防,再次强调家属不可自行预防给药,具体用药与否、多少需要遵专科医生医嘱)
也不要往宝宝的口腔里塞任何东西,目的是防止误吸,人体抽搐时浑身肌肉是不受控制的,包括口腔的咀嚼肌,异物存在很容易误吸入气道,甚至堵塞气管,引发窒息死亡。大多数发生的热性惊厥,孩子牙关通常是紧闭的,多数是不会咬伤自己舌头的,所以再次强调不要放物品、或家长手指等到孩子嘴里,一方面影响了孩子呼吸有阻塞气道的可能;大人手指置于口腔,触碰牙齿,临床也确实多见大人被咬伤、指甲刮破孩子口唇牙龈出血,或损伤孩子牙齿,倒是舌部自己咬破的很难见到,所以记住以上操作百害而无一利。
抽搐时,有条件的家长最好能记录下孩子抽搐的时间及具体表现,最好一个人看管患儿,另一个手机马上录像,因为很多热性惊厥就医后,发生的抽搐都已经停止,家中是发作的第一时间,有了影像资料提供给医生,能更准确的判断抽搐的类型,从而准确的决定下一步疾病诊治。
发热抽搐后,尚未给予退热药的,神志恢复正常时,给与退热药物口服,如美林,泰诺林等,即使要去医院,也不耽误首先降温。比较热性惊厥的诱因还是发热,及时降温还是很重要的。
出现热性惊厥,何时需要去医院?
如文上所述,很多普通的(单纯性热性惊厥)热性惊厥,都会在5分钟内自行停止抽搐。但如果孩子发热引发的惊厥时间大于5分钟,则要尽快带宝宝去医院就诊,可以自己开车,有时候比120要快;如果距离医院较远,还是推荐拨打120急救电话,紧急运送至最近有儿科的医院。
可对于抽搐病情的判断,家长们还是不专业而没有经验的,所以儿科临床医生推荐只要孩子发热后出现抽搐了,也不拘泥于抽搐时间,等孩子神志恢复后,精神稳定下来都带去医院看下,让专业医生判断是否是热性惊厥,还是其他抽搐病情,根据体检及相关化检查,来决定是否需要急诊观察还是住院诊治。
熟悉了上述知识,就不用再害怕热性惊厥这种疾病,虽然发作时貌似凶险,但是此病"烧坏脑子"的情况基本不见,即基本不会引发脑功能障碍的后遗症(脑瘫、智力落后、精神运动发育落后等),所以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掌握了处理方法,自然兵来将挡,再不济也可医院医生及时处理疾病,故大可不必过于在乎疾病本身。家中5岁以内儿童注意预防好呼吸道,消化道等感染性疾病,保证身体健康,减少孩子发热的概率才是家长应该做的。
儿科医生孙方舟,科普治病两不误。
参考资料:热性惊厥的诊断治疗与管理专家共识(2016) 中华儿科杂志
Uptodate 热性惊厥章节。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