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291 篇 原 创 主 文-
公元207年,刘备为复兴汉室求天下之大计,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孔明感激刘皇叔的三顾之恩,全面分析了当时全国的局势,提出三分天下的策略,辅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这就是名扬天下的《隆中对》。
在这之后,于北伐中原之前,诸葛亮写下名著《前出师表》,其中就有写到与刘备见面的过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
只是诸葛亮并没有向世人详细说明他躬耕之地的具体位置,这就导致襄阳和南阳对这个地方的归属争了千年。
先不说《隆中对》中讲述的可能是襄阳古隆中,襄阳人似乎更喜爱诸葛亮,连宽敞的广场上都塑起大铜像。
那么,襄阳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一、铁打的襄阳
襄阳一直是汉江流域最重要、保存较完整的一座城池,在建造之初,由于其所处的位置注定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要地。
襄阳处在武当山、伏牛山等大山的怀抱之中,北部与南襄盆地相通,西部则扼守着汉水交通要道,山水间的格局和相对闭塞的区域环境使得襄阳易守难攻,所以这座城池历来便是北接京洛,西通巴蜀的南北“咽喉”。
只不过令人感到惊奇的是襄阳这座鄂西北著名的军事重镇在汉代时期城墙还只是夯土所筑,并且延续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
直到宋朝,为抵御北方金人和蒙古铁骑才开始将襄阳城改造成包砌城墙,也就是在夯土墙的外围用大块青砖包砌,墙基则用条石砌筑,还修建了瓮城、弩台、敌台等防御工事。
同时,襄阳城还依托岘山、襄水,配备了护城河,这是古代城市防御体系中作为城墙的屏障。
襄阳护城河连接着汉江,在当时这条濠沟的平均宽度就超过了180米,最宽处达到250余米,堪称华夏第一城。
可即便如此,襄阳依然遭受多次战火的洗礼,据史料记载至少有172次,之所以这里会有如此多的战役,是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正巧位于北方南下长江中下游的重要通道——南襄盆地。
在历史上,白起、关羽、岳飞等名将都曾在襄阳鏖战。
公元前279年-278年,秦国大将白起伐楚,在攻下襄阳后顺带着攻陷楚都郢城,之后,秦国在东方的版图不断扩大。
而与其隔汉江相望的是襄阳的另一半——樊城,这座城的西北约10公里处,建安二十四年(公元前219年),关羽曾在此“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成就他在历史上最辉煌的一段生涯。
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金兵围困襄阳,固守此地的是南宋将领赵淳,他率万余士兵,依靠山势地形的优势,抵抗数倍于他的金军进攻,并坚守孤城90余天。
这一场战役,赵淳统领的襄阳守军前后大战12场,小战数十次,终于击退金兵,撑起南宋与金抗衡的半壁河山。
然而襄阳城就像一座半岛,除了依托岘山、汉江等天险,还有高城厚墙及宽阔的护城河城池,易守难攻,却也有一个致命缺陷——没有纵深,容易被孤立包围,与其隔江相望的樊城万一失守,被拿下也只是时间问题。
在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蒙古帝国便是抓住襄阳城这个缺点,发动了灭亡南宋的关键之战——宋元襄阳之战。蒙古军队围困襄、樊二城,在二城四周修筑众多堡垒并烧毁两地间的江上浮桥,封锁汉水,切断了援助,接着用“回回炮”攻城,樊城陷落,襄阳只剩下一座孤城,形势非常危险。
从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进献灭宋策略开始,至咸淳九年(1273年),襄阳守将吕文焕苦于粮草不足又孤立无援,为保城中百姓举城投降,历时6年的战役,以襄阳的失守告终,也意味着南宋的灭亡已成定局。
二、真正的历史并不温柔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相信看过《射雕英雄传》的观众都记得郭靖与铁木真浴血奋战统一蒙古并消灭了金国,成吉思汗甚是喜欢他,还准备招他为金刀驸马。
可以说,郭靖一直很受重用,而他也不停回报成吉思汗,不过后来听说蒙古有意对大宋用兵,作为宋人一份子,郭靖毅然放弃蒙古的荣华富贵,回国与夫人黄蓉带领丐帮帮众为南宋坚守襄阳城。
在保卫、坚守襄阳城的数十载里,郭靖打退蒙古军队的多次进攻,最后与夫人黄蓉战死襄阳城,成为金庸先生笔下与自己国家一起灭亡的唯一大侠。
成就了郭靖的一世英名,也让襄阳名满天下,成为一个充满英雄气概的地方。
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上,襄阳并没有这一战,蒙哥其实是在钓鱼城(今重庆合川区)被南宋军队乱箭射死(另一说是抱病驾崩),正在攻打鄂州的忽必烈听到这消息,急忙赶回蒙古争夺汗位。
等到忽必烈把大汗之位坐稳,并采纳了降将刘整的策略,从开封挥兵南下直扑襄、樊二城,最后他只是围困襄阳,却集中兵力猛攻樊城。
在弹尽粮绝、人丁也寥寥无几的情况下,襄阳才向蒙古人投降,虽然如今的我们想象不到当时的战争究竟有多残酷,但是可以从城中挖出的大如足球的回回炮石弹上感受当年围城战带来的恐怖和灾难。
原来的襄阳城墙在元末就被毁坏,现在看到城垣重建于明初,与原本宋代城墙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吸收了襄阳之战的教训,将城墙与护城河以及汉江保持了一定的距离,防止敌人直接从船上登城。
三、襄阳还能成为省会吗?
一说起湖北的省会,大家都会说武汉,但在千年前,襄阳就是作为省会城市存在。
襄阳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西汉初起就有襄阳县建制,东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荆州牧刘表将治所由武陵汉寿(今湖南常德)迁至此。
再到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不战而得荆州,于是在这里设襄阳郡,但是治所却在新野,在当时,武汉被称为夏口(今汉口),仅是荆州的一个军事重镇。
到了西晋东晋时期,当时天下大乱,大量北方人南迁,其中雍州(关中)人大多逃至荆州一带避难,于是东晋孝武帝决定在襄阳侨置雍州以安抚大量流民,但那时的雍州并不是正式的行政建置,很多方面都受到荆州的掣肘。
为解决这一问题,元嘉二十六年(公元449年),宋文帝刘义隆决定让雍州正式脱离荆州,成为一个真正的地方行政机构,首府自然放在这片区域内最大的城市襄阳。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西魏时期,西魏(北周)改雍州为襄州,同时还是总管府驻地,虽然说是地级但实际上又是省级。
直到隋唐时,襄阳也是赫赫有名的,只不过从这一时期开始,中原王朝的经济中心开始向南部转移。
到了宋朝,南方的经济已经远远超过北方,武汉的地理优势开始显现,由于它处于长江的中游,正好是一个货物运输和集散地。
宋元南北争霸时期,襄阳作为南宋京西南路省城,但昏庸宋主及臣公毫无亡国之忧,待到襄阳城被蒙古军队攻破之后,原有数十万户的南宋大城池仅剩下万余人左右,此后一统南方的元朝将其降级为府城。
之后元朝便将湖广行省的首府设置在武昌,不过在那时襄阳也是一个重要城市。
在明清时期,襄阳府和武昌府都很有名,其他地方则是州。进入近代社会,在京汉铁路通车后,武汉的地位更加突出。
其实当时经济重心南移,武汉的地位就已经无力撼动,襄阳虽说有很不错的经济实力,历史文化底蕴也深厚,但想成为省会这个难度太大。
四、湖北第二城
虽然湖北提出“一主两副”的新发展战略,在巩固武汉龙头地位,拉动鄂东经济的前提下,鞭长莫及的鄂西地区则依靠襄阳、宜昌两个省域城市拉动,但在中心城市的光环下,附近城市几乎都成了卫星城。有了武汉这座巨无霸城市存在,当一问起湖北省的第二城是谁?不要说外省人,可能不少湖北人自己也不知道,襄阳,竟然会是湖北的第二城!
在建国后,襄阳、樊城两城合并成为襄樊市,并且在1964年至1980年间,由政府主导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迁移和人口迁徙,这就是著名的三线工程。
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后,襄阳的经济逐渐衰退,政策的变动让大量人才撤离了这里,曾经的“黄金水道”汉水也随着公路、铁路的开通,航运地位开始衰落。
在之后,襄阳更是错过高铁带来的交通变革,至今当地都还没有开通高铁,只有动车。
而武汉一城独大的局面至今依然是积重难返,襄阳这个副省级城市的GDP与省会城市相比差距还是很大,而且背后还有虎视眈眈的宜昌,这湖北第二把交椅襄阳如坐针毡。
2010年12月,叫了一甲子的襄樊在悄无声息中重新更名为襄阳,这座在金庸先生笔下偏爱的充满英雄气概和侠义精神的城市相比较繁华喧嚣的武汉,经济发展没那么快,却更能保持城市的古风原貌。
它就像一名略带沧桑的隐者,早已不过问江湖多年,江湖上却到处流传着它的传说。
参考资料:
1.孔维京.襄阳古城墙铸就华夏第一城.《百科知识》2018年第17期;
2.祝昊天、杨钰婷.襄阳地名由来考.《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第3期;
3.关山远.襄阳之战:没有郭靖黄蓉,却有这样一对兄弟.《山海经》2017年第17期;
4.张硕.考古学视角下的襄阳文脉.《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
来源/公号:中国自驾地理
想了解更多自驾资讯,欢迎公众号:自驾地理,对话框回复“入群”
更多精彩内容/线路,欢迎戳左下方的“了解更多”哦~